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OR]昨日,参观林伯渠故居。 正值春暖花开时节,澧阳平原上,黄澄澄的油菜花开得惊天动地。车行路上,如坠花海。偶见青青小麦顶着麦穗摇摆于风中,一路行来,处处桃红柳绿。 春耕季节到了。 水田里,新翻泥土肚皮朝天赤裸于阳光下,连日春雨早已灌满大小池塘及水田。伴着春风出行,一路上,有和煦春日懒懒照我身,有暖暖春风悄然拂面,发丝飘飞,好不惬意。 抵达临澧修梅镇后,顺路旁指示,驱车前往林的故居。夹道小山遍植油茶。看着碧绿油茶林,想起于枝叶间躲藏的茶苞茶片,那扑鼻的香甜味道啊,真让人怀念。正遐想间,抬头一看,远远瞧见青色屋瓦下的白色防火墙高高耸立,却是林的故居到了。 林的故居为传统风格的木屋,门前有柏树一棵,枝叶青青,约莫三人才能合围,应有好些年份了。进得大门,迎面便是林的半身塑像。各个房间里悬挂着林的生平简介,以及各个历史时期所做的各种贡献之类的东西及相关文物。随意行走于林的故居,耳畔有年轻女讲解员的相关讲解断续传来。不甚在意的我只是傻傻看着这古色古香的屋子,感受那弥漫期间的浓浓书香气息。是的,林家乃书香门第。我看着这古旧的木屋,雕花的窗棂,老式的太师椅和茶几,透光的小天井,想着不知何年前在此起居的人儿,竟然有一丝感动涌上心头:这么纯粹而中国的古老宅子,目前已不多见了,能置身其间,静静体会,实乃福气。 人行屋中,有深深浅浅的光透过明瓦与天井斜斜照下,亮的光,静的宅子,动的人,加上偶尔的寒暄,合成一幅美丽的图画。同行的孩童愉快穿行于宅中,儿童的活泼好动让古宅焕发了无限生机。古老的宅子,活泼年幼的孩童,还有洒于孩童额头的那抹阳光,看得人痴了…… 在游览的时候,于其中一间房子里见到了林的原配,当然只是相片。旧式的服装,干净而明亮的脸庞,是个美丽女子。讲解员介绍说:这是林的原配夫人,曾与林并肩战斗,革命失败后二人失散,她回归故里,教书育人,曾陆续送二十余名学生上延安。隔壁房子是林与原配的卧室,相当长时间里(约莫数十年吧),林的原配——那个美丽女子就居住于此。我静静看着这张相片里的女子,心头涌上淡淡的哀伤:乱世里的人啊,如风中飘飞的叶,聚散离分万般不由己。而相片里美丽的她,百年后唯一能留下的,也不过是原配夫人这个称号啊。 这莫非是那个年代女人的宿命么? 出得林宅,有池塘一个,岸上垂柳依依。池塘里,一汪碧水映蓝天,微风拂过,泛起层层涟漪。塘边山坡上,几只白色山羊正悠闲吃草。放眼四顾,远远地,澄黄油菜花里有一队行人迤逦走来,穿越田埂…… 该是起身回程的时候了。[/COL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