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9986|回复: 12

20世纪伟大指挥家系列唱片点评: 弗里恰伊专集(附肖斯塔科维奇第九交响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2-21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曲目: 杜卡斯:《魔法师的学徒》 柏林广播交响乐团 1961年11月14日 柏林 Grosser Sendesaal 科达伊:《加兰塔舞》 维也纳爱乐乐团 1961年8月 萨尔茨堡音乐节 肖斯塔科维奇:《第九交响曲》 柏林美占区广播交响乐团 1954年4月30日&5月3日 柏林 欣德米特:《威伯主题交响变形曲》 柏林美占区广播交响乐团 1952年6月3日-4日 柏林 Jesus Christus Kirche 约翰·斯特劳斯:《艺术家生活》 柏林美占区广播交响乐团 1950年6月6日 柏林  贝多芬:《莱奥诺拉序曲第三》、《第三交响曲(英雄)》 柏林广播交响乐团 1961年2月5日 柏林 莫扎特:《女人心》序曲 柏林美占区广播交响乐团 1951年1月18日 柏林  编号:EMI CLASSICS/IMG ARTISTS CZS 5 75109 2 “20世纪伟大指挥家”系列是IMG Artists和EMI Classics之间的一个联合项目。第一批投放市场后,如果反响良好,就证明该项目是值得继续的。在这两张一套的费伦茨·弗里恰伊(1914-1963)专辑里,指挥家率领他的亲兵演奏了大量管弦乐作品,其中不乏真正有价值的演绎。 弗里恰伊的职业生涯在他即将年满50岁时悲剧性地终止了,他留下了许多质量上乘的珍贵录音,本专辑收入了其中的一部分。他的音乐会因其对传统、规范的古典曲目大胆、创新的重塑而著名,从这套唱片中就能窥斑见豹。比如1954年他指挥肖斯塔科维奇创作于1945年的《第9交响曲》,在这部当时仍被看作是“新音乐”的作品中,弗里恰伊的演绎可谓活力四射。这套唱片的录音完全可以接受,唱片中几个1950年代的录音比其同时期的其它录音要好一些。 第一张唱片由杜卡斯的《魔法师的学徒》开始,指挥家敏锐的判断,色彩丰富的戏剧效果,加上1961年的录音保证了它的音效,这些都使其成为了一次非凡的演释。同样的评价也适合于接下来魅力十足的《加兰塔舞》。弗里恰伊似火般热情的演绎使这部凝聚了作曲家巨大灵感的辉煌作品更加壮丽。 跟着是欣德米特的《威伯主题交响变形曲》 ,然而这是1950年代早期的录音。问题出来了,这部原本灿烂而有趣的作品并没有给人留下什么印象。从这一点上说,预期的购买者冒了一次险。问题当然与艺术家的演绎无关,虽然人们有理由怀疑战后的柏林开展音乐活动的客观条件,但弗里恰伊的大师水准和与之合作的天才音乐家们使这一切担心成为多余。毛病出在录音上,模糊的录音使我们无法抓住音乐的灵魂。这的确是个遗憾,因为事实上在这个演绎中,弗里恰伊营造出来的激烈的节奏真是恰到好处地满足了作品的需要。第一张唱片上的补白曲目——约翰·斯特劳斯的《艺术家生涯》——也遭到了同样的厄运。 第二张唱片上贝多芬作品占了较多时间。同样,它们的录音效果也不甚理想。《莱奥诺拉序曲第三》的演绎激动人心,张弛平衡把握得极有分寸,人们可以发现分句的微妙处理敏感地影响了感情的变化。除此之外,就一无是处了。 整套唱片中份量最重的就要数伟大的《英雄交响曲》了,但它的开头却不顺利,第一下和音竟然不连贯,虽然很快就改善了。总的来说,新近的录音大多倾向于较快的节拍,这样做的目的是出于音乐处理的需要。相比之下,弗里恰伊的处理有一点拖拉(各人口味不同),但它却也为乐曲积聚起力度,并在著名的慢乐章——葬礼进行曲——中爆发出悲剧性的庄严。乐队在后两个乐章中有着值得称颂的活力,谐谑曲中的柏林号也因为他们的指挥而赢得了巨大的声誉。 莫扎特的《女人心》序曲是作为补白出现的,如果这个1951年的录音能够稍微减少一点对音调的关注的话,那它就可称得上是完美了。整套唱片附有翔实、优秀的文字说明,生产标准极为严格。重申一次,这套唱片旨在重现被记录下来的声音,它们的音质有好有坏。 (陈雍业) http://www.beethoven9.com/conductor/c8.htm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2-22 8:37:55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2-21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2-22 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肖斯塔科维奇: 《第九交响曲》降E大调 OP.70 fricsay 指挥 柏林美占区广播交响乐团 1954年4月30日&5月3日

