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Email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成为基民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智能检测中
快捷导航
古典音乐合集
中文音乐合集
外文音乐合集
个人上传合集
黑胶转录音乐合集
MC系列
交响曲
协奏曲
管弦乐
室内乐
弦乐独奏
键盘独奏
舞曲
歌剧
声乐作品
宗教音乐
改编曲及其他
J.S.巴赫作品集
贝多芬作品集
莫扎特作品集
纪念富特文格勒
海菲兹全集
勃拉姆斯作品集
古典音乐合集
中文歌曲合集
中国声乐合集
中国器乐合集
原创音乐合集
JAZZ音乐合集
外文歌曲合集
新纪元音乐合集
世界音乐合集
跨界音乐合集
轻音乐合集
电子音乐合集
舞曲音乐合集
外国民歌合集
试音碟/影视音乐/其他
基点音乐版本比较
竹子音乐合集
lqdxy 推荐精品目录
lqdxy 的古典合集
easyman 推荐的音乐
Dr.PAN 音乐合集
audio 张宇合集
luoluo 保罗莫里哀合集
SEGA 古典合集一
SEGA 音乐合集二
chopinter 音乐合集
Dinu 音乐合集
立春改编歌曲合集
lvzhou 音乐及文章
wpskyo 古典吉他合集
yah 音乐合集
TOM 音乐合集
Dawn555 音乐集
今天没货音乐集
YY音乐集
Jtkll音乐集
Aimo音乐集
yah上传管乐曲目录
MC12
MC13
MC14
MC18
MC2
帖子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基点俱乐部
»
论坛主页
›
..::〖特色交流〗::..
›
灌水唠叨
›
语言教学中师生角色的演变
返回列表
查看:
6028
|
回复:
0
语言教学中师生角色的演变
[复制链接]
Aha
Aha
当前离线
积分
67656
发表于 2005-8-13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角色”一词源于戏剧,自从1934年米德(G.H.Meed)首先运用角色的概念说明个体在社会舞台上的身份及其行为后,角色的概念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研究中。角色即一个人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的身份及其相应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人的角色与其行为互相制约、相互影响。关于教师的社会角色,教育社会学家比德尔(B.ddle)在前人的基础上将教师的角色界定为以下三种类型:其一,教师的角色即教师的行为;其二,教师的角色即教师的社会地位,其三,教师的角色即对教师的期望。而学生的角色,则也可以相应地理解成为学生的行为,学生的社会地位,以及学生对教学,教师的期望。本文所指的角色,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外语教学过程中的行为和作用。外语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师生的角色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但是根据不同失去外语教学发展的特点及不同教学流派对教学的重点要求和对师生作用的界定,外语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总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以教师为中心的时期,过渡时期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1以教师为中心的语言教学 在18世纪到19世纪上半叶这一时期中,由于受唯理语法和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思想影响,这个时期的外语教学注重对书面语的研究,关注语言形式的变化。为了顺应大多数人们以阅读外语文献为目的的学习要求,语法翻译法(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是该时期流行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以翻译和语法学习为主要的教学活动。典型的一堂课由介绍语法规则,学习词汇表和翻译练习组成。强调的是阅读和语法的掌握。这种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相对比较低。只要精通目标语的语法即可。因此,讲解和翻译也就成为外语课堂的常用方式。由于此类教学法不注重语言的交际能力,因此,课堂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填鸭式地传授语法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这个阶段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真正可以描绘成“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那么“生者,自然是传道、授业、最多再提那么一点点惑”. 到了19世纪下半叶,对外语教学界影响至深的是结构主义语言学(Structural Linguistics)和行为主义理论(Behaviorism)。这两种学说,认为语言是一个完整的系统。除了学习语法规则以外,语言的发音及语言单位如单词、句子组成也应受到重视。口语才是活的语言。语言学习是一种习惯的形成。而这种语言习惯是可以通过机械的模仿训练形成的。在此学说影响下听说法(Audio Lingual Method)和视听法(Audio Video Method)成为该时期最盛行的教学方法。这两种教学法都是强调听、说是最基本的语言能力。因此,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由教师提供语言行为范本,指挥和控制学生的语言训练,而学生则在教师的领导和安排下机械重复地接受语言材料,进行语言习惯的形成练习。 显而易见,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的外语教学发展过程中,不管是重视阅读的语法翻译法,还是偏执于口语的听说法,课堂教学都始终围绕着语言知识的传授。这种教学观点导致教师主宰教学的主要方面和过程,教师自主确定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等都是根据教的语言知识来确定的。