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1506|回复: 9

知名电影原声配乐家和代表作-James Horner 詹姆斯霍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29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James20Horner.jpg

詹姆斯霍纳1953年8月14日出生于美国加州的洛杉矶。10岁左右,他们全家移居伦敦,在那里詹姆斯度过了青年时代,期间他在皇家音乐学院师从著名作曲家Gyngy Ligeti学习作曲,70年代,举家又迁回洛杉矶,詹姆斯在南加州大学取得了作曲学士学位,获得UCLA作曲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了两三年。 

  70年代末,詹姆斯写了一部音乐会作品“鬼火”,几经努力,终于由印地安纳波利斯交响乐队演出一次,但它是一次失败的演出,之后就很少有乐队肯演奏他的作品,这令詹姆斯愈加厌憎学术界,不久,他干脆离开学术界,他感慨:“我永远也不愿回到学术界了,太浪费时间,太没意思,对于一个作曲家来说,这里毫无前途可言,演出是没有希望的、做作的,好容易得到一个演出机会,你得点头哈腰、求爷爷告奶奶,你并没多少排练时间,实际演出时,听众也大多都在打瞌睡。” 

  不久,他对音乐界的学术环境不再幻想。于是转入电影界,为美国电影学院及罗格克曼的新世界电影公司出品的一些低成本恐怖片或科幻片配乐。他于70年代进入好莱坞,80年代崭露头角。1986年为《异形》续集配乐,即获得奥斯卡最佳原作音乐提名,同时他还为《American Tail》作曲,也同获得最佳原作歌曲提名。 


  他的音乐整体构思多适合大型管弦乐队来演奏,这一占似乎和他在英国所爱的正统教育与训练不无关联。 直到97年获奖前的10年间,参与制作的影片已近60部,吸引众多制作人和导演的无疑是他作品中显露出的丰富表现力和那迷人的柔情性。 

  第60届奥斯卡发奖仪式上,史诗巨片《宾虚》的全体主创人员曾频频起立,先后11次登台领奖。1998年3月下旬的第70届奥斯卡颁奖现场,《泰坦尼克号》的主题音乐先后11次响起,作曲家霍纳捧走最佳剧情片原作音乐奖金像奖之后再次上台,接过了本届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金像。2004年,霍纳凭借作品《尘雾家园》再次获得奥斯卡最佳电影配乐的提名。 

  音乐界评价霍纳的作品源于自我剽窃主义,但不管怎样,他所创作的情感主题音乐以其优雅的旋律、强烈的情节暗示都受到了公众及电影公司的认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9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燃情岁月
这部电影的原声音乐是我最喜欢的原声之一。在偶们照结婚照作光碟时,就选了这里面的主题。作婚纱照的立即把这首作为他们必备,估计以后会为每位客人来一段。
柔情似水而浪漫,动听而优美之作。

thumb6677.jpg

 


