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359|回复: 6

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6-22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陈 云(1905~1995)

  陈云(1905~1995)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江苏青浦(今属上海)人。1905年6月13日生于贫苦农民家庭。2岁丧父、4岁丧母,由裁缝出身的舅父抚养。1919年高小毕业后,因家贫无法升学,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当学徒,后当店员。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同年8月任商务印书馆发行所罢工委员会(后为职工会)委员长,参加领导商务印书馆大罢工,并取得胜利。随即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作为劳工组织者从事共产党的活动。历任中共青浦县委书记、淞浦特委组织部部长,中共江苏省委沪宁巡视员、江苏省委常委兼农委书记,中共上海闸北、法南区委书记和江苏省委组织部部长、省委书记等职。   1930年和1931年先后在中共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中央委员。1931年5月担任保卫中共中央机关安全的中央特科书记;9月任临时中央领导成员。1932年担任临时中央常委、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1933年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1934年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并任白区工作部部长。随后参加长征,在担负全军后卫任务的红五军团任中央代表,后任军委纵队政委。1935年1月在贵州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上,支持毛主席的正确主张。会后撰写了《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传达提纲》。同年6月奉命从四川省天全县灵关殿秘密离开长征队伍,经成都、重庆,只身到达上海,从事恢复共产党的秘密工作,随后又由上海抵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处报告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情况,撰写了最早宣传红军长征的《随军西行见闻录》,并参加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1937年4月回到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任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5月赴新疆、甘肃交界的星星峡地区,援助接应红军西路军余部400多人进入迪化。11月回到延安后,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对党的建设和党的干部工作有重要建树。在延安整风期间,他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总结中国革命经验教训,提出领导者指导工作应该采取“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科学态度,并把它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1944年3月任西北财经办事处副主任兼政治部主任,主持中共中央所在的陕甘宁边区的财政经济工作,有效地执行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1945年6月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继续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8月任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   抗日战争胜利后,参加领导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东北解放战争。转战北满和南满,历任中共中央北满分局书记兼北满军区政委、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兼东北民主联军副政委、中共中央南满分局书记兼辽东军区政委、东北军区副政委、东北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沈阳特别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等职,为东北全境的解放和东北经济的恢复做出了突出贡献。1948年8月在哈尔滨举行的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上作了《当前中国职工运动的总任务》的报告,10月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主持全国的财政经济工作。1950年10月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在统一全国财政经济,稳定金融物价,结束国民党政权留下的长达10多年的恶性通货膨胀,调整工商业,恢复国民经济,保障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对粮食、棉花等主要农产品实行统购统销等重大决策和活动中,在有步骤地开展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特别是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在制定和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奠定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开创性工作中,他从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一系列谨慎而又现实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做出了被公认为卓越的贡献。他坚决反对高岗、饶漱石在1953年进行的阴谋分裂党的活动。1954年任国务院副总理。先后兼任过商业部部长、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主任。