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中山一路,和从中山一立交连接上去的内环路底部。从建筑美学的角度看,它是出色的,几何图形的有序排列有时会让人惊心动魄。
傍晚六点半,广州的所有大桥和道路都呈现出疲态。
这是中山一路,和从中山一立交连接上去的内环路底部。从建筑美学的角度看,它是出色的,几何图形的有序排列有时会让人惊心动魄。如果见过中山一路人流最高潮的时候,那场面更加惊心。每天,我都得穿过这个内环大桥的底部,走过对面的家里。车辆在身前身后呼嘨而过,没有红绿灯的狭小的安全岛站满了归家的人群。我只知道战争爆发,人人都会下意识地团结起来,没想到过马路的时候,这种民族气节也会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所有司机的骂骂咧咧中,人群一拔一拔地趾高气扬地过去了。
还是说回内环路吧,广州没有一处地方不塞车的,纵使内环路的出现缓解了部分堵塞现象,但道路改造毕竟跟不上车辆的增长速度。于是广州城内每天都在施工,每条路修完又拆,拆完又修……广州还是被车堵得死死的,特别是在立交与内环相交的桥面上。坐在车里,经过立交或内环底部,都会觉得广州很丑。毫无色彩和生命的水泥桥面和支撑桥面的柱子横七竖八地充斥着这个城市。立交桥和内环路和他们的设计师就这样承受着某些像我这样俯庸风雅的人的诅咒。这是不公平的。在我知道纵使我咒骂它几千遍,也无法提出解决办法的时候,我惭愧地面对广州的路桥;无论我鹦鹉学舌地说多少次建筑要与艺术统一,要与生活相融的时候,面对城市化的高速复制我感觉到的只有城市规划的无力感。
夜色渐沉,“路光工程”的坚持让广州的内环和每座路侨灯光灿烂。在“路光工程”争议最大的时候,看过黎子流的专访,他说,如果在夜机上往下看,广州一遍漆黑,谁还会来投资?我想起两年起去的贵州,晚上十点在贵阳机场降落,点点稀落的灯光让我顿时对这个地方充满了不安全感。
我们都睡了,广州的内环,仍然在支撑着这个城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17 11:43:22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