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罪的意思:与生俱来的,无法摆脱的。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向来有悠久的历史,无数的农民朝夕辛劳在贫瘠的土地上,本以为这样闭关自守的倒也过得穷有穷的乐趣,不想,忽一日,国门被迫开启,资本主义萌芽诞生,然后,工人阶级产生,再后来,依然有很多人耕耘在黄土地上,但更多的人已经灯红酒绿的生活在城市,忘记了自己本是农民的儿女,以为,人从猿人进化到如今这地步,便不再是动物了一样。于是,开始为自己是城市人而自傲万分,轻视曾经拥有同样身份的农民,不过是50步笑100步罢了。 在中国,社会变革已经20多年了,中国的经济有了令人吃惊的高速发展,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但不管怎样,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基本格局依然没有变化,农民依然被排斥在体制之外甚至是社会之外,虽然表面上政府一直在强调重视农业生产,强调“三农”问题,但实质上,农民从这些那些强调或重视中基本没得到多大的生存和生活的改善。 在火车上,常常看到一闪而过的农舍,土黄色的泥砖,简陋的屋子,孤独,零丁的缩在山凹里,黑夜里闪烁着暗淡的光,这种昏昏欲睡的光线正好暗合了农民的心境和命运,也常常看到,在烈日下,老人们佝偻着身子在庄稼地里劳作,而上一周,我在四川的一个小镇里却几乎看到一座空镇,无论白天和夜晚,镇子里都很安静,只有狗无忧无虑的走来走去,敞开的屋门看见老人和小孩们在纳凉,镇上的年轻人都到外地去打工了,连四川这样相对在全国比较富裕的省份农村里的年轻人都跑光了,不要说其他地方的了。 于是,到处是空荡荡的滋味。 我常常疑惑,在空荡荡的农村里,中国的粮食是如何得到保障的? 在中国下岗大军如潮的现在,可想而知,农民在城市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 他们总是做着最辛苦,收入最低的,又最没有保障的工作。例如泥水工,木匠,装修工等等。 租住在环境恶劣的城市边缘,饥一餐,饱一餐,骄阳似火,寒冬腊月,披星戴月的忙碌着,为的是挣来一个月那几百块钱,一分一厘省吃俭用凑钱到过年的时候挤坐在拥挤的车厢里满怀疲倦的做着来年的梦想。 这些梦想还得建立在他们一家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如果有人生病了,那么连城市里的人都看不起的病,就更不要说农民了。 中国群体农民的命运是不可能靠他们去改变的,他们今天的命运和明天,后天的命运是一样的,在大政府,小社会的际遇中,成为卑微的垫脚石是弱势群体的唯一宿命。 能改变农民命运的只有真正从农民立场出发的,有效的制度。 而制度有时候是更多不公平产生的遮羞布。 以制度的名义,农民的权利,更多人的人权被任意的凌辱。 当某一天,能看到农民安居乐业的生活在自己的家乡时,或许,他们离原罪就远一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