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489|回复: 2

瑞典特色社会主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4-21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瑞典社民党的历史看,在1889年成立时,他们就没有目己的党纲党章,而完全是一字不变地采用了当时由恩格斯创立的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党纲党章。我们访问时,他们虽然正在酝酿第七次修改党纲,但在其散发的修改党纲的宣传资料中仍然载明:瑞典社民党的理论基础是多元的,但主要是马克思恩格斯主义;阶级基础是广泛的,但主要是工人阶级。只不过是明确了工人阶级不仅包拓蓝领工人,也包括白领工人。……为此,他们还特地邀请我们参观了他们的党史展览馆。从展览馆的照片陈列次序中可以看出:第一位是马克思,第二位是恩格斯,第三位是拉萨尔,第四位是瑞典社民党最早的领导人布篮亭。……¨ 瑞典社民党的一些理论研究工作者特别强调说:他们所讲的社会主义社会是有条件的,即在前面必须加上"民主'两个字,完整地说应该是。民主社会主义社会。如果不加民主两个字,他们宁肯你说他们是资本主义社会·也不愿你说他们是社会主义社会。因为那种社会主义社会,是代表苏联式的社会主义社会,对群众没有吸引力,就意味若不能获得群众的选票,就不可能上台执政,并推行社会主义的政策。" 瑞典经济的性质,用他们的话来说,既不是完全的资本主义经济,也不是完全的社会主义经济,而是一种混合经济。所谓混合经济,就是在所有制上,实行公有制与私有制混合;在分配制度上,实行按劳分配与按资公配混合;在经济运行方式上,实行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混合。其中,最核心的是所有制的混合,因为,只有做到了所有制混合,才有可能做到分配制度与经济运行方式的混合。 瑞典社民党1889年成立 时,瑞典还是当时欧洲最洛后的国家之一,人们连最起码的普选权郡没有。由于生产力发展和党的水平低,成立肘提不出自己的纲领,只好全盘采用了当时恩格斯领导制定的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党纲党章"该党纲明确规定,政治上将通过民主选举,和平过渡取得政权;经济上将实行公有制、按劳分配和计划管理等。经过二十多年的奋斗,在政治斗争目标方式的提法上虽儿经变化,如开始提的裔斗口号是。为争取普选权而斗争';有了普选权以后·改为提出。为争取迸人议会面斗争';有了议会成员以后,又提出。为掌握议会的多数而斗争'。但纲领中的上述经济目标始终没有变。到1920年选举,社民党和保守的人民党议员加在一起超过了议会的多数(对立面主要为同皇室有关的议员),但社民党的议席超过保守党,两党遂组成联合内阁上台执政,并由社民党的党魁出任首相。因为内阁是以社民党为主,社民党就有条件推行党纲中规定的经济纲领,开始用收购赎买的办法,在全国搞起来了一大批以国有制为主的公有制企业。但由于没有能够解决公有制企业如何处理好的问题,很快就导致了企业活力下降,效率效益不商,经济出现了不应有的困难。在1924年的选举中,社民党的选票大幅下降,随即被迫退出内阁,由保守的人民党上台执政。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因此把党的执政权也丢掉了。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才冷静下来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经过全党上下讨论,得出了一条十分重要的结论。就是:瑞典社民党是一个社会主义的政党,必须坚持搞社会主义,但搞社会主义,所有权的社会化,不是一个根本问题,根本的问题在于分配的社会化即对社会财富如何进行公平分配以保障工人阶级和劳动者的利益。与其搞大量的公有制企业,国家投资很多,付出精力很大,但效率效益普遍不高,创造不出很多财富,要公平分配也没有强大的经济物质基础,那还不如除必须由国家举办的以外,不搞那么多公有制企业,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让私人个业去创造尽可能多的财富,由政府合理分配来满足劳动者的需要更为有利。对于私人企业在发展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与弊病,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克服和解决:一是通过工会势力在基层进行必要的斗争;一是通过议会立法从上层加以限制。