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花叶无痕

张翔:动物笔记(连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5-4-19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046.沙漠鼠的生存绝招 生活在沙漠中的动物,身体水分的含量与其他动物差不多,约占身体的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七十(哺乳动物),但在沙漠中却经常看不到一滴水,它们到底从哪里获得水分呢?澳洲沙漠里有一种老鼠,以植物种子为食,但在找到种子后并不马上吃,而是先收集起来放在洞穴里。这些非常干燥、渗透压高(高达四百至五百气压)的种子,就从洞穴里的砂或土壤吸收水分,老鼠等种子吸饱了水分之后才吃,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有吃有喝。当然,沙漠空气中的水蒸气到晚上温度降低后,会在岩石裂隙或深坑中形成露水,这也是它们的水源之一。 笔记:就饮食艺术与科学层面,不得不佩服鼠辈的能耐。这种生存的智慧实在让人莫及。作为领导者,懂得让别人发挥其潜能,然后为己所用,是一种绝高智慧。 047.主子面前 在阶级分明的动物群中,下层的雄性动物如何向上级表示恭顺是一门“学问”,其中它们有用的纯粹是肢体语言。例如,地位低的牦牛和欧洲野牛,在走近地位高的牛老大身旁时,会低垂眼睫毛,这样它们虽然看不到对方的“脸色”,但却绝不会受到攻击。地位低的野狼,在走近首领身边时,也会低下头来,将两耳往后垂,眼神内敛,做自我反省状,并将尾巴夹在两腿之间。如果地位低的动物“失礼”,被地位高的动物认为它心存挑衅,“居心叵测”,地位高的立刻会给予地位低的教训式的攻击。但只要地位低者再度表现出恭顺的模样,主子也会“见好就收”。 笔记:所谓“奴颜婢膝”,非人类所独创,而是动物社会中的天然法则。官场上,只是以语言、文字使之更上一层楼而已。仕途惟艰久已见闻,穷猿奔林岂暇择木,举凡拍马、迎逢、颂德、送礼、揣摩上司之意等等,仕而优者不可不学也。 048.兜蜥的逃命方式 全世界共有三千多种蜥蜴,其中有一种兜蜥只见于澳洲。兜蜥身长约六十公分,因在脖子四周环生着像围兜一样的薄膜而得名。这层薄膜平时整齐地伏贴于颈下,遇到敌人,兜蜥会抬高头部,张开嘴巴,颈子下面的薄膜就突然像自动伞撑将开来。膨大的外环罗列着尖刺,看起来威猛无比,敌人常被这唬人的气势所吓住。其实兜蜥只是在虚张声势,当敌人一时怔住还来不及反应,它就乘机一溜烟逃走了。兜蜥生性胆小,毫无攻击能力,端赖这层虚张声势的兜膜来保护自己的。 笔记:虚张声势是一种常见的防卫方式,但能逃得走,才是最有效的保命秘诀。在战术上,当部队撤退之前,也时常全面发起有限度的攻势,但绝不恋战,其真正之目的还是脱离战斗。 049.迟来的歌手 “夏日歌手”雄蝉,常攀伏在树枝上,不停地振动鼓膜,发出嘹亮的鸣叫声,为的是吸引雌蝉来交尾,急躁地想完成自然所交付的使命。但也难怪它急躁,因为其生命只有一个礼拜而已。蝉的生命虽然这么短暂,它的蝉虫却在土中要度过非常漫长的不见天日的“童年时代”。刚孵化出来的蝉虫,像蚂蚁一样小,很快钻入土中生活,这一钻入,少则一年,多则长达十七年(随种类不同),才能“出土”羽化为蝉。但“重见天日”的时段却又如朝露般的短暂,难怪它们要尽情地歌唱。 笔记:人间自亦有这种“大器晚成”者。天下名驹不多,伯乐更少。时势造英雄,没有大时代,英雄怎有用武之地。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奋斗终至极点,然志得意满之余,却面对的是满足后的空虚与殊途同归的无奈;七天的嘹亮歌声来自十七年的沉潜酝酿,正是急躁忧愁与苦闷的呐喊。 050.平均主义的蚂蚁 蚂蚁有分享食物的美德,当工蚁在路上发现糖水后,它会吸饱立刻回巢,利用嘴对嘴的反刍动作,将糖水吐一些出来给它遇到的同伴。社会生物学家威尔森为了研究这种食物分享的程度,以用放射性物质标识的糖水喂一只黑蚁,然后用特殊仪器追踪这种放射性物质在蚁群中分布的情形。令他惊讶的是,一只工黑蚁带回的糖水,在二十四小时内,已遍及巢中所有工蚁的体内。当时间延长到一个星期时,这种放射性物质几乎是“等量”地平均分布在巢中所有蚂蚁的身上了。 笔记:蚂蚁王国是平均主义者的理想梦土,每一只蚂蚁的生产所得都属于全族群共享。但蚂蚁的这种美德显然不是来自后天的环境,而是来自遗传基因;实践世界大同的理想,武力、制度都无济于事,除非发挥世人真诚的良知。这是大同主义者罗素和泰戈尔早已洞穿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5-5-19 23:06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