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Email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成为基民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智能检测中
快捷导航
古典音乐合集
中文音乐合集
外文音乐合集
个人上传合集
黑胶转录音乐合集
MC系列
交响曲
协奏曲
管弦乐
室内乐
弦乐独奏
键盘独奏
舞曲
歌剧
声乐作品
宗教音乐
改编曲及其他
J.S.巴赫作品集
贝多芬作品集
莫扎特作品集
纪念富特文格勒
海菲兹全集
勃拉姆斯作品集
古典音乐合集
中文歌曲合集
中国声乐合集
中国器乐合集
原创音乐合集
JAZZ音乐合集
外文歌曲合集
新纪元音乐合集
世界音乐合集
跨界音乐合集
轻音乐合集
电子音乐合集
舞曲音乐合集
外国民歌合集
试音碟/影视音乐/其他
基点音乐版本比较
竹子音乐合集
lqdxy 推荐精品目录
lqdxy 的古典合集
easyman 推荐的音乐
Dr.PAN 音乐合集
audio 张宇合集
luoluo 保罗莫里哀合集
SEGA 古典合集一
SEGA 音乐合集二
chopinter 音乐合集
Dinu 音乐合集
立春改编歌曲合集
lvzhou 音乐及文章
wpskyo 古典吉他合集
yah 音乐合集
TOM 音乐合集
Dawn555 音乐集
今天没货音乐集
YY音乐集
Jtkll音乐集
Aimo音乐集
yah上传管乐曲目录
MC12
MC13
MC14
MC18
MC2
帖子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基点俱乐部
»
论坛主页
›
..::〖特色交流〗::..
›
灌水唠叨
›
艺术的诗意本性
返回列表
查看:
5865
|
回复:
0
艺术的诗意本性
[复制链接]
Aha
Aha
当前离线
积分
67656
发表于 2005-8-26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在传统的美学与文艺理论中,诗只是艺术的一种形式,是一种应用语言的艺术形式。海德格尔从这一似乎从未受到过质疑的观点中,看到了艺术的诗意本性的被遮蔽。在本性上揭示艺术与诗的关联,从而让艺术保存在其诗意的本性之中,成为海德格尔晚期重要的思想任务。 一、诗:一种艺术的形式? 海德格尔谈论艺术与诗的关系,是从对一般理论观点的批判开始的。因此,只有在充分阐明一般论点及其问题以及海德格尔的独特批判之基础上,揭示海德格尔关于艺术与诗及其关联的思想,才是可能的。一般认为,在广义上说,艺术也包括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文学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和剧本等各种体裁。在狭义上说,艺术指文学以外的其它艺术样式,将文学与艺术合称为文艺。文艺理论被看成是传统文论中的诗学,原初意义上的诗学相关于创造。亚里士多德把人类理性分为理论理性、实践理性和诗意(创造)理性,而诗学则是关于诗意(创造)理性的科学。当然,这里的科学不是指自然科学,而是指知识学或知识的系统表达。 在一般理论中,诗是文学之一种,是一种艺术样式,“诗原是我们久已尊为最有效能的一种艺术。”[1]由此看来,在分类学上,诗与艺术的关系,只是逻辑上的种属关系。而任何认知范畴与逻辑分类都不能切中艺术的本性,因为存在论之于艺术比逻辑更本源。 在艺术的本性问题上,古希腊以来有影响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柏拉图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摹仿,而现实又是对理念的摹仿。因此,艺术是摹仿的摹仿。理念是真实的,艺术是迷狂、不真实的,诗人应被逐出理想国。亚里士多德也承认艺术是对现实的摹仿,但艺术与现实都是真实的,诗歌甚至比历史更真实。还有康德、席勒的自由游戏说,黑格尔的理念的感性显现说等。在尼采那里,艺术相关于权力意志的直接表达。美学史上,各种.