这首交响曲,降E大调,OP.70,作于1945年,该年11月3日,在列宁格勒由列宁格勒爱乐乐队首次演出,E·A·姆拉维斯基指挥。首演时称为“我们伟大胜利的凯歌”。但因此曲以小交响曲的方式表现胜利,第二年就受到“不正经,无足轻重”、“灰暗的”批判,1948年肖斯塔科维奇与柴科夫斯基、普罗科菲耶夫、哈恰图良等一起.被指称为“古典传统的破坏者”、“反人民的、形式主义作曲家”、“堕落的西欧资本主义文化追随者”。 总谱于1945年由苏联音乐基金会出版社第一次出版,1946年由音乐出版社出版,A阿托弗缅改编的两手和四手钢琴联弹谱是在1946年由苏联音乐基金会出版社出版。 乐队编制:1支短笛,2支长笛,2支双簧管,2支单簧管,2支大管,2支小号,4支园号,3支长号,1支低音号,定音鼓,三铁铁,小鼓,铃鼓,钹,大鼓,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演奏时间——22分钟) 这部交响曲与前面的两部交响曲有着明显的不同:它为不大的乐队编制(双编制)写的,它的织体非常透明,如同室内乐,整曲演奏时间比第七或者第八交响曲的一个第一乐章的演奏时间还少得多。 交响曲的特点是表达简洁,“情节”自身发展快速,在情节不同的表现中,运动起着很大的作用。 第一乐章(Allegro,降E大调,奏鸣曲式)特点是乐观愉快,轻松活泼,机智。它的简洁和“无冲突性”使我们想起早期古典的(特别是海顿时期的奏鸣曲式的类型。用弦乐演奏的Allegro主部主题本身也像海顿和莫扎特的风格。副部是以长号明显前奏的呼声开始的,之后接着出现简单的“街头”小曲形式的充满热情的旋律(短笛)。在展开部里主题受到巧妙的改变。 在再现部里,从副部到主部的发展,长号前奏呼声多次的进入是“喜剧”的手段之一:副部“企图”(彷佛是“过早地”开始。当副部终于开始的时候,不是短笛而是小提琴独奏奏出它的简单的旋律。 第二乐章(Moderato,b小调,无展开部奏鸣曲式:ABAB,)是细赋的抒情的气氛。这不是宽广连续不断的感情洪流,也不是声音宏亮的,旋律动听的优美曲调。这个乐章的旋律,尤其是织体,极其朴素,简单,声音不多。 第一(主部)主题,在非常微弱的,勉强可听到的大提琴和低音提琴伴奏的背景上,由单簧管吹出,它的开头像俄罗斯抒情浪漫的简单旋律。但是就在几个音以后旋律从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所特有的得到独特的音调转变。 这个主题以及肖斯塔科维奇许多其它的主题的表现力,主要是运用了对小调式特性的非常深入的发掘(降低的音级:还原F,还原C,降E等等)。较短的“加上的”休止符破坏了旋律的均匀的四分之三拍的运动,使它接近于“说话”的性格。 第二,副部主题(f小调)是一种神秘警觉的弦乐合唱。细赋的和富于变化的半音体系占据优势。总的运动是前进的,节奏更清楚的。在再现部,两个主题还是按那种程序重复,不过副部主题好像现出喜悦神情,按新的方法发声:以高音区代替低音区,以大调代替小调。结束时,也奏出第一主题的音调,还是用明朗的大调。 第三乐章(Presto,G大调,复杂的三部曲式)是急速的谐谑曲,像许多其它的快速谐谑曲一样,开始时这样或那样运动的类型,这样或那样“音型”的类型占多数,而不是通常意义的主题旋律。下面就是开始的运动。在后来的发展中,浮现出小号独奏的鲜明主题,坚定有力,激动戏剧性的发展在塔兰台拉舞曲的节奏里进行(中间插部)。 谐谑曲直接进入下一乐章—— 第四乐章(Largo,降B小调)。这是交响曲整个发展的转折点。就其意义而言非常重要,不大的乐章自由构建,不受任何传统形式公式的约束。由长号和小号吹出最强的,可怕的“进攻”的主题。 这种情况的侵入急剧改变作品本身的气氛。回答铜管的是大管的悲伤抒情的宣叙调,就其性质而言,它与第七交响曲的大管独奏和第八交响曲的英国管独奏是相近的,但是短得多。铜管重新进入,大管又一次回答。但是这一次它的宣叙调直接转化为主题。 