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4676|回复: 14

20世纪伟大指挥家系列唱片点评: 米特罗普洛斯专集(附马六第四乐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2-22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勒:第六交响曲* 柏辽兹:戏剧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选段**:引子;罗密欧独自一人;爱情场面;麦布女王,或梦幻仙子;罗密欧在凯普莱特家族墓地 德彪西:《大海》*** 理查·施特劳斯:《莎乐美》中的七层面纱之舞**** 演奏:纽约爱乐乐团/*科隆广播交响乐团 指挥:迪米特里·米特罗普洛斯 录音:*1959年8月31日录于科隆克劳斯·冯·俾斯麦大厅;**1952年10月22日录于纽约第30大街录音室;***1950年11月27日录于纽约第30大街录音室;****1956年11月3日录于纽约第30大街录音室。 唱片编号:EMI CLASSICS 7243 5 75471 2 3 IMP/EMI为纪念20世纪伟大指挥家而推出的这一系列唱片质量参差不齐,我觉得其中有很多失去的良机。总的来说,这一系列应该收录更多的现场演奏录音,而实际并非如此,并且通过这一系列发行的录音材料也大都能相对容易地从别的CD中找到,这是很令人遗憾的。大部分入选的指挥家均是值得被收录到这一系列中的伟大音乐家,但也有几位指挥家的入选着实令人不解。 让我再固执己见一回,因为我要说这里的这套米特罗普洛斯的分集是20世纪伟大指挥家系列发行至今最重要的分集之一,甚至我觉得它是整个系列中最好的一张。首先,虽然迪米特里·米特罗普洛斯有一点残缺的天才的味道,但在适合他演绎的音乐中,他是充满灵感的。其次,这套唱片使很多早已从唱片目录中消失的录音再次进入唱片市场。最后,正如我所期望的,这些录音中对音乐的演绎水准相当高,而其中的一部作品还是我所听到过的最无法超越的演绎。 让我从整套唱片最后一首曲子开始。这首短小精悍的理查·施特劳斯作品是米特罗普洛斯在歌剧院的成就的缩影。米特罗普洛斯在纽约爱乐乐团的任期将近尾声时开始同大都会歌剧院合作,而且他正是以《莎乐美》这部剧于1954年在大都会进行了一场成功的首演,从而证明了他在戏剧上的伟大才能。虽然我非常推崇理查·施特劳斯的音乐,但我必须得说这首“七层面纱之舞”有些异乎寻常了。然而,米特罗普洛斯采用了唯一可行的方法,把这首曲子的价值全部挖掘出来了。这个录音似乎是很靠近录制的,音效有些刺耳,但演奏充满生气,并且指挥家获得了众乐手们激情的回应。这一录音是米特罗普洛斯执掌纽约爱乐乐团的最后一个完整音乐季中制作的,一年后他便辞职了。 这里的德彪西《大海》的录音可能并不对所有人的口味。如果你要寻找像伯纳德·海丁克那样给这部作品带来的精美特质,那么你将是徒劳的。迈克尔·坦纳在为这套唱片撰写的相当出色的说明文字中曾难忘地称米特罗普洛斯的这一演绎“极其充满个性,其中热情之火比海水更多”。音乐的线条被相当锐利地刻画出来,节奏则常被强调得铿锵有力,使整个演奏充满一种紧迫的张力。这里找不到一丝印象主义的声响,相反,在“海上——从黎明到正午”这一乐章中,我们听到的是在清澈的天空笼罩下、在炽热的日光照耀下的地中海一景。在“波浪的嬉戏”中,充满活力的演奏使你感觉到白色的浪花历历在目。“风雨海的对话”一开始便令人震撼,每一个重音都使人不寒而栗。该乐章的其余部分则充满戏剧性,音乐仿佛在风暴中颠簸,铿锵有力的节奏激动人心。这并不是一个值得每天都听的《大海》的演奏版本,但就其本身而言,是令人兴奋无比的。 这套唱片中还包含另一部著名的法国音乐作品,就是柏辽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里以一个将近完整的选段出现。这个录音是在现场演奏之后录制的,并证明了柏辽兹的音乐是尤其适合米特罗普洛斯来演绎的,其色彩、充满活力的节奏和不同寻常的辉煌一定深深地吸引了米特罗普洛斯。这里展现的这些选段说明了他显然没有完整地录制这整部戏剧交响曲,这令人感到很遗憾。 “引子”一段是充满激烈情绪的,有些人也许会发现它显得有点过于狂暴了。在“罗密欧独自一人”一段的开始,米特罗普洛斯十分优美地传达出了一种渴望与忧郁,并使纽约爱乐的弦乐声部产生了十分精美的演奏。其后凯普莱特家的舞会是一个轻快的、令人眼花缭乱的段落。令人激动的“爱情场面”魔幻般的开头没有人们期待的那样静谧而充满芬芳(录音时话筒靠得太近是一个原因)。然而,这里的演奏却被处理得相当优美,每一缕乐思都被清晰地展现出来了。