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喵喵

特洛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7-13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后——大失所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13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风语冰音 (事先说明,本文纯属个人观点,并不一定正确,欢迎讨论,谢绝污言秽语及对演员的人身攻击。) 虽然影片有种种不如意处,虽然批评的声音不绝于耳,虽然票房并不如预期那样横扫千军,我还是很喜欢这部片子,并因为之前对它的很多很不公正的评价,忍不住想为它写些什么,于是就有了这么一篇文,一家之言,大家看看吧。 古老的爱琴海,那蔚蓝的海水,总是有着梦幻般的魔力。迷《圣斗士》的时候,恶补过希腊神话、罗马神话、星座故事、伊利亚特这些神奇的书籍,沉醉在古人的幻想中,那片遥远的土地在我的眼中因此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一直让我神往,只凭此点,我就对《特洛伊》十分期待…… 《特洛伊》电影——什么史诗?什么战争?什么神话?什么爱情?什么回忆? 看过后的感觉有些复杂,《特洛伊》不像《范海辛》、《蜘蛛侠》这样追求刺激,看过就算的典型爆米花电影;不像《加勒比海盗》那样,可以看很多遍,仍然可以能很享受它带给人的轻松与快乐的;更不像《魔戒》那样,是经典的史诗,每次看都会让人产生发自内心深处的震撼……总是有一些沉重的东西压在我的心头,笼罩在我的意识中,让我总想思考点什么,总想些点什么——也许,是我太过认真了。 对这部电影争议最大的就是改编,对神话和史诗的改编广受人们诟病。我看过伊利亚特,但是并不觉得改编的有很多人说的那么次。诚然,将神话中抽掉神,并不会成为历史,但是,作为一部电影,如果真要是带上众神的角色,那么真成闹剧了,电影不应该成为动态的故事书,那样还是拍成动画片好。(当然,如果《特洛伊》不打着改编《伊利亚特》的旗号,我认为会更好。历史上的战争是没有神参与的,也没有人知道那段历史到底怎样,荷马并没有亲临战争,史诗不是史实,如果仅说是特洛伊之战,那么也许有些人就没有借口攻击影片了,不得不说,华纳定的宣传策略本身就有失误。)《特洛伊》的改编的确有些地方没有编排好,但是有些问题的处理上还是不错的——当然,很可能只有我这样认为。 神在电影中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出现,电影中的人物经常谈起神,还出现了阿波罗神庙,还有很多人的雕像,但是,故事的进行,人物性格的发展,战争的进行中都没有受到神的影响,。人们尊敬神,但是人们并不是像神话史诗中是神手中游戏的棋子,他们为自己的国家、荣誉、权力、爱情…而战,他们的战斗也是人与人之间的交锋,而不是神的傀儡,在这一点上,我很满意,当然,会有很多人不满意,但是现在看到的这样的人,我很怀疑他们到底看没看多原著,又到底有没有静下心来看看电影,因为很多人的话是前后矛盾的(感觉是因为对某些演员不满,而想找借口说整部影片部好。)。很多人拿出《魔戒》的例子,说明魔幻题材的改编可以遵照原著。《魔戒》三部曲是百年不遇的经典,拿它和其他电影比,对《魔戒》电影和其他电影都是不公平的。而且《魔戒》原书就是以人为主的,而《伊利亚特》是以神为主的,没有比较性。事实上,我感觉《特洛伊》电影中神的状态,和《魔戒》书和电影中神的状态很相似,他们没有出现,他们也没有太多影响人类,人们尊敬他们,但是还是要靠自己战斗。——还是那句话,可能只有我这样认为,而我的观点很可能错误。 由于神的退出,很多情节都必须更改,于是帕里斯于海伦成了真心相爱,于是赫克托尔杀死了海伦的老公……平心而论,大部分改得还算可以自圆其说。神话中人们念念不忘的很多情节如果真拍出来,说不好的人也一定到处都是。其实,华纳最不明智的就是非扯上《伊利亚特》,让人抓到把柄。其实《伊利亚特》是神话史诗,不是史实,真正的历史过去了这么多年,到底是什么样子早已无法弄清,如果不是非说改编自《伊利亚特》,也许就没有这么多争议了。——我没有贬低《伊利亚特》的意思,我很敬仰荷马,也很喜欢这本书,只不过电影是电影,不是配上图片的书的翻版,如果那样导演就真该杀了。