关于艺术本性的探讨都是特定的形而上学,或者都是关于艺术本性的一种形而上学式探究。把诗当作一种艺术的样式并不错,但是这并不能很好地揭示艺术与诗的关切,进而遮蔽了艺术的本性。 人们常说建筑是一种语言,绘画是一种语言,音乐也是一种语言等等。在这里,语言艺术已成为艺术之一门类,它往往指用语言、文字为物质材料,以修辞作为表现手段,借助于词语来唤起人们的想象,以此来塑造艺术形象,表现审美理想。一般把文学称为语言艺术,也就是说,文学是把语言作为材料的艺术,而诗只是文学这个语言艺术之一种。在通常看法中,诗歌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它指以分行押韵的形式,富有节奏、韵律的音乐性语言,驰骋丰富的想象,创造深邃的意境,集中、精炼地反映社会生活,抒发浓郁情感的一种文学体裁。在这里,语言只是文学(包括诗)的媒介和手段,它外在于艺术本性,成为可替代和置换的材料。 然而,这一被普遍接受的流俗观点,却未能触及艺术、语言与诗的本性。在海德格尔看来,如果把建筑、绘画和音乐等门类艺术都看成是语言艺术的变种的话,那么该命题就是独断。因为,流俗的、易误解的语言艺术这一名称在这里对诗歌起着规定性的作用。问题在于,通常的所谓的语言艺术不能切中语言之本性,同时也无关于诗。人在语言之中,却不了解语言的本性。语言只关切自身,语言独白与自身说。语言说,也即语言说自身,既非语言说人,也不是人说语言。语言是语言自身,语言并不说某个存在者。语言只以自身为目的。同时,只有把语言从逻辑学和语言学中解放出来,才能让语言回归其本性。对语言的任何形而上学规定,都既不可能经验语言,也不可能遭遇艺术。 所有艺术都相关于创造,在这一点上,艺术不同于制作。在希腊人那里,technē一词表示艺术,也指手工艺。同时,一般意义上的诗学已不能揭示诗的存在本性。 “如果说一切艺术本性上都是诗,那么建筑艺术、绘画艺术、音乐艺术都势必归结为诗歌了。”[2]显然,海德格尔反对把艺术归结为诗歌的观点。艺术的本性上是诗,但各种形式却不必归结为诗歌。他把诗与诗歌区分开来,诗相关于存在,诗歌则相关于存在者。艺术的各种分类都只是认识与理解艺术的独特方式,也只是一种权宜之计。艺术的分类,遮蔽了艺术的本性,在实质上,属于形而上学,更不能揭示艺术的本性。海德格尔对诗的强调,旨在通过艺术来经验存在并重提存在问题。 二、现代艺术诗意本性的遮蔽 近代艺术在本性上受理性的规定,现代艺术在本性上受存在的规定。但是,现代技术干预、支配了存在,存在自身被遗忘。因而,现代艺术在本性上受到了技术的制约,艺术的本性被遮蔽。近代认识论之于艺术的根本影响,仍然未得到有效的克服。在黑格尔那里,艺术的死亡,是因为在绝对精神之中,艺术终将为哲学所代替。进入现代,技术化与商品化使纯粹超功利性的艺术不复存在,复制又使艺术作品丧失其唯一性。在技术时代,语言的技术化在所难免,技术成为了唯一的尺度,规定着人们的语言、思想和艺术。技术化的实质在于,技术以其座架本性支配一切。作为完成了的形而上学,技术的本性展现为一种去蔽,但其实质却是对存在的遮蔽。 人们对艺术的体验相关于艺术之本性,但这最终又与形而上学相关,这在于,人们对艺术的体验仍然隶属于主体论与理性形而上学,而形而上学导致了艺术的终结,“但也许体验也是艺术终结的因素,此终结发生得如此缓慢以致它经过了数个世纪。”[3]这种终结的阐明还得从艺术本性的遮蔽去切入。在现代艺术中,由于技术的统治与支配,异化使艺术的本性被扭曲或遮蔽。“海德格尔在这里再次清楚地强调,在当代艺术中实际上关系到什么:关系到体验,主体的体验,而忽略或甚至排除作品的自己的东西和艺术的本质。”[4]在人与艺术的关系中,主客体关系曾具有规定性。基于主体认识论,不可能得到关于艺术本性的真切经验,也不可能解艺术之谜。 对艺术的考察,业已纳入到美学的范围,但大都凭借体验之方式。在海德格尔那里,对艺术的考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此,美学、体验和对象化是相互关联的、相互要求和说明的概念。”[5]美学与艺术哲学由于受到近代思想的影响,被固定于成熟与定型的范式框架之内,艺术日益被美学化与对象化。一般认为,艺术作品一经艺术家创作产生,就成为与主体人具有审美关系的物态形式,即一种审美对象。艺术史和艺术理论则把作品作为科学的对象。然而,对象化也同样不能切近艺术自身。