1956年9月,在中共八大上作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新问题》的发言。根据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突破苏联经济模式的新的经济体制构想,即: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是补充;在生产领域,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进行的自由生产是补充;在流通领域,国家掌握的市场是主体,自由市场是补充。在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1957年1月担任中共中央经济工作5人小组组长。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他一贯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反对不顾现实条件的急于求成的错误倾向;主张建设规模一定要和国力相适应,要在安排好人民生活的基础上扩大建设规模;主张国民经济计划必须坚持综合平衡,实行按比例地发展。50年代末60年代初,当国民经济遭到严重困难时,他受毛主席委托调整关系经济全局的过高的钢铁生产指标,并同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一道,果断地采取了动员城镇2000万人下乡、通过几种高价商品回笼货币等一系列正确的措施,恢复了国民经济。为了解决农业发展中所遇到的困难,他到上海青浦等地调查,建议对农村实行包产到户政策,代表了中国农业改革的先驱思想。他的这一主张和其他切合实际的经济主张,曾被人认为“右倾”,而受到毛主席的冷遇。“文化大革命”中,他在党内只保留了中央委员的名义,被下放到江西省南昌市的一个化工石油机械厂“蹲点”。1972年4月回到北京,按照周恩来的意见,参加国务院业务组工作,研究国际经济形势和发展对外贸易问题。他提出要很好地研究当代资本主义,以便在世界市场中占有中国应有的地位。1975年被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76年参加粉碎“四人帮”的决策过程,曾对叶剑英讲:这场斗争不可避免。   粉碎“四人帮”以后,在1977年3月中央工作会议上,他提出应该让邓小平重新参加党中央的领导工作。在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上,他又率先提出平反冤假错案。在接着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他重新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和中央政治局常委,并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作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党和国家的主要决策人之一,与中央领导集体的其他同志一道,为带领全党进行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为制定和执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正确解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的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成功地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大力支持邓小平提出的实事求是地确立毛主席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主席思想的主张。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他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深刻意义的思想和重大决策。例如,对比例严重失调的国民经济实行全面调整;社会主义时期必须有两种经济,即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改革的步子要稳,要“摸着石头过河”,从试点着手,随时总结经验;强调无农不稳,无粮则乱;指出经济形势的不稳定可以引起政冶形势的不稳定,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大量提拔培养德才兼备的中青年干部是当务之急,等等。他还为按照“一国两制”构想,实现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实现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倾注了大量心血。   中共十三大以后,他退出中央领导工作,担任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向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顺利过渡、保证党和国家稳定的重大决策中,他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共十四大以后,他过着离休生活。1995年4月1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主要著作收入《陈云文选》(3卷)。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22 17:43:02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6-22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事年表 1905-1929 1905年   6月13日,生于江苏省青浦县章练塘镇(今上海市青浦县练塘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两岁丧父,4岁丧母,与胞姐陈星由外祖母抚养。后过继给裁缝出身的舅父廖文光,改姓廖,名陈云。 1916年   贻善初等小学毕业,入颜安高等小学读书。 1919年   5月4日,北京爆发学生群众的反帝爱国运动。   5月,受五四运动影响,在本镇参加罢课和宣传抵制日货、声讨卖国贼的活动。   12月8日,颜安高等小学毕业后,因家贫无力继续求学,经老师张行恭介绍,离家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当学徒。后当店员,独立谋生。期间刻苦自学文化知识,阅读革命书籍。 1920年—1924年   在上海商务印书馆一边做工,一边刻苦自学。参加工人夜校学习,开始接触马克思列宁主义。 1925年   5月30日,上海学生及其他群众举行反帝游行,租界巡捕开枪镇压,酿成惨案。6月1日,上海总工会成立,并发表宣言及告全体工友书,宣布总同盟罢工。   8月21日,被推选为商务印书馆罢工临时委员会委员长。