  (转)《燃情岁月》是导演Edward Zwick和詹姆斯·霍纳继《光荣战役》之后又一次合作,虽然可以看出导演将整个故事格局史诗化的野心,可是成绩和《光荣战役》恐怕相去甚远,整部片子画面精致唯美,景色诗意悠远。
  其实这部片子在我看来完全是以布莱德·彼德为中心,不是布莱德·彼德演的崔斯顿。崔斯顿这个角色分明是个价值观有问题的疯子,只是这个角色是帅哥演的,所以人见人爱,像大地野性的化身。 最最应该感谢导演的是,导演把片子拍的这样冗长煽情,让詹姆斯·霍纳在音乐上可以为所欲为,大书特书,居然写出了我认为詹姆斯·霍纳的作品中最无懈可击的作品,13轨音乐支支动听,每一个主题旋律都美的不像话。其实詹姆斯.霍纳的音乐一直都有很高的旋律性,但是同时有这么多的主题,而且每一首都十分美的,大概也只有“真爱一世情”,《燃情岁月》的音乐是独立欣赏也完全不会有问题的。
  詹姆斯·霍纳在音乐中精彩的运用了日本洞箫这项音色十分古老萧瑟,深隧苍茫的乐器,来塑造主角“传说”般不可捉摸,狂野悲愤却又浑然天成的形象,时而狂放不羁,时而飘忽不定,时而呐喊悲呜,时而沉吟低语,可以说是詹姆斯·霍纳这种手法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次表现。全片的音乐出现的各个主题,从恬静淡雅到悲愤感慨,旋律上无不精雕细琢,唯美动人,交织出一篇又一篇悠然神往,扣人心弦的乐章,即使是track 4、5、这两段描写战争的音乐,战鼓如云,乾戈交迫,气势悲壮磅薄,但在旋律性的表现上依然可圈可点,无可挑剔。日本洞箫独特音色的脉动与呼吸,加上管弦音乐细致唯美的深情款款,挥洒出一页无垠原始的无情荒地有情天,只怕导演真正想要表达却力有未逮的,反而让詹姆斯·霍纳真正的刻划了出来。track 11、13、中结合了女声凄美飘渺的吟咏,倾诉遥远原始的哀怨与苍凉,演唱者的音质似幻似真,如泣如诉,再次为本片下了传神的诠释。
  《燃情岁月》的导演为这部影片做了两个明智的选择,一是选择布莱德·彼德演出崔斯顿这个角色,让布莱德独特的气质来掩饰剧情的薄弱简单,只是《燃情岁月》并不算独具慧眼,先前不已有《大河恋》和《夜访吸血鬼》也同样的将布莱德做类似的塑造,只是若非布莱德,这个不自然的角色就无法这么自圆其说。第二个明智的选择当然是选择詹姆斯·霍纳担任配乐,精湛的演出弥补了影片的空洞,甚至在音乐的催化下,化空白为留白,化冗长为馀韵,化刻意为写意,化矫情为深情,这张原声带也是少数几张不论我介绍给谁,谁都很喜欢的作品,也成功的证明了,电影配乐的确可以不只是电影配乐。
  最最应该感谢导演的是,导演把片子拍的这样冗长煽情,让James Horner在音乐上可以为所欲为,大书特书,居然写出了我认为James Horner最无懈可击的作品,13轨音乐支支动听,每一个主题旋律都美的不象话,其中如The Ludlows,Alfred , Tristan , The Colonel , The Legend...等曲目更是受到乐迷一致的推崇.其实Horner的音乐一直都有很高的旋律性,但是同时有这么多的主题,而且每一首都十分美的,大概也只有《燃情岁月》,但是不要问我哪一个主题代表什么,其实我连它总共有多少个不同的主题都不很肯定,因为有时它们之间听起来满相似的,但不至于像到分不出来,不过我想少说六七个有吧,事实上我个人不太会去把这个电影和原声带连在一起,对我而言,《燃情岁月》的音乐是独立欣赏也完全不会有问题的。
  Horner运用日本洞箫这项音色十分古老萧瑟,深隧苍茫的乐器,来塑造主角“传说”般不可捉摸,狂野悲愤却又浑然天成的形象,时而狂放不羁,时而飘忽不定,时而呐喊悲鸣,时而沉吟低语,可以说是Horner这种手法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次表现.各个主题从恬静淡雅到悲愤感慨,旋律上无不精雕细琢,唯美动人,交织出一篇又一篇悠然神往,扣人心弦的乐章,即使是描写战争的动作音乐,战鼓如云,乾戈交迫,气势悲壮磅薄,但在旋律性的表现上依然可圈可点,无可挑剔.日本洞箫独特音色的脉动与呼吸,加上管弦音乐细致唯美的深情款款,挥攦出一页无垠原始的无情荒地有情天,只怕导演真正想要表达却力有未逮的,反而让Horner真正的刻划了出来.Revenge与Alfred , Tristan , The Colonel , The Legend...中结合了女声凄美飘渺的吟咏,倾诉遥远原始的哀怨与苍凉,演唱者的音质似幻似真,如泣如诉,再次为“传说”二字下了传神的诠释。
  《燃情岁月》的导演为这部影片做了两个明智的选择,一是选择布莱德.彼德演出崔斯顿这个角色,让布莱德独特的气质来掩饰剧情的薄弱简单,只是《燃情岁月》并不算独具慧眼,先前不已有《大河恋》和《夜访吸血鬼》将布莱德做类似的塑造,只是若非布莱德,这个不自然的角色就无法这么自圆其说.第二个明智的选择当然是选择James Horner担任配乐,精湛的演出弥补了影片的空洞,甚至在音乐的催化下,化空白为留白,化冗长为余韵,化刻意为写意,化矫情为深情,这张原声带也是少数几张不论我介绍给谁,谁都很喜欢的作品,也成功的证明了,电影配乐的确可以不只是电影的附属品,某些时候甚至可能出现远远超越电影的成绩。
试听页面:http://www.mydcentre.com/club/dispbbs.asp?BoardID=17&ID=21332&replyID=&skin=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9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勇敢的心
James Horner就是以里面的苏格兰风味而令人称道。结果,他没事干就复制自己,当然就…………

