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Email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成为基民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智能检测中
快捷导航
古典音乐合集
中文音乐合集
外文音乐合集
个人上传合集
黑胶转录音乐合集
MC系列
交响曲
协奏曲
管弦乐
室内乐
弦乐独奏
键盘独奏
舞曲
歌剧
声乐作品
宗教音乐
改编曲及其他
J.S.巴赫作品集
贝多芬作品集
莫扎特作品集
纪念富特文格勒
海菲兹全集
勃拉姆斯作品集
古典音乐合集
中文歌曲合集
中国声乐合集
中国器乐合集
原创音乐合集
JAZZ音乐合集
外文歌曲合集
新纪元音乐合集
世界音乐合集
跨界音乐合集
轻音乐合集
电子音乐合集
舞曲音乐合集
外国民歌合集
试音碟/影视音乐/其他
基点音乐版本比较
竹子音乐合集
lqdxy 推荐精品目录
lqdxy 的古典合集
easyman 推荐的音乐
Dr.PAN 音乐合集
audio 张宇合集
luoluo 保罗莫里哀合集
SEGA 古典合集一
SEGA 音乐合集二
chopinter 音乐合集
Dinu 音乐合集
立春改编歌曲合集
lvzhou 音乐及文章
wpskyo 古典吉他合集
yah 音乐合集
TOM 音乐合集
Dawn555 音乐集
今天没货音乐集
YY音乐集
Jtkll音乐集
Aimo音乐集
yah上传管乐曲目录
MC12
MC13
MC14
MC18
MC2
帖子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基点俱乐部
»
论坛主页
›
..::〖基点音乐〗::..
›
音响器材,音乐唱片综合交流
›
再谈女子12乐坊
1
2
3
4
/ 4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楼主:
大自然
再谈女子12乐坊
[复制链接]
大自然
大自然
当前离线
积分
4675
楼主
|
发表于 2005-10-27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杜普蕾传》(3) 不出数月,普力兹就推荐杜普蕾去参加闻名的 Suggia Gift奖金。葡萄牙籍的Guilhermina Suggia生于1888年,被世人推举为当时最伟大的女大提琴家。那个年代,葡萄牙的妇女连外出工作的都寥寥无几,更不用说是去演奏一种大家都认为是象征男性的乐器了。7岁她就就在公开场合演奏,12岁时担任Porto市交响乐团的大提琴首席,13岁时远赴德国莱比锡随Klengel学琴。17岁举行了首次独奏会,并认识了卡萨尔斯(Pablo Casals)。卡萨尔斯收了她这位女弟子,且和她发生一段狂烈与悲惨的恋倩。卡氏长她12岁,具有强烈的占有欲。这位年轻女士那反复无常、时而近乎狂暴的脾气,吸引着他,也屡屡触犯过他。虽然Suggia和卡萨尔斯在西班牙同居共事过七年,甚至有些节目广告上,她的名衔还是卡萨尔斯夫人,但她至终没有答应他的求婚。1912年,Suggia结束了她和卡萨尔斯的关系,迁居英国,并在英国缔造了辉煌的演奏事业。讽刺的是,今天她或许是以在奥古斯都·约翰(Augustus John)画中狂野而美丽的人物而出名,而不在她的音乐造诣。在他的画中,她侧面穿著一件长而的深红的睡衣,衬托出她那乌黑头发与米色的皮肤,手里拿着大提琴(不拉)侧坐在马鞍上。1923年,她返回葡萄牙,嫁给了一位医生,1950年去世,享年62岁。《时代周刊》上刊出她的讣闻,说:“一度她和卡萨尔斯曾经是世上一对顶尖的大提琴家…,她的技巧和控制力都已经到达炉火纯青的地步,可是她的诠释在温暖中带着葡萄牙人天生就有的热情。她的美丽和借着大提琴所倾诉出的力量,可以在奥古斯都·约翰为她所画的那帧出名的画像中窥见些端倪,因为这些都不是从她持弓之臂流泻出来,而只能在她浑然忘我的演奏时方得一窥究竟。” Suggia身后留有遗嘱,遗嘱中指定要把她那把史特拉底瓦利大提琴卖了,好筹措一笔私人的信托基金。这笔基金定名为Suggia Gift,由英国的艺术委员会管理,主要是要用来当作奖金,颁发给任何国籍未满21岁的杰出大提琴学生。担任评审委员会的主席是指挥家约翰·巴比罗利(Sir John Barbirolli),他自己除了是一位名指挥以外,也曾是大提琴家,曾经随赫伯特·华伦学琴。评审委员会都由名重一时的音乐家们组成。 1956年7月25日,第一场试演会在皇家音乐院举行。杜普蕾年方11,是五位申请人中年龄最轻的一位。这次比赛对于主事者而言是一场恶梦,因为这一大群参赛者、伴奏者、父母和老师们都在后台,哄哄嚷嚷地挤成一堆。理论上,每一名参赛者有12分钟的时间演奏,且必须在下位参赛者从休息室登场前就离开舞台,可是,巴比罗利根本就不把时间表当作一回事。他经常从大厅后头走到前面,指指点点表达他的意见,打断演奏的进行。 虽然任何独奏家(不管年纪及才华)在上场比赛以前都会紧张,杜普蕾则不然。过了好多年,她在演奏会以前,才经历到百味杂陈,独缺喜乐的感受。她前一场比赛是在8岁的时候。那一场比赛在西斯敏斯特教堂举行,有些参赛的选手甚至年纪大她一倍。比赛时她溜出了房间,进入了大厅。大家都在那儿谈天说笑,对与赛者品头论足。有人看到她出来,就对她说:“看你轻松的样子,你一定才刚演奏完,对不对?”她兴奋轻松地说道:“噢!不是的,我正等着上场呢!”她演奏妈妈写的一首曲子,结果得了第一名。 巴比罗利把普力兹的推荐函念了给评审委员们听,信上说道:“她是我所见过最杰出的大提琴家和音乐天才。无论是对音乐或是对大提琴,她都表现出令人难以相信的成熟。依敝人之见,她必定会有极其辉煌的大提琴事业成就,值得各位大力协助。”