22日,发行所职工会筹备会成立,任委员长,并与沈雁冰等一起领导全馆职工大罢工。翌日,在集会上代表四千余名罢工职工向馆方提出承认工会、增加工资、缩短工时等复工条件。28日,罢工胜利结束。随后即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由民主主义思想到共产主义思想的转变。   11月,创办商务印书馆发行所职工会刊物《职工》。   年底,任中共商务印书馆总支部干事、发行所支部书记。 1926年   10月24日,参加上海工人为响应国民革命军北伐而举行的第一次武装起义。起义遭到北洋军阀孙传芳部镇压而失败。   12月5日,出席上海店员总工会成立大会。随后参加领导上海各行业店员大罢工。 1927年   2月22日,参加上海工人第二次武装起义,并领导先施、永安、新新、丽华四大百货公司的罢工斗争。   3月21日,参加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并受上海总工会派遣,同中共代表一起到上海近郊龙华,与当时进驻在那里的北伐东路军谈判,请他们支援起义工人,但被拒绝。   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收缴工人纠察队的武器,捕杀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   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8月,任中共上海沪中区委委员,继续坚持地下革命斗争。   10月,受中共组织派遣,离开商务印书馆,到青浦发动农民举行武装暴动。曾任中共青浦县委书记。 1928年   1月,领导青浦县小蒸、金山县枫泾等地区的农民武装暴动。暴动失败,受到国民党反动派通缉。   9月,任中共淞浦特委(辖松江、金山、青浦等10个县)组织部部长。 1929年   3月,任中共江苏省委沪宁巡视员。曾巡视苏州、无锡、常州、丹阳、镇江、南京等地的革命斗争。   8月15日,任中共江苏省委委员,负责农委工作。   11月24日,在中共江苏省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作农民运动问题的报告。后被选为江苏省委常委兼农委书记。 1930-1939 1930年   4月、9月,先后任中共上海法南区委书记、闸北区委书记。   7月14日,江苏省总行动委员会(将党、团、工会领导机关合并而成的准备武装暴动的组织)成立,任委员。   9月24日至28日,参加在上海召开的中共六届三中全会,被补选为中央候补委员。会议决定停止组织全国总暴动和集中全国红军进攻中心城市的冒险行动。   10月初,任中共江南省委(辖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党的工作)常委、组织部部长兼外县工作委员会书记。 1931年   1月7日,出席中共在上海召开的六届四中全会,被增补为中央委员。   1月17日,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后任江苏省委书记。   5月,任中共中央特科(担负保卫党中央机关安全任务的组织)书记。   9月,被指定为中共临时中央成员。 1932年   3月14日,任中共临时中央常委、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   年底,在上海会见鲁迅,并将秘密在鲁迅家中居住的瞿秋白夫妇接出,安全转移。 1933年   1月17日,离开上海前往位于江西南部和福建西部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到江西瑞金后,继续参加中共中央及全国总工会的领导工作。   6月,到被称为“红色小上海”的福建汀州(今长汀)考察工人运动。 1934年   1月15日至18日,出席在瑞金召开的中共六届五中全会,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兼任白区(国民党统治区)工作部部长。   1月22日至2月1日,出席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2月3日,在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被选为主席团(中央执行委员会闭幕后的最高政权机关)成员。   10月10日,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领导造成的第五次反国民党军“围剿”的失败,中共中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率中央红军开始从瑞金等地出发,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20日,陈云以红五军团(当时的后卫军团)中央代表身份,率该军团十三师渡过雩都河西进,踏上长征的路途。   12月中旬,任中央军委纵队政治委员。 1935年   1月,红军占领贵州遵义后,任警备司令部政治委员。15日至17日,出席在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上支持毛主席的正确主张。会后撰写《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传达提纲》,并到部队传达。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主席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   5月上旬,红军巧渡金沙江时,任渡河司令部政治委员。   6月,奉命从四川省天全县灵关殿秘密离开长征队伍,由当地中共组织派人护送,经荥经、雅安、成都到达重庆,后只身去上海,以中共中央代表身份,从事恢复和开展党在白区的工作。   9月,受命赴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报告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向西北战略转移及遵义会议的情况,并参加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工作。   冬,入列宁学校学习,并在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任教。 1936年   3月,化名“廉臣”,在巴黎《全民月刊》上发表《随军西行见闻录》,首次向世界宣传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7月,在莫斯科出版该文的单行本。   12月8日,奉命离开莫斯科,赴新疆援接西路军。途经阿拉木图,抵达霍尔果斯时,西安事变爆发。遂在此停留,等候中共中央指令。 1937年   4月下旬,到达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任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   5月初,赴新疆、甘肃交界的星星峡地区援接李先念等率领的西路军余部四百多人进入迪化。