 

thumb111.jpg


(转)说起《Brave Heart》的原声音乐,就不得不说说曲作者James Horner这位大名鼎鼎的好莱坞电影配乐家。国人熟悉Horner可能是从《Titanic》开始,那一首《My heart will go on》和一支悠扬的苏格兰风笛不知迷倒过多少人。其实在这之前,Horner就为多部优秀电影写了出色的配乐,其中有《Apollo 13》、《Glory》、《Legends of the Fall》、《The Mask of Zorro》。值得一提的是,当年《Brave Heart》和《Apollo 13》同时获得奥斯卡最佳配乐的提名,虽然显示了Horner非凡的实力,但是造成了评委会选票的分流,留下了遗憾。 
   
  影片《Brave Heart》描述了苏格兰的民族英雄Wallace反抗英格兰的殖民统治的英勇事迹。全篇气势恢宏,情感真挚缠绵,跌宕起伏。作为这样一部影片的配乐师,Horner正确的选择了苏格兰的民族乐器——风笛加世界顶级乐团——伦敦交响乐团的配器组合。 
   
  影片开头,Main Title中悠扬的风笛声将观众带入了苏格兰高高的山岭之上,在青山绿水的环绕中,生活着朴实的苏格兰人民。然而忧郁的小提琴在没有低音衬托的空灵中,奏出了他们受到统治者压迫的不幸。四支圆号不祥的和声,暗示了统治力量的邪恶与黑暗。经过弦乐的过渡,独奏圆号忽然吹出带有升腾力量的旋律,这似乎是一种期盼,期盼英雄的诞生,来拯救他的民族;然而大提琴冷冷的对答,为这位英雄铺设了艰难的道路。整首Main Title无疑是影片的序曲,Wallace一生的奋斗历程其实已经预告在了这首短小的曲子中了。即使把此曲作为纯音乐来欣赏,它的艺术价值也会闪现光芒。 
   
  Wallace的父亲因为抗击英国的统治而牺牲了。在父亲的葬礼上,村里的小女孩Murron摘了一朵紫蓟花送给了小Wallace。这时风笛第一次响起了象征Wallace和Murron爱情的主题,它是那样的优美而哀怨。无论环境多么恶劣,都不会阻挡住人们对爱情的渴望。这个旋律冥冥中蕴涵着对自由的向往。 
   
  在Wallace Courts Murron的开头,是一个乡间的婚礼舞会场面,这是整部影片中最欢快的音乐了。在风笛吹奏的洋溢着民族风情的舞曲中,人们暂时忘却了苦难,尽情的欢乐。我记得托尔斯泰说过,无论生活的环境多么艰苦,人们从未停止过对欢乐与自由的追求。从这首曲子中,我们可以听出来,之所以Wallace率领的民族起义会在百姓中造成如此壮大的声势,对英统治造成空前的打击,其原动力是来自于苏格兰这个民族的伟大。就在这样一个舞会上,长大**的Wallace,回到了阔别十多年的村庄,见到了儿时的好友和已经长成为一个婷婷玉立端庄少女的Murron。这时,两人的爱情主题又重现了,只是这一次它不再那么缓慢且伤感,却显出些许愉悦的色彩。Wallace取出幼时Murron送的紫蓟花,虽然花朵已经干瘪,但是色彩依旧明亮。爱情的种子在两人的心生根发芽生,此时终于长出了美丽的花朵。这时的画面:幽静的夜晚,山岗上一对恋人促膝而坐,配上如此优美的风笛,真是让人为之感动不已。 
   
