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7764|回复: 22

我最喜欢的一部伊朗电影《小鞋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6-13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曾经有朋友提到过伊朗的儿童片挺好的,终于有一天在中央台电影频道看到了,那就是我看的第一部也是最喜欢的一伊朗部电影《小鞋子》,以后凡是伊朗电影,尤其是小孩子做主角的片子我统统不放过。表达能力有限,所以还是转些资料过来吧。

《小鞋子》(天堂的孩子)/Children of Heaven;Bacheha-Ye aseman(伊朗1997) 导演 马吉德.马吉迪   

伊朗导演马吉德.马吉迪在《天堂的颜色》之前执导的代表作。它是伊朗电影史上第一次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但由于政治原因没能最终获奖(本年度获奖影片是《美丽人生》),但在蒙特里尔电影节上获最佳电影奖。他的另外一部影片《天堂的颜色》也蝉联了这个奖项。 1、故事情节 小阿里丢了妹妹的鞋子,为了不给爸妈增加负担,兄妹俩合计轮换穿阿里的臭球鞋上学。为了给妹妹买双新鞋,小阿里想尽了办法,在和爸爸去做园丁赚了钱后,他首先暗示爸爸给妹妹买双新鞋子。最后,小阿里决定参加一个长跑比赛,原因是第三名的奖品是一双球鞋,一心想拿第三名的阿里一不留神拿了冠军。失望的小阿里脱下那双已经跑烂了的球鞋,把自己的满是血泡的脚浸在水池里.红色的金鱼绕着他的受伤的脚游着...... 2、最初印象 这是一部非常干净的电影,无论情节还是画面。在没有接触伊朗电影前,我对伊朗的印象是一个沙漠化的国家,贫穷而荒芜。但这部影片使我对伊朗的印象大为改观。阿里生活的街区,贫穷而落后,买一双鞋都可能给家里带来负担。但整个街区非常干净,人也很常干净。再看城市,高楼林立,树木丛生,小阿里跟着父亲出去干活赚钱,有钱人家一幢幢豪华的别墅,都充分说明伊朗是一个富裕的国家。电影强烈对照出贫富间的天壤之别,但影片通过兄妹的童稚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让人感受到贫困生活中仍存在着金钱买不到的希望与温暖。 3、几个精彩镜头 镜头一:阿里的妹妹发现同校的小女孩穿着的就是她丢失的鞋子时,跟着她找到她家,并且告诉了阿里。当阿里带着妹妹来到那个小女孩家,看到小女孩的父亲是个瞎子。 感觉:善良。(结果他们放弃了要回鞋子的想法) 镜头二:阿里妹妹奔跑着回来让阿里换鞋去上学的路上,鞋子不小心掉入了水沟,她追着赶着捞鞋子,结果鞋子卡在她够不这的地方,她蹲在水沟边哭着,一位老爷爷过来帮她把鞋子捞了起来。 感觉:无助。(有些事情,大人看来也许很容易,但对于孩子可能很难) 镜头三:阿里为了给妹妹弄双鞋子,参加一个长跑比赛,在临近终点的时候,镜头慢了下来,在被后面的人拉倒后迅速爬起,脑子里重复着和妹妹说过的话,甚至忘了要拿第三的想法,结果跑了冠军。 感觉:失望。(因为冠军意味着他拿不到为妹妹争取的鞋子) 镜头四:满心想拿冠军的阿里,一不小心拿了冠军,回家对着妹妹,满脸的失望和愧疚。脱下那双已经跑烂了的球鞋,把自己的满是血泡的脚浸在水池里.红色的金鱼绕着他的受伤的脚游着。 感觉:精彩。(这样的结尾只有伊朗电影才能做到) 文章作者:[绿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13 14:09:48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6-13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吉德·马吉迪出生于1959年,曾在伊朗政府伊斯兰文化宣传局的艺术部门任职,一开始他是作为演员进入电影界的,作为伊斯兰国家,伊朗的"电影生态"并没有给伊朗电影提供更多的机会,而他非常幸运的是,伊朗德高望重的导演穆森·马克马巴夫多次邀请他担任自己影片的主角。已经拍摄了14部故事片、3部短片、出版了28本书并剪辑了22部电影作品的马克马巴夫,是伊朗最为活跃的伊朗电影人之一,他希望通过新的教学方法来培养一批有才华的电影工作者,但当马克马巴夫把计划报给伊朗伊斯兰文化指导部时,文化部对他的计划却表现出莫名的恐慌,他们担心新一代青年电影导演通过电影来传播民主思想,对当权者来说,有一个马克马巴夫已经足够,如果那些在他的电影《电影万岁》中游行示威的"电影爱好者"们真的被训练成为电影工作者,那整个伊朗的电影业就将失去控制。马克马巴夫第一次用自己的房产作为抵押,向银行贷款拍摄的电影《纯真时刻》被政府封杀,文化部的官员暗示他,如果想要获得通过,就一定要删改一些戏,马克马巴夫回到家里,和自己的家人讨论这个问题,是保有房子,还是保有对艺术的独立思考?家庭的所有成员,甚至包括最年幼的汉娜,一起说:我们不必拥有这座房子。于是他们离开了那座伴随拍摄与写作15年之久的故宅。和马克马巴夫一起工作的经历,在马吉德·马吉迪以后的创作中打下了很深的烙印,从马克马巴夫作为一个艺术家,他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深刻地影响了年轻的马吉·马吉迪。   1988年,马吉德·马吉迪终于得到了独立拍片的机会,他的银幕处女作是纪录片《a day withpows》。   1992年,他开始了他的第一部故事片创作,这部名为《手足情深》的电影在伊朗获得了伊朗法吉影展最佳编剧奖。   