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我的怀念--写给我的校园以及大学的老师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11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细细读了,写出了中文系老师们的风采。 姐姐肯定还有很多好文吧,期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28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典~~ 文笔不错,,看着有一种古典的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2-8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静静的夜晚,重听花瓣雨
几个静静的夜晚,我都独自一个人执著地听着一首老歌——花瓣雨。
夜晚永远是万籁俱寂的,阳台上的杜鹃却不管我的孤寂热闹地绽放着。广州温和的晚风突然有了哈尔滨夏夜清风的味道,传来了与自己的一份自由相应和的清新。
就在这样一个夜晚,我就这样孤独地看着热闹的电脑屏幕,听着1996年在那个北方的城市的晚春我听过了无数遍的这首老歌。
这首歌让我率先感觉到了那个春天,那个绵绵阴雨开始消散,那个绿色刚刚开始飘来,那个丁香绽放的最为持久,最为热烈的春天。
这首歌更让我想到了那香满校园的丁香。丁香开放的时候是我们校园最有特色的时节。丁香是俄罗斯的国花,所以丁香的绽放带给了我们校园浓浓的俄罗斯的风情。
丁香是五瓣的,我们流传着一种传说:谁要是找到了七瓣丁香,谁的一生就会非常幸福,于是就在那个春天,宿舍里所有的女孩子都在丁香树下徘徊,寻找着七瓣的丁香。
就是那个春天,我收到了一个男孩子送来的礼物,就是在一张照片的背后塑封着五个七瓣的丁香,可是那七个丁香最终没能属于我,因为我觉得那个男孩子好丑,我不能接受。
那个季节我是听着童安格的《花瓣雨》,看着丁香的花瓣成雨而度过的。
可是,真的听懂了这首歌,却是这个六年后,在这个与北方大相径庭的南方冬季一个喧闹城市的寂静的夜晚。在轮回了这么多季节的这个夜晚,我突然想起了那五个七瓣丁香,想起了那个男孩子,那个我似乎从来没有放在心上的男孩子。
花瓣雨,飘落在我的身后。失去了爱,一切都在风中坠落。那个花瓣成雨的季节,那个丁香为风的季节。
象花瓣雨一样,飘落在风中的,我想是我,丁香永远成了记忆,爱永远成了记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2-8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饺子馆儿