  随后的Secret Wedding,弦乐与长笛的合奏同风笛交相呼应,似乎代表了两位主人公缠绵悱恻的爱情。在这六分多种的时间里,画面中没有任何语言,只有音乐在流淌。整个苏格兰连绵的群山似乎都沉浸在这缠绵的爱情中了。 
   
  然而好景不长,Murron受到统治者的迫害而被杀死了。Attack on Murron中,固定节奏的定音鼓制造出了危急的气氛。Murron被绑在木杆上,眼里流露出无助的泪水,哀怨的女声似乎是她的挽歌。而这一切终被邪恶的独奏圆号所吞没——明晃晃的匕首指向Murron的喉颈——不和谐的交响终于将乐曲送至定音鼓那夺人心魄的致命一击!紧接着的Revenge把Wallace复仇场面刻画的栩栩如生。定音鼓在晃动音型的衬底下充满了悬念与紧张,空气似乎凝结住了。当Wallace从背后抽出木棍的同时,音乐急剧加速,风笛越来越显出不安与凄凉。这一段音乐充分展现出了情节的张力。在Murron's Burial中,风笛又一次重现了爱情主题,而这次它却是如此的悲凉,让人不禁要落下眼泪…… 
   
  接下来,Making Plans第一次展现出英雄的风采。风笛,一下变成了号角,召集人们起来反抗。苏格兰的人民觉醒了,在Sons of Scotland中,铜管占据了主角,表现出了人民的英勇气概。随着定音鼓坚定有力的鼓点,起义军在风笛的领导下,同敌人展开了英勇的战斗。这一段战争音乐是全篇中最有特色的一段:描写苏格兰人的只有一支风笛,看来似乎势单力薄,但是它却顽强的抗争着;乐曲间,弦乐队时不时闯入进来一条极不和谐的旋律,表现出英军肆虐的反扑。随着节奏的不断加快,几条主线交织在一起,难解难分。这一段音乐,重现了六百多年前发生在苏格兰中部城镇Stirling的著名的战役,可谓精彩至极。 
   
  英王为了争取集结部队的时间,假派王妃去和义军和谈。岂料王妃却被Wallace的勇敢、正气和魅力所吸引,深爱上了这个“叛贼”的头目。在For the love of a Princess中,作曲家表现了她矛盾的内心和深沉的爱。在义军获得了Falkirk的胜利之后,眼看形势极为有利,Wallace却受到了贵族的出卖。在Betrayal and Desolation中,大提琴表现出Wallace的悲愤。随之呼应的独奏圆号奏出无奈的叹息;弦乐零星几点,展现出一派悲凉的景象。最后,风笛又缓缓的登场,伴随着如同天籁传来的人声给失败的义军于无尽的抚慰。 
   
  Mornar's Dream是一首短小的曲子,节奏局促。在这里,作曲家第一次使用了嘹亮的小号,使曲子带有无限动力。曲中透出Wallace不畏失败,越挫越奋的坚强毅力。而他已经成为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在The Legends Spreads中,风笛居然以更快的速度,更激进高昂的旋律,旋风般的把英雄的事迹继续传遍苏格兰大地。 在Wallace再次受到出卖之后,终于被英王捉住。王妃向冷酷的英王祈求绕过他的性命。这一段音乐表现出她对Wallace的爱、对英王的仇恨、对自己的无助……其中笛子颤抖幽怨的旋律似乎是王妃的哭泣。 
   
  终曲Freedom,影片中结构最完整的一首乐曲。首先由独奏圆号反复吹奏相同的三音级进的旋律,整个乐队以不断丰富的配器与推波助澜的和声来衬托这个表现苏格兰宽广、雄伟的景色的主题;随后风笛以高亢的基调拉出了英雄的主题。这个主题其实就是爱情主题的再现,然而在这里,它挥去了所有的阴霾,显得无比辉煌,在这里,它已经成为了自由的赞歌。我们一定记得,影片中Wallace躺在绞刑台上,用尽全身力气发出的最后的呐喊:“Freedom!”不禁要为这一颗勇敢的心而敬佩。然后乐曲回到A段,在英雄主题再现的时候,两个主题交织在了一起,形成了全片配乐中最振奋人心的高潮。这一段表露出Horner高超的作曲技巧。随后合唱加入进来旋律变的舒缓优美,这是最高贵的爱情的赞颂。这首长达七分半钟的终曲,含概了全篇的剧情,给了片子一个有力的结尾。 
   