在此情况下,教师很少考虑到学习者的客观因素如个人的需求、个性特征及学习策略等因素,来设置教学模式,教学过程表现为一个教师统治,学生被统治的特点,课堂枯燥无味,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也必然受到了抑制。 2过渡时期的语言教学 到了20世纪50年代,乔姆斯基(Chomskey)转换生成语法的提出和认知心理学的崛起给外语界掀起了一场革命。根据乔姆斯基的观点,语言具有创造性,受规则的支配,人们能够理解和说出无穷无尽的新奇句子。而语言的这些特性,不是通过养成习惯来掌握的。这个观点让人们逐渐认识到,语言学是受规则支配的创造性的活动,学生应该在掌握语言规则的基础上进行靠“刺激—反应}的机械训练模式,靠养成习惯来获得语言。另一方面,认知心理学在外语教学中的介入,提出了一个新的主张:除了语言学习的研究外,开始注重对学生学习外语心理活动的研究,主张“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在这两种观点指导 的外语教学模式里,教师除了为学生讲解语言知识及语法规则外,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促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帮助他们在掌握语言规则的基础上进行语言的创造性活动。这时,教师除了扮演讲授者的角色外,还承担了学生学习的启发者,环境的创造者及动机的激发者。而学生的能动作用也逐渐地被人们所注重,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越来越受关注。但是,由于当时语言规则被过分强调为语言学习中的最重要部分之一,于是课堂教学上教师讲解仍占很大的比例,学生的学习仍是被语言规则学习的主线所左右,教学内容、大纲和教法的设计仍还要根据语言规则学习的需要由语言家们确定,学生的需求和学习策略等客观因素还是受到忽略。 3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功能语法学和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成果逐渐为外语教学界所接受,其中以系统功能语法的代表人韩礼德(Halliday)和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D.H.Hymes)的理论观点为代表。功能语言学家把人看成是社会的一员,语言是一种社会行为,并对人是如何学会语言的以及如何运用学会的语言去和周围的人进行了调查和研究。而社会语言学家则认为,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是语言的最本质功能。以这个理论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外语教学目标的交际功能法逐渐成为外语界认可和流行的教学方法。而到了后来,人们逐渐对学习者的个体因素有了更多的研究,且随着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视,人们进一步地认识到学生才是外语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只有充分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全身心地进行自主学习和课堂的交际活动,才能真正地达到学习和培养交际能力的目的。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时期流行的教学法还有平衡法,沉默法,咨询法,暗示法等,都把教学的中心定位于学生,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决定性,强调学生的情感因素,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潜力等,主张由学生来选择,决定学习的内容和方法,也就是让学生成为整个学习过程的决策者和负责人,而教师的任务由原来的控制课堂,讲解语言规则转变成为分析学生的需求,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材料,精心设计并帮助学生完成各种语言交际活动。这时候教师的角色已经转变成为一个学生的引导者,学习环境的创设者和学习的监督者。 而到了21世纪的今天,外语教学已经日趋地深入化、全面化、学生个体在外语学习中的中心主体地位已经被人们所确认。随着社会迅速发展对外语人才需求的扩大及对人才外语水平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外语教学的改革仍在不断地进行着。越来越多先进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如近年来流行的研究性学习,任务型学习等。这些教学方法更进一步地强调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研究性学习,任务型学习这两种教学方法都提倡学生通过已有的学习经验,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在真实的学习环境中自己主动地建构知识意义。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原则是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学习过程真正地获得新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任务型学习则强调学生使用语言来做事情,完成学习。可见,学生已经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在学习中的角色已经真正地转变成为学习任务的执行者,完成任务的决策者。而该学习模式下的教师角色也相应地转变为学习者的辅助者。有效地处理好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找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契合点,成为影响外语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
滑块验证:
智能检测中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客户端
|
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5-7-10 00:56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