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子看完许久,我还不解为何它的中文名被译成《疯狂的贝克兄弟》,其实,直译为《神奇的贝克兄弟》也挺好的嘛。当然,它还有两个更为香艳的:《你嫁给我吧》和《一曲相思情未了》,不过,觉得前者带点俗,后者则有点不着边儿。
一直以来,都很喜欢蜜雪儿.菲佛,极有味道的女人,纵使现在快跨入老女人之列了吧,不过,她好像一直没遇上几个好剧本,所以,在电影界的造诣不尽人意。这部1989年的《The Fabulous Baker Boys》可算是她的代表作了,籍此,她获得当年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提名。 八十年代的电影就如同那个年代般,清纯、易懂,无论剧本语言还是镜头运用都如行云流水一般,赏心悦目。很多人或者因蜜雪儿一袭猩红的晚装,绻曲在那架三角钢琴顶款款唱出一曲《Makin' Whoopee》而刻骨铭心,我更着迷的是男女主角在酒店相邻的两个房间及相通露台之间的欲语还休、故作镇静,又似猫儿在心头挠挠,配上一段妙绝的爵士音乐......呵呵,都是成熟的男女性,表达方式不像二十出头的愣青了。 这是一部与爱情有关的影片,但是,结局却并非如大多爱情片那样,真是让人说不清的一段缘。不过,只要体会过舞台感觉的人,就会理解来自舞台上心意相通、水乳交融产生的爱,往往来得热烈、纯粹,但是,并不包含长久。当观众散去,聚光灯熄灭,一切归于沉寂时,爱通常便会像找不着家的迷途人一样,无处存放...... 所以,相识,相恋,至最后的无言,是一种过程,生命的过程。来了、有了就接受吧,失落了、结束了也尽可坦然,没有人可以承诺,也不需谁来背负。影片把这写得很透,但是,很轻,还带着少许优雅,或者,现实中遇上理智的双方,真的可以这样,谁知道呢。 片中的音乐很好,基本属于轻爵士类,与影片的气质和场景中纽约的街道真是丝丝入扣。原来蜜雪儿歌唱得还真不赖,怎么她不尝试向这方面发展呢? 几张我做的DVD截图: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25 9:56:39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