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8745|回复: 20

基督教的“恕”与佛教的“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19 0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恕”与“忍”这两个字,不管辞源上怎么样子,只看现在的模样、现在的构成,很有意思。“恕”是如和心组成,如心者,心相似也;“忍”是心上悬刀,心里藏刀,心存杀机。简直是太精妙了!这两个字的构成正好说明了基督教倡导的“恕”和佛教所推崇的“忍”的内涵不同。恕和忍虽然都表现为不计较、不争斗,但是观念不同、目的也不同;恕和忍两个概念分属两个思想体系,理论基础悬殊。

        基督教的恕乃宽恕的意思,是理解了别人,原谅了别人,是推己及人的理解基础上的一种心态,不但不计较别人,还认为有情可原,认为对方在当时的情况下那样做是有道理,尽管错了,甚至伤害了自己。宽舒了,以后也不再计较,不会报复,也不怨恨。而忍则不同,忍是不原谅对方,带有敌意,暂时不行动、不计较,但是内心藏刀,心上悬刀,司机报复。佛教提倡“忍”,提倡不反抗,不计较,目的在于修成正果,或者世俗化为“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提倡“恕”还是提倡“忍”,在于个人或民族的选择,但是不能混淆。我个人认为,基督教提倡的‘恕”的精神境界和合理程度远远超过了佛教的“忍”。宽恕是一种美德,是一种理解别人的大度;忍让其实是一种暂时的回避,是一种耿耿于怀而表面退避的伪善。

        我国的儒学就提倡宽恕,在《论语》中多处提到恕的思想。最经典的是子贡临别就官,向孔夫子请教是否有最简单的一个字能概括出为人处世之道,孔子说:很难啊,如果有,那就是“恕”,就是时刻理解别人,原谅别人。令人费解的是,我国在西汉时候就接受了佛教思想理念,并逐渐深入民间,而直至今天基督教的理念在中国却还不够普遍。是相反相成、相同相斥效应?还是佛教近水楼台、先入为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19 2:15:45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9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误人子弟,佛教精神是“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19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没说整个精神,子弟听课要认真哦。儒学、基督教的基本精神也不是“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9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就是误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9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耶稣应该不懂中文吧,还懂得“如心”可以组成“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19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可以用中国词语理解西方概念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19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小歌在2006-8-19 10:41:00的发言:
耶稣应该不懂中文吧,还懂得“如心”可以组成“恕”?

耶酥不懂中文,但我们可以用中文表达耶酥的意思,这个都不懂?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9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尊称你一声老师,事实上你也是。

如果我赞同你的话,但也要有一点补充,基督是“恕”,但是“恕自己”,讲究的是个人的解脱;佛学精神是“度”,“度恶扬善”(道教却是“灭恶”),讲究的是超度众生。至于“忍”,是儒家思想,不是你题目上的“佛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19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小歌在2006-8-19 11:11:00的发言:

尊称你一声老师,事实上你也是。

至于“忍”,是儒家思想,不是你题目上的“佛教”。

徒弟,《论语》上如是说: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儒家倡导恕,铁证如山,徒弟是把忍与恕等同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19 11:27:43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19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稀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5-5-25 23:42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