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中央台新闻中看到在巴西的贫民窟有一所模特学校,这所学校的创始人曾经生活在这样的贫民窟里,她说希望帮助这些孩子们走上自己梦想的舞台,有了梦想、有了自己生活的目标就没那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吧。记得新闻中提到了《上帝之城》,今天有幸一睹该片,下面是有关的一些资料。
p>
原文片名:Cidade de Deus
英文名:City of God
译名:上帝之城
导演:费尔南多·梅里尔斯Fernando Meirelles
卡提亚·路德Katia Lund
原著:保罗·林斯Paulo Lins
主演:亚历山大·罗德里格斯Alexandre Rodrigues
马修斯·纳克加勒Matheus Nachtergaele
道格拉斯·西尔瓦Douglas Silva
艾丽丝·布拉加Alice Braga
类型:犯罪、动作 片长:130分钟
级别:R级(强烈的暴力、性及毒品内容)
发行:米拉麦克斯公司
上映日期:2003年1月17日(美国部分地区)
官方网站:http://cidadededeus.globo.com
幕后:
没有名演员、没有好风景、没有“性”的《上帝之城》之所以能够大获成功,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原作轰动
此片根据保罗·林斯的同名小说改编,这本巴西畅销书描写了里约热内卢的Favela(巴西的贫民窟)的真实生活,揭露吸毒、暴力等困扰许多国家的社会问题。它的背景是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该市著名贫民区“上帝之城”,如今有12万人居住。作者曾在此生活观察了30年,专题研究了10年,对如今片中人物及其生活十分熟悉。这是从内部透视而不是在外部观察而得的珍贵艺术品,任何采访难以描摹,零距离隐性采访也不能,因为这是活脱脱的生活,是作者心血的结晶。
二、主创玩命
巴西导演Walter Salles在凭《中央车站》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后,他的小制片公司开始有机会资助新晋导演。在对导演和剧本仔细斟酌后,他选择了《上帝之城》,因为没有别的电影能反映巴西隔离的现实。
20世纪70年代,巴西的大毒品贩子逐渐羽翼丰满,开始不满足于四处躲藏的生活,Favela成为他们天然的藏身之所,可卡因、点38甚至AK47在这里都不再陌生。每年巴西有4万人死于暴力,很多都是跟毒品有关,“上帝之城”是实实在在的“地狱之城”。
可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本片的主创人员仍然决定:全部起用来自Favela的业余演员出演此片。这是一个大胆而疯狂的想法,要知道:如果你去Favela说自己要找人来演关于Favela的影片,迎接你的肯定是子弹和手榴弹。两位聪明的导演在当地开了一个表演学校,并小心地不让当地人知道:所有在这里上学的人其实同时也是在为一部电影试镜。表演班两周一轮,共有2000人参加,一年后,导演从中选出了200名演员,经过半年的排练,影片开拍,顺利完成。影片对贫民区生活的刻画令人惊讶地细致,片中的暴力场面也相当残酷,人性的缺陷揭示得入木三分。影片更致力于挖掘这些社会现象的经济根源,意在唤醒民众与政府对它们的注意。
三、时机难得
虽然早就习惯和非职业演员合作,但制片人Walter Salles也惊异于影片令人震惊的现实主义。可影片拍出来之后,怎样找到观众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像其它很多国家一样,巴西人沉浸在美国大片或本地肥皂剧里,但是主创人员的的远见突然让他们抓住了意想不到的机会。
去年10月,绰号叫“狂人”(Madman)和小“Freddie Seashore”的巴西大毒枭强令整个里约热内卢的学校、商店、公车、银行等停止了正常的营业,《上帝之城》特地选择在这个时候上映,一下成为巴西30年来最受欢迎的电影。巴西政府对时局的漠视更令此片的纪录精神显得难能可贵,当时的总统候选人之一(巴西现任总统)Silva甚至公开要求时任总统Cardoso去看这部电影,并称此片令他“决心改变社会公共安全政策”。这部电影让巴西人记起了一个被遗忘的却不应该被遗忘的角落————“一个巴西人良知上的黑洞”。这一切,都是《上帝之城》的创作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完成的。
转自:http://www.avl.com.cn/mov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