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826|回复: 4

缪司和逻各斯《转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6-29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缪司 众所周知,“缪司”是艺术的女神。说穿了,在我们现代人们的心里,艺术不过是唱唱歌、跳跳舞、谈谈天、吹吹牛,是小打小闹,是生活的边缘,是生活之余的消遣发泄。假如你搞了一个音乐的所谓“缪司”网站,那就应该“专业一些”、艺术一些、感性一些,而不要去谈天说地、不能够无所不包。 但我们不妨做一下追根溯源的工作。 “缪司”(希腊文:Μουσαι,拉丁文:Muses)是古希腊神话中科学、艺术女神的总称,为主神宙斯与泰坦女神(是大地神,也被说为是记忆女神)谟涅摩叙涅所生。缪司女神的数目不定,有三女神之说,亦有九女神之说。   在古希腊早期,“缪司”执掌艺术、音乐和文学,是诗人灵感的源泉;后来,其职能扩展至历史、哲学等领域。据最早的说法,“缪司”为三女神: 墨勒忒(幻想女神)、谟涅墨(记忆女神)和阿奥德(歌唱女神)。在德尔斐,人们根据竖琴的上、中、下三弦,将三女神分别称为“涅忒”、“墨瑟”和“许帕忒”。后来,据马其顿的皮埃罗斯和赫西奥德的《神谱》以及后期的演化,“缪司”逐渐成为九女神的总称,其职能和形象也各异: 卡莉奥佩司史诗,头戴桂冠,手持书卷和笔; 克莉奥司历史,专事记录人与神的事迹(据《神谱》中所记为司荣誉),其装束和所持之物与卡莉奥佩相同; 欧忒尔佩司抒情诗,手持长笛,头戴花环; 忒尔普西科瑞司舞蹈,手持七弦琴; 埃拉托司爱情诗,手持竖琴; 墨尔波墨涅司悲剧,头戴藤冠,手持王杖和短剑; 塔莉娅司喜剧,头戴花冠,手持牧童所用短棒和演戏所用假面具; 波吕许谟尼娅司颂歌,手持竖琴和风笛; 乌拉尼娅司天文。 [注1] 我们可以看出来,“缪司”女神作为天神和地神的后裔,其实掌管着人间的一切,记忆、思索、想象、情感,乃至“历史”(即“人事”)、“天文”(即“自然”。实际上,“天文”正是整个西方自然科学的源头)也都在她们的手心。“缪司”编织着人世的一切。 如果我们不避简单的嫌疑,不妨说,在希腊那样的的古代世界,“缪司”是人间生活的主神,历史、科学等属于九女神的范围,必然受到辖制。但在我们现代的生活里,事情却翻转了过来;历史、科学起身造反,这两个神独自坐大,获得了主神的位置,把其他各位“艺术”女神打入冷宫,驱逐到边缘;进一步说,这两个大神坐大,其中透露的消息是: 生活的主体是历史和科学,其他的神作为艺术、作为缪司不过是生活的小碟菜、小点心,吃不吃都不顶饱,都无关痛痒——“缪司”是无关天下事的,她应该把自己局限在那些唱歌跳舞的玩意儿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6-29 15:20:28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3-6-29 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逻各斯 “缪司”具有什么力量?又为什么被挤出局,成了溜边的小角色呢?说起来,这都是“逻各斯”搞的名堂。 在起初,人们都生活在传说、轶闻、故事的世界,人们编造神话、编织往事、虚构历史;这些都属于“前科学的世界”。 希罗多德的《历史》写满了传说逸事,司马迁的《史记》甚至能写一个国王和刺客深夜里的对话、能写楚霸王独自在江边的感慨(其实这些事情谁会纪录?谁能听到呢?不过是传说罢了)。用今天的俗话说,人们生活在“形象思维”里。这个前科学的世界正是“缪司”的世界,她是记忆,是哲学、知识、历史、文艺,是muthos(“秘索思”)的快乐世界。尼采会说,这是美丽迷醉的酒神世界。 但是,求真logos(“逻各斯”)起而抗议,认为缪司的世界乃是谎言的世界。逻各斯要求人们生活在“真实”之中。 这个“真实”说起来是很神圣的,它应该是理性的、明确的、讲究证据和证明的,实际上,它要求人们按照神和自然而生活,并不允许生活在人们自己编造、虚构的世界里。在逻各斯看来,缪司的世界不真实,不过是人们自己的种种谎言。编造、虚构就是谎言。 那么,问题在于:虚构和编造就是谎言嘛?进一步地,说谎不是人的本然嘛?一个从来不说谎的人不是很可怕嘛? 神、自然、普遍的理性、普遍的价值为什么就是真实知识?为什么就不是一种编造和虚构?为什么就不是一种更拙劣的谎言呢? 人们一直对此辩论不休。科学和历史慢慢地被“逻各斯”所策反,他们日渐远离缪司的世界,开始遵循“逻各斯”的路向。尤其自15、16世纪开始,科学取得了决定性的力量,获得了实验精神,它号称已经获得了“经验的证明”,获得了实践的力量。