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695|回复: 1

感触沟通能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2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企业败给竞争对手的不多,更多的是败在自己内部沟通上,沟通也需要技巧,一篇不错的文章,推荐给大家,共勉:

感触沟通能力

 

沟通能力常被人误解为一种说话技巧。其实不然。十年的经营管理让我体会到,沟通能力是做人最本原的一些素质,如诚信、责任、意志、创造、视野、爱心、亲和、平实等的集合力。沟通其实就是做人。人们对空洞的概念麻木或敬畏,对感官所能及的东西心生向往。而且,沟通能力也只有在人们的行为中才说得清。

当贫弱人性占上风

一个朋友很苦恼,他们那里,活跃着一些热衷于小道消息的人,张三说了李四什么,李四又说了张三什么,再说了王五什么。随后,“说三”变成了“道四”,甚至被成倍地放大。更糟糕的是,一些小道消息还挟裹着头头的只言片语。管理者的话注定要成为风源。人在说悄悄话时,或许也能尝到沟通的快感,可惜那只是一时的,当他们议论第三者的话被第三者知道后,快乐就成了痛苦,友谊也同时变为仇恨。

我当然理解朋友的苦恼。不经意的一句话,正在引起误解和敌意。检讨SRAS恐慌,很大程度上也是信息通道的不畅,或是一些不确定的因素,促发了大众的想象,结果一时造成谣言泛滥所致。谣言杀人。

最丰裕的精神,在极大的灾难面前,也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奏起最昂扬的乐章;最贫弱的精神,在阳光普照的坦途,也会为一时苟安,而将自己的命运投入他人嘴巴的随意性之中。

另外一个朋友就职于一家大银行,他们部门的总监,领导着四个分部,这四个分部的头头都自成一派,形成比较明显的四个派别。他是总监的助理,级别上却比那四个头头低多了,要听命于他们。工作上的合理性、有效性,让位给了扯皮、观望和小算计。

这位专业不强的总监,可能喜欢下面有点事,这样向心力可能更强一点。以前封建帝王为维系孤家寡人的统治,常常有意挑起所属大臣的相互攻讦;时下有些官僚对业务不精,但对调理人却分外热心,让属下相互间疙疙瘩瘩,惟独感到跟他的关系铁。这种“政治”人,内心多有着难以言明的贫弱,不敢敞开来对人,只能躲在烟幕后面充大个。中国的企业败给竞争对手的不多,更多的是败在自己内部沟通上。这不,我这位很有潜力的朋友,也不得不另外思谋出路问题了。

曾国藩“傲人的高度”

曾国藩执著人生,入世甚深,权谋娴熟。关于沟通,他有过一个感悟,读来饶有兴味:

“我自信是个老实人,只因为阅历世途,饱经事变,大略学些计谋权变之术,自己学坏了。其实这些方面远不如人,只是惹人笑话,教人怀恨,有什么好处?近日猛然醒悟,一味向平实方向努力,将自己老实的本质还本来面目,恢复固有。纵使有人以巧诈来对我,我仍以浑舍应付,以诚愚应付;久而久之,他会改变态度的。假如勾心斗角,表面接近,而内心有隔阂,那么相互报复,将是无止无休的。”

宦海中几起几落,曾国藩终于上升到了高处。有了傲人的高度,他可以以自己的真性情示人,而获得认可和追捧。那么当他在下降的过程中,或是在上升的初起时,他又是怎样与人交流的呢?那时他也曾因时因地变换着“老实的本质”之外观,以便让不同景况中的人能够接受和认同。于是,他也不能免俗地与人“勾心斗角,表面接近,而内心有隔阂”,甚至相互报复。经历过人间冷暖和官场沉浮,曾国藩终于认识到诚实的价值。他谆谆告诫儿子,切莫走他的弯路。

曾国藩上升到的这个高处,飞鸟能够造访,生命能够蓬勃,却再也不能造就位极人臣的曾氏后人。正应了查拉图斯特拉的宣言:“人和树不就是一理——他愈求升到高处和光明,他的根愈挣扎向下,向地里,向黑暗,向深处——向罪恶。”(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尼采的话不难在现实中找到注脚。很多次在海鑫集团历尽艰辛完成一件大事后,前董事长李沧海都会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他在一张随手写的纸条上留下了这样的话:不希望儿子搞企业,不希望儿子像自己一样累!单纯肉体上的疲累,不会让这位铁汉子这样决绝。那是心累呀!那是灵魂深处的泣血,那是人性的挣扎!

坦诚是本,也是术

再纯洁无暇的人,也无法做到在商务谈判中毫无矫饰,在讨价还价中毫无虚言。一个高层管理者,如何既能与人有亲和力很强的个性化沟通,又能不改诚实的本性呢?

我刚加入四方公司时,常有惊愕之感:董事长邓质方往往在公开场合谈论一些内心的感触;无论与公司内部的人还是与合作伙伴交流,总是能直奔主题,不绕弯子,毫不隐晦问题;与个别人交流的话语,在公众场合脱口而出;一个高层经理向他反映对一件事或一个人的独特看法,他会立即把相关的高层经理找来,大家坐在一起交流。

经过一段时间,我才明白,坦诚不只是一种坦荡的人格写照,更是一种高超的管理技巧。坦诚也只有成为一种术,才有了其现实的生存能力。作为立身之本的坦诚,是哲学和道德学的对象;作为立身之术的坦诚,则是商人感兴趣的东西。

大老板与一线人员坦诚交流越多,就逼迫中间层次的管理人员深入一线,掌握一线实施过程中的诸多细节。由此,公司上下就会越少官僚主义。他也因为掌握着一线的具体态势,而对每一个重要决策都有坚实的依归。上下知道的越多,理解就越深,对事物也就越关心,方法也就越多。确实,一个使命感强的老板,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机会来探讨他所面临问题的求解之道。那是他的呼吸和饮食。

在实践中,坦诚沟通与个别谈话之间的尺度,还真不好把握。邓质方的坦率方式,令我豁然开朗:与个别人能说的话,就一定能拿到公众场合说;端不到桌面上的话,个别沟通时就别说。设想SARS发生在我们公司的话,他会在第一时间把他所掌握的所有信息公之于众,开诚布公地探询解决之道。

当然,坦诚也有局限。一个老板追求一种大众化的坦诚,也会失掉与人共守秘密的同盟。而这种同盟在当代人文环境下,又往往是一个人能否上升的至关重要的东西。这似乎是个没有解的两难选择。

兑现承诺从来不容易

现代商场上技巧权变无数,诚信仍然是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愈是大的老板,愈是要把诚信放在第一位。“小公司做事,大公司做人”吗!有一位颇得人缘的总经理,有点像把信送给加西亚的罗文,平时话不多,他答应下来的事,都会有很好的交代。他搞房地产开发,后面总是跟着一大群投资者,他说到做到,人们感到跟着他做任何事都有底。现实中诚信可不是说着玩的,兑现承诺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是需要有很强的责任意识,需要有很强的意志力能随时排除大大小小的困难,把苦涩吞到肚子里自己消化,才能把承诺的事兑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刻感受到。。。好长。。。回头再沟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