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433|回复: 7

20世纪伟大指挥家系列唱片点评: 库塞维斯基专集(附巴托克乐队协奏曲naxos)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2-20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柴可夫斯基:第五交响曲 拉赫马尼诺夫:死亡之岛 李斯特:梅菲斯特圆舞曲第1号 西贝柳斯:第七交响曲 哈里斯:第三交响曲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 演奏:波士顿交响乐团(1、2、3、5),英国广播公司交响乐团(4),伦敦爱乐乐团(6) 录音地点:波士顿交响乐厅(1、2、3、5),伦敦女王音乐厅(4,现场录音),伦敦艾比路录音室(6)。 日期:1944年11月22日(1), 1945年4月23日(2), 1936年5月8日(3), 1933年5月1日(4), 1939年11月8日(5), 1934年9月3-4日(6)。 EMI CLASSICS CZS 5 75118 2 我记得在上大学的时候,一位主修音乐的同学在大学三年级才平生第一次听柴可夫斯基的《第四交响曲》。作为一个自10岁起就开始贪婪地聆听标准保留曲目的人来讲,我总是深切羡慕那些每当听到这些曲目仍会兴奋与激动的人,这种反应本该属于那些在年老时才开始听古典音乐,生平第一次接触这些第一流的,震撼人心的杰作的人。我似乎对这些杰作太熟悉了。但现在,我意识到自己不必担心,收获总会不期而至。门格尔贝格、卡拉扬和其他的几位指挥似乎已经把对柴可夫斯基的《第五交响曲》发掘到了极致。但聆听该版本的录音给了我一种强烈的情感经历,就好像第一次倾听这部作品似的。 我急切要补充的,是不是因为库塞维斯基指挥得极快而使得它面目全非的。在柴可夫斯基的作品里总能找到活泼的随意。库塞维斯基的版本趋向于在高潮来临之前放慢速度,而且在第三乐章后半部分的处理手法上也特为即兴。该乐章的速度同样也很缓慢,就像富尔特文格勒的作品(而且就和富尔特文格勒的指挥一样,在最初的震惊后是完完全全的折服。)然而乐曲基本的速度总体来说是很稳定的,并且音乐是一步步地向前发展。库塞维斯基对开场单簧管旋律之下的弦乐所做的修饰当即打动了我,而且我对Allegro con anima 一节里速度一开始就起来的表现手法也印象深刻。许多指挥家对它的处理通常开始是慢慢地、阴郁地,只在第一次高潮到来时才达到其真正的速度。而库塞维斯基则赋予了这一高潮一种压倒一切的力量。在别的指挥家手中,这或许是危险的,因为管弦乐队有可能早就已经释放了其最大的能量。但库塞维斯基精通器乐,并积累了19年多的经验,他知道乐队还能再释放出来一些,因此每一个高潮都盖过了前一次。他那种独特的渐进推向高潮的手法使得你几乎要钻到座位下面等待风暴的降临(然后他借助渐慢脱身),之后他又会坚定不移地继续指挥下去。 但是我最终所记住的全是弦乐那种晦暗的、依从的、忧郁的、昂扬的,能够展现无限动态形式的,整体一致表现出来的音色。就那个时代的录音水平而言,它听起来已经相当不错了。现场的感受则一定令人惊骇。 罗伯特·马太-沃克在他那篇绝佳的说明中指出:“出于一些不太清楚的理由”库塞维斯基在其有生之年的最后6年里,在波士顿再也没指挥过这部作品。伟大的艺术家们总要告诉我们说,不论他们的演奏在我们眼里看起来有多棒,其实离自己心中的理想还差得很远。也许这是库塞维斯基认为最接近他心目中完美理想的一次演奏,故他宁愿就此打住了。 拉赫马尼诺夫阴沉的音色获得了一种强有力的沉思效果,向那些手头上有作曲家与费城交响乐团1929年合作演奏版本的人们提供了一个比较的机会,给他们了一些启发。李斯特梅菲斯舞曲的速度并不快(其实节奏相当适中),但是他营造出的那种变幻莫测,富有穿透力的音响世界与伯辽兹的杰作同处在一个水平线上。 有人猜测库塞维斯基在波士顿的长期执棒是他需要自己训练有素的乐团。第二张CD大部分的曲目是在伦敦灌制完成的,这表明这种说法并不正确,但同时也显示出指挥家与乐团长期合作所具有的优势。英国的两支乐团在弦乐演奏时表现出的那种老派的滑音技法是波士顿乐团没有的。如要可以的话,库塞维斯基大概宁愿把它们剔除出去。贝多芬作品里的这种滑音比西贝柳斯的更为恼人。你还可以感到为了制造出这么大的音量效果,BBC交响乐团是用尽了全力,而波士顿交响乐团则能从容应付,尽管这可能与演出时的紧张有关。不管怎样,这部现场录制的西贝柳斯《第七交响乐》一直是他作品里最伟大的录音之一,尽管是在70年前,但其中的电流声却出奇地小。前段时间在回顾品评伯格伦德时,我把他描述为“在许多方面最符合西贝柳斯作为当代作曲家这一角色”。我仍坚持这种说法,而且最终我还是更喜欢伯格伦德或是博尔特他们那种对作品富于耐心的、渐进式的诠释。但事实是今天的指挥家不可能尝试这种风格的诠释,这一点又增添了库塞维斯基在其还仍是新作品时所做的热情演绎的历史重要性(如果我们能在贝多芬《第七交响曲》写成之后的仅仅九年就听到它该有多好了)。