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745|回复: 0

《天地良心》(4)[原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6-21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谁是元凶   2月6日,再次上网搜索。终于在新加坡“联合早报网”上找到一则消息:“据传,广州流行怪病。”廖廖数十字,且语焉不祥。   无法确定是哪家网站最早发布此类消息,总之,有如点燃了一处火药,顷刻间,网络上流言似涌,揣测如潮。最为耸人听闻的是,什么“炭疽”、“鼠疫”、“禽流感”,后来甚至连“生物武器”、“恐怖袭击”的说法也出来了。   与众说纷纭的海外网站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网站依然是静若止水,波澜不兴。但,很快地,手机短信就毫不客气地取代了缺席的国内传媒。与此同时,一股恐慌的暗流也悄悄地在广州市民中蔓延开来。   恐惧来自于神秘与无知。怪病令人谈虎色变,关键是病原不明,且暂无特效药。   怪病是网络与坊间的流行说法,科学必须作出准确的诊断与明确的指引。   最早提出“非典型肺炎”这一概念的是赴中山市参与会诊调查的11位广东专家。早在1月22日,他们就在调查报告中写下如下初步结论:“非典型肺炎(病因不明,病毒性感染可能性大)”。   1月23日,广东省卫生厅2号文也出现了“不明原因肺炎(非典型肺炎)”的字样。   但我注意到,到了2月3日,省卫生厅5号文及其4个附件,“非典型肺炎”全部转换为“不明原因肺炎”。只是到了2月10日,从7号文起,其后的所有文件才又恢复了“非典型肺炎”的说法。这一变化颇堪玩味,联系到海内外专家与有关卫生行政部门在非典问题上的分岐与颇具君子风度的争持,可见这不仅仅是一个行文概念的问题,它或许折射出学术与行政在一个全新课题面前的躇踌与谨慎。   据经典医学文献记载,通常所说的肺炎,一类叫典型肺炎,即细菌引起的大叶性肺炎。而非大叶性肺炎细菌引起的肺炎,则统称为非典型肺炎。就目前所知,引起肺炎的病原体有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真菌、寄生虫等几大类上万种。而且,这些病原体还会不断变异产生新种、新亚种、新变异株,真可谓纷繁复杂、数目惊人。   在这个肉眼难以企及的微生物世界里,谁是疫情的元凶?   当广东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所副所长黄吉城被省卫生厅任命为病原学检测技术指导小组的副组长时,他年轻的脸上现出了从未有过的凝重。他深知,他和他的同事们要寻找的这个答案,紧系着民心的安定、政府的决策、人类的健康。发悬千钧,万众瞩目。   病原学检测对标本的采集要求甚高。采集的最佳时间是病人急性发病期,也就是高传染期。采集鼻咽拭子时,得请病人大张嘴巴,连续发出“啊啊啊”的叫声,然后迅速用棉签擦拭双侧咽扁桃体及咽后壁,才能取得合格的验样。   可以说,每采集一份鼻咽拭子,都是与神秘的病原体作一次零距离接触。   “不过这没什么,做足防护就是了。”黄吉城说,“令人揪心的倒是病人,他们身心俱创,本来就十分痛苦。这时还要在他们咽喉深处采集分泌物,那种难受滋味,不是亲身经历过的人是很难体验到的。每次采集鼻咽拭子,我都尽可能动作轻点,但一看到病人还是痛得眼泪直滚,你的心就会跟着紧缩起来。”   沉吟一会,黄吉城又说:   “没办法。心里再难受,还得硬着心肠做下一个。”   面对我们的采访,黄吉城并不想多说什么。仅坐了几分钟,又跑回实验室忙他的去了。   我的老朋友牧夫望着黄吉城的背影轻轻地说了一句:“这家伙以前壮得像头牛,这会儿让非典闹的,起码掉了十来斤肉。”   在省疾控中心见到牧夫是个惊喜。他是楼下专家门诊的医生,又是出过几本书的作家。承他热心帮忙,与党办的罗校给我们准备了一大堆材料,才让我们不致空手而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5-5-15 13:58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