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906|回复: 0

白薯的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0-15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国黑人作家艾里森在他的小说《看不见的人》里,曾用大量的文字写到烤白薯的场面,与我们所不同的是,他们要在刚出炉的烤白薯上浇上黄油,据说,这样吃,十分可口,是上帝给予人类的一种特别赏赐。   我在读到这里的时候,不禁突发奇想,如果在淌着蜜汁的散发着栗子香味的白薯上,除了浇上黄油以外,再蘸些桂花酱,味道一定更鲜美。   说实话,白薯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对我而言,更是如此。生活在冀中的人们,几乎天天跟白薯打交道,是日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荆轲的故乡有个地方叫易县,有一条不大但是颇为有名的河流,就是古诗“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回还……”里的那个易水。那里盛产白薯,在那里,几乎可以在每一家的屋顶、房檐和当院里看到晾晒着的白薯干。   以前,在那个地方,白薯干和货币具有同等的价值。小孩子要换药糖,只要爬房顶上捧一捧白薯干就行了,大人们是轻易发现不了的。   在城市,那个“瓜菜代”的时代,每年的深秋或初冬也供应白薯,城市人的吃法更为单调了,除了蒸着吃,熬粥喝,就只会捏窝头了,窝头黑黑的,闪着光泽,像俄克拉何马城的那个建筑工人的儿子艾里森的皮肤。   艾里森靠着一本《看不见的人》进入到二战后最优秀的小说家之列,《看不见的人》也成了美国现代文学的里程碑似的名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5-5-18 03:32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