1993年,马吉德·马吉迪以《the last settlement》一片摘取了第9届伊朗青少年电影节中最佳影片金蝶奖的桂冠。   1995年,他的《父亲》获得多个国际影展的奖项,他也开始进入国际影坛。   1998年,《天堂的孩子》获得2000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提名,参加了多伦多、香港、伦敦、纽约等18个国际电影节,荣获了11项国际大奖,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年度十大影片之一,在美国创下了近100万美元的票房,这是有史以来伊朗电影在美国的最好的票房纪录。    2000年,他完成了《天堂的颜色》,这是一部温暖而苦涩的电影,是关于忧伤和悲悯的表达。莫曼是一个盲童,他的眼睛虽然看不见周围的世界,但他却有感知周围世界的天赋,他深信他看不到的世界是一个色彩斑斓的天堂,他用自己的小手,用心触摸所有的一切,他期望有一天摸到上帝,并将自己内心的秘密和困惑告诉上帝,这是又一部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具有地道的伊斯兰特色的浪漫、沉稳、感人肺腑的影片,具有深刻的启发性,导演在片中特意强调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聆听与感受的方式。这也应证了英国的诗人兼侦探小说家切斯特顿的说法,世界上最英勇的感情,就是残疾儿童的父母对自己子女的疼爱之情。如果说《天堂的孩子》的成功,体现了马吉德·马吉迪对情感的捕捉和把握的才华,他像一个童话里的主人公一样,在森林里发现了一座美丽无比的房子,而《天堂的颜色》则更具雄心,他愣是用一块砖一块砖垒起了一座房子,这中间没有扣子,没有大悬念,没有一点巧力可以借,就凭艺术家的死力气,把事情写到了极端,体现了马吉德·马吉迪卓越的想像力和非凡的创造力。 摘自《当代电影》 《天堂的颜色》我也看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13 14:50:05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13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过,两个小演员演的很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16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喜欢这部伊朗电影,两个小演员的纯真、可爱、懂事...让人感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19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喜欢《小鞋子》!但是我至今还没福气看过,只听过介绍,终于有评论了感谢! 觉得伊朗的电影和韩片风格有点像,温情唯美。 童年在掌心缓缓流过 却难逃宿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25 0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没看过,听导演说过这个片子,当时听着就很震惊.简单自然的故事,直入心灵的力量,无妥协犹豫的现实精神.这是我对精品电影的理解. 看了上面的介绍,感觉已经看了电影.一双(也可以是一只)鞋子----简朴自然的贯穿动机, 一串事件,从容推进而富有想象力.看不见鞋子的盲人,不慎得到的冠军,出乎意料而又尽在情理之中.没有刻意安置的冲突但内在的对抗始终紧绷不懈.既有人性的揭示又有现实的展示,一个小故事完成对人之心灵和社会苦难的缠绕编织----人心和社会的对抗是影视永恒的主题之一. 谢谢楼主KATHY发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26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棒的一部电影,是很久以前在明珠台看的,一直都忘不了,两个小演员演的很真、很纯朴,导演也把小孩子的世界展现的淋漓尽致,我记得后来新加坡也拍了一部和这部电影一样故事的电影,但忘记名字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28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影就应该这么拍,象法国或者意大利,淡淡悠长的。 现在不再喜欢看好莱坞的片子,什么元素都往里加,叠加在一起,根本没有回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3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期待能看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7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在下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5-5-9 20:26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