我说的饺子馆儿,是以前食堂后面的家属区第一趟房子里面的一个饺子馆儿。读研究生的时候,我和我的师兄、师嫂经常晚饭去那里吃饺子。那里的饺子才8块钱一斤,便宜又好吃。和我妈妈包的饺子很像,所以,尽管那里很简陋,但是我们却经常光顾。
那里经营的是一家四口,夫妇两人带着两个女儿。每次去都看到一家人在忙着包饺子,一边煮饺子给我们,一边包,一点也不耽误他们的生意。
那家老板很和蔼,老板娘则非常热情。每次都夸赞自己的饺子好。当然我们也觉得的确是好。
我和我师兄师嫂等人,经常边吃饺子边说笑话,当然难免要背后毫无恶意地学一学我的导师的腔调模样,或者说些我们导师的笑话。毫无恶意,就是些淘气的孩子。后来我们都觉得隔墙有耳,在这个饺子馆儿里经常会遇到和我导师熟悉的老师或学生,我们怕说出来传到导师那儿不好,于是大家就在吃韭菜饺子的功夫商量出来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每次提到傅老师,就不说“傅老师”,而是用“他”代替。于是我们几个经常“他”怎样“他”怎样说的热火朝天,自己也觉得滑稽的很,每次都乐开怀。
有一次,我和大师兄、师姐和师兄、师嫂五个人走在从宿舍楼到文史楼的大路上,一路上“他”个不停。突然师兄说:“他”来啦!立刻我们吓得噤声。抬头四望,发现是师兄在捉弄我们,于是我们哈哈大笑起来,觉得虚惊一场,然后继续“他”个不停。突然抬头望,竟然导师真的就近在咫尺了。我们吓了一身冷汗,顿时立在大路上。然后五个人同时爆发出大笑来。然后赶紧向傅老师问好,傅老师莫名其妙,又不好过问,和我们亲热地打了招呼,记得还“夸奖”我,“赫,G穿了这么新鲜的运动服啊”。那天我穿了一身全红的运动服,当然很扎眼,所以导师借我的名义和我们算是亲热地打了招呼。傅老师走远后,我们又开怀大笑。那段日子是段快乐的时光。三十多岁的大师兄,将近三十的师姐和师兄,以及都二十五六岁的我,竟然都是孩子般的淘气,经常善意地捉弄别人,当然也被人捉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2-8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片断之六――郭老师的袖子
郭老师是我最喜欢最喜欢的中文系的女老师。
郭老师长的很漂亮,但是又不同于很多女性,柔性十足,而是在漂亮中充满了侠气风格。
正因为有了这侠气,所以郭老师的当代文学课讲得颇有男教师都不及的力量与风度,当然还有女老师特有的细腻与感受,所以听郭老师的课简直是一种享受。
我和郭老师的关系可以说很亲切,读本科的时候,郭老师对我的关怀让我一直难忘,读了硕士后,我的硕士导师告诉我,我报考的时候,郭老师曾经向他力荐我的好,但是在我的面前,郭老师只字未提,这样的老师,怎能让我不终身感谢。
最喜欢上郭老师的课,也最爱看郭老师讲到情深处捋袖子的侠气动作,后来我讲课,很多动作都有对郭老师的校仿,校仿她那种具有男教师讲课力量的风度。
上过老师的课,总觉得时间过的太快,上完这一次课,就早早盼着下次课的来临。郭老师语速很快,很多学生开始都有点小意见,但对我却正是合适。每每郭老师在前面滔滔不绝,我一边迅速记下郭老师的观点,一边迅速在头脑中做自我的思考。我觉得,这样恰恰锻炼了我一种敏锐的思维能力。而正因为郭老师讲课讲的精彩,同学们慢慢不再埋怨她的语速之快,而是跟随着她的表情和语速来进行对小说的理解,可以说,郭老师是少数的成功授课的老师之一。一位女老师,做到全班学生的青睐,很不容易。
郭老师的袖子常常在上课时被郭老师捋个不停,尤其是讲到动人处。记忆最深的是听郭老师讲张承志的《北方的河》,讲到“河”的象征,郭老师动情时,捋起袖子,围着大教室边走边讲,走了一圈儿又绕回讲台,手掌“啪”地拍在桌子上,那动作和小说之美妙融合在一起,讲的精彩绝伦。学生自然被她所吸引,下课后都叫好。
郭老师同样有柔情的一面,听她讲《神女峰》,这舒婷的细腻的美感是一辈子都忘不了了。
读大学能遇到好老师很不容易,能遇到做人和讲课皆佳的好老师更不容易,何况,能遇到做人,讲课都好的女老师又是怎样的不易,郭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2-8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优秀的女人

读研究生的时候,很多单身男人都为自己婚姻大事急坏了,于是常常看到男人们像无头苍蝇一样对女孩子们穷追猛打,并且不停地走马灯地换人选,今天献花的是小A,明天就是小B了。那时候我们特别气愤,正如《围城》中的感觉,女人似乎是鸭子,让他们选来选去。何况,这些男人有一部分也着实是男人中的劣等品。

那时候我们正在流传的一篇文章便是毕淑敏的《寻觅优秀的女人》,刊登在《新华文摘》上,让我们这些有点木讷的文化丑女人们颇为感动和共鸣。于是我们说,把它复印放大贴出来,告诫这些劣等男人们,不是随便一只瓶子便能配一个盖子的,要寻觅优秀的女人。