这位大指挥家兴致勃勃地看着这个孩子。他帮助她调好音,然后就在大厅后面,坐在另一位审察委员器乐家莱昂内尔·特帝斯(Lionel Tertis)的旁边。杜普蕾在妈妈的伴奏下,演奏了一曲维瓦尔第的作品。她才奏了不到两分钟,巴比罗利就站了起来,对特帝斯说道:“就是这样!” 杜普蕾又继续演奏了圣桑和波切利尼的作品。经常为Suggia伴奏的钢琴家杰拉尔德·穆尔(Gerald Moore)虽然不在评审委员之列,不过当时也在座。他后来写道:“一位金发的女孩为我们演奏,把我们都给吓了一跳。她站起来还没有大提琴高呢!听她演奏的诸公们都好象触电般。” 巴比罗利在笔记上写着: 韦瓦第:她绝对是天才,好的音色与发音。 《天鹅》:音乐上很不成熟,想象力不太够。 波切利尼:技巧性比音乐性好。她真该在大提琴上下一番扎实工夫了。 审察委员建议给她175磅的奖金,以弥补普力兹一个星期两堂课的学费(在Guildhall学校的赞助下)。不过,有一个条件,那就是杜普蕾每天除了正课以外,必须再花四个钟头练习。Croydon高中的女校长同意了这项但书。事后,艾丽丝告诉守望报的一位记者说:“葛罗伊登高中能让杜普蕾免去女红这种学科,真是开明得很。英国学校对于音乐的态度一向是:学生在拿到学校文凭前,可以把它当作嗜好。可是,等到你拿到了学校的文凭,对大多数孩子来讲,都已经过了学琴的年龄了。” The Suggia审察委员的这项要求,无可避免地使得杜普蕾与她同年龄的孩子们隔绝开来,也结束了她作为一个正常小孩应有的生活。对小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来说,与众不同就是“该死!”,得奖这件事把杜普蕾从同班同学的生活中推到了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不允许她再有任何怀春少女所共享的活动。她的女校长玛格莉特小姐,为她安排了一份特别的作息表。在她早上练习完毕之后,艾丽丝会载她上学(她和邻居们不同,要等到早上7点30分才到校)。午餐过后,又开车接她回家,再作练习,然后再送她回校上一两钟头的课。此外,每一个礼拜要开车送她去伦敦上普力兹的课。同学们上科学课的时候,她却上德文课。她讨厌德文,可是亚当小姐和艾丽丝都认为,对一位有心在各国从事演奏事业的人来说,德文比较重要。即使她还有时间上体育课及玩游戏,可是为了顾虑到可能会伤到手,所以连这两种活动也被取消了。 在她成长期间,杜普蕾一直对朋友和访问她的人说,学校的生活对她而言真是一段悲惨的经历。她说,有一群孩子围着她跳舞,边跳边喊着:“我们恨杜普蕾,”又说:“我的童年十岁就结束了,那一段日子真是好啊!”。无怪乎当学校的人还记得有她这个人,那真是令人大感吃惊了。不过,学校的记录虽然有她的名字,她可是一个兼职的学生。她在葛罗伊登高中待到14岁为止,之后,在伦敦中央哈利街的女王学院读了一年。大家认为能与她亲近的女孩子(虽然只有一个女孩子对她存有以下的看法),必定是很懂得为人着想,不是毫无知觉的女孩子。这些女孩子中,有一位是记者,一位是编辑,一位是心理分析医生,还有一位是社会工作人员。他们没有一位记得曾经看过或听过杜普蕾受到别人的虐待,更不要说是折磨了,虽然威尔顿小姐承认:“高中的孩子们都是团体行动,他们无法接受与众不同的人。这原因,除了部份是因为他们嫉妒别人的成功,另外是他们害怕将来默默无闻。”如果真的有孩子围着她这么喊着,那么,对于任何一个孩子来说,这都是无可挽回的难堪,更何况像杜普蕾这么敏感的孩子,那难堪的程度更是大到无法测度了。如果这话是她杜撰或想象的,那么,这就代表她遭人遗弃的感受,更是可悲可悯了。 天才儿童和别的孩子们一样都需要朋友;希望别人把他们当作普通人来看待。别人不一定接受杜普蕾,倒是很崇仰她。当班上的音乐老师韩特小姐向全班同学宣布她得奖的事时,她说:“长大之后,你们会说曾经跟杜普蕾同班过。”她当然没有说错,就算杜普蕾否认她和学校的关系,学校也会和她攀龙附会的。
回复
举报
大自然
大自然
当前离线
积分
4675
楼主
|
发表于 2005-10-27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杜普蕾传》(4) 在学校她始终维持着愉悦、友善和自信的态度。9岁的时候,她从Elms搬到汉普斯特,这是与众不同但更正式的家。老师琼·丹尼尔说她是个“很可爱的孩子,安静又友善,爱开完笑。她的举止温和,做事慢条斯理的,看起来很快乐。”同班同学安德莉亚·巴伦说:“大家都喜欢她,没有人想过要嫉妒她。她从不摆架子,也不会装作自以为了不起的样子。她常是学校音乐会的明星,她曾经演奏过《天鹅》。大家都说:她演奏得真好!可是我记不起来她有什么要好的朋友。说真的,我们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过她。她和我们之间好象没有关联一样,我们也并没有真正接纳过他,我们让她和大提琴为伍”。比杜普蕾小两岁的安妮·康奇说:“当她说她根本没有上学的时候,我大吃一惊。我们的学校非常传统,有一大堆时髦的规矩。不过她们尽力通融来帮助她,让她把学习大提琴放在首位,等有空的时候才学别的科目。学校本身也承认她和我们有距离。可是,我们之间还是有关系的,而且我们也都为她感到骄傲。我们真的为她骄傲。” 另一位同学李丝莉·透纳也说:“我们都觉得她是好人,可是,我不记得还有谁比我更亲近她。然而,这种亲近和你们所想的不同。我曾经在她家和她一齐吹木笛。她家看起来很和乐,可是我和他们认识不深。我总觉得杜普蕾从来不认为自己有多么了不起或特别。我记得音乐老师问她的音准如何,并在她背后奏音,要她辨识。可是,如今想起来,她和其它人之间确实有距离存在。她花在练习上的时间太多,根本没空和别人玩。” Parthenope Bion回忆说:“过去我们是朋友,我想别人也是这么认为。