并且根据这一结论,修改了原来的党纲党童。从而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到1932年大选重新掌握议会的多数而上台执政,一直连续执政44年,到1976年才又被保守的人民党夺去。在此期间,他们把瑞典从一个欧洲经济最落后的国家,发展建设为世界一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占第二位的经济发达国家(第一位为瑞士)。从1976年到现在,虽然政权儿经易手,但大多数时间还是社民党执政。到20世纪80年代末如年代初,其全部国民财富的社会化分配部分,按国家财政收入一田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计算,达到57一58%。从而有条件把瑞典建成为一个世界上社会福利最多的国家,便分配社会化的理论在实践中运用到了淋漓尽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21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李遵白       在瑞典,我常看见一种很大的狗。任何想攻击它或它主人的人都会三思而后行。因为它是那样的强壮,比我国的藏獒还要强壮,以至能将任何攻击它的人轻而易举地撕得粉碎。可是这种狗却非常温顺,对人友好,所以人们在和它打交道时,都不得不怀着一种敬意或友好的心态。瑞典这个国家就像这种大狗,它拥有世界上强大的军事科技,无论是陆军、空军还是海军的战斗力,都不逊色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强国,即使是二战时的希特勒德国和冷战时期的前苏联,也对它敬畏三分。但是瑞典却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       两百多年来,在历次战争与争端中均保持中立,它不仅不欺负人,还常为别人被欺负抱不平。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是,当年中国大使馆被美机轰炸后,所有瑞典人都异口同声地谴责美国,并对中国表示同情。可是当中国的年轻人在美国大使馆前高喊打倒美帝国主义的时候,他们又开始摇头,因为他们不相信美国是个喜欢侵略别人的国家。不仅如此,瑞典还非常厚道和乐善好施,曾仁慈地接收了很多来自世界的难民,以至它的国民有百分之三十是难民构成。       很多人最初认识瑞典时,总会认为瑞典人的这种厚道与仁慈是装出来的,但是有两件不起眼的细节,却足以推翻这种基于自身狭隘心态的推断。一件就是这里的鸟,无论是鸽子还是麻雀,都不怕人,如果这里的人是假厚道,那么这里的鸟就会“说实话“。另一件就是这里的熊不咬人,除非在你对它有威胁时,它一般对人不具有主动攻击性,原因就在于这里的资源太丰富,熊可选择的食物很多,而要捕食像人这样具有高智慧的对象,对它来说是一种成本很高的选择,更何况这里的人对它们历来都很友好。对动物尚且如此,更何况人呢?       在我的母校有一个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里蕴涵着 “强大”的真实含义。       因为一个人如果只知自强不息,却不知厚德载物,那他永远只是一个强而不大的小人物。今天归结瑞典人的厚德载物就是两个字--“不争“。这种不争不是因它的软弱而不争,恰恰是因它的足够强大而不争:一方面,它强大而与人友好相处;另一方面,别人因它强大友好而不敢与之争,只能乐于与之交好。一个国家能达到这样自强而不争的境界,才是一种真实的强大。       瑞典人的不争具体表现在“三不争”上。       一是不与天争。对瑞典人来说,没有争分夺秒这个概念,他们做事一向很有计划,一般事宜提前两个月就把日程表安排好,不会临时抱佛脚。即使是紧急情况,也能从容不迫,临危不乱。瑞典人很注重休假,他们很少在假期加班。自然上班时,也能一丝不苟、有条不紊、高效率地干完工作。只有那些缺乏计划,不先动脑筋结果劳而无功的人,才会去“争分夺秒”。       二是不与地争。瑞典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注意到保护环境和资源,即使在成为世界最富10个国家之一的今天,它的绿化率还超过了70%,号称欧洲的绿肺。在瑞典很少看见鳞次节比的高楼大厦,因为他们不会为了虚假的繁荣,而牺牲森林和文物建筑。