我喜欢毕淑敏,一直零零散散地看到她的一些文章。比如《素面朝天》比如《淑女书女》。所以前几天去书城,看到了她的散文集。即使很多文章已经看过,但是还是买了回来,希望能保留,希望能时刻给我以女人似的警醒。

还是喜欢那篇《寻觅优秀的女人》。现在看来似乎不是盲目的喜爱了,也和自己的观点有了出入。但是对她对于关于“美丽女人”的阐述我还是很喜欢和赞同。一个优秀的女人要善良,要智慧,要有勇气。可是这都是些前提。最重要的是一个优秀的女人最后还要美丽。

那么这种女人在这个世上还会有多少。

“在这样艰苦的跋涉之后再来要求女人的美丽,真是一种残酷。犹如我们在暴风雨以后寻找晶莹的花朵”。毕淑敏于是说。

毕淑敏并不美丽。但是她却敢于谈论美丽。

美丽的女人要和谐。柔和。持久。“时间的掸子轻轻扫去女人脸上的红颜,但它是有教养的。还给了女人一件永恒的化妆品--叫做气质。”

说的多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2-8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洗澡与冲凉――南方人和北方人之不同

“用水洗身体,除去污垢”曰为“洗澡”。以广州为代表的南方人称之为“冲凉”。这是北方与南方人决然不同的一点之一。

北方人的“洗”是因为“脏”;南方人的“冲”是因为“热”。所以北方人必须脏了才会“洗”;而南方人是因为热了才会不停地“冲”。所以北方人是频率大约一星期才洗一次澡,那是因为等着它脏。而南方人必须一天不停地“冲”,那是因着天太热。

北方人洗澡必须是有工具的。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工具便是澡巾。这在广州这样的繁华的都市都难以买到的。澡巾的主要功能是搓灰,把一个星期以来的污垢进行彻底的搓洗,所以北方把洗澡又称之为搓澡。
南方人的冲的确是冲,是没什么工具的。懒些的男人常常用凉水过一下水便搞定。而认真一些的也不过便是浴液-冲水-擦干这样一个简单的程序,绝没有北方人从上倒下搓个遍的复杂工程。

北方人洗澡的时间很长。最懒得女人也要大概半个小时。而大多数女人更厉害。据说北方女人最喜欢泡澡堂子。一去就是两个小时,最少也要一个小时。
这种时间让南方人瞠目结舌。南方人少则几分钟,多则也就20分钟。当然,泡浴缸除外。那是享受型的,而我们所言都是普通大众的生活。

北方人洗澡的地点最让南方人不能忍受。北方人泡澡堂子。澡堂子是群众性质的,诺大的一个房间里,只见浴头林立,热气腾腾。于是每个人都一般模样,到这个时候也分不出美与丑,到这个时候也没心思在意别人的美与丑,享受大澡堂子的热气与搓澡的舒坦成为这里的人的首要感受。哪管隐私不隐私。
南方人可不行。无论如何都接受不了。南方人要独门独户。尽管可以忍受冬天只睡硬板上的一张凉席,可以忍受最冷的天也可以穿拖鞋塌来塌去,但绝不能忍受没有自己的独立的冲凉空间。所以南方人到北方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这个,而北方人到广州却可以顺其自然地接受单间的待遇。

北方人懒了甚至可以找别人搓澡。一个人全身放松地躺在澡堂子的专门洗浴的床上。于是,有人用澡巾仔仔细细从上到下给你搓个透心的舒服。这个时候北方人竭尽全力地放松,唯恐有一个毛孔不放松都亏了自己的舒服劲。
南方人决不。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决不请他人代劳。决不。

如果你是北方人。如果你要来广州,别忘了买上一沓澡巾。否则总觉得广州式的去除污垢法洗不干净。
如果你是南方人。如果你到北方。如果条件简陋,那可就要率先买上两个水桶了。随时作好在洗手间里冲凉的准备。可是,到了冬天你怎么办呢。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2-8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木 棉 树