尔后组织干部、战士学习文化知识和军事技术,并着手组建航空队。   7月7日,发生芦沟桥事变,中国全民族的抗日战争爆发。   11月29日,由迪化经甘肃兰州到达中共中央所在地陕西延安。   12月9日至14日,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被增补为中央书记处书记,并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 1938年   3月,同于若木结婚。   5月,任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书记。   9月,在延安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作关于干部政策问题的讲演,指出干部政策就是用人之道,并把干部政策概括为十二个字:了解人,气量大,用得好,爱护人。   9月29日至11月6日,出席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并被选为全会主席团成员。在会上作关于青年问题结论的报告。全会确定要不断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重申党的独立自主地放手组织人民抗日武装斗争的方针。 1939年   5月30日,撰写《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发表于中共中央机关刊物《解放》。文中阐述了共产党员的六条标准:一、终身为共产主义奋斗;二、革命的利益高于一切;三、遵守党的纪律,严守党的秘密;四、百折不挠地执行决议;五、群众模范;六、学习。   12月10日,在中共陕甘宁边区第二次代表大会上讲话,谈开展群众工作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问题。讲话中指出,领导着政权的党,自我批评更加重要,因为党掌握了政权以后,犯了错误会更直接更严重地损害群众利益。 1940-1949 1940年   3月19日,在延安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五期学生毕业大会上作关于严格遵守党的纪律问题的讲演,指出维护党的统一,不靠刀枪,要靠纪律。   10月1日,在中共中央主办的党内刊物《共产党人》上发表文章,题为《巩固秘密党的几个问题》,指出:如果秘密党组织严密了,精干了,隐蔽了,党员的质量提高了,那末,中央交给的“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任务就能完成。 1942年   5月,任中共中央总学习委员会委员,参加领导在中国共产党内开展的以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为主要内容的整风运动。在整风中,提出领导者指导工作,应该“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10月7日,在延安军事干部会议上讲话,指出:犯了错误,研究教训,决不是丢脸;不研究,不吸取教训,才会丢脸,有时会大丢其脸。 1944年   3月6日,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西北财经办事处副主任兼政治部主任,主持陕甘宁边区的财经工作。 1945年   4月23日至6月11日,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5月9日在大会上发言,指出:我们对功劳要有正确的看法,第一是人民的力量,第二是党的领导,第三才轮到个人。这样的次序不能颠倒。我们要讲真理,不要讲面子。   6月19日,在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继续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8月23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在毛主席赴重庆谈判期间,刘少奇代理党的主席,并增选陈云、彭真为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   9月2日,日本政府在投降书上签字,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9月14日至15日,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主要研究东北局势和力争东北的问题,并决定成立中共中央东北局。陈云任东北局委员;为便于工作,被授予中将军衔。9月18日,从延安经山海关到达沈阳。   11月2日,任中共中央北满分局书记,后兼任东北民主联军(后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北满军区政治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6-22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1960-1969 1961年   1月19日,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话。为克服1959年以来国民经济出现的严重困难,提出要采取网开一面的政策,即进口粮食、出售高价糖果和糕点,以缓和人心,增加营养,回笼货币。   5月16日,为中共中央化肥小组起草给中央的报告,提出分年分批建设年产五万吨合成氨的大型氮肥厂的建议。   5月31日,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话,提出解决当前粮食紧张问题的四条办法:一、调整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二、工业支援农业;三、进口粮食;四、动员城市人口下乡,减少城市粮食的销量。第一条是根本的,第二、三条有时间和数量的限制,第四条是非采取不可的。   6月27日至7月11日,到上海市青浦县小蒸人民公社进行调查。为恢复和发展养猪事业,中央决定实行“公私并举、私养为主”的方针,但对母猪是公养还是私养没有明确规定,需要迅速解决。通过调查,就母猪也应该下放给农民私养等问题向中共中央写了报告。 1962年   2月8日,在参加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的陕西省全体干部会议上讲话,指出: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上下通气的必要条件。只有通气,才能团结;只有民主,才能集中。   2月26日,在国务院各部委党组成员会议上作《目前财政经济的情况和克服困难的若干办法》的报告。报告指出:增加农业生产,解决吃穿问题,保证市场供应,制止通货膨胀,在目前是第一位的问题。   3月7日,在中共中央财经小组会议上讲话,着重谈国民经济计划中的综合平衡问题,指出搞经济不讲综合平衡,就寸步难移。会后,因病休养。   夏,为解决农业发展中所遇到的困难,向毛主席建议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的办法。