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Email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成为基民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智能检测中
快捷导航
古典音乐合集
中文音乐合集
外文音乐合集
个人上传合集
黑胶转录音乐合集
MC系列
交响曲
协奏曲
管弦乐
室内乐
弦乐独奏
键盘独奏
舞曲
歌剧
声乐作品
宗教音乐
改编曲及其他
J.S.巴赫作品集
贝多芬作品集
莫扎特作品集
纪念富特文格勒
海菲兹全集
勃拉姆斯作品集
古典音乐合集
中文歌曲合集
中国声乐合集
中国器乐合集
原创音乐合集
JAZZ音乐合集
外文歌曲合集
新纪元音乐合集
世界音乐合集
跨界音乐合集
轻音乐合集
电子音乐合集
舞曲音乐合集
外国民歌合集
试音碟/影视音乐/其他
基点音乐版本比较
竹子音乐合集
lqdxy 推荐精品目录
lqdxy 的古典合集
easyman 推荐的音乐
Dr.PAN 音乐合集
audio 张宇合集
luoluo 保罗莫里哀合集
SEGA 古典合集一
SEGA 音乐合集二
chopinter 音乐合集
Dinu 音乐合集
立春改编歌曲合集
lvzhou 音乐及文章
wpskyo 古典吉他合集
yah 音乐合集
TOM 音乐合集
Dawn555 音乐集
今天没货音乐集
YY音乐集
Jtkll音乐集
Aimo音乐集
yah上传管乐曲目录
MC12
MC13
MC14
MC18
MC2
帖子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基点俱乐部
»
论坛主页
›
..::〖基点音乐〗::..
›
音响器材,音乐唱片综合交流
›
不要教他们学钢琴
返回列表
查看:
6252
|
回复:
0
不要教他们学钢琴
[复制链接]
Aha
Aha
当前离线
积分
67656
发表于 2004-12-8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去年是容闳诞生170周年纪念。学历史的人都知道他,但今天大多数的年青人是否都认识他,就没有把握了。不过我想至少所有大学生都应该了解他,因为他是第一个毕业于美国大学的中国留学生。而且他在100多年前,直接促成中国派出第一批幼童到美国留学,这些幼童中最著名的一个是詹天佑,这是每一个中国小学生都知道的大人物。1872年,在经过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的努力之后,清廷批准由陈兰彬与容闳分任“幼童出洋肄业局”正副委员,带领首批幼童30名前往美国留学。以此为始,从1872-75的四年间,总共派出120人。按曾李二人的原定计划是“十五年后,按年份起,挨次回华。计回华之日,各幼童不过三十岁上下,年方力强,正可及时报效。”但到1881年,风云突变,全体留学生奉召回国,不管学业结束与否。其时已经在耶鲁大学毕业的只有詹天佑与欧阳庚两人,有60名还在哥伦比亚等大学就读,其他学生则尚在高中肄业。 这些学生最幼者10岁,最长者16岁,平均年龄只有12岁,在今天,这样的年纪,一般父母连寄宿中学也舍不得他们去上。但他们却孤身只影,远涉重洋,分散借住在美国家庭中,渡过最长达十年的留学生活。今天看他们出国时的照片,个个穿着一色长袍马褂,一付小大人的模样,不禁为之动容。公派留学生在中国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举动。因此这一举动对政府,对他们自己与他们的家庭而言,都是一种考验。事实证明,当权者最终经不住考验,中途变卦,使这一留学创举有善始而无善终。 当然留美计划的中辍由种种原因所造成,其中包括美国政府的一些歧视性的政策的影响,例如拒绝中国提出的,让优秀学生进入美国著名的西点军校和海军官校的申请,例如美国排华事件的发生。但是关键性的却是当权者对留美学生日益西化的担心。在这些学生中,有人信奉基督教,少数人组成“中国基督归主团”,提倡中华帝国基督化,甚至剪去辫子,引起清廷极大的不满。光绪六年(1880年)末,监察御史李文彬弹劾留美幼童“多入耶稣教门”,加之作为“幼童出洋肄业局”正委员的陈兰彬,是一个思想保守的翰林,他本人就主张中止留学,撤局回国。在他与人联名的奏折中说:“外洋风俗,流弊多端,各学生腹少儒书,德性未坚,尚未究彼技能,先已沾其恶习,即使竭力整顿,亦觉防范难周,亟应将该局裁撤。”连主其事者都持这样的态度,这学还留得下去吗?因此翌年夏天,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不顾美国方面的抗议,以及美国前总统格兰特的游说,决定裁撤幼童出洋肄业局,下令留美学生分批归国,结束了中国第一次公派留学活动。 