刚来广州的时候也正是这个季节,那时候觉得广州那么多的人,可是却没有我立足的地方,晚上。我住在一个虽便宜却安静的旅店里;白天我就奔忙着在广州的南南北北东东西西的寻找着能让我留下的地方。我觉得广州的天灰蒙蒙的,人面都是脏脏的。很想回家。可人就是这样,有的时候为了一个自己坚信的承诺却不顾自己的感觉便留下了,一念之差却让自己变成了孤独的城市独行者。
那时候对广州没有太好的印象,所以每天都是皱着眉头奔跑。每天坐着公交车在每一个立交桥上站过,都会看到一大棵没有叶子却绽放着鲜红的大大的花朵的树,那时候我会忘记皱眉,把所有的视线和注意力都随着公交车的消逝而全部追随那棵树和那满树的红花。我惊诧于那么高大的树竟然能开放出那么硕大而娇艳的鲜花。我从来都觉得鲜花是要在花盆中细心呵护才会生成的。也许是在广州充满建筑物毫不生动的颜色和满街的绿色中突然绽放出大朵的鲜红吸引了我吧,那时候我觉得广州还有我可爱的。
后来我终于留下来了。似乎没有一点新奇感,我就把我所有的家当从北方千里迢迢运到了南方。我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怀疑我自己是不是就已经成了千万个广州行人当中的一员,不会再和这里分离,可是那种强迫自己接受却又无法融合的陌生让我很多次就想什么都不要了一走了之吧。
今年是我来广州的又一个年头了。因为,那天我站在公交车中的时候,我又看到了盛开的木棉。我依旧和那年的三月一样,随着公交车的消逝而把整个的视线都追随了过去。我想,也许我该从心底认真的接受这座城市,从我喜欢的木棉树开始,从我喜欢的广州冬天的太阳开始,一直到我不喜欢的这里的街道,这里的人,这里的喧哗,这里的一切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2-8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华 山 的 日 子

96年我去了西北。同一个和我一样高一样整天说个不停一样傻傻的女孩子去了西北。我们的终点是敦煌,中点是西安。我们坐了把我们的T恤由白变黄又一次由黄变白的整整五天的硬板火车,转了宁夏,转了兰州,转了柳园,去了敦煌。

回来的时候,我们去了西安,去西安什么都不为,只想上华山。

登华山是晚上,我们似乎并没有想过两个女孩子在夜里看着陌生的一群群学生吵吵嚷嚷着走在前后左右我们会不会孤独,没有想过我们两个傻傻的矮矮的女孩子就这样默然地登华山会不会有危险,更没有想过我们会不会从那条自古华山的窄窄的石头台阶上滚到山下去。我们什么都没有想,只想着我们来是为了上华山的。我们租了手电,买了水就这样跟在很多人的后面上了华山。那时候我们特别傻,学生证都没带,看着别的人拿着十五元一张的票,而两个穷鬼却慷慨地义无反顾地掏出了30元,我们只想上华山。后来我一直都在想,那时候,为什么那么执著地要去华山?

我永远都记得那个夜晚,因为从华山脚开始出发的时候,我看见了一轮圆圆的月亮,听到了身边潺潺的流水的声音,感受到了清风微微扫动树叶后余留在我耳边的芳香,

我永远都记不得古诗,永远都不记得我看过的山水画是谁创作的,可是我却清清楚楚地感觉到了自己身置古诗轻踏山水图画中般的清新。

我似乎不记得整个攀登的过程了,只记得快乐,看着蜿蜒的华山路长长的手灯排成的长龙,听着整个队伍前后响亮的吆喝和回应,我感到的除了兴奋还是兴奋除了幸福还是幸福。我也记不清楚我们是怎样去欢迎日出的了,是吆喝着呼喊着跳跃着?还是静默地孤独地深情地?全然不记得了,在整个华山的一天一夜里,我记得的却是一个人,一个已经结束了攀登在走下华山的路上结识的高高大大的男孩子,我记得。

