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529|回复: 13

家庭自救系列常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6-2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蜂蜇伤急救法    夏秋季节外出野游,如被蜂蜇伤,不要以为没有什么。应引起重视,有时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假如蜂毒进入血管,会发生过敏性休克,以到死亡。   急救措施   1.被蜂蜇伤后,其毒针会留在皮肤内,必须用消毒针将叮在肉内的断刺剔出,然后用力掐住被蜇伤的部分,用嘴反复吸吮,以吸出毒素。如果身边暂时没有药物,可用肥皂水充分洗患处,然后再涂些食醋或柠檬。   2.万一发生休克,在通知急救中心或去医院的途中,要注意保持呼吸畅通,并进行人工呼吸、心脏按摩等急救处理。   注意事项   1.被毒蜂蜇伤后,往患处涂氨水基本无效,因为蜂毒的组织胺用氨水是中和不了的。   2.黄蜂有毒,但蜜蜂没有毒。被蜜蜂蜇伤后,也要先剔出断刺。在处置上与黄蜂不同的是,可在伤口涂些氨水、小苏打水或肥皂水。   3.被蜂蜇伤二十分钟后无症状者,可以放心。 刺伤的急救    一、水母触须引起的刺痛是很剧烈地但通常是短暂的。   1、如果看见伤处有触须,用镊子或干净指甲将其轻轻拨出。用水清洗伤处后,倒上醋或酒,这样有助于对抗螫伤引起的刺激性化学反应。使伤者保持安静。   2、用冰袋、冷水或类似物冷敷伤处。如果伤者出现严重反应症状(过敏性休克)须寻求医疗急救。如果疼痛在1~2小时内不缓解,要咨询医生。   二、海葵刺非常细小,几乎看不见,刺伤后也许会很疼,便通常会消失,如果几小时后,疼痛或肿胀仍持续存在,则须去医院诊治。   1、如果能看见嵌在皮肤里的刺,将其拨出,若不能拨出,则要尽快请医生处理,否则,刺会越来越深进入肌肉内。使伤者保持安静。   2、用热水冲洗伤处。使用热水瓶或将伤处浸入热水中30分钟。这样有助于驱出毒素。监测伤者防止过敏性休克。   三、蜜蜂将刺留在皮肤,黄蜂则不。当心严重的反应肝导致过敏性休克。   1、如果能看见小的黑刺,用镊子夹住其尖端将其拨出。不要搔抓肿疱,否则疱内的毒液会更多深入皮肤,在伤处压一冷垫,或搽抹抗组胺乳膏或合适的乳剂。   2、将乳剂涂于患外,严重过敏反应可能引起恶心,气短、广泛肿胀、甚至虚脱。寻求医疗急救。谨防休克,必要时进行复苏术。    狗咬伤怎么办    狗咬伤,不管是疯狗,还是正常狗,都应以最快迅速,就地用大量清水(10000毫升以上)冲洗伤口。若周围一时无水源,那么可先用人尿代替清水冲洗,然后再设法找水。   冲洗伤口要彻底。狗咬伤的伤口往往是外口小里面深,这就要求冲洗的时候尽可能把伤口扩大,并用力挤压周围软组织,设法把沾污在伤口上狗的唾液和伤口上的血液冲洗干净。若伤口出血过多,应设法立即上止血带,然后再送医院急救。记住:不要包扎伤口!   就地、立即、彻底冲洗伤口,是决定抢救成败的关键,切不可忘了冲洗伤口,或者马马虎虎冲洗一下,甚至涂点红汞包扎好伤口就上医院,这是绝对错误的。 烧炸伤的家庭自救   热闹更需祥和。为营造节日氛围,大放烟花、大点鞭炮而造成伤害,是春节期间最应注意的。然而不该发生的一旦发生,尤其在家庭社区,最要紧的是对付烧炸伤的应急措施。   一旦有人焰火烧伤,除应立即脱离现场外,尚要迅速脱掉着火的衣服,用自来水冲。农村无自来水处应跳入附近浅塘、河湾,或者用不易着火的覆盖物如大衣、毛毯、雨布、棉被等覆盖灭火。如果穿的衣很紧,就穿着衣服作冷水浴,难脱的衣服勉强脱会增加损伤的程度。如果是头部烧伤,可取冰箱中冷冻室内的冰块,用打湿的干净毛巾包住作冷敷。绝不要怕用冷水冲烧伤处,尽快冲冷水可以防止烧伤面积扩大。如果没有消毒纱布,马上用熨斗熨过几次或用电吹风吹过的干净毛帕代替,轻轻盖在伤口上。千万不要去涂什么狗油、酱油、烟丝或油膏之类。这是帮倒忙,这样做最易引起细菌感染,到医院后医生还要花大力气为你清洗,既浪费时间、药物,又增加痛苦。   当发生烧炸伤后除作上述处理外,尚应检查一下鼻毛有无烧焦,如被烧焦,有可能会烧伤呼吸道,如果不及时告知医生,可能会发生肺水肿引起呼吸困难。另要注意有无睫毛烧糊变卷,如有则可能烧伤眼球,这均要及时在就诊时告诉医生。如果炸伤眼睛,千万不要去揉擦和乱冲洗,最多滴入适量的消炎眼药水,并平躺,拨打120或急送有条件的医院。   如手部或足部被鞭炮等炸伤流血,则应迅速用双手为其卡住出血部位的上方,有云南白药粉或三七粉可以洒上止血。如果出血不止又量大,则应用橡皮带或粗布扎住出血部位的上方,抬高患肢,急送医院清创处理。但捆扎带每15分钟要松解一次,以免患部缺血坏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6-2 17:48:10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3-6-2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吗啡类中毒急救 吗啡类药物主要有止痛、止咳、止泻、解痉、麻醉等多种功效。   吗啡类中毒最初有欣快感和兴奋表现。继之心慌、头晕、出汗、口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谵妄、昏迷、呼吸抑制。