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485|回复: 6

三个中年男人 韩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5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在博克的首页上看见了余秋雨悼念陈逸飞的一篇文章,不知怎么的又想到陈凯歌,然后又联想到自己闹的一个笑话。
 
陈逸飞去年忙拍电影,鞠躬尽瘁,这点我非常钦佩。他死后有记者打电话给我,记者说,陈逸飞死了,你怎么看待。我当时不知道这消息,很吃惊,问怎么死的,记者说,拍电影太累,生病。
我沉默半天,说,为自己喜欢的东西死了总是还有欣慰。只是,陈红真可怜啊,这么年轻就要自己带着两个孩子。
然后电话那头也沉默了数秒。我就挂了。过了两天我看了报纸才知道,我乱点了鸳鸯谱。
 
不知道为什么,我脑子里,余秋雨,陈凯歌,陈逸飞都长一个样。人也一个样。以至我经常把他们搞混。
有人说,他们是大师(我怀疑是自己放出风去的),这点我从来不相信。我觉得一个大师要够有人格魅力,而这是他们三个最缺乏的。坦率的说,我不喜欢这三个人,他们身上有太多中国中年男人的无趣,不坦诚,精明狡猾,缺乏想象力和没有幽默感。他们都沉迷在自己弄出来的巨大概念里过家家。他们三个人所做的概念,全是冲着一个字去的,就是“伟”,现在多少已经达到了“伟”他兄弟的境界,就是“伪”“猥”“痿”,可以说,大师就差一口气,全国人民都着急。
当然,这样的人多了,很多也为我所喜欢,为什么我这么不喜欢他们呢,我觉得,主要是我不喜欢他们的长相。包括余秋雨的发型。大师绝对可以不修边幅,他们绝对属于没修好边幅。这理由自然很肤浅,但,不喜欢一个人的长相,这有啥办法呢。我也没妨碍着大家喜欢,比如很多比年轻的美女们。但我就是不喜欢他们的腔调。
 
余秋雨老师前一阵子可以经常在电视里看见,他总是在考察模特的修养,问穿着三点式的模特一些比如“1和2有什么区别”之类的问题。但是奇怪的是,无论什么场合,余秋雨老师总是感觉他洗脸从来不用毛巾,而是用油条。余老师当时《文化苦旅》出来的时候,我还特喜欢看,觉得写的好。当时我初二,还模仿他的文笔,写作文的时候经常“凝视着这块前朝的板儿砖,多少年的文化在我心中吐呐”。后来看到他不少照片,我说,这人怎么有点油头粉面的啊,怎么搁都和那些淳朴的风景不协调。后来余杰逼着余秋雨忏悔,但那阵子我忘了自己正忙一什么事,完全不知道内情,凭借着想象,我觉得这两人都姓余,岁数差不多差了两轮,小的又逼着老的要忏悔,该不是余秋雨不认余杰这个儿子。我当时就向朋友发表乌龙意见,说,余杰不错,又有才华,我要是余秋雨,就认了,虽然父亲没有培养,但是还是有遗传。。。。。。这事充分证明我是一个肤浅的人。后来就只能在电视上看见余老师了。
 
陈凯歌老师最近又惹不少麻烦。听说国外拍〈珍珠港〉的时候,先要派潜水员下水驱赶水底下的鱼龟,然后再开始爆炸。这要是陈导,肯定直接炸,中国人,没有的是效率,讲究的也是效率,炸完一次,剧组的晚饭也都有了,还全是海鲜。制片人陈红肯定很开心。万一再炸上了几只大海龟,还可以考虑带回国送给张艺谋,不知道他的〈黄金甲〉缺不缺道具。
 