她曾邀请我去参加她第一次的公开演奏会(学校的不算)。我想,她的父母很忌讳大家把她当作神童来捧(当时她才十二岁),所以,这次音乐会就没有大作宣传。这次节目由她和一个妇女合唱团担纲。我不记得是不是在休息的时候和她玩过,不知道她喜欢玩什么样的游戏。我想她总是喜欢去别人找不到的地方,心里总是惦记着音乐,也就是因为这样,她才和其它孩子们隔开的。我想,她是非常寂寞的,想要和人交朋友,或找一些能和她接触的人都难如登天;同班同学们根本就不了解她最难于启齿的问题。另外,我想,她之所以会如此寂寞,可能也是因为她家庭太注重音乐的缘故,那就好象是说:你只说冰岛话吗?好,我们替你请世上会这种语言的最好老师来教你。你所有的书都要用这种语文写的,你玩具上的说明、祈祷辞,甚至在吃饭的时候,都要说这种话。他们忘记了女儿实际上是住在Purley,在葛罗伊登高中读书,这里根本没有多少人知道冰岛在什么地方,更不要说是到那里去了。 另一位同学杰西卡·莎拉佳说:“我想,她从来没有搞清楚过我们谁是谁。大家都知道她是一位了不起的音乐家。我觉得她上课往往心不在焉。其实只要看她在拉琴,你就可以知道她心在何处。她一拉起琴来,整个人就活了起来。” 在杜普蕾进入另一个世界,并且把身旁的人(无论老少)都吓坏了的时候,这才显出她超尘绝俗的地方。丽白佳·圣冬佳是唯一自认为杜普蕾在葛罗伊登高中时的好朋友。她说:“她把我们都吓坏了。日常生活里,你完全看不出她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可是等她拉起大提琴来的时候,她就完全变成另一个人。年轻人很难了解她猛烈的个性。” 7到13岁之间,杜普蕾常和丽白佳腻在一块儿,有时候杜普蕾会在她家过夜。每逢此时,杜普蕾就会在钢琴上即兴弹奏,丽白佳则随着音乐跳起舞来。对丽白佳的妈妈来讲,杜普蕾那几年似乎过得无忧无虑。她说:“她是我见过最好的小孩子。她有礼貌,待人友善,从来不发脾气。丽白佳的朋友里,就数她最不活泼。我想,这也许是因为她整个人都被音乐所占满的关系。她拉起琴来,那样子真是吓人,猛烈又戏剧化。我记得她9岁的时候,来参加丽白佳的晚会。虽然她也只是坐着看大家,但看上去兴致勃勃的,第二天,她妈妈打电话来谢谢我,她说杜普蕾很少这么快乐。” 丽白佳也经常在杜普蕾家过夜。“我觉得他们不是很有钱。屋子的顶层有一间大游戏室,中央的一张桌子常被大家抢来抢去。杜普蕾常在这张桌上做功课。我在学校的功课并不好,杜普蕾总是亲切温柔地陪我。有一次我们在作考前预习,她对我说:贝姬,不要担心,我爹爹在读书的时候,除了画直线以外,什么都不行。” “大约在13岁之前,我们一直都非常亲密。杜普蕾是头一个告诉我关于月经的人;那还是她的妈妈告诉她的,我们又怕又好奇。之后,当我开始对男孩子产生兴趣的时候,杜普蕾却愈来愈与音乐结下不解之缘。我们从来没有彼此说出自己的感受,我常和Parthenope 、安德烈亚作沟通,却不找杜普蕾聊。我们无法透过音乐和她沟通,她也不会用言语和我们沟通。我们的兴趣大都在于男孩子,但这似乎不在她的生活中,她对音乐非常认真,让我觉得自己好象是傻瓜一样。 “我知道她搬到伦敦之后很寂寞,她妈妈打电话告诉我,可是一想到要去看她我就觉得很紧张。她那时已经很有名,而我不想因为她有名就表现得友好,我俩的世界已愈离愈远,我想她会觉得我很无聊。终于,我和她失去了连络。“ “我非常喜欢杜普蕾,可是又很怕她。她是一个非常奇怪的人。后来当我听到她生病的时候,已经好几年没有见到她了。我经常半夜醒来想她。有两年的时间,我天天都为她祷告。可是,现在我反而不知道她是谁了。”
回复
举报
大自然
大自然
当前离线
积分
4675
楼主
|
发表于 2005-10-27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杜普蕾传》(5) 没有人能够完全了解到底是什么东西驱动了天才儿童的潜力,什么力量使得一个小孩能超越自我做出成人的事来。它大概单纯的就像做了一件格外令人高兴的事一般。有人对天才儿童做过研究,发现他们都有着和杜普蕾童年时相同的特征。他们的记忆力超强,永远有用不完的精力,强烈好奇心常把父母和老师问得无言以对。米凯·汉伯格身兼钢琴家、老师及美国天才儿童国家协会的顾问,写过一本书叫做《如果你认为你的孩子是天才》。在书中他写道:“喜欢音乐的人不管做任何事都无时无刻不在听音乐,而具有音乐天赋的小孩子如果这样做,就会被误解成心不在焉;但实际上这就是创造的过程。” 英国《音乐心理学与音乐教育社会研究杂志》的编辑Rosamund Shuter-Dyson写道:“让人感最到惊讶的莫过于天才儿童不演奏时,其实是极为平凡的。”每一个认识杜普蕾的人都有这种感觉。 肯普在《音乐的心里》这本书中发表了他在1981年对音乐家人格结构所做的研究结果,归纳出演奏家所共有的倾向。他发现演奏家(特别是弦乐和木管乐器的演奏家)虽然大多很内向,却蕴藏着特殊的能力、独立性及打破传统思考模式的强烈欲望。他下了一个结论:“所有音乐家都承认,天赋异秉的孩童一眼就可以看出,而且绝不会看错,可遇不可求。” 艾丽丝一定知道,每天4个小时的练习对一个年仅11岁的孩子来说,无论就体力上或精神上都相当耗竭。可是想到这是杜普蕾发挥潜力的关键时期,也只好如此做了。她关心女儿的身心平衡,例如有一次,全家在达特木渡假,在一个睛朗天气下,杜普蕾散步于荒野上,突然声泪俱下说她想念大提琴。栽培与保护杜普蕾天赋这两种责任使得她既觉兴奋,又感烦恼。杜普蕾占据了她太多的时间,这常使另外两个小孩感到嫉妒。艾丽丝觉得最光荣的事情,莫过于是她强调正常的家庭生活,注意家人的生心平衡,随时严防家庭的失衡。她带杜普蕾去听威廉·普力兹演奏舒伯特的C大调大提琴五重奏,结果听得艾丽丝泪如雨下,“孩子差点被我的泪水给淹死了,我实在是太喜欢他了”,可是她从来不带她去听协奏曲的演奏会。