以前的哲学解释世界,现在,冒出来一个“哲学”可以改造世界了! 工艺、技术开始在人们生活里发挥起支配性的作用。“逻各斯”大获全胜。用德国大社会学家韦伯的话,现代世界乃是一个全面理性化的过程!工具理性、实用技术开始支配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支配起“缪司”的核心领地——文学艺术。现代的艺术也日渐抽象、理性化;这同时当然也引起了“缪司”的强烈反抗,但这种反抗却陷入了将自身狭隘化的陷阱,落入了浪漫的、感性的、甚至感伤的片面。 人类生活在“前科学的”生活世界,但科学如今却不断往“生活世界”殖民,瓦解了生活的原有秩序。以德国古典哲学的术语来讲,感性、知性、理性是三个层次。而“缪司”越来越习惯以感性来对抗“逻各斯”的知性世界;但实际上,“缪司”原来是处于理性的王位,她并非单纯的感性,她乃是“秘索思”;只是由于知性的造反,使得自己反而沦落到了感性的领地。缪司越强调感性、越强调为艺术而艺术,越强调解放种种欲望、感觉,就越加深自己的局限和没落。 在所谓“理性”(实际是知性)支配的世界,缪司被驱入被划定的“感性”领域。事实上,这使得生活越来越片面,越来越远离完整的理性。那么,到底哪一个世界是最适合人的世界呢?是虚构、编织的世界,还是所谓“真实”的、“理性”的、(尼采所谓的)干燥的日神世界?到底哪个更真?哪个更实? 迷醉的酒神世界向着清醒的、“除魅”世界的转变,大概真如尼采所说,就是一个大悲剧,是悲剧的诞生呢。[注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3-6-29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200362915183041807.jpg “缪司”现在的境地是十分凄楚的。容我引述一段有关一幅名画的深长故事。 西班牙17世纪大画家委拉斯盖玆(Diego Velázquez) 有一幅著名的油画。在很长一段时间,人们称这幅画的画名为‘纺织女’(The Spinners), 艺评家认为这幅画是一种风俗画,描绘妇女在编织工作坊的情形。后来人们发现这幅画的原名是“阿拉克妮的故事”。 人们可以指出画中前景两个妇女,与背景中的阿拉克妮、雅典娜两相呼应,面对观众之老妇是雅典娜,背对观众而面对壁凹的年轻女子则是阿拉克妮。台上与台下的其他三个女子可能是仰慕阿拉克妮的村姑,也可能是缪司女神。 “阿拉克妮的故事”(The Fable of Arachne) 在诠释上曾引起历代艺评者相当大的争议。这幅画的结构本身很有意思: 前景色调灰暗,是五个不同年龄的妇女,在皇宫的编织工作室内工作,两个正在纺织,另外两个在旁边帮忙,前景的老妇人似乎是一个皇宫的管事人,正处于雅典娜的位置,可说是雅典娜的化装形象;画面最深处的背景是一整面墙,墙的正中央壁凹部份约占全面墙三分之一,是全画唯一最亮的部份。壁凹中间有个台子,好像是舞台,台上有五个女子演出阿拉克妮与雅典娜比赛编织技术的故事。其中一个头带钢盔,显然便是雅典娜。面对雅典娜,也面对观众的便是阿拉克妮。她位在壁凹部份的正中央,也是全画的正中央。阿拉克妮的背后悬挂一幅编织壁画,画中是提香 (Titian) 的“欧罗巴的诱拐” (The Rape of Europa) 的故事。这是不是画家的核心暗示——欧洲被诱拐了? 阿拉克妮故事的出处乃是罗马诗人奥维德 (Ovid) 的《变形记》(Metamorphosis) ,再回过头来重新看这幅画,这幅画的诠释空间又会多重扩大。奥维德的《变形记》是由许多故事串连起来的。阿拉克妮的故事是雅典娜讲的,当时雅典娜(她是掌管工艺等视觉艺术之女神,实际上是空间女神)与九位缪司(掌管诗歌、戏剧、舞蹈、历史等时间艺术之女神)较量说故事能力的高低。她们都来讲述中间那幅画的故事,讲述那幅壁画的意味。她们要较量一下,到底是“秘索思”(muthos)会讲故事,还是“逻各斯”(logos)会讲故事? 但无论如何,现在这个故事却被雅典娜讲述着。我们依稀可以辨认出,在她的故事中,阿拉克妮是一个身世平凡的村姑,但身负绝佳的编织手艺,她编织的故事栩栩如生,远近驰名,和诸缪司女神交往友善。阿拉克妮还虚荣自负,自称连神仙也不如她。雅典娜为了要警告这名凡间女子的狂妄,乔装成一个老妇人向她挑战手艺。 而最后却忍不住恼火羞怒,显现了披挂盔甲的真身。雅典娜编织出的图案结构分明,中间是奥林匹司山上诸神──天神、海神、与她自己(在雅典娜眼里,自己才是艺术之神)。四个角落是四个小型图案,四幅都是诸神对野心过大的凡人施以惩罚的故事。 阿拉克妮编织出的图案则没有明显的结构,一个故事接着一个故事,漫无边际,都是诸神变形诱拐凡间女子的罪行,欧罗巴被宙斯诱拐便是一例。雅典娜当然不容许阿拉克妮逞强,举起纺缍打向阿拉克妮,阿拉克妮的头与四肢缩小,只剩肚子──她变成了一只只会吐丝织网的蜘蛛。 