——一家之言,不一定对。 爱情,本来应该是影片的重点,但很遗憾,由于导演、编剧等的问题,影片中的爱情实在表现得不是很好。帕里斯和海伦的恋情本来应该是故事的主线,如果好好处理,应该是很精彩的,尤其没有神的加入,有更多的表现空间。但很遗憾,导演决定以Achilles为重点,爱情戏自然也如此,于是帕里斯和海伦的时间就少得很了,基本上只是给故事一个进行下去的理由,没头没尾,中间的部分也都变得很粗糙,好在帕里斯对海伦的爱恋还是比较可信的,尤其那段表白的话,不过海伦的表现也太冷淡了吧,除了那个哭泣的镜头外,基本都没什么表示,所以减弱了不少感情,不过,相对于有限的空间说还是可以了。Achilles的爱情相对来说占的时间多多了,但表现出来的却让我觉得还不如帕里斯和海伦,奇怪而不可信,这的确是编剧同志的问题了。相对来说,着墨最少的赫克托尔和他妻子的爱情表现得最好,可信而温馨,而且那个女演员演得也表较好,虽然有时表演有些过,但是还是很好的表现了人物,感觉他是电影中女性中除了Achilles的母亲外演的最好的角色。——一家之言。 相对于爱情,并没占很大篇幅的亲情和友情在电影中的表现到是很出色。赫克托尔和帕里斯的兄弟情,奥德修斯和Achilles的友情,特洛伊王与两位王子,赫克托尔与他的孩子之间的父子之情,都在不多的几段情节中表现得很好。尤其赫克托尔与他的孩子在一起的时候,那种温馨的感觉,更衬托出战斗的残酷。(也因此有了私心,希望他的孩子和妻子能够活下来,而不是在屠城中痛苦的死去,于是对最后的结局满意了不少,我承认。)另外,不得不说Achilles和他的cousin的关系是所有关系中处理得最差的(和Pitt无关),关键是编导实在是在差劲了,演Achilles的cousin的演员也实在是太差了,他是男性角色中唯一让人无法忍受的人物。(看到他死的时候,我不禁送了一口气,在演下去,这电影真没法看了。)——一家之言。 战斗场面拍得确实够过瘾,浩大、血腥、残酷。几场大规模的战斗都很是紧张刺激,喜欢战中场面的人们一定不会失望。尤其推荐那场夜战,灿烂火花映衬下的战斗,更有一种特别的震撼人心的力量。相对于大规模的战役,影片中的单挑场面更加精彩,真的。无论是帕里斯和海伦的老公的单挑,还是赫克托尔和Achilles的决斗,无论在动作设计、气氛烘托、演员表现等各个方面都是完美的,绝对值的反复观看。——一家之言。 就我的想法,我认为编剧希望电影的主题是反战的。阿伽门农是电影中唯一可以称作坏蛋的人物,他利用别人达到自己的目的,追求权利和土地,就这一点来说,编剧还是有一定想法的,他最起码没让阿伽门农满嘴仁义道德,大谈和平的道理,真不明白有些人可以在秦始皇可笑的谈和平的时候歌功颂德,却对这样还有一点想法的设定处处不满。——一家之言。 影片最大的失败是定位和对节奏和整体感觉的把握上,就这点来说,便觉得责任并不是太大,但华纳高层和导演对此责任重大。导演在拍战争场面时拍得很大气,但是和文戏的衔接有很大问题。战争场面也没做到极致,战争的残酷性,英雄人物的勇猛没有完美的展示。《魔戒2》中圣盔谷一役,兼顾了各个主要任务的亮点表现,敌我双方的对抗,还有城内百姓的惊恐不安,大场面和局部重点,前方和后方的对比,做得很好,有张有弛。与之相比,《特洛伊》中的战斗场面太杂乱了,没有形成一个立体的,震撼人心的战斗场面,巨资建的特洛伊城中的情况基本就没什么战士,真不知道大把的银子都花到哪里去了。那么多场战斗,包括最后的木马屠城,除了那次运用火攻的夜袭还有些意思,其他的都没给人太多深刻的印象,杂乱而没有章法。《最后的武士》还想也是华纳拍的,真是毁了不少好故事。——一家之言,很可能不对。 《特洛伊》人物——各自精彩,各有遗憾 《特洛伊》中很多人的性格都很复杂,但是由于人物众多,影片时间也有限制,而且战斗场面还有占用时间,所以,每个人物的塑造虽然不乏亮点,却都有些遗憾。就影片的结构来说,分成几部效果一定不好,但是如果能加上一个到一个半小时,给每个人物多一点的表现时间,也许会好点。——我的一点个人浅见。 Achilles 选择Achilles作为影片的主角,实在佩服华纳的勇气,这样一个复杂的人物,如果表现好了,一定会特别精彩,特别经典。但很遗憾,编导很显然没有把握如此复杂人物的能力,在他们的处理下Achilles实在不令人信服,当然,这与演员无关,纯粹是编导的责任。Achilles是片中一个最复杂的人物,但是很遗憾,为了卖点的考虑,给他凭空添了一段爱恨交织的爱情,在我看来实在太不可信。而他的性格、情绪变化也有些跳跃,让人觉得突然。