这也许是因为米凯·汉伯格曾提醒她说,带太小的孩子去音乐会是危孩险的事。他说:“孩子的听力及注意力与一般听众不一样。听得太多不但心力耗竭,也过于刺激了。对他们而言,音乐不是迷幻药,必须要有意义才可,对于年轻人来说,乐团那排山倒海般的声音会使他们痛苦难堪。同时,音乐只不过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已,有时他们甚至无法忍受音乐所表达出的涵意。” 就在杜普蕾14岁生日前两个月,杜普蕾全家人由Purley搬到了伦敦市中心。德瑞克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这个机构位于Regent's公园与牛津圆形广埸之间一栋三层楼房子内。杜普蕾一家获准住这栋建筑物顶层一间小公寓里,但不许发出噪音,扰乱在下面上班的工作人员。 要上这来这儿,必须穿过公司接待室和走廊,经过伏案工作的人员,再搭乘只容纳两个人,或一个人加一把大提琴的铁笼电梯。这栋公寓朴素无华,厨房兼作起居室,全家人聚集的地方就是那一张大餐桌。杜普蕾的卧房有隔音的设备,包括两层门,双层窗户,天花板装设隔音瓦,地板上铺有两层地毯。隔音设备过于有效,结果使得大提琴的声音变变死死的,不够丰润,也不够美。窗户外面有一个小阳台,如果杜普蕾想在楼下上班时练习,就得把窗户关起来,即使炎炎夏日亦然。因此她很讨厌在这如炼狱般房间里练习。为此她尽量在早上、晚上和周末练习,因为那个时候,下面没有人,她可以尽情发挥。 1959年的一月,艾丽丝送杜普蕾送进家里附近的女王学院就读。那时的杜普蕾,以年龄来说,已经是相当高大了,却对自己的容貌感到自卑。女王学院的女学生们大多数都是初入社会的少女,不喜欢穿制服,喜欢打扮得花技招展。杜普蕾身着朴素的衬衫和褶裙,一副毫不知世故的样子,经常惹得别人嗤之以鼻。她在1月入学,比别人整整晚了5个月,其它女孩早已经成群结党,她自然又无可避免的形单影只了。 艾丽丝和女王学院及Suggia信托基金管理人之间的通信函件,记录了杜普蕾少女时代最艰辛的时光。当时的校长是基娜丝顿小姐。她对杜普蕾特别通融,只要她修英文、德文和法文3门课,条件是成绩必须赶得上同班同学的水准才行。可是她从一开始就落后其它同学。虽然她在葛伊登高中时也修过两年的法文,可是成绩之差让她的法文老师吓了一跳。学校只要她每周上几个小时的课,可是,当普力兹的课(由于普力兹太忙,所以每次上课,都得事先安排,配合他的时间)或特别的排演(就拿她和皇家爱乐管弦乐团,周六早晨在节日厅所举办的儿童音乐会)与学校的课有冲突时,她就逃课。 四月,她因得了两次感冒,功课落后得更多了,一直到全家人在达特木渡了10天假之后才完全康复。五月,艾丽丝写信给校长,信上说她的女儿因正在练习三首协奏曲和一首巴哈无伴奏组曲,所以没有时间做功课。“很明显的,对她来讲,音乐应该占第一位。”她还说,她想要在年底让杜普蕾从学校退学,另外延请私人教师教导她。 基娜丝顿小姐很喜欢杜普蕾,尤其钦偑她的能力,也相信现在正是女孩一生中最重要的关键时刻;她写信给Suggia信托基金会,说大家都忽略了杜普蕾的一般教育。基金会回函说,他们只关心杜普蕾在音乐上的进展,一般教育应由她的父母负责。 失望之余,这位女校长只好求助于她的朋友及教育工作伙伴-菲利浦·韦恩。韦恩见过艾丽丝母女之后,对杜普蕾的聪明、幽默感和成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韦恩亲笔写信给基金会,重复提到基娜丝顿小姐信上关心的事项,说杜普蕾需要同年龄的女伴,还说好的家庭教师可遇而不可求。他在信上这么写道:“如果她失去了接受更好教育的机会,那她顶多只能成为小的音乐家。”同时,相信这值得她如此不辞辛劳。 艾丽丝不断写信给学校,解释杜普蕾缺课和无法交作业的种种原因。当她缺考之后,艾丽丝写信告诉学校,说她女儿不准备拿GCE证书(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所以考试变得不重要了。 普力兹非常了解女弟子的烦恼。上课的时候,她会潸然落泪,却不说理由。他耸耸肩,说道:“学校里碰到的问题,没有什么大不了,过几个月就好了。”由于他很早就离开学校,因此学校从来没有给他带来任何问题。不过,他不像杜普蕾有那么闭塞的童年生活。眼看着杜普蕾的才华不断地展开,他当然觉得没有任何事情(包括学校的功课)能来干扰她在音乐发展。 起初杜普蕾害羞含蓄,慢慢的她深深爱慕上情感丰富的普力兹,她还甚至称他比尔舅舅。他们每星期上一次课,如果时间许可的话就上两次,他发现她进步得非常快。她记得13岁时演奏了艾尔加大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及高难度的Piatti绮想曲第一曲(其又快又长),结果她表现得接近完美。她15岁时,普力兹说:“她浑身像一座随时都会爆发的火山,一旦它喷出了岩浆,那就是无止尽的巨大力量。你可以从许多方面看出她的音乐天赋,如记忆力、速度的展开、人格上的动力及内里燃烧的抒情性与戏剧性。” 普力兹教学时把技巧和音乐合而为一。在教跳弓技巧时,他会把杜普蕾握弓的手握在自己的手中,然后让她完全放松,她用身体(或手)感觉了一下它所蕴含的意义。我逐渐把手放开,让她自己来。
回复
举报
大自然
大自然
当前离线
积分
4675
楼主
|
