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432|回复: 0

红楼梦的奴婢世界 ---人物—袭人(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27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温柔和顺的贤内侍—袭人

  宝玉和宝钗结婚后,他痴病大发,又痛思黛玉,袭人担惊受怕,煎熬度日。宝玉要将玉还给癞头和尚时,袭人和紫鹃又死命抱住不放,舍命救玉。惜春、紫鹃出家时,袭人也极感灰心,痛哭不止,说:“我也愿意跟了四姑娘(惜春)去修行!”
  宝玉离家出走当了和尚以后,袭人又痛心又思念,人瘦的了不得,贾府认为她算个屋里人,到底并没有和宝玉过明路儿,就硬将她送回娘家另行嫁人。袭人悲伤不已,又不敢违命。那新姑爷竟是蒋玉函,当年宝玉将袭人的松花绿汗巾换来蒋的猩红汗巾送给袭人,袭人婚后见此旧物,始信姻缘前定,不得已而与他做了夫妻。
  袭人尽管在贾府施足手段,任劳任怨,最后仍一场空。
  八面玲珑,依旧得罪多人
  对袭人的上下交欢、八面玲珑的做人手段,当时在贾府也颇有人看穿或点穿的。除了眼光尖利的晴雯曾一针见血地拆穿她与宝玉的“鬼鬼祟祟”的暧昧关系和暗中“立功”而拿特殊津贴,及怀疑自己受到她的“暗算”外,宝玉的奶娘李嬷嬷自感因袭人得宠而造成自己失宠,故而特别敏感地认清袭人的表现。她赌钱输了后,正要迁怒于人,见病中的袭人躺着未及时招呼她,盛怒中吐出平时心中积蓄着的极度不满:“忘了本的小娼妇儿!我抬举起你来,这会子我来了,你大模厮样儿的躺在炕上,见了我也不理一理儿。一心只想装狐媚子哄宝玉,哄得宝玉不理我,只听你的话。你不过是几两银子买了来的小丫头子罢咧,这屋里你就做起耗来了!好不好的,拉出去配一个小子,看你还妖精似的哄人不哄!”又责怪宝玉:“你只护着那起狐狸,哪里还认得我了呢?叫我问谁去?谁不帮着你呢?谁不是袭人拿下马来的?我都知道那些事!……”从就事论事的角度看,李嬷嬷倚老卖老,迁怒、痛斥袭人纯属无理取闹,但其恶毒指斥“一心只想装狐媚子哄宝玉”,说宝玉房中的一批大小丫头“谁不是袭人拿下马来的”——被她降服的,固然有妒忌的成分,也确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宝玉房中的丫环用西洋哈巴狗来比喻袭人,颇表示她们对袭人媚上惑众的不满。尤其是王夫人冲到怡红院追查众丫环,将重病中的晴雯当场拖出去,追问“谁是和宝玉一日的生日”,并当众揭示蕙香“背地里说的,同日生日就是夫妻。——这可是你说的?打量我隔得远,都不知道呢!可知道我身子虽不大来,我的心耳神意时时都在这里……。”可见时时有人打小报告,而袭人的嫌疑很大。后来连憨厚老实的宝玉也大感疑问:“……咱们私自玩怎么也知道了?又没外人走风的,这可奇怪。”袭人道:“你有甚忌讳的,一时高兴了,你就不管有人无人了。我也曾使过眼色,也曾递过暗号,倒被那别人已知道了,你反不觉。”宝玉道:“怎么人人的不是太太都知道,单不挑出你和麝月秋纹来?”袭人听了这话,心内一动,低头半日,无可回答,便笑着又分辩一通。但宝玉还是咬住她不放,笑道:“你是头一个出了名的至善至贤的人,她两个又是你陶冶教育的,焉得还有孟浪该罚之处!只是芳官尚小,过于伶俐些,未免倚强压倒了人,惹人厌。四儿是我误了她,还是那年我和你伴嘴的那日起,叫上来做些细活,未免夺占了地位,故有今日。只是晴雯也是和你一样,从小儿在老太太屋里过来的,虽然生得比人强,也没有妨碍着谁。就是她的性情爽利,口角锋芒些,究竟也没有得罪哪一个。想是她过于生得好了,反被这好带累了!”说毕复又哭起来。连宝玉也分明怀疑到袭人等人的头上。
  袭人道:“你有甚忌讳的,一时高兴了,你就不管有人无人了。我也曾使过眼色,也曾递过暗号,倒被那别人已知道了,你反不觉。”这的确是事实,由于宝玉和晴雯等人毫无防人之心,让平时妒忌、怀恨着这些年轻、美貌、得势的丫头的粗使丫头和老婆子听到后,不断有人去高密。这才是事实的真相。著名红学家白盾先生也是这个看法,他说:
  在晴雯被撵时,首先是婆子们兴高采烈、拍手称快说:“阿弥陀佛,今日天开了眼,把个祸害精退了,大家清净些!”
