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738|回复: 13

男人一生必修的10部电影zt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2-8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阿甘正传》 课程:执着 每次想起阿甘在美国东西海岸之间的奔跑,心里都会止不住的伤感,还有振奋。你相信一个智障儿的成功吗?你相信这世上得到最多的人正是那些不计得失的人吗?阿甘不懂得他不能总跟着一个女人帮她打架,也不懂得一个成年人不该总把妈妈的话挂在嘴边。阿甘什么都不知道,他只知道凭着直觉在路上不停地跑,并且最终他跑到了终点。另外,《阿甘正传》 还会教给你一个男人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困境中的幽默感。 《东方不败》 课程:才华 男人不应该不看武侠片,如果你只能看一部武侠电影,你会选择什么?我想应该是《东方不败》.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剑客的身姿随着剑在空气中的游走而起舞,翩若惊鸿,宛若游龙。金庸的《笑傲江湖》讲的是对自由的追求,徐克、程小东、张叔平、李连杰等一干天才用电影再现了金庸笔下这个瑰丽无比的武侠世界。沧海一声笑的曲子传唱至今,成为我们一个幻想的凭籍,一个逃避现实的出口。 《美国往事》 课程:人生 《美国往事》包含了一个男人在这个世界上所能遇到的一切。友情、爱情、幻想、责任、冲突。它更像是一场让人不愿醒来的梦,当面条躺在床上,在温暖的灯光和的迷离的电话铃声中回到那些逝去了的岁月,这场梦便开始了,直到最后的面条终于露出笑容,我们才回到自己的人生,去继续那些不尽的故事。什么帮派,什么仇杀,原来都不重要,印象中只有一个毛躁的少年,偷看一个美丽女孩儿跳舞;只有一个负罪的兄弟,每天早早地上床睡觉;只有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面对背叛了的友谊,语调平和,不动声色。《美国往事》 带着你作了一个三小时四十五分钟的梦。人生如梦,这也许是惟一的感受。 《罗马假日》 课程:爱情 也许《罗马假日》有点瞎浪漫的嫌疑,但奥黛丽。赫本的出现使它真的成了一部童话。她就像是游历人间的天使,美丽得不染纤尘。记者吻过湿淋淋的公主,然后看着她慢慢地走向自己的官邸。那一刻,你是否会在心里默默地说,“别走”?在罗马的宫殿里,两个人站得那样近,也离得那样远。乔只能说:“你的朋友绝不会让你失望。”而公主也只能这样回答,“罗马,当然是罗马。”在人的一生里,即便只有这样一刻心灵的相通,也会少却多少遗憾! 《勇敢的心》 课程:勇气 也许英雄并不是无所不能的神明,但英雄一定是无所畏惧的勇士。在你站在霓虹闪烁的街头,当你面对卑鄙委琐的笑脸,你又想起了那个让你汗颜的华莱士,这时你收起脸上惯带的笑容,默默地向梅尔。吉布森致敬,从来没有这么庄重。因为他让我们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英雄。“Freedom !”华莱士临死前的一声呐喊,把你的血也点燃了。 《辛德勒的名单》 课程:责任 所谓责任,就是未必做得成却必须去做的事。对于辛德勒来说,救助落难的犹太人是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责任。而把那段历史搬上银幕,则是斯皮尔伯格作为一个犹太艺术家的责任。《辛德勒的名单》 包含着对受难者的祭奠,对拯救者的敬意,和对光明一定到来的信念。在影片放映后的一片赞誉声中,斯皮尔伯格平静地把影片的全部收益捐给了美国的纳粹大屠杀纪念馆。 《肖申克的救赎》 课程:信念 “有一种鸟儿是永远也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一个人能够在十五年痛苦的牢狱生活里,不放弃对自由的向往,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力量?所以他成功了,成功夺回了自由。《肖申克的救赎》中有这样一句话:体制化是这样一种东西,一开始你排斥它,后来你习惯它,直到最后你离不开它。想想看,我们的身体已经有多大一部分被体制化了? 《E.T》  课程:童心 如果看《E.T》 时你流泪了,你不要害怕也不要惭愧,不管你有多大的年纪。实际上,能够和孩子们一起为E.T 的遭遇而悲喜,是一件多么让人庆幸的事,这代表着我们还有一点童心未曾泯灭,代表着我们有一些梦想还藏在心底。当长着一双孩子的眼睛的E.T 用超能力让孩子们的自行车飞上夜空,穿过那轮明月的时候,你是否感到了震憾?是否对自己一些已经习惯了的东西产生了怀疑? 《现代启示录》 课程:痛苦 战争是一种秩序的破坏,世界上最可悲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战争,最痛苦的战争电影莫过于《现代启示录》。《现代启示录》讲的是人性的倒退,秩序的破坏。但文明的进程却没有人能够阻挡。 《第七封印》 课程:哲思 我不敢说我看懂了《第七封印》,但如果要我在临死之前看一部电影,我一定选择《第七封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12-8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哦!有两部没看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12-8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失败,赶紧把帖子内容改一改…… 意味着我又有一部经典片没看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2-10 16:21:04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12-8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The Seventh Seal(第七封印.1957年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导演/编剧 英格玛 伯格曼(Ingmar Bergman) 剧情简介   在瑞典大导演英格马伯格曼的所有作品中,最令人振奋的当属《第七封印》,他正是凭借这部长片而获得了国际影坛的尊敬。第七封印的揭开意指圣经中所叙述的世界末日的开始。   影片透过理想主义的骑士布罗克以及他的同伴在蔓延瘟疫的欧洲大陆上的漂泊生涯,向观众展示了不同的人在面对死亡时不同的表现方式,同时对人类生存的意义、对信仰的根源以及上帝的存在性提出了针锋相对的疑问,同时又通过演员约瑟夫一家的生活来肯定信仰本身的力量。