发表于 2005-10-27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杜普蕾传》(6) 为了能对乐曲作出适当的诠释,他强调了解音乐文化背景的重要性,“否则不论你演奏什么曲子,结果听起来都一样。我们必须对艺术、经历及与整体有关连的事情都加以详细的讨论。比方说,当在我教导《晚祷》的时候,我问她:你知道这首曲子讲什么吗?她的答复是:不知道,然后你就告诉她一点犹太教的事情,谈论《赎罪日》以及独唱者是用多么美妙的原始唱法来唱它。你尽力想传达这两千年文化的风味与特色。一件事情讲出来了,就会接着引出另一件,没有任何事情能单独存在的,这也就是这个生生不息的宇宙逐渐展开的全貌。我在教琴的时候,总要花上许多时间讲这些,但对杜普蕾说得要少,因为她的进步得太快,根本没有时间多讲这些。” 普力兹在他所写的《大提琴》一书中写道:“到最后时,演奏应该听起来非科学化及无拘无束,就好象没有学过音乐的保姆,坐在摇篮旁为孩子唱出优美而又自然悠闲的歌曲。”想要到这种境界,大提琴家要花上数千小时的时间去深思熟虑,并反复练习各样可能的指法、弓法、音色,以期能在任何单一乐句中产生多样性的潜在变化。大提琴不像钢琴或其它乐器,其要求右手和左手要表负责完全不同的功能(情形有点像是一抚摸着自己的头,一边拍着肚子,同时还要做出各种不同的变化来)。右手负责发声,左手制造音色,他还写着:“当你演奏的时候,试着想象你用右手和指尖在音乐的轮廓上移动,就好象盲人用双手和手指尖去感觉一样。左手却正好相反,必需完全因应音乐本身需要而自由移动,就如教堂顶端的风标,因为上了足够的润滑油,连最轻柔的微风,都会使它转动。”他说得很好,但这自由却又受压弦时精确的需求度所约束,只要稍有一点疏忽,琴音就会走样。 普力兹认为一天练习4个小时便足够了,“条件是这个人要同时花时间思考,在脑子里练习。”你可以坐在摇椅里悠闲地读谱,学习对位法,心理想着节拍,复习昨天所学的,自己思考问题,例如为什么我老在指板上同一位置演奏,想一想你的演奏和从键盘上弹出来的有什么关联。光练习大提琴是没有用的,只有技巧也无法出产生音乐。只有在忘掉了技巧之后,创造力才会产生。” “大提琴家和音乐家截然不同。音乐家要有勇气;意思是说要把音乐注入心灵里。手和心是最好的伙伴;手势动作往往代表了内心感受。我们拉琴的时候,所有的动作都应该是内心受到音乐的激发之后,发乎于外在自然反映。不管你演奏得多么有力,甚至发挥了大提琴的物理极限,但这么小小的大提琴终就是有限度的。只有发自心灵的东西,才能使它超越这个极限。” 他以热诚、信心和喜乐来引领杜普蕾,虽然常会碰到难题,但都被他们一一克服了。她的食指和中指几乎一样长,因此拉琴时很难把手摆好。普力兹经过了无数次尝试与错误之后,才找出最适合她放手的角度。一个问题一直困扰普力兹,那就是“如何平衡她的体能和精神”。 杜普蕾拉一首奏鸣曲或一首协奏曲的时候,“一等到她把这首曲子拉熟了,艾丽丝就会陪着她来。她的钢琴弹得真好,虽然有一点机械化,音调也有点冷,却具有一种真诚感。当我告诉艾丽丝怎么弹的时候,杜普蕾也学到了一些东西,增加了她在音乐上的感受。” 10月的时候,艾丽丝写了一封信给基娜丝顿小姐,为杜普蕾第二天无法上课道歉,并解释她缺课的原因。原来,第二天她要到伦敦市长公馆去参加Guildhall音乐学校每年一度的颁奖典礼,并且在典礼中接受三个奖项。这位女校长在回信中先是表示道贺,接着便表明希望杜普蕾能够适应女王学院的教导,并且在学校有更愉快的生活。不过,两个月后,艾丽丝还是写了一封信给学校,说她和她先生已经决定让女儿在这个学期结束时退学。 基娜丝顿小姐早料到会有这么一天,可是音乐老师格琳丝莱德小姐却是大感意外,她说:“学校要我们不鼓励杜普蕾学音乐,她到女王学院来,是因为她除了大提琴以外,她什么都不感兴趣。当我听到她要离校时,我感到非常惊讶,我告诉她我很希望她能够来学校,为我们演奏。结果,学期终了的时候,她来了!她和妈妈、姐姐一齐演奏。学校的女孩子们都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今天,各地都设有专门学校,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曼纽因(Yehudi Menuhin)在萨里的音乐学校,这些学校给予资赋优异的学童们适当的学习环境。尽管有人会批评学校打的是精英主义,但学校可会让他们在音乐之外,接受通才教育,照顾到学生们特别的需要。威廉·普力兹虽也在曼纽因学校执教,却还是怀疑这学校能否接纳像杜普蕾的旷世才华和人格。杜普蕾后来谈到1956年的情景时:“如果你等到学校毕业之再专心学音乐,那就大约晚起步十年时光。” 杜普蕾经常向人表示,说她很遗憾自己受的教育不够,却从来没有说花太多时间在大提琴上,又说:“一直到17岁时,大提琴都是她最好的朋友。没有这种经历的人,根本无法体会独自走进自己世界(当你需要走进它的时候)时的感觉。那是我美丽的秘密,虽然没有生命,却可以让我倾诉悲伤和难题,它真是有求必应。演奏是最棒的事情,拉琴的时候,就算天塌下来我也不管。” 1978年,杜普蕾对《周日通讯》记者讲述自己的童年时说道:“没有一个小孩喜欢我。我非常内向,也很害羞。小孩子们很快就看出了这一点,他们知道有大提琴的存在,就拿它来笑我。这时候,我就会对它说:没关系,因为他们不会拉。我很庆幸可以单独拥有大提琴,也可以对它倾诉心底深处的想法。它变成一个人,你甚至可以说爱它。不管你说什么,它都听,渐渐地你会假装它具有人的类的特质。我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它可是我童年时的救命恩人,可是,从某方面来讲,现在我又觉得可惜,因为这样你就必须孤注一掷了。” 音乐支配了杜普蕾最初的14年生命,现在则完全占据了她。艾丽丝本来想请一个人好好教她女儿学校的科目,后来也不了了之。最后,时间还是被其它更重要的事给占据了。在波特兰区那间小屋子里,杜普蕾除了练习,还是练习。后来,艾丽丝到底是松了一口气,因为她终于交到了朋友:小提琴家彼得·托马斯(Peter Thomas)。他比她大一岁半。她大约12岁时曾经和彼得一起上电视表演。