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很普通的早上我接了个电话
著名的"博尔赫兹书店的老板"陈侗在电话里慢腾腾地说"你不是要开咖啡馆吗?我看到一个地方很合适"
好,放下电话我匆匆赶到他说的那个"合适"的地方,让我吃惊的是,那个地方实在太不合适了
好象什么呢?就好象一个很摩登的女人在街边啃玉米。
我那天围着那栋破楼转来转去,怎么也不可能把它和我的咖啡结合在一起
陈侗不以为然,他的著名的书店和他的文章把他名声和广州连在一起了。
为此我彻底地被轻视了一次。
在北京和一群艺术家遇到, 旁人介绍"这位是来自广东电视台的杨洁"。
立刻有人问"陈侗最近在干什么?"我茫然:陈侗是谁?众人皆看我。
那是2002年中,我感到异常羞愧,远远地听到人们还在议论,听说他的"博尔赫兹书店关了.......
到了年底,这个我一直叫不上来名字的书店的主人,这个让我难受了好一阵儿的陈侗和我在一个聚会上遇到。
他长得很学究,留着有点古怪的胡子,不太爱讲话,慢条斯理地向我点了一个头,我们算是认识了.
没曾想现在我和这个人因为各自的理想天天在一起"死磕"了.
我们的小楼坐落的街道用一个最合适不过的词就是"市井".
街道的入口是"一元店货仓",延续下来是整条街的地摊,什么叫卖声都有
我被迫"看中"的那栋楼一层沿街的地方出租给两个"杂货铺",店主常光着膀子抱着孩子在那里晃来晃去。
留出仅够一两个人进出的一个小门,那就是我即将要开咖啡馆的店面.
唯一让我感到安慰的是:在一片嘈杂声中,我们的那栋小楼反倒显得优雅,古典很和安静。
在以后的三个多月里我们对这栋残破的小楼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改造。
一楼的40平米我用来做咖啡馆,二楼陈侗把他的"博尔赫兹书店"搬来,他还和另一位画家在二楼搞了一个画廊.
我的咖啡馆取名叫"YES NO"咖啡制作坊,楼上的画廊叫"这个和那个画廊"
我们视为生命的事业在这个连挂招牌都没有地方开始了!
其实人生从来都不是安排好的,我只是选择了实现自己的梦而已。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7-26 17:29:48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