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米开朗基罗是集雕刻家、诗人、艺术家一身的典型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者。
他比达芬奇、拉斐尔都多了太多的冲突与矛盾。一方面他支持佛罗伦萨走向市民社会;但他的艺术支持者,却被迫是屡屡破坏市民社会的教皇。一方面,他受萨佛纳罗拉(自由传教者,曾短暂主持佛罗伦萨市政,典型清教徒思想,可算是中世纪思想的残存者)的信仰影响;但他骨子里却有艺术家热爱生命、自由的信念。一方面他愛佛罗伦萨;但他最重要的艺术作品,卻都是出自罗马。他老是觉得有人要迫害他毒死他、相信自己一定活不久;但他卻是文艺复兴三巨匠中,活的最久的,共活了89岁。
当拉奥孔父子雕刻(BC200-50)于1506挖出时,米开朗基罗亲临现场观赏。这个企图拯救特洛伊城而泄密、被诸神惩罚让大蛇咬死的拉奥孔父子悲剧,不知名的雕刻家將之雕刻的十分传神,从面目表情、到肌肉肢体的掙扎,全呈现出剧烈之痛苦与恐惧。
米开朗基罗深受這雕刻作品的震撼,他早期的艺术作品,的确充滿与上帝搏斗的意志:
西斯汀教堂天花板壁画「创世纪」-上帝是何等严厉
西斯汀教堂天花板的创世纪系列,一样是在宗教画中暗指人文主义的精神。 其实整个绘画过程就是一场激激战与斗争。
米开朗基罗说:「我是被迫的,我的艺术是在敌视的环境中成长的。」 因为爱其才的教皇朱力阿斯二世,跟他个性水火不容,而米开朗基罗刁钻的个性,也造成他四面受敌的窘境。
米开朗基罗透过创世纪,几乎是控诉上帝的严厉与毁灭的属性,他宣告毁灭的命运,而不是爱的福音。 首先他绘出上帝创造天地的全能与威严。
但创造亚当时,上帝与亚当的手若即若离,暗示出人类未来的命运。 当亚当夏娃被逐时,夏娃羞惭,可是亚当却愤怒的向逐出他们的天使摆手,仿佛是说,你不要我,我也不要你! 绘大洪水时,米开朗基罗甚至刻意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助扶持,用以控诉上帝的不近情理。
这一系列绘画,到底是宗教式的?还是人文主义式的?
上帝的形象是否一如教皇? 我的艺术真的呈现了我心灵的罪恶吗?
这样的信仰理解,直到晚期西斯汀礼拜堂的祭坛画时,仍旧十分的明显。 这大幅壁画,就是有名的「最后的审判」。 此主題呈现死亡、面对审判的绝望与痛苦。米开朗基罗透过此主題,反映了罗马在1527年的大掠夺之后,弥漫在社会上灰暗不安的气氛。而米开朗基罗画此画当时,自身也陷入了信仰与艺术的精神危机中。
他从艺术自由的心灵抗争转向另一抗争--艺术是否有罪?
米开朗基罗的艺术品,最擅长的就是雕刻人体,尤其是男性裸体,他非常能掌握、也很喜爱男性裸体可以呈现出來的力与美。但也因此常遭「道德沦丧」的非议。
此外,他面对教皇的政治驾御,也常轉化成人对抗上帝,暗藏在艺术作品中。
這一切,突然在米开朗基罗內心深处迸裂出精神危机來。转化进入「最后的审判」中。这幅画表現基督挥手之际,审判裁决立现,善者生天,恶者入地狱。这种两极的世界,在整幅壁画中透过话面妥善的切割,铺陈成一个个故事。
正因为外在和內在的精神危机,此画也強烈表达內在情感而非外在美学追求。这就是为什么从此画起分割,属于另一艺术时代的开启。
在这幅大壁画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讯息,就是米开朗基罗画了「圣巴托罗谬」這个圣人。其实他跟米开朗基罗不合,但此圣人被迫害遭剝皮而死。米开朗基罗將他画成左手提著自己的皮囊,右手拿刀的模样,显然是藉此交代圣人的生平。
但暗藏玄机的,臭皮囊上竟然是米开朗基罗本人的肖像,算是画家的「署名」方式。米开朗基罗是要说出圣人曾迫害自己的恨意?还是要显示作者自己面对基督的心情,信仰的情感?
赏析米氏的作品,米开朗基罗都把上帝描述的极其严厉的审判者,画中一再表明自己反抗这样的上帝的決心。他仿佛是把这一生都胁迫他的教皇,变成上帝的化身。
在基督挥手裁决之下,他透过圣巴托罗谬交代自己一生充滿敌人,更透过敌人的手,交代自己不过是个臭皮囊。这交代,是用他晚期创作最高峰的祭坛壁画來表明。 爭取艺术自由、爭取艺术家尊严、爭取人文主义式的英雄的米开朗基罗,很明显的在转型中。
「基督审判」,結束米开朗基罗的過往,开启他的未來。
来自:http://www.lib.nctu.edu.tw/speech/renaissance/artist3.html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6-1 17:15:01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