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街的风情
2003年春节,随朋友们走进了西街——这个梦里。
很早就在论坛上看到描绘得如梦如幻的文字,曾多少次梦里徘徊,今天终于要见识你的美丽与风情了。我以一种颤动的心情,踏响了你的青石板路的琴音。
这是一条古朴而悠久的青石街,岁月沧桑里未刻划有太多的没落与墟废。干净的路面,伴着嘈杂的路人。走在路上,两旁或古典或现代或风情或纯朴的各式建筑,夹杂着或明艳,或繁华,或暗淡,或简单的装修。这是一个现代与古典,中西合璧的奇妙的组合的奇葩。走在这一路街道,我仿佛穿越了千万年的时空见识一位秀丽的村姑,缓缓梳理着自己长长的发,精致银梳在黑瀑间流淌,斜带了翠花钿,轻插了碧玉簪,山是眼波横,水是眉峰聚对镜黄髫的画面;又见到了小家的一块碧玉,青春的绿底子上泛着莹洁天真的光彩,还是不知忧愁为何物的女孩子,喜欢笑,喜欢闹,喜欢搂着母亲的脖颈撒娇。她的生活是绣花绷子上五颜六色的丝线,绿色是和女伴们斗草的乐趣,蓝色是秋千架上汗透轻衫的自在,粉色是折花扑莺划舟采莲子的浪漫,密密疏疏地绣出了一幅快乐的图;还仿佛见识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女,粉色衣衫在粉色杏花里翩然。只是,花的粉色浅一些,她的粉色深一些,花的笑容淡一些,她的笑容浓一些。她亭亭在香云艳雾的杏林里,千树万树的杏花都失色。风吹来,花瓣如雨,轻轻地落在她的黑发上,她的肩上,她飞扬的裙裾上。
如果说清晨里的西街应是一位秀丽的走过了旧岁今朝的浪漫的年轻的女子。那么,夜色里的西街就是一位风姿焯灼的少妇。在夜色斑斓里,抒情怀春的女子,依窗而立,浓妆艳抹,在招摇着独自的风情在轻歌曼舞里。
一盏盏或红或绿,或黄或蓝的灯光亮起来了,仿佛千年宫殿穿起的各色玛瑙,在闪闪发光里飘舞。一个个酒吧的门开启了,琼浆玉液,从远古到今朝,从大西洋彼岸到东方古老文明,来一杯咖啡,敬一盏漓江青啤,都在这液体里沉醉;音乐燃烧起舞的激情,金法碧眼的豪放女郎,英俊潇洒的东方才俊,或翩翩轻舞流畅的温柔,或疯狂摇动意气的风华,在夜色里沉迷。
没有隔阂,没有语言文字的交流,人们用最原始,最直接的方式表达着或欢乐或忧郁或轻愁或欢聚或别离的各式情怀。
夜色里的西街还有文化人的游离,一幅幅自创的山水画,一件白色的圆领衬衫,亦可在色彩里钩画出几许风情,染布坊里的青蓝花色,也在刻意着东方古老的文明。
夜色里的西街又是寂寞的,在繁华的背后,一抹哀怨在青石街道悠远的飘零。
车行月亮山--轻云不成雨,远水自生烟
住XX宾馆(好象是叫龙什么的)四楼。是一标间,两张床,120元一晚,贵。但带有一延伸出去的阳台(物有所值)。最美的还有一条石桥横渡,石桥上有龙腾图案,桥旁有几棵小树。
走出来后,回头望望临时的家,很抒情的飞吻而去,要去开始寻觅阳朔的各处美景了。
依旧有淡淡的如雾般的雨丝,细腻的如风而过,在你的面庞留一缕清凉。街道上有三三两两的车辆缓慢而行,各色小贩肩挑小菜与各色水果,呼唤着,喧闹着,轻语着,交流着,写意着小城的轻意闲散。
8:30分(好象是),车行月亮山。上路前,雨丝微微,照了第两张“全家福”,4个驴子将骑车去月亮山。
一路是山从旁飞驰而过。路虽然不长,但很滑的乡村大路让我们一个个骑车时着实小心!乡间小路又让我们漂亮的运动鞋、登山鞋成了五色斑斓的花鞋,泥土有沾性,提脚感觉有几斤重。(途中有个小小的插曲让我有点烦恼,但还好没有影响我的心情)
雨停了,伴有清香流溢的泥土味,在雨水后如此的清绿,两旁绿草茵茵的河畔,真的是一个天然氧吧。
吸一口满嘴的清香,呼一口满口的清凉,骑车在乡间的大道上,我感觉车印都是如此奢侈。人呢?简直欢畅得如漓江水,一路欢呼而去。
走过一段田间小路,又转入漓江边。在这才见识了水的绿油油,那是一种碧与绿的交融,泛着脆的影子,舒缓的流动里,看不到她的动,又一次想起春来江水绿如蓝的句子,在这“轻云不成雨,远水自生烟”的意境里的漓江,就如清晨雾霭的一位安静的少女,对漓江水面,轻洗梳妆,那一缕青丝在淡雅里如风拂过,泛起点点涟漪,在江面一圈一圈的延伸着。
山的俊秀如玉树临风,水的清纯如少女怀春。我仿佛看见:一位碧绿青衫的少女和女伴在花丛里嬉笑,追逐,奔跑,而一个无意的转头,她的目光正与他相遇。 她忽然怔住,不能呼吸。不远处的陌上,他的白衣掀在风里,而他的眼光比春风更温柔,比天空更澄净,带着惊艳的不可思议,百寻终见的欣喜……刹那间,她觉得自己失去了全部力气,就除了,这样天长地久般的凝视。耳旁仿若古诗词里弹起一曲:
春日游,杏花插满头。
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陌上,芳草正萋萋。
在冬日的漓江畔,我见证着这场最诗意的缘起。而无文字可以形容阳朔的山与水的和谐与秀美,也无法以文字描绘出山与水的依恋的痴情。
见识了行走的驴对漓江的呼唤;也见证了与山与山的对话。
心中暗想“桂林之旅--无山不如画,到处总宜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7-13 23:15:2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