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451|回复: 0

叶秋: 缠绕——观 《卢旺达饭店》有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4-11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于康拉德,非洲是不可解之物。帝国的斜阳,往日的光辉之下,是非洲大陆“黑暗的心”。神秘的气氛笼罩在那里,于是,对于那些骄傲的殖民者,神秘,也就因了末世,而透出深深的敌意。 根据萨伊德的说法,这神秘,进而这敌意,却多半源自殖民者自身。他们看不透自身的命运,就把这命运的阴影投射到遥远的黑暗的大陆。所以香港作家西西才会于这“后殖民”的时代,写小说作《名字南非》。主人公有关南非的一切,都来自各种各样的说法,南非,只是个名字,在名字之外,它无迹可寻。 可是这宿命的投射,却也并非只是在“文本”层面那般的不痛不痒,甚至诗情画意,基本的历史常识告诉我们,他们带给非洲的,有枪炮弹药,还有疾病瘟疫。无论今日我们无何追怀非洲的往昔,这些,却也是绕不过去。 在这种心境下看《卢旺达饭店》,心里的感受自然复杂难言。我知道这电影是讲人、讲非洲人的善良与勇敢的,是满可以上升到人性高度的,可是我又清楚的知道,这影片里,时威胁着那些普通善良卢旺达人的种族仇杀,就是那些充当维和部队的比利时人当年的殖民造成的;我当然知道,在影片里,善良的欧洲旅客,或者救援人员,是满心同情那些非洲难民的,可是我又总是不自觉想到,他们与这残忍的屠杀,其实不无关系…… 我有时候想,为什么,在一部影片之中,某些人总是以铁板一块的形象呈现出来?在《卢旺达饭店》里,那些欧洲人所表现出来的善意与同情心,令人敬佩,我也毫不怀疑这感情的真实,我只是又莫名地想到另一部刚看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在那里,在欧洲人的内部,光明与黑暗,却又是有着那么明晰的分野。 我知道,在卢旺达,在非洲,种族仇杀的确发生了;我也知道,这仇杀,于大多数普通的非洲人来说,意味着深重的灾难,和恐惧;我还知道,当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一切欧洲人都遗弃了非洲的时候,非洲的人民,象任何其他地方的善良的人民一样,凭借自己的力量,在艰难地、并且是成功地挽救了自己,可是,我还是不愿意,不愿意非洲以这样的面目发出自己的声音,我不愿意,这无休止的战乱,还是成为了满足人们窥视欲望的遥远的小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5-5-19 20:04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