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受到错误的批判。 1969年   4月,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后,在党内只保留了中央委员的名义。   10月20日,到达江西南昌。   11月12日,被下放到南昌青云谱江西化工石油机械厂“蹲点”。期间研读马列著作特别是列宁在十月革命后写的有关新经济政策方面的著作。 1970-1979 1972年   4月24日,由南昌青云谱江西化工石油机械厂返回北京。 1973年   受周恩来委托,研究国际经济形势和对外贸易问题。6月7日,在听取中国人民银行工作汇报时提出:要很好地研究当代资本主义,以便在世界市场中占有我们应占有的地位。银行要把利用外资的任务担当起来。   10月3日,赴广州参加商品交易会。10月10日,就进口工作中利用商品交易所问题,为对外贸易部起草向国务院的报告。 1975年   1月,任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1976年   1月8日,周恩来逝世。   4月5日,北京天安门广场爆发人民群众悼念周恩来、拥护邓小平、反对“四人帮”的抗议运动。中共中央政治局对“天安门事件”的性质作出了错误的判断。   7月6日、9月9日,朱德、毛主席相继逝世。   9月,参与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曾对叶剑英讲,这场斗争不可避免。   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文化大革命”结束。 1977年   3月,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正确认识和重新评价1976年4月5日发生的“天安门事件”;拥护邓小平重新参加党中央的领导工作。会后,支持邓小平对“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要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的错误观点的批评,支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978年   11月12日,在中央工作会议东北组发言,率先提出平反冤假错案,指出不解决这个问题,是很不得人心的。12月10日,就经济问题再次在东北组发言,指出: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我国史无前例的一次伟大进军,必须既积极又稳重。在三五年内,每年可以进口2000万吨粮食,先把农民这一头安稳下来。摆稳这一头,就是摆稳了大多数,天下就大定了。   12月18日至22日,出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在会上,重新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并被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   12月24日,在彭德怀、陶铸追悼会上致悼词。 1979年   1月4日,在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讲话,指出中纪委的基本任务,是维护党规党法,整顿党风。   2月,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会同中央组织部开始对刘少奇案件进行复查。复查结果表明,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完全是林彪、江青一伙的蓄意陷害。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为刘少奇平反昭雪的决议。   3月8日,撰写《计划与市场问题》的提纲,指出:过去计划工作制度中的主要缺点,是只有“有计划按比例”这一条,没有社会主义制度下还必须有市场调节这一条。整个社会主义时期必须有两种经济,即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第一部分是基本的和主要的;第二部分是从属的次要的,但又是必须的。   3月14日,同李先念联名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用两三年时间依照按比例发展原则调整国民经济,国民经济能做到按比例发展就是最快的速度。   3月21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讲话,指出:中国人口多,百分之八十在农村,要提高生活水平不容易;搞现代化用人少,就业难。我们只能在这种矛盾中搞四个现代化。   3月27日,任国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   5月底,到上海调查研究宝钢建设问题。   6月16日,主持财政经济委员会会议并发表讲话,指出:宝钢建设上了马就干到底,要把先进技术学到手。在中国实现现代化,应以最先进的工业为标志,这毫无疑问是可以完成的。   9月18日,在财政经济委员会召开的汇报会上讲话,指出我们在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中,除了要上若干个大项目以外,着重点应该放在国内现有企业的挖潜、革新、改造上。 1980-1989 1980年   10月,《陈云同志文稿选编》1956年至1962年卷出版,在党内发行。   11月,在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召开的贯彻《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座谈会期间,指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   12月16日,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经济形势与经验教训》的讲话,指出:现在的经济形势是建国以来少有的好的形势。经济体制改革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好作用,大大有利于经济形势的改善。但也要看到不利的一面,就是涨价商品的面相当大,影响人民的生活。经济形势的不稳定,可以引起政治形势的不稳定。我们要改革,但是步子要稳。 1981年   3月1日,致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提议复查潘汉年一案。后经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复查,为潘汉年作出了平反昭雪的决定。   3月,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起草过程中,支持邓小平提出的关于科学地确立毛主席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主席思想的主张,并指出毛主席一个无可比拟的功绩,是培养了一代人,包括我们在内。   