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ART Oriental 杂志
有人要我就王朔关于齐白石、张大千、唐伯虎的胡言乱语(见《艺术世界》2001-1)来作批判(并说,对王朔这样的角色费不着“商榷”之类的客套)。王的文章是篇访谈,虽然很“画盲”,却十分刻薄。不过,这回美术界似乎并不作多大反响。我想,大概不止是因为人们对承受批评的心态不同往昔,那么,是故意不上王朔这厮的当?倒是在网上见到几位美术理论工作者不痛不痒地傻吼了一通。至于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心想,你王朔“老外”,不与你计较,玩完了吧!因此,尽管王朔的“开骂”比当年李小山这位南方的愣头青“对偶像的亵渎”要“刻骨铭心”得多,也断然不会在美术界投一石而“开花”。呜呼!死一般沉闷的画坛,看来真的麻木不仁了。你说是进步,可分明是多而不元,后而不现代,奈何,奈何!
那么,我还是必要再傻B一个,装着正经儿讨论一番齐白石是否能画人物,张大千算不算大师,唐伯虎泡没泡过小丫头吗?我忽然觉得挺敬佩王朔这厮。你不必说王朔太俗太大众太流氓口吻,你可以精英可以学院派,这里明摆的就是“无知者无畏”,放心大胆地开骂何必斤斤畏缩知识渊博不渊博。你可以正流,可以主流,可以做你的博士论文,学术一番,这里玩的就是“郎里个郎”干嘛买你的帐,之乎者也地一通。有问“北京号称文化古都、文化中心,怎么会出现这么一个以流氓自居而且招很多人喜爱的家伙”?北京这首都真的就什么都能权威了吗?文化霸权的消解到颠覆过程,流氓文化的泛滥是应时而生的必然。从这以流氓嘴脸出现的文化状态中我们却能感到一种正义与正义的慰籍。中国人太缺少幽默感。遗憾的是王朔的“玩世不恭”未必是幽默,但比起那些故作斯文的矫情批评家们王朔到底是条汉子,迴异那满世界细皮嫩肉的“奶油”。那么,那曾叫板刘大师等的陈传席算不算好汉?周韶华先生曾经恶狠狠地说:陈某骂的都是在美术史上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人。为尊者讳,也算民族传统美德?其实,陈博士的“骂”也不过是揭揭像刘大师辈的私处而已,可能是陈博士做学问的副业,与学术无多大关系。
话说回来,就算王朔不懂装懂,你说“隔行如隔山”好了,翻翻眼下“类八股式”的美术批评文本,有几句“行里活儿”,未必能像王朔这样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作拯救状。批评与反批评被批评从来就是智慧与气质的较量。当今画坛,实在缺少堪骂者与堪骂的气质。很多人一厢情愿地以为鲁迅若不是过分纠缠于那些无止境的批评甚至谩骂或许能写出更多的《祝福》来。但真是如此鲁迅便不是鲁迅了,作为战士的鲁迅。回望鲁迅和鲁迅的时代,在所谓的“围剿”和“反围剿”中,我们依然能感到一股生机一股活力。可我们的美术界,何时能有真正意义的批评。在中国当下的文化情境中,实在没有比美术界更能令人窒息——官僚、马屁、媚雅、堕落、丑陋、贫乏、浅薄。。。。。。从深厚的文化背景渐渐地渐渐地走向时尚,走向假太空,走向庸俗的社会学——还奢谈什么憚意、后现代、独立之思想呢?已有人道出批评家们的一种尚未自省的批评态度:对于新生的,最好不急于发言,免得闹笑话,授人话柄。这正是评论家们的命门所在,一点即死。
批评本该是批评家的责任,只要不是谩骂,不是青红帮之间的恩怨情仇,愿我们能够挑起“批评”的责任,“人人都说你是好人的时候,你就是灾祸”。“野兽派”在骂声中诞生,凡高在骂声中走向世界,卫慧与棉棉在骂声中脱颖而出。。。。。。奇怪,惟独今天的画家如此惧“骂”!
但愿王朔的“骂”能唤醒我们,美术界可以不喜欢也不需要王朔,但不能没有诚实的“骂”!
[此贴子已经被竹子于2002-1-24 4:37:32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