他们三个长的实在是有异曲同工之妙,三大领域的大人物居然一种脸。好生奇怪。而且他们的名字又是那么文化,秋雨,凯歌,逸飞,恨不得都要对丈了。逸飞不在了,还有余秋雨和陈凯歌,他们还姓陈和余,所谓沉鱼落雁,这说明,只要他们两个,不,是两位,不行,还不够尊敬,是两尊。只要他们两尊大师合作,小雁子(我可没说赵薇),都能从天落下来。至于为什么落下来,是给倾倒的还是给熏倒的,对于我们这些不能理解大师的俗人来说,已经不重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5 13:27:01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5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笑死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5 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凹造型的八十后  洪晃

    对于八十后的作家我基本上不敢发表评论,一来他们的东西我看得太少,但是更重要的是这些小毛头屁股后面居然有那么多粉丝, 可以群起而攻,把我们这些老家伙开的博客都打关门了,厉害,厉害。今天我是纯属于找死,但是豁出去了,因为我刚在上海学了三个字,用来形容韩寒和Acosta再合适不过:凹造型。这词太好了,把有意塑造自己形象说得很通俗易懂,把我们这个象形文字的优越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有史以来,凹造型的作家都是明星感觉比文人感觉多一点,这就遭人恨,也遭人骂。比如Truman Capote,(电影《Capote》里面的主角,这个电影这次还拿了个奥斯卡最佳男演员)当年凹得厉害,美国大作家Norman Mailer 曾经骂他没话找话:“最好的作家在他最坏得时刻都比这个Capote有话说。

         Gore Vidal(也是大作家,其作品《Galigula》被拍成了一个非常流行的三级片,好像中文翻译为《罗马大帝》)也说:Capote 把撒谎当成一门艺术。”

     在一次作家聚会上,Harold Ross 头一会看见Capote的时候就大叫:“上帝,这是个什么东西?”

    可是Capote 的书卖得比谁都好,而且他的《冷血》成了以小说形式写报告文学的典范。评论家们不承认这东西跟文学有关系,但是老百姓倒是非常爱看。

     比Capote更早,而且造型凹得更狠的就属于海明威了,也是遭人骂,死了以后还有作者骂他。他把自己用实际行动凹成大男人作家,打仗、斗牛、玩女人。而Max Eastman曾经说:“海明威的文学风格就是(男人的)假胸毛。”Gertrude Stein是二、三十年代美国的传奇人物,她在巴黎的沙龙里不仅聚集了文学家,还有当代艺术的很多大师,她本人是个很严肃、较劲的作家,出得书都卖不好,她作品里面最著名的一句话是:“一朵玫瑰是一朵玫瑰是一朵玫瑰是一朵玫瑰。”她恨海明威到了给自己的狗起名叫海明威,一有人来,她就喊:“去玩去吧,海明威,凶猛一点。”

    文人相轻是全世界文人的光荣传统,我觉得挺好,要不然文学青年就没热闹看了。我自己试着看过韩寒,没看进去,但是他和Acosta的博客倒是经常看。如果我想骂他们这两个凹造型的八十后,就可以借用Gertrude Stein 骂海明威的话:“发表点意见不等于文学。”但是我也可以用萧伯纳的话维护他们一下“年轻人唯一能为老家伙们做的事情,就是刺激他们,让他们不至于落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5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洪晃骂韩寒是为前夫报仇  殷谦