那条下华山的路很静,上华山的时候看到的是漫山的人,走下华山时却有一段路只有我们两个。我们突然有点怕了,觉得黑夜中都出现不了的恐惧现在突然就隐藏在这样一个大白天的身边的松树的后面,我们很希望遇到几个人能来陪我们。我们开玩笑了,我说,我希望出现一个男人。那时,我还对“男人”这个词讳而不言,因为自己还不是“女人”。可是,我对“男孩”也忌讳不已,因为我觉得我想依靠的应该是一个成熟的至少不会太年少的人。我说:“我希望出现一个男的。”

真的就出现了两个“男的”。和我们一样的学生,不是“男人”也不是“男孩”的“男的”。

我们的认识很默契——当然很默契,那是我们计划了的圈套了的陷阱了的默契。因为怕,我们紧紧地跟在他们的后边,寸步不离,偶尔有走过的人都觉得我们是一起的是相识的。可是不是。根本不是。终于一个“男的”说话了,其实他们一直在说话,可是这句话因为我听见了,他说:“几点了”,我说“十点一刻”。

我们并不高明。后来他们说,他们早已经发现了脚后跟后面的我们,早已经窥透了我们快乐的面孔后面默不作声的恐惧。只是我们更沉不住气,就象恋爱一样,我们主动了。我说“十点一刻。”

我们相识带来的是快乐。两个“男的”,一个是高大的稳重的,两人的东西全背在他的肩上;一个是瘦弱的书生的,手里只拿着一件自己的夹克衫,半路上还不知不觉丢掉了。我喜欢成熟的男人。那时候我也是:我喜欢成熟的男的。

喜欢上他是因为我的搭档哭了。下华山的路让我们的小腿似乎已经成了手里的拐杖,同样硬硬的,在一级低于一级的石头台阶上,我们的腿受尽磨难,在已经到了山脚的时候,我的搭档终于哭了,哭了的导火索是她绊上了一块小小的石头,可书生却还如此不善解人意地笑话她,这让她委屈难当。

这个时候,我和书生一路的安慰,什么笑话都说了,什么安慰都讲了,可是我的搭档的哭声由小省啜泣到偶尔停顿到完全截至却又突然到了嚎啕大哭。我们毫无办法了。整个过程他什么话都没有说,只是默默地给我们买来水,默默地找个休息的店子,默默地一个人去找可以回西安的车。我就是这个时候,在尽量地说着笑话的时候喜欢上了他默默的背影。这是我第一次这么真切地知道自己喜欢怎样的男孩子,象上华山的那个夜晚,象那轮圆圆的月,象那潺潺的水,其实更象那风,淡淡的,永远驱它不散。

后来,他们说,他们早就注意到我们了,因为我们穿了一样的衣服“一样的T恤,一样的裤子,他们说我们象是一对玻璃人。

回来后,我们收到了他们的照片,在北京圆明园的,一样的T恤,一样的短裤。

我曾经收到他的两封信。一次是我在复习考研究生时,我收到了一张他画着卡通的贺卡,细致的画了一堆复习书中的小人,他对小人说:新年了,从书堆中爬出来,HAPY NEW YEAR。还有一次,就是第二年的新年,他寄来了一张精心叠成的两颗心的信。信里很恍惚,他说,过年了,可是他还要回来奔赴一个理想……。那封信我没有回,可是我却精心珍藏着,我从来没有试过去问问他,他喜欢我吗?他不喜欢我吗?……

那时候,我们叫他们是“大鱼和小鱼”,他们戏称我们“小锅和小灶”。说真的,我很想找到他,我曾经去校友录他的班级里找他,很多次,可是从来不见他的名字。

我觉得,那种象风一样淡淡的东西,不是爱。是一种感觉。一种发自内心的有时候让我后悔让我怀念让我希望重新来过的感觉,永远驱它不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2-8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随 意