他与他的cousin的戏也处理得很糟糕。当然,影片后半部分与特洛伊王的对话确实是电影最精彩的部分之一,与赫克托尔的决斗也是影片中最为激动人心的情节之一。 赫克托尔——真正的英雄 赫克托尔是电影中真正的英雄,也是电影中两位主角中的另一个。他是符合现代人向往的那种英雄人物:勇猛善战,高尚,冷静,不相信神,对国家忠诚热爱,对家人特别好,照顾亲人,不畏死亡,又有同情心,希望和平,反对战争,但愿意为保卫国家而战……所有的美好的词汇都可以来形容他。但正是因为他太完美,我的语言不足以来形容他,所以我不知道该怎样写他,我只能说,他是影片中真正的英雄,他是最值得尊敬的人,他与周围人的关系是影片中处理得最好的,包括亲情、友情、爱情,他在战斗中的表现是最为人惊叹的,也许他不是最强的战士,但是他的顽强他的精神在每次挥剑中表现出来,他在战斗前的演说,是我见过得最令人动容的,他的死也是如此,令人心酸感动流泪。——我的水平让我只能用如此乏味的言语来形容,我能表达出的是在不及他的完美的万一。 帕里斯——迷茫中成长的王子 原著中的主角,不幸在电影中得到的时间太少了,但是,帕里斯是电影中最接近普通人的角色,他的感情最容易理解,所以我很纳闷很多人鄙视他,他做的每件事其实都是我们普通人也许会做的——为了爱不顾一切,不知道自己对国家的责任,求生的欲望,迷茫中的成长。这都是很容易理解的,每个普通人如果处在他的位置,很可能做出同样的选择,只是不愿承认罢了。对我来说,他比大英雄更真实,更让人同情。(也许很多人讨厌他,鄙视他,嘲笑他,正因为他做出了我们在危急情况下也许会做出的,但是却是不英勇的,我们不希望我们会做的事,所以我们本能的反对他,不接受他,这就是人性。)——我的胡言乱语,不要当真。 帕里斯的性格经历与原著有些不同,电影中的帕里斯,是特洛伊王的第二个儿子,他一直被父兄保护着,他不需要考虑作为战士和过往的责任。尽管他生活在一个充满危险的,充满政治游戏的环境中,他的世界仍然很简单,直到他的国家他的父亲他的亲人们都因他而死,他才突然地意识到他需要承担的责任。他是个鲁莽的年轻人,做错了事情却没能承受后果。他诱拐了世上最美丽的女人,这一事件引发了当时最可怕的战争。但是又有哪个男人能完全不受爱情和欲望的驱动呢?除了那些天生的王者。像赫克托尔,一个将领,一个审慎的人,一个智者。帕里斯根本无法与他相比。他也不会这么做,他是一个敏感的人,享受生命的乐趣,享受女人们……他永远是一个被保护和宠爱的人。他甚至不知道如何用剑,他的武器是弓。帕里斯虽然英俊,但是一个阴暗的人。他其实并不缺乏勇气,但是意志太过薄弱,完全被一时的激情所主宰。他是一个悲剧的人物,也是值得同情的人,他不是英雄,不是战神,他只是个普通人。 帕里斯与海伦的爱情表现的实在不够充分,虽说他们不是主角,可也应该给这段感情多一些时间。在这有限的几场戏中,海伦的表现也太过木呐,影响了部分效果。多一点时间,海伦多一点感情,会更好。 帕里斯最后如此结局实属无奈。因为Achilles是电影中的绝对主角,整部电影都是围绕他进行的,所以他的死必须成为影片的最高潮,不然就是影片的失败,如果他死后,再安排帕里斯的死,就会偏离了电影的中心。所以,作为配角的帕里斯就只能被牺牲了。事实上,如果加上一个死亡的场面,帕里斯这个人物会更完整,会让人印象和感触更深,很遗憾,影片没有给他这个空间,和整部影片中一样,他始终是个配角。其实,仔细看影片最后,也没有交代他与他的表妹到底怎样了,只给了他们一个一闪而过的背影,他们只是消失在特洛伊城的那片火海中了,也许逃走了,也许被杀了,没有答案,不过自己想象中,也许也不错。——不过,也许只有我这样想。 奥德修斯——被忽略的智者 奥德修斯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事实上影片中他出场不多,但是每次出场都起到了推动情节的作用,他是一个真正的智者,他同样厌恶战争,但为了他的人民,他不得不作战,他说得不多的几句话也都是发人深省的。他与Achilles的友情也表现得很好。很遗憾,导演和编剧没有给他太多时间,没能充分的展示这个人物的魅力。而在预告片中则更惨,只有一个一闪而过的镜头,不得不怀疑这个导演的眼光。 其他男性角色表现都很好,除了Achilles的cousin,尤其是特洛伊王,他与Achilles的对话是为数不多的出彩的文戏,让人十分感动。阿伽门农的塑造也很成功,一个追求自己权力,利用其他人甚至包括自己的兄弟,不顾别人死活的人,影片中唯一可以称得上坏人的人,演得很好。