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TOM

【发烧中乐】《阳关三叠》(埙/古琴 二重奏)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0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的!我也有!经常听!
你也有这张唱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19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顶楼主.....

很荣幸能听到大师级人物的演奏........很棒......

特别是难得古乐器....

谢谢楼主...

希望还有更多类似音乐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28 0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没有搞错,这是古琴吗?这明明是古筝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5-28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名同学,你该多来基点听听了。

古筝是这样的:http://www.mydcentre.com/club/dispbbs.asp?boardID=35&ID=113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28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不好意思,今天听了一下开头应该还是古琴,昨天点着听的后边弹的太像古筝了,所谓琴雅筝俗,把琴弹出了筝味我也不敢恭维这个版的阳关三叠有多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28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终于耐着性子把这个曲子听完了一遍。我来说说听后感。这个曲子的古琴部分完全是埙的伴奏,而且古琴演奏方面,大量放弃古琴的演奏技法,而去靠拢古筝的效果,在整个曲子中,单独的散音和泛音极少,几乎全部都是按音,和为了达到所谓的音响效果仿效古筝的刮奏,我觉得弹这首曲子完全不必劳师动众的把古琴请出来,一张古筝完全可以胜任。另外从意境上说说,古琴的美在于自然,平淡,情在弦中,而现代民乐演奏则似乎惟恐情不够,岂不知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道理,还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现代人演奏的二泉。中国古代音乐,比较讲求一种文人味,而现代演奏则只注重音乐的表现,内涵则抛的一干二净。艺术可以讲通感,我可以举这样一个例子,这样的演奏,就跟现代人画的国画一样,可看而不耐看,因其有形式无内涵,有表现无遗韵。

音乐的美在于真,而非娇柔。如果这样的演奏就是现代民乐的代表的话,那民乐恐怕永远只能是音乐世界中的一个配角。旧的丢的一干二净,新的只剩些矫柔造作,还玩什么?

庄子说,德荡乎名。等我们现代这些民乐演奏家什么时候不把自己当作纯粹的音乐家了,中国传统音乐也许还有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5-28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倒不这样认为。乐器是死的,人是活的,怎么演奏乐器,那是人的事,古琴可以很淡泊,也可以很悲怆,全在于你是怎么理解乐曲,怎么弹的。

这首《阳关三叠》我觉得比中文版上雨果公司那段要过瘾得多,听惯了这首,根本就没法听那首,淡而无味,老气横秋。音乐,是要讲表现力的,画画也是,国画和油画各有各的表现力,只要是上品,自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至于矫揉造作之说,我觉得距此还甚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5-28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音乐,比较讲求一种文人味

这就是所谓的“曲高和寡”,也正是这种以寡为荣的音乐思想,导致中国传统音乐流转至今,实际已经荡然无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5-28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演奏则只注重音乐的表现,内涵则抛的一干二净

我不否认现在为数不少的演奏家就是如此,中文版上有方锦龙的琵琶演奏,听听便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28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恰恰相反,我觉得这曲远不及张子谦的那曲。首先我只认为阳关三叠这首曲子是一首文人音乐,所以我极端排斥乐曲中的形式性,为抒情而抒情,则是滥情。中国传统音乐的抒情,特别是阳关三叠这类音乐,应该是一种有节制的抒情,否则只好叫洒狗血。曲子之中本有情,何劳弹奏者再去假心假意的抒什么情?这首曲子给我的感觉只是矫柔造作,形式大于内容。

曲高和寡没什么不好,中国音乐并没有荡然无存,只是存在于一个小圈子里,很多人不知道而已。就比如说文人音乐,有人能欣赏就可以了,人多人少并不是主要问题。相对流行音乐来说,古典乐也是曲高和寡,那又怎么样呢?就算哪天真的荡然无存了,那也是人的悲哀,而不是音乐的悲哀。我从来不觉得古琴要搞什么发扬光大,有那么一伙人能得其真味就很好。而中国现代很多悲哀,就在于喜欢提倡什么雅俗共赏,以至于到后来不得不减低其雅的部分来迎合那些俗的口味,这才是最可悲的。

音乐的确要讲表现力,但表现力也是有层次的,并不是把音响效果搞的多么好就可以了,表现力是要跟深层次的内涵想结合的。光有所谓的表现力而没有内涵那流行乐的表现力恐怕更强。

“淡而无味,老气横秋”,呵呵这八个字只要改两个字就得了阳关三叠这个曲子的真味了,“淡而味深,老气横秋”,张子谦的阳关三叠正是这样的效果。

乐器是死的,人是活的,这本不错,可惜还漏了一点,曲子是有其本意的。请问有几个听古典乐的人能接受把贝九奏成在那遥远的地方那种风格?现代很多搞民乐的所以敢肆无忌惮的把一些曲子胡乱奏成一些所谓的感人的风格,就在于这些人都没搞清楚每首曲子其本意,其原始的风格是什么。现代演奏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夸张抒情,其实没一点真情。落花无言,人淡如菊的境界恐怕比四处张扬的境界高多了。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阳关三叠,这首曲子是根据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而作的,原诗最后两句,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最后两句很平实,但真的很感人,只有平淡中的真情才更让人有所感,因为人人都有,而且悲哀的事情以平淡出之是对人心的一种压抑,正是这种压抑才更能引起人心的震动,人心正是没有把这种悲哀完全释放所以才总又回味。美学也是如此,平淡中的悲情往往比完全表现出来的悲情更让人回味,而这个版的把所谓的感情一泄无余,请问叫人如何回味,没有回味就是失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4-3-29 17:20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