影片本身充满了晦涩的隐喻和象征主义的构图,可以说是最能代表伯格曼风格的一部影片。   骑士布罗克和他的随从可以说是影片中最重要的人物,布罗克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在参加了十字军东征归来后,发现自己的祖国被瘟疫吞噬,而东征的行动也是一次十足的虚妄之举。在他最痛苦的时候,他遇到了迎接他的死神,但他不甘于在空虚中死去,他与死神展开了一场战斗--以棋对弈,布罗克一直在思索的痛苦中,他感觉到生命的虚空和上帝的飘渺,感觉到自己的生命似乎毫无价值,于是他说"我要利用这个缓期,做一件最有意义的事"。他在向神父(其实是死神假扮的)的忏悔中,对上帝提出了根本的质疑"空虚像一面镜子,在里面映出空虚的自己,真是令人可怕、恐惧。难道人真的无法看到上帝本来的面目么?他为什么总是隐藏在那些不切实际的神迹之中?连自己都无法相信自己,我又怎么去相信其他的人,那些愿意信上帝却无法真正做到的人以及那些既不愿意相信也无法做到的人,他们的命运会怎么样呢?我要的不是假设,是智慧,我要上帝亲手来显示他自己......"布罗克是一个痛苦的追求真理的理想主义者,他的生命充满了重负,同时他是唯一与死神能够彼此沟通的人,也因此而被自己折磨着。而布罗克的随从却是一个典型的现实主义者,他对一切事物抱着平静而习以为常的态度,同时也时常用自己敏锐的观察力提醒着周遭的人保持自我的清醒。对于死亡和命运的荒谬他从不报以任何的不满和疑问,他明白一切,也接受一切。他是一个顺应着生活并学会在其中嘲谑的人。   假冒伪善的人便是那个神学院毕业的拉法,他徒然地有着上帝的学问和道德却行使着不义的事,他盗窃死人的财物转手倒卖,他也挑拨人与人的关系自己做看客。当年正是他欺骗了布罗克加入十字军,而如今他的欺骗手段越来越卑劣,最终他的生命被瘟疫吞没。在混沌中生活的人或许代表了很大多数人的形象--铁匠、铁匠的妻子、剧团里的斯卡。而这样的人恰恰在现实生活中也是最多的,他们靠一些生活的本能维持着,没有明确的信念和道德观,也没有对自我的反省意识,生活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满足物质和身体的需要。斯卡曾说自己最适合扮演死神的角色,而且还念了一段台词,可惜这一切对他的生命毫无触动,当死神真正找上他的时候,就表现出卑微的奴性和残缺的人格。   演员约瑟夫一家虽然在影片中占的比重并不算特别大,但却可以说是导演精心安排的三个角色,约瑟夫一家都是那种拥有单纯信仰的人,他们生活地和谐而幸福。在死神来临的时候布罗克通过帮助约瑟夫一家逃离完成了自己"有意义的事"。而约瑟夫一家也是到最终真正生活在幸福世界的人。伯格曼对约瑟夫一家的隐喻在他们的名字中已经突现无疑,他们分别对应了圣经中得"约瑟夫、玛利亚、弥撒亚",而且约瑟夫在对其子的期望中也说到"他是一个魔术师,可以叫一个圆球停在空中静止"。伯格曼将圣经中的人物映射到影片中来,完成了救赎的使命,但在我看来伯格曼自身并没有因为这样的救赎而解脱。 或许布罗克的思想正代表了导演伯格曼本人,他把布罗克同那些自愿承担苦难的远征者以及那位被烧死的女巫等同起来,在他看来,对信仰的质疑是思想者必然的行为,而简单信仰也可以被说成是盲目崇拜。但正因为那种对信仰求索和探究的心理才使得人会饱尝痛苦,他找不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与其说思考更接近上帝不如说人在思考中担负起为全人类赎罪的使命。   伯格曼影片的制作人说:"伯格曼怀疑上帝的存在,他丧失了信念,他是一个探索者,终其一生他都是一个探索者"。而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或许就是一场与死神的对弈,我们在一分一秒地向死亡迈进,而我们的生命的光辉也会在整个过程中闪亮出来。 转自:http://www.52av.net/films1_all/4730/films1_display.htm
感觉很难找到这样的电影大师的影片来看,印象中在成都曾经有过一次瑞典电影观摩活动,可是由于没人陪同,最终我没去看,也许也可以说我不是真正的电影迷吧。终于有一天发现中央台夜间播出伯格曼另一部非常有名的电影《芬妮和亚历山大》,该片获奥斯卡第56届(1984年)最佳外语片奖,可是播出时间实在太晚太晚了,最终我一边看一边打瞌睡,等醒来时电影也差不多要结束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2-8 19:54:40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5-17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没有《天堂电影院》和《燃情岁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5-17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没有《天堂电影院》和《燃情岁月》?” 因为作者有自己的喜好吧? 比如说,我自己就认为单从“男人”电影的角度来说,《爱国者》与《闻香识女人》比上述10部中的某些影片更具代表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5-20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 kathy提供《第七封印》的剧情简介 有机会一定要找来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5-20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还真没想到《东方不败》《E.T》都能上榜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5-26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只看过两部完整的和两个半部,汗 要重修的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5-26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蒂姆@罗并斯的<刺激1995>狂好看的说,不会比阿甘差的 要求楼主收录为第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5-5-18 00:04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