海伦的老公,如果一个人有如此遭遇,那么悲惨,但还是招人讨厌,死的时候还有人鼓掌,那么这个演员演得已经到位了。 女人们,很遗憾,都不够漂亮(有化妆的原因),演技一般,与影片不够协调,很多人的批评是有道理的。不过影片并不以他们为主,所以还算可以接受(可以忽略)。唯一值得一提的是Achilles的母亲,却是姜是老的辣。 总体感觉就是标题中所写的——各自精彩,各有遗憾。 杂项——绝对经典的主题曲,绝对失败的化妆师…… 台词,就我的感觉来说,仔细分析还以与语境,没有太大问题,基本上都很符合人物的性格,个人认为部分台词有舞台化倾向,但是有些台词又有些口语化现代化,所以感觉有时不太统一,觉得最次的一段就是国外早提过的那段和海伦的对话(这星期我犯了很多错误…),确实让人摸不着头脑,而且那段海伦的表现实在太过差劲。帕里斯的台词有些白也是没办法的事,他本身就是那样的人吗,而且就我看和观察其他人的反应来看,没有太多可笑的地方。他对海伦的表白,和赫克托尔在船上的一段戏,他和特洛伊王的对话都很精彩的。事实上,有很多台词还是挺经典的,比如赫克托尔与阿伽门农的对话,赫克托尔对军队的讲话,特洛伊王与Achilles的对话,还有奥德修斯的一些话,很有深意也很感人。(当然,很可能使我以前看国产片看多了,欣赏水平有所下降,总觉得电影中最差的台词也比国内热潮的那些电影中的对白强,依稀记得那句据我调查某某和某某有一夜之情的台词,无言。另,强烈建议部分觉得英文台词写得太白的的人看中文字幕版,你会觉得那编剧就是一天才。) 音乐,至少就我个人感觉来说,我很喜欢,也认为很适合这片子。不要和《魔戒》的配乐比,那水平很难达到了,更何况只有不到两周时间作曲,不到两周时间录音,能有如此效果,已经让人很满意了,希望将来出DVD时能有所改进。战斗场面没有很慷慨激昂的配乐,这会让人很不习惯,但是电影中对战争不是赞美的,是厌恶的,所以战斗场面的音乐好像有些凄凉悲哀,贯穿全片的女声咏叹也被不少人斥为垃圾,但我却觉得很适合影片的感觉,古老的悲剧传奇就需要这样的声音。 主题曲《Remember》太好听了,原谅我没有更华丽的词藻来形容它,那真是一首动人的歌曲,而且越听越有味道,就凭这首歌,可以给音乐的整体分数达到良好。它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前半部分是低沉的、充满磁性的男声,缓缓地将人带往那古老而充满传奇的时代,之后,随着女声和音的变化,调子突然转为激昂,之前沉淀的情绪一下子爆发出来,我的心也随着它一起振奋起来。那真的是一首好歌。演唱者:Josh Groban,ka-bloom上有下载。 服装师和发型师都值得尊敬。影片中的戏服,无论是战甲还是长袍都精致异常,美轮美奂,盔甲上的精细雕刻和长袍上的美妙花纹都让人神往,为影片增色不少。发型也做的都十分好,尤其是赫克托尔和帕里斯卷卷的头发上那些精致的金色卡子,真是画龙点睛之笔,对发型师表示崇拜。不过,化妆师实在是值得怀疑,几个男人的妆是画的不错,(不排除天生丽质的因素),怎么女的都花的那么丑?!从时装照上来看,几个人还算可以,不知道化妆师是安的什么心,为什么给女的都画上了大黑眼圈,原谅我不得不想到熊猫,整体化妆也很失败,不仅不好看还显老,不知道是导演的要求,本人的恶趣味,还是本身水平不行造成的这种原因。(反正海伦筒子挺可怜的,站在帕里斯旁边本身就很吃亏了,还被画的那么难看……)布景人员也不合格,特洛伊城据说是花了大价钱建的,可是我看着真不值,没有那种气势,不由得想到了恢宏的米纳斯蒂安斯、圣盔谷(《魔戒》)和古罗马城(《角斗士》),不是我说他们,也不是故意去比,实在是差的太远了,当然也有导演的因素在里面,除了几个全景,特洛伊城好像没什么用,最后的木马屠城也是一闪而过,好像除了炫耀他们的好大喜功,没什么用处。 对于票房,个人认为美国的票房不会太理想,至少和预期的有差距。根据我的感觉,美国人对战争、爱情、电影等的看法来看,很难有太多人喜欢这样的电影。《特洛伊》中没有明显的善恶对立(虽然我明显站在特洛伊一边),没有完美的英雄人物,每个人都有他的复杂性,很难断定为好人或是坏人,这其实是一种正确的唯物的对待历史的看法,但是习惯于善恶对立明显,英雄人物拯救世界的漫画电影的人们,很难习惯这种表达方法。《特洛伊》的战争场面虽然宏大壮观,但他有反战倾向,所以战争的场面、背景音乐和贯穿始终的女声咏叹是中透出一种悲凉的气氛,不是那样慷慨激昂,那样痛快淋漓,每个主要人物都在战争中反思,所以很多人会觉得战斗场面不够过瘾,而我觉得战斗场面还嫌太多太滥了,果然看法不同。