  这尖锐地反映出这些人的心态:如此憎恶晴雯这样拔尖的人物,也说明这些婆婆们对青年丫头们的不两立的势头。——这些婆婆们干园中粗、细活,穿堂入室,无处不在。袭人说宝玉不注意的是这些人,这些人无处不在、无处不到,探听的“隐私”自也不在少数。小说在第十七回中,还有这样的描写:
  ……王善保家的趁势告倒了晴雯,本处有人和园中不睦的,也就随机趁便下了些话,王夫人皆记在心中。因节间有事,故忍了两日,今日特来亲自阅人。一则为晴雯犹可,二则因竟有人指宝玉为由,说他大了,已解人事,都由屋里的、丫头们不长进教坏了。……乃从袭人到极小的、丫头们,个个亲自看了一遍。
  这写的是婆子们进谗而非袭人的诬陷。所以,进谗诬陷的不是袭人,而是王善保家的及园中的婆子们:王夫人的“耳目神意”也不是袭人,而是园中的婆子们。这就可知,《芙蓉诔》的“钳波奴之口,讨岂从宽?剖悍妇之心,忿犹未释!”——指的不是王夫人、不是袭人,而是王善保家的代表的婆子们。她们才是挑拨是非、诬陷晴雯的元凶祸首,宝玉咬牙切齿地痛恨的人。袭人不过是处于一种受嫌疑的相似于《十五贯》故事那样说不清楚的尴尬地位罢了。生活就是这般微妙,许多事情往往似是实非,很难说得清楚的。这正是小说反映生活的逼真度和深透度。(《花袭人辨》,白盾《悟红论稿》第156-157页,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平心论之,袭人做事头脑清醒,且能一贯克己让人。宝玉与黛玉憋气争吵,贾母调解不成,急哭了,袭人在背后暗地劝宝玉要“体贴女孩儿们的心肠”,主动去向黛玉赔个不是。宝玉生气时踢人,错踢到袭人身上,袭人又是羞,又是气,又是疼,但料到宝玉不是存心踢她,便忍着说道:“没有踢着,还不换衣裳去呢!”到晚间脱了衣服,只见肋上青了碗大的一块,自己倒唬了一跳,又不好声张,不意口吐鲜血,还是克制自己,不让人知,反倒不断安慰宝玉。晴雯在场面上揭袭人之短,袭人也一再忍让,宝玉气得要当场撵出去,袭人带领众丫头跪在地上,恳求宝玉宽恕晴雯。香菱弄脏衣裙,宝玉怕薛姨妈责怪她,要袭人将自己的裙子送她,袭人立即慷慨相送。凡此种种,皆非一般丫头能做得到的。从这个角度看,这样的贤惠丫头大得宝玉喜欢,从贤内侍升做贤内助也原是自然和必然的。故而脂评赞她是“贤而多智术”的“袭卿”,称颂她“可爱可敬可服之至”。
  尽管如此,她在怡红院还要经常受委屈。一次李嬷嬷输了钱,又来到怡红院出气。袭人病了,躺着,李嬷嬷就骂她装狐媚子,平时一贯勾引宝玉。宝玉在黛玉房内说笑,听到吵声回来,止不住李嬷嬷的怒骂,幸亏凤姐把李嬷嬷骗走,她才骂骂咧咧地离开了。她走后,晴雯因为李嬷嬷来争吵,害得她本来赢钱的赌局遭到破坏,反而输了钱,心中有气,也发起牢骚。袭人一面哭,一面拉着宝玉道:“为我得罪了一个老奶奶,你这会子又为我得罪这些人,这还不够我受的,还只是拉别人。”宝玉见他这般病势,又添了这些烦恼,连忙忍气吞声, 安慰她仍旧睡下出汗。又见她汤烧火热,自己守着她,歪在旁边,劝她只养着病, 别想着些没要紧的事生气。袭人冷笑道:“要为这些事生气,这屋里一刻还站不得了。但只是天长日久,只管这样,可叫人怎么样才好呢。时常我劝你,别为我们得罪人,你只顾一时为我们那样,她们都记在心里,遇着坎儿,说的好说不好听,大家什么意思。”一面说,一面禁不住流泪,又怕宝玉烦恼,只得又勉强忍着。袭人在怡红院中的艰难处境也由此可见。