雅典娜与阿拉克妮的竞赛实际上是两种不同表达方式的竞赛:雅典娜采取类似视觉艺术,在空间中安排好位置的“逻各斯”固定观点;而阿拉克妮则采取“秘索思”(muthos)的流动观点。雅典娜采用的是以神的角度,上对下的态度,核心∕边缘对立的结构,巩固统治者的权力;阿拉克妮则以凡人的角度,重写神的故事,揭穿他们的谎言,并打破核心∕边缘对立的结构,每一个图案居同等地位,她强调人类的虚构编织正在人类生活的必需物,并非谎言。 阿拉克妮为人间说话,也暗示着人类的命运。她有普通人的野心,要讲述无始无终的漫长故事;但却被惩罚变成一只头小肚大的蜘蛛,被视为一种不需要用脑筋思考,只需用肚子生产的动物,永远在阴暗处,永无止尽的重复编织出囚禁自己的网。 [注3] 画布的前景仿佛暗示着缪司今天的处境:阴暗处的妇女低头忙碌于纺织的工作,似乎正是阿拉克妮命运的复制版,前景正中央的织女恰恰是最暗淡的。而在景深处,却是光辉一片,在那里,阿拉克妮在整幅画正中央的最亮点,主题性地决定了整幅画的意义核心,她正和雅典娜较量。 雅典娜是工艺女神,是从天神宙斯的头脑蹦出来的(据命运女神的预言,雅典娜出生将导致世界统治权的转移,将使宙斯退位。看起来,这个预言还真灵验呵);缪司是时间之神,是天地结合的产物,是人间的主宰。但雅典娜今天却主宰着人间,在施展她的普遍理性、普遍价值;她身披挂盔甲、手执战斧,打造先进兵器,在实现她的持久自由计划。 委拉斯盖玆画着这样的一幅三重画,在明暗之间,他是对谁寄予同情呢?在他看来,整个西方乃至人类世界到底被谁诱拐了呢? 九位缪司女神原来掌握着桂冠、王杖、剑;掌握着长笛、花环、七弦琴、竖琴、藤冠、花冠、短棒、竖琴、风笛;掌握着书卷、笔和假面具。她们用这些来编织出人类的灿烂世界。然而,时至今日,这幅油画的前景里已是一片昏暗,作为缪司代言人的现代阿拉克妮,穷愁潦倒,困顿无力,一无所有,甚至拈不起一根纺线;她虽然还身处中央,却一片灰黯,恰恰是最不被注意的对象。她已经变成了不可见的、“黑色的缪司”! 我不禁困惑重重又满怀希望:缪司女神还能不能想起自己名称的真实意味?还有没有竞赛的力量呢?她能否摆脱前景的暗淡灰黑,重返竞技场,重新回到光辉的境地,最起码获得与对方同等的地位,并起而辩驳呢? 也许这些都只是西方世界的“悲剧”和曲折辗转喽。我们中国老百姓还是喜欢传说、吹牛……,秋菊打官司只想讨个说法,而不希望有什么“罪与罚”,我们老祖宗一贯强调“正名”,这大概就是解决事情的好办法。都是人嘛,也不能见死不救。就算支西方人一招,帮他们应个急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6-29 15:19:30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3-6-29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注1]“缪司”是要司掌事物的,所以在此不取“缪斯”这样的译名。 [注2]我这里仅仅是借用尼采的用语。但实际上的讲述和尼采非常不同。尼采以为太阳神阿波罗打碎了酒神的世界,造就了理性世界;所以,对于苏格拉底柏拉图攻击诗歌,尼采大大地不满。但我这里并不认为是太阳神和酒神的角力;阿波罗其实是缪司的保护者和友伴,也并不与酒神敌对。真正的造反者是——自命为智慧之神、其实只是工匠机巧之神的雅典娜以及跑来跑去的商业之神赫尔墨斯。可以做一个类比:传统中国社会里的四民是“士农工商”,士是“四民之首”,士、农居于工商之前,但现代社会恰恰翻转这个顺序。 [注3]这个故事有多种叙述。这里的讲法应该是比较标准的。可参考H·A·库恩写的很丰富的资料书《古希腊的传说与神话》(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34页前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6-30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看这象文科和理科的区别? 文科代表缪司,理科代表逻各斯。不知确切否?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是科学,老邓不是也说:科学是最大的生产力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6-30 11:02:35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5-5-16 00:34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