  最后要提一下为配乐担任演奏的伦敦交响乐团和维斯明斯特教堂合唱团。熟悉古典音乐的朋友们一定不会陌生,这两个乐团可以说是当今世界最顶尖的交响和合唱团。他们所发出的音响不是一般的合声器能够相比的。所以建议大家有机会的话定要去电影院观看这部影片,你一定会被影片配乐中史诗般的恢宏所震撼!
试听页面:http://www.mydcentre.com/club/dispbbs.asp?BoardID=17&ID=52476&replyID=&skin=1
http://www.mydcentre.com/club/dispbbs.asp?BoardID=17&ID=5550&replyID=&skin=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9 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13px?=

泰坦尼克
这就是复制作品,但是,还是有些味道的,而且录音那是相当的发烧!拿了奥斯卡的片片,不提不行。

(转)
新巨献,继英雄本色阿波罗13爱国者游戏之后又一荡气回肠、浪漫动人精彩巨作!  这回詹姆斯·霍纳在片中以苏格兰风笛悠扬非凡的唯美乐音为主干有如置身苏格兰原野,加上天籁美声挪威当红民谣才女西丝儿·凯嘉波穿梭于电影主题之间,仿佛是这一切悲剧最终的救赎,将悲伤升华无形!当然詹姆斯·霍纳谱曲编排更是居功蹶伟,从前半部以中快行进,洋溢希望欢乐调性,一点一点蕴酿出企磅礴的启航曲“Leaving Port”(启航的时段),以及“Take Her To Sea, Mr. Murdoch”(麦尔特先生,带她去看海)而后却又急转直下用急促的弦乐演译出情势告急的“The Sinking”。透过乐曲巧妙地铺陈出喜悦、悲伤与重生,我们亦如剧中人得到情感上的洗涤。  主题曲“My Heart Will Go On”(爱无止尽~藏在大海的记忆深处)由歌坛天后席琳狄翁Celine Dion深情演唱,娓娓道出那段遭逢险阻的爱情传奇!所以泰坦尼克号不只是一部灾难电影,且是一张爱不释手的发烧天碟,更是一则撼动人心的爱情寓言!

1260300114520.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6-29 21:58:33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9 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爱者国游戏
这部电影和原声都名气不大,但是原声音乐却是不错的,尤其是录音,一流!

CAGRQX6H.jpg
(转)
本片是改编自美国政治惊悚小说畅销作家汤姆克兰西(Tom Clancy)的同名畅销小说,亦是卖座强片「 猎杀红色十月」的续集电影;讲述的是前中央情报局分析师杰克瑞恩(哈里逊福特)带着妻女前往英国渡假,却意外卷入恐怖份子的攻击行动中,见义勇为的杰克解救了皇室成员,并射杀恐怖份子主脑之弟,因而一举成为英国皇室的英雄--以及恐怖份子最新的头号攻击目标;当无辜的妻女遭人追杀,稚女(苏拉柏区)不幸重伤住院,杰克决定不惜一切要恐怖份子付出代价;回到老东家怀抱的杰克投入这场只能赢不能输的间谍游戏中,利用他善于分析的头脑,以及中情局的卫星尖端科技,一举直捣恐怖份子的大本营!  美国政治惊悚小说畅销作家汤姆克兰西以杰克瑞恩这个角色写了「猎杀红色十月」、「爱国者游戏」、「燃眉追击」、「恐惧的总和」四本小说,在亚历鲍德温辞演后,哈里逊福特以他成熟的魅力赋予角色另一种味道。   这部片以爱尔兰的恐怖份子为题,反映出冷战结束后,好莱坞正在找寻新的「假想敌」,此次则由爱尔兰的恐怖份子「得标」,这也可以看出大美国主义的心态作祟。而剧情、配乐所营造出来的紧张悬疑的气氛,都让这部片具有商业与娱乐价值。
刘汉盛榜单100中选了这张碟,转一下评价:
电子乐器所作出来的音乐通常在音质上会有一点假假的,高频虽然清亮,不过甜度不够,而「爱国者」游戏混合着真、假乐器演奏所做出来的音质音色却非常的美,而且,每一样乐器的质感都真实得不得了,再加上随处可以测音场的宽广深浅、强烈的冲击性以及低频、极低频的各种艰难挑战。因此,它非常够资格来做严格的测试。

