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邦短暂的39年生命,是由无数的钢琴珠玉贯穿着.在19世纪前半叶浪漫思潮风起云涌的流行中,他的乐曲恰倒好处的满足了贵族们对浪漫的一切遐想.
人们一提起肖邦,就会想起他的夜曲.这也是他最适合演奏的类型.因为他的性格,不媚低俗的优雅格调和高贵气质,使夜曲在甜美旋律中,很好的表达了其内在的深刻情感;因为他的身体,羸弱多病的体质,不太适合演奏高响度的宏伟作品,但其细腻的情感和珠玉般微妙的音乐变化,却构成了夜曲的迷人风格.
至今,肖邦夜曲的优美旋律穿过了近两个世纪的巨变时代,在蓝色的夜空中闪耀.
作品0P.09的三首夜曲,是肖经常在朋友们的聚会上弹奏的,其中的 降E大调,亦成为当今最通俗,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在肖邦1879 年辞世之际,为了感念深厚的友谊,他把第一首<<降B小调夜曲>>.献给了波列意夫人.
在最著名的<<升F大调夜曲>>中,我们甚至可以听到第18小节里的落寞之情,第25---35小节里的心潮澎湃,诠释了肖邦背井离乡的孤独与痛苦,和对祖国和人民的忧心仲仲.
第8号的<<降D大调夜曲>>,则是完全不同的一种风格,它从开始到结束只有一个主题,但左手的伴奏和右手的主题旋律,构成了一个奇妙的甜蜜夏日二重唱,主旋律重复三次,渐弱,极弱,再到强,产生了一种起伏飞扬的愉悦.
1838年冬,肖邦病情恶化,随乔治桑到地中海的马约加岛避寒.作品0P.37就是在这风景宜人的海边完成的.马约加岛上温暖的海风并没有吹散他心中的忧伤.<>速度缓慢,给人以沉重的感觉,<>则纯静优美的让人不敢直视.
肖邦一生钟情于闪耀的繁星和晶莹剔透的美玉,这种唯美的性格充分的表现在他的音乐作品里,他喜欢用装饰音,那是一种简约而优雅的点缀,在所有深思熟虑的装饰音后,闪耀着诗情的高贵典雅和品位的卓而不凡.
1845年,病魔缠身的肖邦,似乎随时听从死神的招唤,HUNNEKE说:肖邦编织着他生命的夜曲,直到死亡之日.的确,我们在肖邦最后四首夜曲-----OP.55和OP.62中,清晰的听到了美丽而安详的生命挽歌.
从1827---1846这些黄金般闪光的年代,肖邦留下了21首风格迥异的夜曲,也反映出他百变波折的生命历程.他近乎病态的美感,谱写出伤感,圣洁,平静,美好的月光之夜.乐曲的风格虽然在变化着,但作品里的高贵和忧伤却甚至始终如一的美丽着.
或许,那旷世奇才所特有的灵气,才是创造永恒的源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