它的录音效果以当时的水平看是极为不错的。 如果哈里斯圆滑一点的话,也许他就不会把他的交响乐放在西贝柳斯和贝多芬之间了。这是一部好的作品,但放在西贝柳斯的《第七交响曲》之后不免显得有些过于简朴。波士顿交响乐团弦乐暗沉的表现力很好地支持了这部作品的演奏,库塞维斯基就是这样毫无保留地把这种支持给予了他同时代的许多欧美作曲家。 1934年库塞维斯基再一次去伦敦录制贝多芬的两部交响乐:《英雄交响曲》和此碟中的《第五交响曲》。由于《英雄交响曲》开场和弦的节奏与后面的乐章丝毫联系不上,演出因此很是失败。库塞维斯基对开章的四音符动机的演奏速度之快令人大吃一惊。这是一次雄伟、庄严、丰满的演奏,其效果与克伦偑勒式的庄严雄伟大相径庭。演奏时有少许轻微的渐速,但是与托斯卡尼尼不同,从根本上讲,它与富尔特文格勒或是门格尔贝格也相差得很远。我们相信库塞维斯基,这位低音提琴的大师,一定能为谐谑曲找到一个合适的节奏,让三重奏的爆发嘹亮震耳,但每一个音符仍清晰可辩。自那以后所出的许多唱片都没有这张清晰。乐曲的最后一章又是那么雄伟、庄严。可惜的是弦乐的滑音使得演奏显得有些陈旧,老套,尽管整部作品的演奏强劲有力,但与CD中其他的曲目相比似乎少了一点激情。像本碟收录的所有其他曲目一样,这部作品的音响效果在那个时代是最好的。如果库塞维斯基在波士顿也灌制了该交响乐,我很愿意洗耳恭听。 这套碟给人最持久的印象就是指挥总是能调动演奏者最深层次的情感。我们知道在最近几年,人们对托斯卡尼尼、比彻姆及其他“历史上的”指挥家都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但就我所知,还没有发行过任何类似的“库塞维斯基版”以纪念指挥家许多商业性录音的重新发行,而且电台的录音档案也同样只是零星琐碎地,而不是系统地被作以研究。库塞维斯基在他那个时代享有的声望并不亚于上述提到的三位指挥家。这套碟的出品告诉了我们其中的原因。我希望它能带引我们挖掘更深层次的东西,也希望这套“20世纪伟大指挥家”系列能跟“伟大钢琴家”系列一样,至少有些套碟能出第二、第三卷。 (若衡) http://www.beethoven9.com/conductor/c14.htm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2-23 10:34:58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2-20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2-20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74年7月26日,库塞维茨基出生于俄国特威尔(今加里宁),最初在莫斯科爱乐会音乐党校学习,后得奖学金进入爱乐协会音乐学院。 1894年,20岁的他毕业后在帝国剧院乐团当低音提琴手。1898年他在柏林的演出,引起指挥大师尼基什的注意,而他对尼基什的指挥非常欣赏,因此对指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06年他得到在柏林高等音乐学院学生乐团指挥实习的机会,并得到尼基什、穆克、魏因加特纳等指导。 翌年,他首次指挥柏林爱乐乐团。之后,他就以指挥家身份出现于伦敦、巴黎、维也纳等地。他与妻子1909年在莫斯科创建音乐出版社,专门出版斯克里亚宾、拉赫玛尼诺夫、斯特拉文斯基、普罗科菲耶夫等人的作品。 1910年,他出资创建立了85人组成的自己的乐团——库塞维茨基交响乐团,并3次率领乐团租用汽船沿伏尔加河的各城市、农村巡回演出,成为乐坛传奇佳话。他在莫斯科大剧院指挥演出了柴科夫斯基歌剧黑桃后,这是他首次指挥歌剧演出。 1920年携妻毅然出国,先到伦敦演出,次年定居巴黎。其间,他把白俄流亡的音乐家组成俄罗斯乐团,定斯主办库塞维茨基音乐会,积极介绍俄国和法国作曲家的作品。首次演出了奥涅格的太平洋231号、斯特拉文斯基的钢琴协奏曲、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二交响曲以及穆索尔斯基的鲍里斯戈杜诺夫、霍万兴那等。1920年50岁的库塞维茨基应邀出任波士顿交响乐团(BSO)指挥。他在BPO25年期间,使BPO成为世界第一流的乐团。 1949年,高龄的库塞维茨基自动退休,BPO库塞维茨基时代终止了。1951年6月4日,库塞维茨基逝世于波士顿,享年77岁。 库塞维茨基最擅长的曲目是俄罗斯作品,特别是舞剧音乐,喜欢运用管乐器群来造出强烈的色彩和宏大的气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2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尔盖·库赛维斯基 (Sergei Koussevitzky,1874-1951),美籍俄罗斯指挥家、低音提琴家及音乐活动家。