随意就是随你意,想做什么就顺情去做,想怎么做就毫不吝惜一切的去做。我不知道这种习惯是与生俱来还是后天形成的,也不知道是承传父母还是别人给予的,总之我喜欢随意的生活。
我的随意是时时刻刻的。甚至工作,甚至生活,甚至与朋友,甚至对待自己。
大学的时候,每天都在丢失东西,每天又都在发现丢失的东西。丢了,我也会恨恨地骂着找不见的东西宽慰自己;出现的时候,我便千篇一律地大呼小叫,欢迎它的顺利归来。那个时候,女生们为我的生活总结了一句相当经典的台词:每天都处在丢失东西的怅惘和找到东西的喜悦当中。我已经私下窃喜了,因为同宿舍老四的台词是:拥有所有女人最大的两个缺点——馋与懒。至少,我不是最让人取笑的。
买东西,我从不看牌子,每每欢欢喜喜炫耀买回的自认为的漂亮东西,别人都会先向我询问牌子,于是欢喜便先在脸上凝滞一会儿,直到朋友把牌子翻出来看个清清楚楚,欢喜才重新吸收雨露阳光,在炫耀的光彩中绽放成花朵。后来,我突然发现了这个问题,为什么买什么东西都不去看看店铺的门牌呢?为什么买任何东西都不看看旁边的标签呢?哪怕买回来看看商标呵!可是我依旧不能做到,复杂的英文标签也好,简约的中文图案也好,永远不能吸引我。我依旧是眼睛永远都在寻找着自己喜爱的东西,永远都一直冲到爱不释手的商品前,义无反顾地买回来,只要我喜欢。只要我这个月的口粮还能支撑。
我的朋友,都已经习惯了我的失踪,也许是两个月,也许是半年,甚至是一年。年三十的时候,我会把所有的人都忽略,一个人听着音乐啜饮从美食节买来的家乡的葡萄酒直到天明,谁的电话都不理,谁的喜悦都不去照顾和关爱。可是就在一个平常的日子,朋友们会突然接到我欢乐如昨的电话粥,告诉他们:我瘦了,我的心情不如从前了,我的宿舍有老鼠了,我想你们了……。每个朋友依旧如从前般葛八葛八的叫着,小猪小猪的闹着,狗屎狗屎的骂着。随意是要配合的,需要有一帮永远都和你一起年轻的人配合,才会品位到其中的幸福、其中的滋味。
我从不苛刻自己,从不。不喜欢的人,从不勉强自己去附和,离的越远,空间就越洁净,心就越快乐。这种距离是心灵的,要做到平心静气、熟视无睹,只要自己的心情通畅和纯洁;我喜欢每天静静地坐到深夜,发呆也好,忙的焦头烂额而也好。我喜欢每天11点多了才慵懒的起床,只要不出门,我可以几天不洗脸不刷牙,因为我愿意,因为我喜欢;我喜欢把书山一样的堆在书房的地板上,每一本都翻开,想什么时候读就书来伸手,想读什么了就顺手拈来,;我喜欢吃萝卜牛杂,只喜欢吃北京路那一家的萝卜牛杂,于是我或是颠簸地做上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或是走到中大乘船到天字码头然后再走上个十来分钟,总之我觉得如同翻山越岭般只为了吃一碗萝卜牛杂,于是再翻山越岭般的返回。你是否享受过这种感觉呢?随意的,只为了实现心中的那一点点小小的理想,任性去做,不管别人怎样看,也不管自己怎样的忙。
其实,工作之后,也很难随意了。尽管我依然固守着那份心情。更多的人,因为陌生因为你已经是成人而不容许你随意,也不会宽容你的随意。很多人把我的随意看成是不尊重,抑或是忽视。可是那种随意的幸福我知道只有我自己能感觉到其中的快乐。只要你是随意的任性的天然的,心情也好,性格也好,感情也好,你才是快乐的充实的,才是痛快淋漓酣畅无比的。
(备注:这篇文章写在至少是三年前了,现在随意还在,人却已经再没有那么年轻的心态了,狗屎们还在,却都已经步入中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5-5-26 12:44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