近日又从媒体得知,韩寒个人首支单曲《私奔》MV在各大门户网站全面上线,第一天下载接近2900次。韩寒雄霸着“80后”文坛名震中外,此时冷不丁地又在歌坛上来的一个蜻蜓点水,却激起了轩然大波,可真可谓是“一歌激起千层浪”。同时有媒体称,“名门痞女”洪晃在自己的博客上讽刺韩寒说,这个“80后”作家是赶时髦,韩寒本人无论出书、骂人、出唱片等都符合了“拗造型”这个词。洪晃是谁?洪晃原来是一个与陈凯歌离婚的女人,一个出身名门的性情中女人。媒体评价她“做事情绪化。”理由是她曾辞去年薪18万美金的首代职也毫不犹豫,在陈凯歌红的发紫的时候提出离婚,果然令人刮目相看。看看这个张相平平的女人,感觉与大明星牵强在一起很不协调,更与大腕导演陈凯歌似乎很不“匹配”,她与陈凯歌提出离婚还不能说是她的勇气,谁跟谁提出离婚还很难说,总之有钱人离婚就是砸钱的事,真实内幕就不必去细考了。至于她对韩寒的批评,我的看法是,这个“做事情绪化”的老女人的话当然不能太过于认真地去计较,因为韩寒大骂她的前夫,她出来耍点情绪也实属正常,再说,韩寒的书她读不进去,韩寒的博客她倒是经常看,这就可以看出她这个人的喜好或价值取向是什么,正如隔壁王老五骂他儿子的话:狗杂种,好好的书你读不通,那些不三不四的话你到是一学就会!
    韩寒不仅仅一个倔强的文学少年,他的骨子里滋长着一种令他敢于挑战,永不折服的东西。他想通过自己的作品改变全世界,他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弃旧图新的使命感。他试图改变中国的一切弊端,想改变社会风气,想改变除他之外的每一个人。他把自己当作成鲁迅先生,欲以自己的文字去鞭鞑世间的丑恶,揭露世间的真伪,表达自己独立的理解或见解;欲以自己的文字去“拯救人类或社会”。尽管他还小,尽管他很狂妄,尽管思想的稚气未脱,可他这种贬恶扬善的心态以及动机是值得一提的,这要比中国许多所谓的一些“实力派作家”强出许多。这样一个“问题少年”何以笔墨横飞,风樯阵马?这就是天赋,文采是他生来俱有的东西。其实也不尽然,真正让读者震撼的是他的新奇怪异的思想,还有他那些让“保守派”们感到不可思议的对一些现实问题的观点和立场。我以为,一些作家笔下那些风花雪月的著作是不能与之同日而语的。正如有评论家所说的,中国当代文学的有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对道德上的淳朴和善良这些美好的东西漠然视之,半个多世纪的恶劣的道德环境破坏了人们对于善的感受力,破坏了人们对怜悯、同情的感受力。我们的作家乐于叙写丑的和恶的东西,乐于展示人的阴暗的心理、卑下的欲望、粗俗的举止、低级的趣味和残忍的想像。我们的作家不是培养人们对生活的眷恋的热情,而是鼓励人们以一种游戏的、放纵的态度敌视生活。我们时代的消极写作者通过亵渎文学亵渎生活,通过摧毁道德摧毁生活。近几年中国的文学处于“性”时代,男欢女爱已经成为中国文学的领头羊,没有多少作家真正的关注社会,关注真实的生活,哪怕为百姓的生计民生提笔请命过,主流是一味的捻风弄月,然后来往于金钱交易之中。斐然成章,率尔而言,韩寒都做到了。虽然他的作品反映出的思想也不能被我全部认同,但他的思想和动机我是完全赞同的,韩寒是一位很有潜力的作家。
    韩寒是名副其实的一块“金子”,他也如期所至如愿以偿地闪了光,而且是光芒四射,强光刺眼。而对于韩寒来说,闪光的不仅仅是文学,韩寒还钟情赛车。当时媒体爆出韩寒签约上海某车队转战赛车,他的赛车生涯着实让我感慨了一番。这位背负众望,高举一杆反叛应试教育、嘲弄语文教学大旗的韩寒,却把自己的爱好真正实现了职业化。韩寒赛车天赋和出色表现都让车迷们折服,他首次代表所在车队参加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上海站比赛便一举拿到第四。我惊讶的不是韩寒抛下文学去赛车了,相反我惊讶的是韩寒居然在赛车方面如此专注。在这里,韩寒在少年中间有扮演了一回好斗的勇士,韩寒出色的帅不仅仅局限于写作,在赛车这方面也好不逊色。