  好人难做,恶名易得

  在《红楼梦》中的众多少女中,对于袭人的评价,贬低、批评者最多。《红楼梦三家评本》之姚燮(大某山民)总评说:“花袭人者,为花贱人也。命名之意,在在有因。偶标一二,余俟解人自解。”又认为“宝玉之婢,阴险莫若袭人”。涂瀛之《红楼梦读花人论赞·袭人赞》说:“苏老泉辨王安石奸,全在不近人情。嗟乎,奸而不近人情,此不难辨也,所难辨者近人情耳!袭人者,奸之近人情者也。以近人情者制人,人忘其制;以近人情者谗人,人忘其谗。待计平生,死黛玉,死晴雯,逐芳官、蕙香,间秋纹、麝月,其虐肆矣。而王夫人且视之为顾命,宝钗倚之为元臣。若非宝玉出家,或及身先宝玉死,岂不以贤名相终始哉!惜乎天之后其死也。咏史诗曰:‘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若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袭人有焉。”梅阁又评此赞:“绝大见识,绝大议论,不作袭人赞读通,即作袭人赞读快。”涂瀛《红楼梦问答》认为“宝钗深心,在交欢袭人”,此则“古来奸人干进,未有不纳交左右者。”更且“君子与君子为朋,小人与小人为朋,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又比较袭人与晴雯之优劣:“袭人善柔,晴雯善刚;袭人用屈,晴雯用直;袭人徇情,晴雯任性;袭人做面子,晴雯绝尘埃;袭人收人心,晴雯信天命,不知其他。”
  20世纪名声最大的红学权威俞平伯,也认为袭人“引诱、包围、挟制宝玉,排挤、陷害同伴,附和、讨好家庭的统治者王夫人”。她的“性格最突出一点是的新忘旧,甚而至于负心薄幸”。(《关于十二钗的描写》)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王昆仑又据旧作改写并发表了著名的《花袭人论》,具体分析和论证了花袭人这个人物作为封建奴才的思想性格特征。他的这个观点,成为学术界认识袭人的基调。后来的不少论者还更进一步批判她,将她看作是十恶不赦的人物,给予全面、彻底的否定。
  近年虽有人提出异议,认为“她是被侮辱被损害的奴隶,而不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忠实奴才”(金实秋《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对袭人评论的异议》),但多数论者仍持严厉批判态度,如吴颖《论花袭人性格》认为袭人的性格是一种背叛了奴隶出身的典型的奴才性格,还主动、秘密地干了害人的坏事;她的一生,“似痴而实黠”;对宝玉又笼络又限制,是个封建卫道士;在怡红院里拉拢麝月秋纹,搞小宗派,用告密手段叛卖阶级姐妹。又认为袭人有当奴才之志,又有当奴才之才,是一个正在走向成功的例子,起了统治者恶劣走狗的作用;全书深刻、形象地写出这样一个蕴含深厚的历史内容的奴才典型,中国文学史上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5-5-10 22:26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