4月,在杭州谈整理古籍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继承下来的问题。   5月8日,针对干部队伍青黄不接的局面,向中共中央提出,提拔培养中青年干部是当务之急。   7月2日,在中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书记座谈会上讲话,指出必须成千上万地提拔中青年干部。 1982年   7月1日,致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提出要改善中年知识分子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   9月6日,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发表讲话,指出要解决好干部队伍交接班的问题。   9月12日,在中共十二届一中全会上,继续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13日,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继续当选为中纪委第一书记。   10月30日,在中共广东省委《关于试办经济特区的初步总结》报告上批示:特区要办,必须不断总结经验,力求使特区办好。   12月2日,同出席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上海代表团部分代表座谈,指出:搞活经济是在计划指导下搞活,这就像“鸟”(搞活经济)和“笼子”(国家计划)的关系一样。鸟不能捏在手里,捏在手里会死,要让它飞,但只能让它在笼子里飞。没有笼子,它就飞跑了。当然,“笼子”大小要适当,该多大就多大。“笼子”本身也要经常调整。 1983年   10月12日,在中共十二届二中全会上就党的建设问题发表讲话,指出我们必须充分注意对外开放中带来的消极东西。   12月25日,在一次谈话中指出,要从国家民族的大局出发实现祖国统一。   12月,《陈云同志关于评弹的谈话和通信》出版。书中指出,评弹界要出人、出书、走正路,这样才能保存和发展评弹艺术。 1984年   2月5日、7月14日,《陈云文选》1926至1949年卷、1949至1956年卷先后出版。   8月29日,致信对外经济贸易部负责人,指出对外贸易工作既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又要坚持统一对外,这是外贸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一条原则。   9月13日,致信中共中央负责人,指出:我国现在的经济规模,比50年代大得多,也复杂得多。对50年代适用的一些做法,现在不能也不应该套用。即使在50年代,我们的经济工作也不是完全套用苏联的做法。 10月20日,在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的书面发言中指出,收回香港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发言还指出,平均主义“大锅饭”实质上是不干活的人占有干活的人的劳动成果,打破这个“大锅饭”,将会使我国的生产力获得一次大解放。 1985年   6月29日,在全国端正党风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发表书面讲话,指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一起抓。我们国家现在进行的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经济体制改革也是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改革。   9月23日,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讲话,提醒全党:“无农不稳”,“无粮则乱”,这件事不能小看。讲话中还指出:计划是宏观控制的主要依据。搞好宏观控制,才有利于搞活微观,做到活而不乱。 1986年   2月9日,会见北京市中小学和幼儿教师代表。在谈话中指出,现在中小学教育办得怎样,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6-22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1938年3月,陈云同于若木在延安结婚

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陈云出席在延安举行的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图为全会主席团成员。前排左起:康生、毛主席、王稼祥、朱德、项英、王明。后排左起:陈云、博古、彭德怀、刘少奇、周恩来、张闻天。

1939年,陈云同部分中共中央委员在延安。左起:陈云、王稼祥、刘少奇、邓发、王明、毛主席、张闻天。

1947年,陈云同于若木及女儿在通化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陈云出席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图为出席会议的中共代表。前排右起:毛主席、徐特立、吴玉章、董必武、林伯渠、刘少奇。中排右起:齐燕铭、周恩来、彭真、李克农、安子文。后排右起:陆定一、徐冰、陈云、刘澜涛。

1950年6月6日,陈云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作关于调整公私关系和整顿税收的报告。左为刘少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6-22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1953年10月4日,陈云同毛主席等会见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的代表。前排左起:陈云、周恩来、朱德、毛主席、刘少奇。

1956年9月27日,陈云在北京会见以中央书记费恩伯(左一)为团长的奥地利共产党代表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22 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一生都廉正作风 而且对经济发展都有他的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29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代偉人,子子孫孫受益無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5-5-21 20:14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