第五乐章,终曲(Allegretto,降E大调,奏鸣曲式) 这个主题以不快加洛普舞曲进行,也像简单的小曲。这个主题最初还是由那支大管奏出,仿佛它“呼应着”悲哀的宣叙调,这一点具有重要的音乐表意作用。在这里已经没有第一乐章的无忧无虑:音乐彷佛被前面的Largo“拖累”。 终曲的第二,副部主题是进行曲(c小调),不过充满抒情的音调,在个别的因素上,接近于群众进行曲形式抒情歌曲的一般的情调。 展开部由两个主题的动机的忧郁神秘的对比开始,在一系列转变以后,进入简洁的再现部,在再现部主题用了增强的声音:第一主题用铜管乐,第二主题用木管乐,由铜管伴奏,结束交响曲的是一个短小的结尾,辉煌而机智,运动快速。 对整个来说这部不大的交响曲比肖斯塔科维奇的宏伟的交响场面曲特点是不少于逻辑的严整性,统一性和概念性。在交响曲中有两种性质交织在一起:意动动态性和曲调抒情性。尤其这第二种性质十分彻底的发展路线,其自身许多方面已经说明交响曲的“抒情的英雄”的性质:从被短笛奏出的稚气的街头小曲起(第一乐章),经过单簧管奏出的青年的浪漫激情的旋律(第二乐章),向小号奏出的刚毅的主题(第四乐章),最后,到终曲的概括化的舞曲和歌曲进行曲形式的主题。不难看出也相应的音调节奏的主题联系。 在这部交响曲中各个乐章之间的速度对比的增长也是很有意义的。第二,适中慢板乐章与第一,快板乐章的对比,而第三,非常快板乐章比第二乐章与第一乐章的对比,要比第二乐章更突出的对比。最后,第四,非常慢板乐章,在非常快板的第三乐章以后,是最突出的对比,这一对比的出现与整个交响曲的转折点相一致在这个连续的增长的对比以后终曲在某些“中速”,适中的快速进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5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听海汀克指挥伦敦爱乐乐团的版本,再找来lvzhou兄的这个版本来听,无论如何,我也找不到“我们伟大胜利的凯歌”的感觉。不管是类似进行曲的第一乐章,还是激动的第四乐章,更不要说全曲最长并以小调为基础的第二乐章了。如同老肖著名的第七交响曲被加上“列宁格勒”的标题一样,任何强加在老肖作品上的政治色彩,在我看来都显得很苍白、没有说服力(有些尽管是作曲家本人加的)。老肖用自己的一颗流血的心在写作,我们也用一自己跳动的心在聆听、在感受。当我闭目倾听的时候,我听到的不是拨动的琴弦、敲动的鼓声,而是拨动的心弦和敲击的心声。

    肖斯塔科维奇,一位值得我用心聆听的作曲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5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早期录音竟然如此之好,实在令人感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11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不错,很好.我喜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11 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DG大禾花出的弗里乔伊指挥柏林爱乐的贝九就很好

他是匈牙利最伟大的指挥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22 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肖斯塔科维奇是一位交响乐的奇才,他的交响乐有别于正统交响乐,是一种天才的发泄,你永远也听不到他的交响乐中会抄了任何人的音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9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3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还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4-4-18 16:36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