同时,艺术品挂在公共场所或家里,或进入贸易交往之中,并从一个地方搬运到另一个地方。.博物馆文化与展览文化的兴起,这已成为艺术活动展开的重要前提,但问题是,在这些艺术活动中,我们却难以遭遇艺术作品本身,更难把握艺术之本性。原因在于,作品不是纯粹的自然物,也不是手上合用的器具,在作品的繁忙折腾中,我们遭遇的只是作为自然物和器具的作品,而不是作品自身。同时,这也与人们沉沦于世而缺乏存在论本真意义上的审美经验相关。相对于被美学与艺术哲学规定的艺术而言,诗意却具有独特的意义。这在于,“诗意创作的道路更美,因为这些道路所穿过的那片土地—并且因此才构成一片带有道路的土地—就是美之领域,而那种无限的关系就在其中闪现出来。”[6]他在此更强调与诗意相关的道路,这道路揭示了艺术许多应有的关联,而这些关联在现代艺术中往往被遮蔽了。 在现代艺术中,关于审美的价值往往是艺术评价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一种尺度,海德格尔始终反对这种主体化的做法。但他同时强调,“反对‘价值’的思想并没有主张:被人们宣告为‘价值’的一切东西—‘文化’、‘艺术’、‘科学’‘人的尊严’、‘世界’、以及‘上帝’—都是无价值的。”[7]由此可见,海德格尔并未否弃具体价值,把艺术设入无价值状态,而是力图表明,这种价值评价把艺术设立为人之评价之对象,不可能切中艺术之本性。尼采使艺术高于真理,但艺术和真理都关联于价值。对此,“海德格尔以为,说艺术比真理更有价值,不过是说艺术比真理更强烈、更能推进生活中对权力意志的表达。”[8]尼采的价值与柏拉图的理式都是形而上学,差异只是在于,后者是开端,前者是完成。 现代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情感的表现,这是对传统的摹仿论与再现论的克服。问题在于,摹仿论预设了摹本与蓝本的二元分离,而再现论则预设了原型与反应的相互分隔。同时,现代艺术对非理性主体自我的张扬,但仍受制于主体论。诗在现代只是被理解为与激情、情感相关的艺术形式,其本性也并未彰显。因为,诗远远不只是情感及其形式。海德格尔所关注的诗性语言对文艺批评也有着积极的意义,这在于,“他的观点本来可以使我们在文艺批评中避免许多毫无成果和不攻自破的尝试。”[9]因为在一般的文艺批评中,诗性及其语言的表达充满了模糊与暧昧,很难切近与把握艺术的本性,更不用说能产生有意义的学术讨论。 三、艺术在本性上向诗意的回归 从中期开始,海德格尔就极为关注艺术与诗的关系,在他看来,“艺术的本性是诗”[10]而语言本身就是根本意义上的诗,这不仅仅是从词源学上来讲的,更是对语言本性的揭释。无论是人的言说,还是日常的闲谈都与诗无关。海德格尔基于语言性来考察艺术及其本性。在海德格尔看来,追问艺术之本性,旨在更本真地追问,艺术能否以及何以成为本源?由于艺术的本性是诗,只有回到诗的艺术才更具本源性或保持本性。各式各样的现存的艺术种类和形式,不一定保有这种诗意的本性,这或许是他让艺术回归诗意本性的想法产生的根本原因。为保有艺术之纯粹本源性,艺术不断地回归到诗十分必要。如果说,艺术的本性是诗,艺术各形式要回归本性,就必须回到日常的诗歌形态吗?显然不是,也不可能。 荷尔德林等诗人的诗歌揭示了作为艺术本性的诗性,并规定了那个时代。因此,一切艺术回到诗,是指回到诗意或诗自身,而不是说回到具体的诗歌形态。作为诗意的诗相关于创建,而有别于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诗(歌)。作为语言的诗歌是狭义的诗,只是广义的诗意创造之一种。如果从形式上讲,一切门类艺术形式回到诗歌形态,只是表明各艺术门类形式之间的变化,而不是海德格尔的本意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
滑块验证:
智能检测中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客户端
|
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5-7-11 14:28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