台词也有一定问题,感觉有点像半文半白,部分由舞台剧的感觉,所以习惯了爆米花电影的人们可定会觉得不习惯,甚至可笑。总之,它不是符合暑期娱乐大片标准的电影,但是由于它的投资,它必须这时候上映,必须这样宣传,再次觉得华纳高层的决策有问题。——最近的票房数据似乎验证了我的推断。 不过,觉得在欧洲和其他地方会好些。他们更能够接受这种人物和情节的设定,虽然一些考据派的影评人回不以为然,但是观众我想大部分会喜欢的,他们也更能接受有些戏剧化的台词。至于亚洲等地,电影明星和大制作的吸引力不是一般的大,他们一定会赚进大把的银子,所以,赔是不会赔的。 总的来说,《特洛伊》不是一部完美的电影,不是一部经典的史诗,不是一部改编得很好的神话,它有缺点,有不足,但是它是一部值得一看得好电影,只要你不是想看一部动态的神话故事书,或是对某个演员很不满的人。有对我来说,时候不完美的东西同样吸引人,有更多的想象空间,至少《特洛伊》给我我们一个脱离神话的想象平台,对我来说,这已足够完美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15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昨晚去看了,不错呀,有很多人在打来打去,很多船整个海都是船,还有很大的城堡在烧,好好看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16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歌MM心情不错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16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zxh同学: 你不觉得我说得很白痴?不过我真的看得很开心哦,我还要去看十面埋伏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16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恩~~~我也去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16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蓝尘,我想你可能是记错了,射中阿卡硫斯的应该是太阳神阿波罗。 关于十年战争改成半个月是否合理的问题,只要回顾历史,就能发现:从古到今,一个国家被征服恐怕没有一次是在半个月内完成的,十年这个时间是个基本的、由人类生产条件所决定的大致界限。 另外,关于改编荷马史诗是否合理的问题,影片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让众神“退位”,的确一个没有神的《特洛伊》更符合“史诗片”的风格,但实际效果如何呢?起码我在学外国文学中有关《荷马史诗》的内容时,导师是这样教我们的:“荷马史诗因为有了众神而不能成为真正的史诗,但却因具备众生相的众神成为经典。”我个人以为,荷马史诗的伟大就在于将神等同于人的文学笔法。 基点的朋友好象关注音乐的多些,但喜欢评论电影的好象不太多,其实,一部电影最大的乐趣不在看电影本身,而在于与同好互相品味和分析,不只蓝尘是否认同这个说法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7-16 17:03:46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16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荷马史诗的一个重要设定:英雄是无法被普通人杀死的,当然,这里说的英雄并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英雄, 而是希腊神话中特有的半神半人的人物,比如赫拉克勒斯、阿喀琉斯等。所以有时候,众神不得不扮演借刀杀人的角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5-5-17 22:22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