试听页面:http://bk.pps.tv/ct20263198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9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光荣战役
今天刚好拿到了这张电影,听了一下里面的原声,却是一部奠定James Horner风格的作品,开始的军号、军鼓加人声的呤唱就非常的美,值得一听。

 

thumb112.jpg


(转) 詹姆斯.霍納(James Horner)的<光榮戰役>是一部令人心碎的電影原聲帶,在霍納80年代的作品中,不論是枓幻冒險或是溫馨感人,一直是以商業氣息比較濃厚的電影居多,手法上一直也維持著傳統好萊塢電影配樂的格式,而<光榮戰役>是當中少數在題材比較嚴肅的作品,而且我想除了霍納之外,沒有人寫得出這樣的戰爭電影配樂,霍納旋律上的唯美性在其間不僅有動人的發揮,被認為在戰爭電影中必備的軍樂或銅管打擊,在霍納手上也展現了一種前所未見的脫俗美感,霍納之後幾部被認為盪氣迴腸的作品,如<英雄本色>或<阿波羅十三>,都不免可以看到<光榮戰役>的影響.

  序曲Call To Arms是一首影史絕無僅有的鼓號曲,說它是鼓號曲其實並不完全貼切,它實際上揉合了鼓號曲的昂揚和唯美如天籟的童聲合唱於一體,這樣的音樂有唯美動人,細緻飄渺的旋律性,同時也呈現了一種清新飄逸的軍樂風格,一種前所未見的史詩美感油然而生,很難想像這兩種看似天差地遠的曲式能揉合的這樣完美,而這首曲子所呈現的質感,也正是整部配樂的主要風格.這首序曲在配樂中佔了相當大的篇幅,面貌雖然變化不多,但仍有不少迷人的片段,如Forming the Regiment, 一直是我個人除了Call To Arms以外十分喜愛的曲目,霍納開場有如熄燈號般的小號,清楚的呈現了軍隊的印象,而絃樂的主題,自然是美的令人心碎,然而巧手一帶,又回到一首以短笛和鼓樂來表現的行軍曲,很驚訝霍納在這其間變化的這樣流暢自然,同樣的在The Year Of Jubilee中,霍納也成功的融合了這個唯美的童聲主題和短笛軍樂於一體.在這部配樂中,霍納的軍樂色彩非常值得一提,小號的運用飄逸瀟灑,感情深刻,我幾乎想用柔美這樣的字眼來形容,但是軍樂的簡潔和英姿卻仍舊鮮明清晰.而這個主題在感情上發揮的最深刻的,則是將絃樂用的扣人心絃的Burning The Town Of Darien.只是在配樂中一整篇下來,詹姆斯.霍納都把主題旋律與類似的音樂風格重頭用到尾,所以不免使整部配樂有太多聽起來十分雷同的音樂,有點沒完沒了,缺乏分段和差異的情形.

  霍納譜寫的動人主題,向來是霍納配樂最迷人的一點,這部配樂中有很好的序曲,但其中Lonely Christmas,Preparations For Battle的主題才是我個人的最愛,我想如果你聽過了這個主題,一定就能發現<英雄本色>中的那股深幽的美感是源自何處,尤其Preparations For Battle是一首了不起的作品,結尾的鼓,號,鐘交織成的壯烈的氣勢,撼人心絃卻又充滿出塵脫俗的美感,雖然或多或少,這個主題就是有那麼一點點<魔繭>的影子在,但是原則上,大家都己經習慣在霍納的作品中會有這樣的情形.

  至於合唱曲目Charging Fort Wagner,要我怎麼說呢,這是一首很好聽的作品,可是它完全是抄襲的,格式和起承轉合與卡爾奧夫的”命運”對照的絲毫不差,唯一的差別是它少了一些”命運”的爆發力,卻轉換成霍納式的唯美旋律性,只是一首抄襲的這樣明顯又這樣工整的作品目的何在,為何不甘脆就用”命運”,事實上在<光榮戰役>的預告片中用的配樂就是”命運”,所以這個作品對我而言始終是個問號.