他们的环保意识从幼儿就开始抓起,无论是卧室的卫生间还是深山老林中的厕所,都是一尘不染。炎热的夏天,空调中的热气不像中国城市那样排到大街上引起温度升高,而是排到地下热水供应系统中循环使用。在瑞典的公路上,我们很少见到那种“排气性比较好”的truck(中国常见的卡车),货物运输大多由底盘较低而长的lorry承担。任何车辆进入城市前都必须洗车,否则就会被施以重罚。瑞典人对环境与资源的保护真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       三是不与人争。瑞典是一个资源相对于人口比较富裕的国家,这固然使它人民的生存压力远远不如类似中国那么大,但要使几乎所有人都变成心态平衡,不具攻击性的“善良人”,却需具有资源分配与安排上的特殊智慧和新观念。       1、在分配制度上,瑞典是高福利的国家,即使是失业人也能每月领到在北京上海也不算低的救济金;医疗保险全由国家包干,最下层的人也能在充满人性化的医院中获得最人道的医疗待遇;这里贫富差距不大,由于国家的优惠政策,老百姓不愁住不进宽敞舒适的房子。能够作到这些的原因,一是它的高税收与高福利挂钩政策,二是它实行福利与工作收入挂钩政策,很好地解决了效率与公平的矛盾。在对待失业问题上,瑞典人很少以一刀切的减员增效方式来增大失业压力与社会矛盾,而是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来发展经济和解决就业。人们选择职业是根据自己兴趣而不是生活压力,学术界进行争论也是对事不对人,不会因别人和自己观点不一致,就认为是对自己生存空间的挑战。在瑞典,维护一条公路段往往只需几个工人,但失业率并未因效率提高而增加。瑞典有竞争,但没有压力,因为他们的竞争是所有参与者都能获得胜利的竞争,而不是以损害别人为代价来换取胜利的竞争。       2、在观念上,瑞典提倡以人为本的精神。无论学校、工厂的办公地点,都有摆放食用品的冰箱和咖啡机,处处充满人情味。在管理考核上,鲜有包工头式从上到下的监督,多是从下到上的自律。瑞典犯罪率很低,全国八百万人口,每年不到一百人犯罪,而大多是因偷酒和自行车,及酗酒开车被抓的,暴力犯罪很少发生。有趣的是,对待少年犯罪者的办法,是把他们送到太平洋的小岛上去度假,让他们自我反省,因为瑞典人遵循 “性善论”理念,所以要想在这个国家当坏人,还真不容易。       瑞典这种自强而不争的理念也感染了欧洲其他国家。我在欧洲游学期间,总的来说发现欧盟各国人民的心态都比较平和并乐于助人,至少在援助发展中国家和保护环境方面,欧盟已经远远走到美国的前面。瑞典在申根条约之前,就已和北欧五国签订消除边界、实现人员自由流动的北廷条约。现在包括瑞典在内的欧盟十五国中,人员流动甚至比我国受户口制度约束的各省市间还要自由得多。       “强大”就两个字,然而对其真实含义理解不够,使得人类在过去历史中经常生活在恐怖与压力当中。今天,瑞典人那种“自强而不争”的民族精神,赋予“强大”一词以真实的涵义,这对二十一世纪全球化的中国而言,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首先,树立“自强而不争”的国际形象和发展理念,有助于消除“中国威胁论”的负面影响,从根本上驳斥建构“中国威胁论“的理论基础。一个真正强大的中国,能让别的国家因它的强大而不敢欺之,因它的公正而敬之,因它的厚道而乐于与之交好。       第二,“自强而不争”的观念有利于改善人们的心态。如我们改革措施中能融入这样的观念,老百姓将不会为竞争加剧和失业压力而恐惧,社会矛盾也得以缓解,人与人的关系会恢复和谐与信任的境界。       第三,“自强而不争”的观念,有助于促使那些西部大开发的决策者和建设者,去认真思考什么才是西部大开发的真正目标和模式?我们是打算建造一个混乱而污染的世界垃圾加工厂,还是还西部一个碧水蓝天?是让西部人民生活在竞争与失业压力的恐怖中,还是让他们在舒适悠闲的生活基础上,按自己的兴趣为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创造力和智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21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北欧本来走得就是社会主义的道路,所谓的第二国际,而不是我们学习的以苏联为首的第三国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5-5-20 01:51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