音乐进行的速度正恰到好处,就如同柏辽兹所说的,充满了燃烧的情欲。在其他的部分,音乐中情感被处理得略淡一些,但恰好可被感知。当进行到木管上的那支精致、宽广而凄切的旋律(音轨3的6分22秒处)可能会感到速度略快了一些(有些指挥家,如科林·戴维斯在这里就显得更为平缓柔和)。然而,这仿佛与米特罗普洛斯一贯采用较快速度的习惯相符,而且我觉得还是适合这里的音乐的。到结尾(13分19秒)时,米特罗普洛斯的演绎显得激烈而冲动,但毕竟柏辽兹在这里描绘的是一对年少的恋人。 谐谑曲“麦布女王”有如蛛丝般轻盈,和预想中一样活泼多变,米特罗普洛斯创造出了一个真正奇妙而生机勃勃的演绎。作为这些选段结尾的“罗密欧在凯普莱特家族墓地”则被刻划得深刻而充满戏剧性。纵观这整个演绎,我得说这并非是演奏这奇妙音乐的唯一途径,但这位希腊指挥大师的诠释是杰出的、充满魅力的并使人深深着迷的。 这一描述对于组成这一选辑的其他录音也都是适用的。如果说柏辽兹的音乐极其适合米特罗普洛斯来演绎,那毫无疑问他生来就适合指挥马勒。1946年至1969年在纽约爱乐担任圆号首席的詹姆斯·钱伯斯在提及米特罗普洛斯对马勒的理解时写道:“这位指挥家与作曲家的风格有着惊人的一致性。”我认为这位指挥家在二战结束后对马勒音乐的传播方面并未获得他应有的荣誉,实际上他为宣传这位作曲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包括首次录制马勒第一交响曲(1940年与明尼阿波利斯交响乐团合作)以及1947年指挥纽约爱乐在美国首演马勒第六交响曲(这场音乐会的曲目安排很不协调,还包括格什温的钢琴协奏曲)。我所听过的所有米特罗普洛斯指挥马勒的录音均揭示出了这位指挥家的惊人天赋,他能够中肯地、有力地展现出这些交响曲庞大且近乎漫无边际的结构,并以具有穿透力的清晰度将这些作品庞杂的配器进行了完美的解析。马勒交响作品丰富的色彩以及强烈的戏剧效果显然深深地吸引着米特罗普洛斯,而米特罗普洛斯则以具有说服力的演绎将它们呈现在我们眼前(米特罗普洛斯好像从未指挥过《复活交响曲》,这点使我很惊异)。 这个科隆广播交响乐团的演奏是米特罗普洛斯最繁忙的时期产生的。在这个录音的仅仅几天前,米特罗普洛斯在萨尔茨堡指挥了一场幻想般的演出:弗朗茨·施密特的清唱剧《七印封书》(Sony曾以SM2K 68442的编号发售过,很值得花点力气去搜寻)。我不能肯定在此之前米特罗普洛斯是否曾经指挥过科隆广播交响乐团,但在这个马勒第六的录音里,很明显可以发现指挥家与乐手们保持着惊人的默契。据悉米特罗普洛斯指挥这部交响曲还有一个更早的录音可以CD的形式获得,这是1955年4月指挥纽约爱乐的演绎,但只有在该乐团一些年前发行的昂贵的盒装“马勒广播录音”系列中才收录有这一录音。当我获得了这一套盒装便被对一纽约的录音佩服得五体投地,但这个科隆的录音在某些方面可以说更胜一筹,不仅因为其音质更好,而且也是由于它更容易被收藏者买到的缘故。 有一两点版本上的问题值得注意。首先,和1955年的录音一样,米特罗普洛斯在这个科隆的录音中也省略了第一乐章呈示部的复奏,这让我感到十分遗憾,尤其是在整个演奏都相当出色的情况下。然而和1955年的录音相比,这个录音也有一个很大的变化,便是米特罗普洛斯将行板乐章置于第三乐章的位置(这是我所喜爱的)。另一点值得注意的是马勒在除了谐谑曲外的所有乐章中的具有忧郁情调的插段中为突出特殊的色彩而安排的一些牛铃声。我仔细地聆听过,包括使用耳机,但不论在1955年的那个录音还是这个录音里都未能听见这些牛铃声(相反,钢片琴的声音在两个录音中均相当明显),我很肯定米特罗普洛斯是将它们省略了。他为何这么做我们不得而知,因为我边听边看的那本总谱上并未标明这些牛铃声是可奏可不奏的,而且我也没有在其他任何我所听过的演奏版本中遇到过省略牛铃的情况。 尽管马勒在谱写这部交响曲时(1903年和1904年的夏天)渡过了他一生中相当愉快的一段日子,但这部作品,就如迈克尔·斯坦伯格恰当的评价所说。是“一部沉浸在悲剧性幻象中的作品”。对我来说,米特罗普洛斯在这里将这些幻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了。第一乐章进行曲主题的速度平稳而果断,没有像巴尔比罗利处理成仿佛疲劳的跋涉般那么慢,也没有伯恩斯坦在他指挥纽约爱乐的第一个录音(我没听过他后重新指挥的版本)中所采用的狂乱节奏那么快。我觉得米特罗普洛斯对速度的把握恰到好处,并且在他的手下,音乐听上去正像马勒所标注的,是“猛烈而简练的”。其后,与阿尔玛·马勒相关的第二主题便在一种充满热望的情绪下出现。这一乐章结束的篇页背后隐藏着什么呢?对这段音乐浅显的演绎往往是放荡而欢悦的,在这里并不能听到这些(伯恩斯坦的“外向型”结尾就不同了),并且我觉得米特罗普洛斯采用的一种较含糊的处理方式是十分恰当的。 