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壁生· 看了今年的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绝大多数题目给我的感觉跟往年一样:这些题目是专门把学生当做假想敌人而想出来的。其中有一些题目,即便看起来不错,例如上海的《我想握住你的手》,广东的《雕刻心中的天使》,也很难让一个高中学生在几十分钟的时间里写出一篇完整的作文来。而大多数的题目,假如让我来做的话,大概都是不会及格的。 高考作文,可以说是一根指挥棒,决定着高中阶段作文学习的导向,也指挥着学校、老师的作文教育导向。所以一个及格的高考作文题目,最基本的要求是让学生看了都觉得有话写,并且能够在几十分钟之内写出来。更进一步的要求,是要跟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生才能够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如果以这样的标准来衡量2006年的高考作文,我不得不说,绝大多数的作文题目是没有达到及格线的。 今年的北京高考作文颇有新意,要求以“北京的符号”为题写北京市的故宫、四合院、王府井商业街、中关村科技园等“北京的符号”,在我看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题目,既跟考生的日常生活相关,又有一定的文化内涵。但是,这一话题对大量北京边缘的考生是不公平的。假设考生是一个地道的北京人,对“北京的符号”自然有由衷的认同,有真实的感情,但是,假设考生是农民工子女,这些“北京的符号”跟他们又有什么关系呢? 在各地考卷中,最差的是天津地区的作文题,叫“愿景”。据说这个词语收入了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词义是“所向往的前景”。说实在的,在我的阅读生涯中,我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一个奇怪的词语。中国从五四时期开始提倡全面的白话文写作,由此也开始古代汉语向现代汉语的转型,在这一过程中,任何词语的定义的确定,都需要专家进行严格的考究,“承续”不能叫“脊续”——即使你可以自己解释说“脊续”就是像脊骨那样接续,天气很热不能说是“七月流火”——即使你可以自己解释说七月流火就是七月天太阳像下火一样,好得说不完不能概括为“罄竹难书”——即使你可以自己解释说“罄竹难书”本来就是多得说不完的意思。这是语言习惯使然,不是任意为之的语法结构使然。“愿景”据说是台湾语言,连、宋来大陆的时候便大量使用。假设要把它作为一个现代汉语的标准词语,那就得以一种非常谨慎的态度来对待,而不像网络语言的“哇塞”、“FT”一样可以随意为之。而高考作文的命题,关系着语言的纯洁性,在一个词语尚未普及的时候,直接作为命题是不负责任的,更不要说这个词语的合理性还有待考虑。所以,天津的高考作文题,决不是我们的“愿题”,而是汉语言的“敌题”。 湖北地区的高考作文题目的模糊和无知,让人骇然。出题者认为,在汉语中“三”构成了很多词语,比如“三思而后行”,“三省吾身”,“举一反三”等等。“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产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所以,要考生根据对以上词语或所熟悉的其它带“三”词语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文章。我不知道出谜人的心思,但是面对这个谜面,我相信,大多数人看了都会如坠云雾之中。根据所举的例子中的“三”字,其意思都是“多”、“几”,也就是指概数。而这个概数,有什么好“联想”和“感悟”成为一篇八百字的文章呢——况且在几十分钟内?难道可以要求学生分析中国传统“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中,为何要选择“三”做为概数?如果要学生写“三思而后行”或者“三省吾身”,那还说得过去,但是,专门以学生为敌的出谜人,就是要钻到牛角尖里面去,并且要求学生也跟着进去“联想”和“感悟”。我可以断定,湖北高考作文是全国最难的作文,因为出题人的牛角尖钻得最深。 浙江地区高考作文题列出的材料则是错误的。材料中引《列子》中的话:“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这句话后面是康德、歌德关于工作和休息的名言,并且要求考生写的题目就是“生有所息,生无所息”。可以看出来,出题人是把孔子的“生无所息”中“息”理解为“休息”,要求学生写的也是工作跟休息的关系。但是,在《列子》中,孔子的“生无所息”却不是“休息”的意思。《列子》“天瑞”篇原文是:“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子贡曰:‘然则赐息无所乎?’仲尼曰;‘有焉耳。望其旷,睾如也,宰如也,坟如也,鬲如也,则知所息矣。’子贡曰:‘大哉死乎!君子息焉,小人伏焉。’仲尼曰:‘赐!汝知之矣。人胥知生之乐,未知生之苦;知老之惫,未知老之佚;知死之恶,未知死之息也。’”这里子贡“倦于学”的意思是,学,本来应该学列子的自然淡泊之道,子贡居然疲倦,说明子贡学得不好;而孔子的意思是,活着就有气息、知觉、动作,所以不是“息”,真正的“息”是死亡,并且在君子看来,生不见得乐,死不见得苦,死亡只是像回家一样。这里孔子谈论的完全是生死问题,不是“工作”和“休息”的问题,是关系终极的哲学问题,不是工作与休息的辨证关系问题。可以说,浙江作文题的出卷人,完全是在对《列子》原文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乱点鸳鸯谱,把这段话拉过来刁难学生的。由此也可以看到,有些地方的高考出卷,其实是非常不负责任的。浙江地区的作文卷在“注意”事项中,除了文体、字数诸要求,还特地加上一句“不得抄袭”,让人忍俊不禁,一下子想到现在流行的搞笑标语,诸如:“抢劫警车是违法的!”“不得袭击警车!”“武装抗税是非法行为”等等。 其它地区的高考作文题,也很多非常偏狭,例如福建地区出三个话题,其中一个是“戈多来了”。《等待戈多》本来就是非常深刻的作品,一般学生都不会读它,即便它的片断被编入该地区的课本,它的深刻也不适于作为作文话题。而像江西地区的作文题,是以这样一个故事为话题:雨燕孵化之后很胖,飞不高,雨燕的妈妈要求它加强锻炼减肥,这样才能展翅高飞。从而以“雨燕减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我想,这样的题目,放在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的考试中,会更加合适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