    韩寒推出个人首支单曲《私奔》,从一个写书到赛车再到唱歌,韩寒接二连三的举动让好多人惊讶和疑惑。《私奔》究竟怎么样?韩寒唱的歌行吗?媒体评价说,韩寒的嗓音很独特,除了浓厚的人文气质外,还带了些许涩涩的味道,再配上女声的浅唱低吟,以及“捞仔”出神入化的吉他伴奏,用音乐里的民谣韵调,衬托出韩寒创作的歌词里清晰可见的忧伤来。且不说他的歌唱的好还是不好,有没有人喜欢听却是最关键,第一天网络就能下载接近2900次,这个数字中不仅仅是听众怀疑他的结果,我想他的歌也有一定的质地。据说喜欢韩寒的歌的人不少,他自己也说“至少我的歌不难听”。韩寒写书没有什么不可思议,韩寒赛车也没有什么不可思议,那么韩寒唱歌又什么不可思议的呢?赶时髦没什么不对,一个人多一些爱好本身就是好事,这难道也值得去批评吗?在如今这个一切都飞速发展、一切都再巨变的时代,谁要不会或不懂得赶时髦,那就是傻B,并且傻B的可怜可悲,说句糙话,那就是不识时务、不学无术、不求上进,那才是真正的不可思议。有人说韩寒唱歌是为了图钱,这似乎显得更傻B,图钱有什么不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凭着自己的才能赚钱这才是本事,并没什么毛病。韩寒又不是去偷去抢,他自己“卖唱”又何错之有?何况他自己说,自己赛车和写作都比唱歌来钱,自己签唱片约并不是因为对经济效益的看重。我想就算看重经济效益也是对的,那是一个人能力和价值的一种体现。
    看到韩寒写的《三个中年男人》的文章,韩寒刻薄地批评了余秋雨、陈逸飞和陈凯歌三位名人。不管评价是否真诚和客观,总之我看到了韩寒坚强不屈的个性。他骨子里的倔强和狂妄和对学业问题的不屑一顾在这里得到了更有力的证明。年轻人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无论他的思想和观点是否中肯,那只能代表他自己。韩寒批评这三个人也没什么不对,我们的祖宗们都被上一代人从坟墓里拖出来,几番轮回地批了无数次,为什么就不允许这一代人批上一代人。几年前,韩寒就说:“进不了名牌大学是我不想进,复旦算不上出色的学校……”这些话曾经掀起一股“倒韩”浪潮,最终被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给他戴上了“问题少年”的帽子。我有些茫然,为什么我们要一再地去扼杀一个人的个性,这是不是上一代人和这一代人的“代沟”所造成的,对这一代人,他们的任何事似乎都让上一代人看着不顺眼,唱流行歌曲看不顺眼,穿花衣服看不顺眼,留长发和染发也看不顺眼,说几句“大话”更是看不顺眼,那么他们怎么样才能让我们看得顺眼呢?我们是不是在自恋地标榜自己?我们还要守旧地把自己的行为规范和喜好来作为衡量这一代人的标准?简直迂腐可笑。事实胜于雄辩,这个问题少年比一些没有问题的少年更要优秀。说他学习很糟糕,说他进不了名牌大学,这些算得了什么呢?韩寒说各门功课红灯却照亮了他的前程。这是事实,说句私心的话,几部作品的收入恐怕他这辈子也花不完,就是不写书,在赛车中出色的表现足以让他成就他的赛车事业。韩寒是留级生,是个特差生,那又怎么样呢?魏明伦是中国公认的文坛泰斗吧?可他老人家连个小学文凭都拿不出来,文凭是什么?韩寒应该说:文凭是个屁,老子出版的那么多书就是文凭!
    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人非得要掉死在一棵树上吗?难道考大学就是人生的惟一目标吗?除了考大学,人生的奋斗就没有意义了吗?
    韩寒说,我是金子,我是要闪光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5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 过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6 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6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不是一般,是无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5-5-26 01:43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