谐谑曲的速度标记是“沉重地”(Wuchtig),米特罗普洛斯很好地达到了这一效果,但他也保证了这一节奏中富有生气和弹性,从而使音乐听上并不沉闷。米特罗普洛斯对这一乐章的处理强烈而果断,马勒所期望达到的怪诞气氛被充分地表达出来了。我肯定米特罗普洛斯在这中间两个乐章的位置问题上改变主意是很明智的,因为第一乐章和谐谑曲乐章在调性和音乐材料上均有紧密的联系,同样重要的是,行板乐章放在第三的位置,那听众就能在终曲到来前有一个情绪上的缓冲(这是十分必要的)。这里,米特罗普洛斯对行板乐章宁静致远的乐句——如开头的4小节——的处理十分出色,证明了他除了能完美地表现戏剧性强的音乐外,也能成功地演绎抒情的音乐。随着音乐的张力和强度开始增大,指挥家和音乐一样激昂起来,因此从10分38秒至13分36秒处的长大的高潮部分以其火热的激情而使人惊心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2-22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2-23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勒: 《第六交响曲》 第四乐章 mitropoulos 指挥 科隆广播交响乐团

马勒的《第六交响曲》,a小调,作于1903-1904 年,原作有标题《悲剧》,后被马勒自己删除,此曲1906年5月27日由马勒指挥首演,在极少数已出版的乐谱中,第二乐章与第三乐章的顺序相反。 共4个乐章: 4.终曲,序赛是如歌的行板,c小调,强有力和弦中,钢片琴与竖琴奏出分散和弦后,小提琴出现序奏主要旋律,然后由中庸的快板逐渐高扬,进入主部有力的快板。在主部中,先由木管和小提琴强烈地呈现第一主题,圆号呈示第二主题,小结尾时各打击乐器活跃地加上序奏动机,营造出多彩的效果。发展部除两个主题外,亦用上序奏材料给予对位处理,共有3部分:第一部分处理序奏材料与第二主题,第二部分处理两个主题,第三部分再营造出全曲高溯,其中和弦的琴槌敲击,据马勒对妻子叙述这是表现“英雄受敌人3次打击,在第三次像大树一样倒了下去”。之后省略再现部,以悲剧性的沉重结尾作结束,表现一种消极的绝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8 02:3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能不能上传全曲呢?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4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录音太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10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乐章超赞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12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空好好听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22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超爱的第六第七竟然都没有人上传过全曲有没有哪位版主可以补上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22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jiwang 发表于 2016-10-22 11:02
超爱的第六第七竟然都没有人上传过全曲有没有哪位版主可以补上呀

你想听哪个版本的马六马七?我可以上传全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22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怎么挑版本伯恩斯坦或者阿巴多应该都是安全的选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4-3-29 04:32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