1894年毕业于莫斯科音乐——戏剧学校的低音提琴班,后在母校任教。先作为低音提琴家在欧洲各地举行独奏会,1907年开始指挥活动。两年后创建交响乐团,并赴各地演出。   1909年兴办俄罗斯音乐出版社。后在巴黎主办库塞维斯基音乐会,并指挥过俄国歌剧的演出。1922年,他委托拉威尔将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改编为管弦乐曲并由他首次指挥演出。赴美后入美国籍,担任波士顿交响乐团常任指挥长达二十五年。在这期间任苏美友好协会全国委员会音乐部主任。他指挥演奏节奏明快,颇有气魄,富有现代气息而又具备俄罗斯民族气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2-23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巴托克: 《乐队协奏曲》 Koussevitzky 指挥 波士顿交响乐团 naxos

巴托克的这首《乐队协奏曲》 创作于他逝世前两年(1943年),乃库塞维茨基委托他为纪念已故的纳塔莉·库塞维茨基夫人而作,有人认为,这首作品的创作推迟了巴托克生命的终结。巴托克的晚年是在贫困与疾病双重折磨下在远离故土的美国度过的,当他被确诊为白血病之后,曾一度精神崩溃,认为自己的创作生涯已经终结。他的好友,指挥家库塞维茨基以1000美元约请巴托克创作这首作品。巴托克生性高傲,当时谢绝一切带慈善性质的救济,库塞维茨基这次约请他创作,竟使他病情好转.离开医院,在纽约州萨拉奈克湖边度过了1943年的夏季与初秋,从8月15日开始了这首作品的创作。这首作品完成于1943年10月,1944年12月1日由库塞维茨基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首演于波士顿交响厅。 巴托克这样解释这首作品:“这首类似于交响曲的管弦乐作品之所以称作管弦乐协奏曲,是因为乐队中个别乐器有按协奏曲中独奏乐器的方式处理的倾向。”在首演说明上,巴托克这样写:“除了诙谐的第二乐章外,这首协奏曲总的情绪所描绘的,是从第一乐章的严峻和第三乐章悲哀的死亡之歌,逐步转变到末乐章对生命的肯定。” 这首作品包括: 1.引子,不太快的小行板― 活泼的快板.以不可思议的乐器乐彩缓慢地开端,不同乐器的加入,每组都以一种新的基色令人瞠目结舌。 2.成双成对的游戏,轻松活泼的快板,这个快活的乐章也是乐队色彩的变幻游戏。 3.悲歌,不太快的小行板,这就是描写悲哀的死亡之歌的乐章,其中长笛、单簧管、竖琴和弦乐组织出一个“基本动机的雾蒙蒙的织体”。 4.间奏,快板,基本是民间歌曲的旋律。据说其中的粗俗和喧闹是因为巴托克觉得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 中的一个主题可笑乏味,而故意进行的模仿耍弄。 5.末乐章,急板。以火一样的无穷动音型始,继而出现舞蹈般的节奏和一个非常复杂的赋格式片断,结尾异常光辉。 这个录音是1944年12月30日录制的。指挥Koussevitzky和这部作品的关系上文已经说清楚了。这是首演29天后的音乐会广播录音,也许是这部作品的第一个录音。和现在听到的其他后来的录音不同,这里的第五乐章是作曲家未经修改的原版,主要是尾声与修改版有所不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2-23 18:10:57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6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最经典和具有纪念意义的版本。 有关库氏与这一作品的另一说法:美国作曲家、作家、出版家协会(ASCAP)为了援助巴托克,但了解巴托克的性格,知道他不会接受任何带有施舍之意的援助,因为请库塞维茨基出面以1000美元的稿酬相邀的,名义是庆祝库塞维茨基担任波士顿交响乐团指挥20周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9 0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入手一张库塞维茨基和霍洛维茨合作的拉三,自己庆贺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9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还真没有收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4-3-29 12:37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