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是不断的需要提醒,需要对照.以史为鉴是为了不走弯路,对老百姓来说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或者更好的享受生活.谁不希望有个和平的环境?但良好的愿望与实际的现实总会碰撞出不少火花来.如果单单是火花也罢了,有时去会燃起熊熊大火.可能把自己烧了,也可能把邻居给烧了..... 倭国对于我们在感情上总是一块去不了的心病.特别是近代的抗战的惨烈与国民的牺牲.这些不是用时间或者金钱能够抵冲或者平衡.不能决不能.对于那些在抗战中英勇抵抗的我国军民,不管属于哪个阵营,我们都有缅怀的责任与义务. 历史回顾: -1937年7月7日,倭军借口“失落日兵一名”,要求进入中国军队驻守的宛平城内搜查。遭到拒绝后,倭军立即向卢沟桥畔中国守军阵地发起进攻。 -8日,中共中央通电呼吁全国抗战。由于守军出乎意料地顽强抵抗,倭军不得不暂时停止攻击,要求“谈判”。此后数天,又多次挑起战事,多次“谈判”。 -25日,天津港的又一批倭本军用品开始昼夜不停地向北平郊外运送,而国民党冀察当局不仅没有在兵力占绝对优势时主动出击,甚至下令拆除了部分防御工事。 -27日,倭军部署完毕后发动攻击。国民党29军如梦方醒誓死抵抗,一天之内伤亡超过5000人,副军长佟麟阁、132师师长赵登禹壮烈殉国。 -29日,北平、天津相继落入敌手,29军按蒋介石命令撤退至保定。 平津一失,妄图称霸世界的倭军,狂妄叫嚣“三个月内灭亡中国”。“七七事变”成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重要爆发点。 单从以上来看,我们是有很多值得唏嘘愤慨的资本,但做为一个战胜国和文明古国 世界人口大国,这些心态值得吗?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们?小小倭国怎可与泱泱大国抗衡?我们怎么不多具有一些进攻意识?在纪念历史缅怀英烈的同时,这些难道不值得我们思考? 我们的祖先,金戈铁马打下的江山,留下的犯我大汉者 虽远必诛的霸气,到了后代还保留几分?综观5000年历史,谁能否定我们曾经的地位.但看下现在书店的书籍,从<品三国>< 品人录>< 读论语>这些畅销书中,讲的是什么?是我们的人性陋习,宫廷争斗.互相猜忌.出书的好意,却在不同人的解读下,有的成了对付自己人的圣经,有的磨灭了我们的意志. 还是打住,对参加抗战,流血牺牲的抗战将士,致以崇高的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