当然,对于中国留学生出洋以后可能会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事先并非没有估计到。为了防止他们丧失中国文化的根底,提出了种种要求与规定,其中有些要求今天看来对于成年人都难以接受,不用说对那些十几岁的小孩子了。就在撤局归国的前一年,还发布了《守则》十条。这十条包括学生不能在应得到的待遇之外,另外要求津贴等合理规定,却另有许多不合情理的要求。其中有四条相当过分,直接妨碍了留学生的正常发展。 第一条:此后每年漫长的暑假,学生们都要用来学习中文,以及学习英汉与汉英对译。为此,所有的学生将分成两组,轮流来出洋肄业局所在地的哈特伍德逗留六周,而后才可以随意到其他地方度过剩下的假日。 第二条:在学期中,能用中文作文的学生应当继续做作文练习;不会用中文作文的学生要做英语课程的逐字翻译。这两种作业的样本要每月一次呈交给局本部,以便测验。按时呈交的优秀作业会得到奖励,而迟交的作业要受到处分。此外,每月必须无误地提交30页中文(按:不知是作文还是书法)给局本部。 第五条:……将要求老师们削减那些对美国学生有用,而对中国学生不见得有用的课程(如美国地理、钢琴课以及诗歌课)。而代之以研读中国经典以及中文写作。 第十条:住在哈特伍德的学生在周六与周日都要到局本部来学习中文,并聆听《圣谕广训》。 这些规定显示出,当权者担心留学生们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迷失方向,为了防止这一现象的产生,他们没有什么高招,只能加强儒学经典的灌输,以及保持中文的学习,甚至乞灵于每周聆听康熙与雍正皇帝的圣训。这种迂腐的教诲,在国内是初一十五听两回,对留学生却变本加厉,一周一回。如此这般,留学生们既要克服语言上的障碍,学习与美国学生一样的课程,又要学习四书五经,而且假期也得不到正常休息,甚至连周末都有负担,对十几岁的少年来说,造成学习上很大的困难,使得留学运动难以为继。当然,主持留学事宜的官员也觉得这样的负担太重,但他们的办法并不是减少中文或儒学经典课程,而是削去那些他们认为无用的功课,所以才要求教师不要教中国学生弹钢琴。但是既在他乡,就要入乡随俗,又要学生学习美国课程,又要他们不受美国生活方式影响,这无异于缘木求鱼。即使他们没有学会弹钢琴,难道他们连美国比清帝国先进这样的简单事实也看不出吗?难道他们就不会产生为什么我们不如人家的念头吗? 《纽约时报》在中国留学生启程回国前夕发表社论,在盛赞中国幼童“机警、好学、聪明、智慧。……且能学业有成,我们美国子弟是无法企及的”同时,也指出:“中国幼童们,除却书本老师传授的知识,并受到美国政治及基督教的影响,这是意料中的事。如果认为这些聪慧幼童,仅由工程、数学、科学的领域中已得到满足,而他们对美国政治及社会的影响无动于衷,则将是不可思议之事。”正是意识到这种危险性的存在,而使清廷采取了因噎废食的政策,把原来方向正确的留学运动嘎然中止。 其实天底下哪有有百利而无一弊的事,即使是有极少数留学生丢掉中国文化,甚至变成洋奴,也不是什么天塌下来的大事。绝大多数留学生都是爱国的,把自己与国家的荣辱维系在一起的。1906年詹天佑在写给他的美国老师的信中就说道:“好像我成为中国最佳的工程师,因此全体中国人和外国人都密切注视着我的工作。如果我失败,不仅是我个人的不幸,也是全体中国工程师和所有中国人的不幸,因为中国工程师们将不会再被人们信赖。”至于有的留学生因为眼界放宽,而对清帝国产生政治改革的愿望,更无可厚非。可惜当权者所最担心的正是这一点,因为他们到底是把一己之私利摆在国家利益之上的。因此宁可中华无先进科学技术,也不愿使中华有留洋学生。当然这种思路并没有首创权。早在清初,由于中国历法不精确,不得不利用西洋传教士来制定新历时,就有钦天监杨光先其人说道,宁可使中华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华有洋人。而且这种思路也并不止于中断第一次留学运动的当权者,而是在八九十年后还有其后继者。文化革命中,又一次出现锁关闭国的局面,其荒谬的逻辑就是:宁长社会主义的草,不长资本主义的苗。因此如何看待外来文化对中国的影响,始终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
滑块验证:
智能检测中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客户端
|
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5-7-11 12:48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