  終曲Closing Credits不只結合了片中兩個出色的主題,同時在一開場時主題的編曲,也展現了前所未見的編曲手法,非常的輕快獨特,聽了這一段,你就會發現在<阿波羅十三>中那首出色的終曲,其實可以說是結合了<光榮戰役>和<真愛一世情>的成品,總之這個曲目自然是這部配樂中最好的作品之一,而且你一聽就知道這是80年代的典型霍納式終曲,為什麼?答案當然就是那餘韻迴繞不止,結了一分鐘才結束的結尾,而且霍納的”餘韻”,始終是那幾個音.

  在<光榮戰役>中,詹姆斯.霍納將傳統的鼓號軍樂,完美的滲入唯美優雅,令人心碎的個人風格,創造出前所未有的音樂形態,感人肺腑的唯美中亦有飄逸悠然的英氣,只是整體聽下來,它還是有霍納配樂常見的分段不明,音樂每一段都大同小異的情形,因此對我個人來說,它終究沒有<真愛一世情>那麼豐富動人,但是就創作的精神和成就來說,在不理會Charging Fort Wagner或假裝世界上沒有卡爾奧夫的情形下,說這部配樂是霍納獨創的經典作品,並不為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9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谭鼠
James Horner另一种轻松风格的配乐,他为里面写的那首歌也很好听。somewhere out there. 大学里喜欢的一首歌。



(转)《美国鼠谭》的成功,除了影片本身优异的品质和创新的风格外,由詹姆斯·霍纳谱写的配乐,也是一大功臣。这张原声带可以算是James Horner第一部音乐剧式的配乐,甜美的旋律,令人印象深刻,是为詹姆斯·霍纳在20世纪80年代的作品中,一部具有代表性的佳作。
试听页面:http://www.666ccc.com/Play/10101/258457.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9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路将尽
可惜,光荣战役、美国谭鼠、长路将尽这三张原声都没有淘到,只能在网上听听。James Horner的很多电影音乐都差不多,但是这张确实应该是他佳作之一,味道和他的别的电影配乐不一样,算是他不复制的一部作品。

 

images3434.jpg


(转)本片讲述的是英国现代最杰出女作家艾莉丝·默克多Iris Murdoch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由Kate Winslet和Judi Dench分别饰演年轻和年老的Iris。

年轻时的艾莉丝思想前卫、才情并茂、著书立说,成为一代思潮的领袖人物。直至她遇上不擅辞令的学者约翰·贝利,互相欣赏的火花,迅即变为热恋的洪流,活跃的艾莉丝竟投向约翰安静的怀抱,令追逐其裙下的俊男美女极感错愕。婚后的艾莉丝著作一再被推崇,她的记忆却开始减退,剎那间忘记种种往事,深爱她的约翰不离不弃努力扶持,让她留住美好时光,才华会失去,记忆会消磨,唯有真爱永远同在......
  
本片以纪实的手法真实细腻地描绘了作家艾莉丝·默克多与丈夫约翰·贝利的挚爱一生,他们的不朽真情堪称经典,尤其是在她晚年与艾尔齐默症病魔勇敢抗争的动人事迹。

本片配乐由James Horner制作,继「铁达尼号」声名大噪后的最新作品,片中每一段配乐,刻划着这位英国大哲学家与爱人相识相恋与初尝禁果等一生中最美丽回忆,不仅如此,获2002两座葛莱美奖肯定的专辑「西城故事组曲」的小提琴新偶像「约夏贝尔Joshua Bell」,也在这张原声带中担任小提琴的演出,这也是他继「红色小提琴」后第二次挑战电影配乐。精湛且扣人心弦的作曲功力,再次受到乐迷的肯定。Joshua Bell的小提琴贯穿始终,整张原声围绕着宁静,悠远的气氛。当然,Horner仍旧延续了他的英伦情节,用爱尔兰的的民歌A Lark In The Clear Air改编成了End Title。

如果你是Horner的Fans,如果你被《红色小提琴》里Joshua Bell的倾情演奏所倾倒,那就不容错过的这张原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24 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就那么突然的走了,让人无法接受。再次重温他这些经典作品,依然是泪流满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4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太多的好作品了! 可惜了,正值创作的壮年。我以为他至少还会给我们几十部精彩的配乐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4-5-6 16:05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