托马斯现在是爱乐管弦乐团首席,有极佳的记忆力。他回忆道:“我和戴安娜·康明丝演奏巴赫的双小提琴协奏曲,杜普蕾则演奏圣桑大提琴协奏曲的第一乐章。她邀请我去她家和她一齐演奏。在往后的四、五年间,我经常去她家。我从来没有见过她有别的朋友,她一定很寂寞。她对我非常友善,她父母也都喜欢我去她家。艾丽丝很想有人能进入杜普蕾的生活中,这个人不需要天才横溢,只要是会踢足球的小孩就可以。我那时在皇家音乐学院就读,离波特兰区很近,所以经常去看她。我们常散步,散步时谈得很多。她是个很可爱的女孩,一脸坦诚,外表很冷静,天真无邪。很多音乐家都有强烈的性格,有一具大引擎。杜普蕾看起来沉着,单看她的外表,再听她热情澎湃的演奏,你被会吓一跳的。她完全沉浸在音乐里,我从来不觉得她有什么野心。 “有时我会和她到普力兹家去,我们一起演奏二重奏。周六末下午我会去她家,然后整睌待在她家中,然后再非常疲倦的赶回家。我不习惯于杜普蕾的演奏法,她凭记忆演奏,即使练习时也是如此,有一次她说:我们来练布拉姆斯的复协曲好不好?我说好,回家之后就练习了第一页。一个礼拜之后我去找她,发现她把整首乐曲都背起来了!我那时真想回去找朋友踢足球算了。” “我认为杜普蕾并没有过度练习,可是她的确去失了童年生活。如果她不那么专注于大提琴上,应该也会拉得不错才对,可是我不能批评艾丽丝,她已经尽力把家弄得舒适。一直到杜普蕾搬出去之后,她才出去工作。在家里,她真是个好妈妈。席拉里也有极高超的天赋,钢琴弹得棒极了;我记得曾经和她一起演奏过三重奏。她15、16岁时才从钢琴转到长笛上去,结果,不消多少时候,就吹得一口好的长笛。对我而言,这一家人跟平常人没什么两样,当然,我那时还是个孩子。他们都没有世俗气,过的是简单朴素的生活,假日必定出去踏青。” 艾丽丝开一辆Dormobile汽车,这是一种小型的巴士,里面除了座位以外,还有一个炉子。车子大到可以装下大提琴。假日他们就到达特木和Devon露营。有一次,普力兹一家人在国王桥的一家旅馆渡假,凑巧看到了杜普蕾一家在海滩上,孩子们都在嬉水戏闹。 比杜普蕾小三岁的安东尼·普力兹,和皮尔斯同年,两人也是玩伴。他也学大提琴,他父亲出去旅行演奏的时候,“他就委托杜普蕾替我上课。我记得在我11岁的时候,她从酒瓶上拔取了一个软木塞子,放在我的姆指和食指之间,教我如何以姆指把位演奏。我们那时就知道她的大提琴拉得不同凡响。她是个很外向、快乐的孩子。15岁,她的指力有如石头般的强而有力,这种力量对演奏大提琴大有助益。” “她们全家显得非快乐与传统,具有中上阶级英国人的信心,对孩子感到骄傲。德瑞克是一个仪表堂堂的英国商人,艾丽丝则是位典型的英国妈妈。不过,与别人不同之处在于,她本身也是一位相当有才华的女子。她的个性坚定乐观;我至今仍然记得她笑口常开,非常高兴自己的子女成长平安,生活也都愉快。” 安东尼的姐姐珍和杜普蕾同年,偶而也会在波特兰区住上一宿。“我们做的都是家常事,谈的也都是家常话。睌上,我们躺在床上,谈男孩子和女孩子的月经。杜普蕾很喜欢笑。我们发明了一种语言,用这种语言聊天,也用这种语言彼此写信,但从来不谈音乐。”在珍的眼中,这个家庭实在太好,好到不像是真的。“简直太理想了,就好象是彼得与珍书里所描写的那种家庭。这是我小时候对他们家的观感。他们不像我家那样吵闹。我不记得他们家发生过大人吵架或小孩子哭闹的事情。席拉莉和杜普蕾总是相亲相爱,互相帮忙。艾丽丝则笑口常开,从不摆脸色或不高兴。她是个贤妻良母,既友善又温和,经常做菜和点心给我们吃。她脂粉不施,席拉莉也一样。这对母女对衣着都不感兴趣,艾丽丝经常穿斜纹软呢作的衣服。德瑞克是一个比较难亲近的生意人,不过人很好。”
回复
举报
大自然
大自然
当前离线
积分
4675
楼主
|
发表于 2005-10-27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杜普蕾传(7) 1960年9月,15岁的杜普蕾到瑞士Zermatt参加卡萨尔斯在夏日音乐学院(Summer Academy of Music)所主持的大师班,学费和开销都是由Suggia Award所支付。自从卡萨尔斯终止了和Suggia的关系后,除了在谈到她的演奏事业以外,他在公开场合中从不提她的名字。 虽然夏季音乐课程在当时欧洲才正值成长阶段,卡萨尔斯却是最著名和最受欢迎的一位老师,除此之外,很多杰出的音乐家如韦格(Sandor Vegh)、卡尔·恩格尔、Will Hauslein、Emil Hauser也都在Zermatt开班授课。卡萨尔斯曾经对大提琴技巧与曲目进行过革命性改革,当时虽然已84高龄,却是位传奇人物,因此他的班最具魅力。三个礼拜的课程结束之后,老师会和经过特别挑选的学生举行演奏。卡萨尔斯自1957年以来从未在承认佛朗哥政权的国家公开演奏过,但此刻他偶而也会上台演奏一番。 Zermatt是一个美丽但不热门的观光城镇,位于阿尔卑斯山上,可俯览Matterhorn,四周景致非常美丽,由积雪所汇成的小溪点缀出一股宁静的气氛。世界各国所挑选出来的音乐菁英,不惜千里迢迢来到此地,寄居于各个别墅和旅馆里。这些人带着乐器,穿过狭窄的街道,与熙来攘往的观光客、登山人及挂着铃当的马车等磨肩擦踵而过。在这里禁止汽车行驶。每天晚上,牧羊人把山羊带下来,群集在马路上。课程则在一间大旅馆里进行。 学生共有五、六十位,包括小提琴家和歌唱家,其中大概有十二位大提琴家。除了这些人以外,还有约50位的旁听生。卡萨尔斯的学生每个星期与他碰面几次,每次3个钟头,其余的时间大部份用来练习。大提琴家珍妮佛·拉克娜当年也加入大师班。她回忆当时的情景,说道:“你得先在旅馆等卡萨尔斯和他那位年轻美丽的太太莅临。那一刻对我们来说,真是太难得了;我们都非常年轻,他则是一位年逾古稀的传奇人物。你熟悉他所有的唱片,也读有关他的书籍,而就在此时,他就你的眼前!” 卡萨尔斯的太太名叫玛蒂塔,曾经随卡萨尔斯学琴。她比这位大师年轻了60岁。她坐得靠他很近,手上拿着谱子。“她有一个装满了各式各样烟斗的大塑料袋,约有一百种烟斗之多。每次只要他转身过去,她似乎就知道该拿那一个烟斗出来给他。也许是因时而定吧!”克拉克女士认为卡萨尔斯是位“相当不错的老师,只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能表现出活生生的音乐来。教课的时候,只会重点提示抑扬顿挫、乐句等,他从来不谈技巧的问题。这不是他开课的目的,除非你是用一种非常没有音乐素养的方式来使弓。我记得有一位脸色红润的年轻英国人,看起来像中年人,拉起琴来更是如此。他拉得很正确,也很好,就是太沉闷了点。当他拉完之后,卡萨尔斯就瞪着他说:音乐是活的呀!你的音乐呢?他就是位充满了活力的一位老者。他随时都会拿起他的大提琴,亲自来上一段作示范,然后你会听出琴音充满活力和热情。” 她记得杜普蕾看来“像是非常害羞的女孩子,经常依偎着她妈妈。我想她妈妈大概从未离开过她吧!她曾在此演奏过两、三次,到课程终了时,她演奏圣桑大提琴协奏曲(那一年我们将演奏的曲子),由她妈妈伴奏,每个人都摒息静听。在此她是位稚气未脱的女学生,衣着朴素,头发又短又直,可是拉起琴来却那么富于灵气、精力与活力!班上其它学员都没像她那么投入。” “她是最年轻的学员,演奏起来完全不像学生,她根本就是在表演嘛!其它人大都觉得自己像学生,坐在大师卡萨尔斯跟前,等着他的指导和高论。没有人在拉琴的时候觉得自己是在表演;这是上课。可是,杜普蕾呢?她高高在上,我们是她的听众!她就是在表演!她极尽所能表现自我,丝毫不造作。我记得卡萨尔斯幷没有对她说太多话。他只是坐着,看这个小女孩表演。她的演奏也有瑕疵,换了别人,他就会指点出来,可是她的气势实在太慑人,所以他就让她继续拉,不愿意去打断。”
回复
举报
大自然
大自然
当前离线
积分
4675
楼主
|
发表于 2005-10-27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杜普蕾传》(8) 听了杜普蕾第一次的演奏,卡萨尔斯问她本籍何地,她告诉他:“英国,”他答道:“英国有这种气质?不可能。”这种音乐上的华丽是不可能出现在英国。 “你叫什么名字?” “贾桂琳.杜普蕾。” “啊哈!”卡萨尔斯恍然大悟地说道。 根据威廉·普力兹的说法,杜普蕾演奏完了之后,有人问卡萨尔斯说:“她是不是动得太厉害了?”卡萨尔斯说道:“噢!我喜欢她随音乐而动!” 杜普蕾喜爱壮丽的景观,喜爱这第一次的出门远游,听别人讲不同的语言;但幷没有觉得卡萨尔斯有多么的了不起,幷且还因与他独处的时间太少而觉得失望。她后来说:“我和他畅谈音乐,演奏给他听,但幷不觉得他架子大,难接近。围绕在他四周的都些是上了年纪,只想趴在他跟前的老女人。他会听你的演奏,可是太过于教条化,他要大家都按着他的方式来拉琴。我明暸他要的是什么,不用他明说,我就自动照办了。可是我那时是布尔什维克派(Bolshie)15岁的女孩子,觉得我的老师非常了不起,因此不想太轻易就接受卡萨尔斯的意见,就算他是大名鼎鼎的卡萨尔斯。”她对自己的天赋了然于胸,而且不希望有人搅扰她,不管对方是卡萨尔斯或是她以后的老师。只有普力兹才是她完全信任的人。 回到了伦敦后,艾丽丝和普力兹都认为,是到了该为杜普蕾筹划正式登台演奏的时候了。两人决定就在她过了16岁生日之后,便为她在威格摩尔厅举办演奏会。 她以前被刻意限定儿童和年轻音乐家的音乐会上表演。1959年的3月,她首次在Guildhall期末音乐会上和同学演奏拉罗的大提琴协奏曲。之后,在诺曼·德尔·马尔(Norman Del Mar)的指挥之下,于英国BBC电视上演奏了同曲的第一乐章。同年五月,她在Cardiff演奏了这首曲子(威尔斯管弦乐团协奏);在皇家爱乐的部份团员伴奏下,在BBC的Lime Grove广播室与皇家爱乐演奏了海顿D大调大提琴协奏曲的第一乐章;最后,她和Artemis弦乐四重奏团在焦点节目中合奏了浦赛尔一首三分钟曲子。1959年6月,普力兹为Horsham Music Circle安排了一场室内乐演奏会,在席拉莉负责长笛、克莉丝蒂娜·梅逊负责钢琴、彼德·汤玛斯的小提琴伴奏下,杜普蕾曾经演奏了巴哈、Rolla和贝多芬的作品。 1960年,杜普蕾赢得了Guildhall School杰出器乐学生的金牌奖以及四项附属的大提琴奖项,其中还包括了座银杯。这几项奖严格说来是褒奖,而非竞赛的奖品。普力兹一向都担心比赛对学生所产生的危险,也知道“对杜普蕾而言,早已无对手可比!”于是便不鼓励她参加这一类的活动。唯一的例外,是为30岁以下的杰出英国器乐家所举行的女王奖。这个比赛的审查委员会有四位评审,由曼纽因担任主审。最后四位评审一致通过,将该奖颁给了杜普蕾。曼纽因为惊叹于杜普蕾的天赋,遂邀请她加入他与妹妹Hephzibah合奏三重奏。1960年11月,她在小提琴家西比尔·伊顿的Kensington Studio为80位听众举行了自认是第一个真正的演奏会。 一位艺人若想要扬名立万,登上艺坛的坦途,那么在伦敦的首演可说是他的敲门砖。对年轻的艺人而言,威格摩尔厅一直就是年轻音乐家想在伦敦举行首演的炼验场。这座演奏厅建于1901年,音响效果经过特别精心的设计,是伦敦最古老也最优秀的小型音乐厅。在1961年的时候,一位艺人要在这儿举办演奏会,租金、伴奏人员、印刷及文宣等就要大约花上300英磅。这笔费用通常都由表演人员自行负担。那时,大家都习惯雇用一个团体来处理举办音乐会的大小细节。结果,杜普蕾此次的音乐会由Ibbs & Tillett公司担任经纪人业务,为她处理这方面的事务。为她伴奏的恩斯特·勒席是一位当然的人选,他不但讨人喜欢,又可靠,是个中翘楚。这是杜普蕾第一次不在妈妈伴奏下的演奏,当然无可避免地会在艾丽丝心里引起五味杂陈的滋味。 普力兹替杜普蕾筹划了一个长而吃力的节目,曲目包括巴哈无伴奏组曲、韩德尔、布拉姆斯及德布西的奏鸣曲以及法雅的西班牙歌曲。在演奏会举办的前几周,杜普蕾才换了一把大提琴,以便在这次演奏会中大显身手。在此之前她使用的大提琴有瓜内里、Ruggieri与全型的1696年Tecchler,全都是她教母霍兰夫人送给她的礼物。霍兰夫人在先生去逝之后,一直对这项艺术热心赞助,她安排两把名琴让杜普蕾挑选,结果她选了一把1673年胡桃色的史特拉第瓦里琴(杜普蕾总是喜欢跟别人说,这把琴比巴哈及韩德尔大12岁),价值35000英磅。大小事务全部就绪之后,就等着1961年3月1日晚上的到来了。 音乐会开始以前,杜普蕾脸色愉快而冷静,看起来一点都不紧张;饱餐一顿之后,她步入了威格摩尔厅的舞台,老练自信。威格摩尔厅里有550个座位,全都坐满了音乐世界里的各路菁英,大家说这将是不同凡响的一夜。事实上,这是场历史性的演奏会。第一首由子是韩德尔的G小调奏鸣曲,演奏第一乐章的时候,她的A弦居然慢慢地松了,让她惊慌了一下。为此她只好不断地移高手指的把位,直到弦的张力完全丧失为止。杜普蕾泰然自若地向观众致歉之后,回到了后台,换了一根弦。当她回到舞台时候,观众反而更加钦佩她了。节目进行中,现场的气氛为之沸腾,因为观众都知道自己目睹了一场不可思议的演奏。普力兹描述这场演奏为“完美地结合了真实的热情与无邪的崇敬,已从实体的东西升华到灵性的层面。她每一首曲子表现得灵活灵现,大家感动得都快哭了。”
回复
举报
大自然
大自然
当前离线
积分
4675
楼主
|
发表于 2005-10-27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杜普蕾传》(9) 第二天各大报都对于这次演奏发表了评论,其中,《泰晤士报》的乐评可作为代表: 过去几周以来,伦敦的听众们已经听过了几位年轻而深具潜力的独奏家表演,昨晚在威格摩尔厅演奏大提琴的贾桂琳·杜普蕾小姐就是其中之一。她今年虽然年方16,可是,要是你听到了她的演奏,只说她深具潜力,那似乎对她来可还是一种侮辱。令人惊讶的是,以她如此年轻,竟然能演奏得那么精练纯熟。 昨晚的节目虽长,对她来讲却一点负担都没有,就算一开始A琴弦松了,使得她不得不换弦重新演奏亨德尔的G小调奏鸣曲,也没有使她的诠释走调,更不见她掌琴的技巧出现过丁点的瑕疵。奏完了韩德尔,她演奏了布拉姆斯的E小调奏鸣曲。第一乐章温暖雄浑,第二乐章高雅迷人,最后一个乐章则充满了生意盎然的朝气,一扫其中对位法的枯燥无聊。德彪西轻快流畅的奏鸣曲亦同样出色。中场休息之后,杜普蕾小姐更呈现了巴赫无伴奏组曲,她以深度和如歌似的演奏使听众热血液沸腾。节目最后,一曲法雅的《西班牙通俗组曲》,不但让她尽情展现技巧,且亦使她手上那把斯特拉底瓦里琴的音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别的乐评家们亦以对杜普蕾的演奏大加赞赏。帕西·卡特在《每日邮报》上称赞杜普蕾是“天生的大提琴家,她全然了解她自己的天赋,且对音乐有份与生俱来的反应,让人感受到作曲家最微妙的理念。她喜爱大提琴,她那融合认真、严肃、骄傲,胜利的感情,都在她举手投足及一颦一笑之间流露了出来。”《卫报》的柯林·梅生评道:“她已完全向顶尖大提琴家的地位迈步前进了。”《每日电讯》的马丁·古柏写道:“我们早已习惯于无法融入音乐的英国音乐家,不过,现在这位年轻的演奏家虽然技巧娴熟,演奏时却依然全心投入,这才是伟大演奏家所最不可或缺的一项素质。” 第二天早晨,邀请她演奏与订契约的乐团蜂拥而至。爱护这位女徒弟如女儿一样不遗力的普力兹,告诫杜普蕾要谨慎。“杜普蕾面对这么多有求于她的人,开始被搞得晕头转向,不知如何是好。无论在台上台下,她都需要时间自然成长。工作一段时间,再放松一阵子。我告诉艾丽丝,我认为一季12场演奏会已足够,如此她才有时间继续练习。我试着让她实时剎住,可是我没有资格说:不行,你不可以这么做。那时我想Ibbs & Tillett才有资格(也就是她的经纪人)。艾丽丝也有一点影响的能力。杜普蕾终于答应无论她要她做什么,她都答应。”
回复
举报
zjize
zjize
当前离线
积分
29128
发表于 2005-10-27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长啊!! 我是比较喜欢她的演奏的,尤其是她对埃尔加大协,早成为经典中的经典了。
回复
举报
yubizhu
yubizhu
当前离线
积分
23465
发表于 2005-10-30 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早已经不是普通演奏层面的了,而是一种超出音乐,对艺术,对人性的谈论。 这样的人才可以称得上是偶像,谈论起来会让人感动得流泪!
回复
举报
小芽菜
小芽菜
当前离线
积分
2961
发表于 2005-10-30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打着民族音乐的旗子去赚鬼子的钱,露着肚皮,扭着屁股去表现中国古典音乐,我呸,严重反感,老一辈艺术家更是不能容忍!
回复
举报
下一页 »
1
2
3
4
/ 4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
滑块验证:
智能检测中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客户端
|
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5-7-12 05:31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