后期瞳孔缩小如针尖大,对光反射消失。脉搏细弱,血压下降。最后死亡于呼吸循环衰竭。   急救措施   1.用1:2000高锰酸钾液洗胃,或催吐。   2.胃管内注入或喂食硫酸钠15-30g导泻,促进毒物排出。   3.如系皮下注射过时,应尽速用橡皮带或布带扎紧注射部位的上方,同时冷敷注射部位,以延缓毒物吸收。结扎部位应每20-30分钟间歇放松1-2分钟,不能连续结扎。   4.吸困难缺氧应持续人工呼吸并给氧。及时吸氮保持呼吸道通畅。   5.用解毒药,需遵医嘱方能使用,如纳洛芬,纳洛酮肌注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3-6-2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毒蛇咬伤处理    一、症状   神经毒:   侵犯神经系统为主,局部反应较少,会出现脉弱,流汗,恶心,呕吐,视觉模糊,昏迷等全身症状。   血液毒:   侵犯血液系统为主,局部反应快而强烈,一般在被咬後叁十分钟内,局部开使出现剧痛,肿胀,发黑,出血等现象。时间较久之後,还可能出现水泡,脓包,全身会有皮下出血,血尿,咳血,流鼻血,发烧等症状。   混合毒:同时兼具上述两种症状。   二、处理:   1.保持冷静   千万不可以紧张乱跑奔走求救,这样会加速毒液散布。尽可能辨识咬人的蛇有何特徵,不可让伤者使用酒、浓茶、咖啡等兴奋性饮料。   2.立即缚扎   用止血带缚於伤口近心端上五至十公分处,如无止血带可用毛巾,手帕或撕下的布条代替。扎敷时不可太紧,应可通过一指,其程度应以能阻止静脉和淋巴回流不妨碍动脉流通为原则(和止血带止血法阻止动脉回流不同),每两小时放松一次即可(每次放松一分钟)。而以前的观念认为15至30分钟中要放松30秒至1分钟,临床视实际状况而定,如果伤处肿胀迅速扩大,要检查是否绑得太紧,绑的时间应缩短,放松时间应增多,以免组织坏死。   3. 冲洗切开伤口,适当吸吮   在将伤口切开之前必须先以生理食盐水,蒸馏水,必要时亦可用清水清洗伤口。在将伤口以消毒刀片切开成十字型,以吸吮器将毒血吸出,施救者宜避免直接以口吸出毒液,若口腔内有伤口可能引起中毒。蛇药片(如南通季德胜蛇药片)口服,或将蛇药片用清水溶成糊状涂在创口四周。   4.立即送医   除非肯定是无毒蛇咬伤,否则还是应视作毒蛇咬伤,并送至有血清的医疗单位(山区卫生所或县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三、预防:   1.进入有蛇区应着厚靴及厚帆布绑腿。   2.夜行应持手电筒照明,并持竹竿在前方左右拨草将蛇赶走。   3.野外露营时应将附近之长草,泥洞,石穴清除,以防蛇类躲藏。   4.平时应熟悉各种蛇类之特徵及毒蛇咬伤急救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3-6-2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突然分娩的急救   孕妇有时在想不到的地方出现阵痛,突然感到要临产,在现场没有医生和助产人员时,应按下列方法处理。   急救措施   1.让产妇平卧在干净的卧具上,采取胸式浅呼吸,以减轻阵痛。   2.当胎儿的头、肩部露出时,用双手轻轻托住,使其慢慢分娩出。   3.胎儿落地一定啼哭,如不啼哭,多因嘴里有羊水,应当吸出。   4.待脐带不搏动时,在距婴儿腹部数厘米处用消毒线结扎。最好等医生来切断脐带,如医生不可能来时,可用刮脸刀或剪子用酒精或火消毒后,切断脐带。   5.如果婴儿没有呼吸,应作口对口的人工呼吸。   注意事项   1.处理突然分娩要做到无菌操作。为防止新生儿得破伤风,仍需要立即请医生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2.脐带结扎时,应用消毒过的线在脐带靠近婴儿肚脐的根部,先绕一圈扎紧,打两个死扣,再绕一圈再打死结。还要在靠近母亲这边距第一道结扎线一寸多的地方,再用线结扎一道,打好死扣。在两道结扎结的中间把脐带切断,并用消毒布包扎脐带断头。   3.胎盘多在15-30分钟内娩出,若长时间仍未娩出,应引起注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3-6-2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怎样拨打“120”急救电话 时间就是生命。因此拨打“120”急救电话最佳人选为患者亲属或现场知情者;通话一般采用急救中心询问,求救者回答的方式。患者姓名、性别、工作单位、拟去医院、联系电话为一般询问内容;患者病情与选派医生和携带急救设备、药品有关;各类急救车型的功能与收费标准不一可供需方自选;接车地点是确保尽快到达患者身边的必要措施而列为询问的重点。   如遇灾害事件;报警人要回答灾害性质、涉及范围、伤亡人数、目前救援状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3-6-2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暑与暑病防治 周璇,为30-40年代我国著名的电影演员,素有“金嗓子”之称, 1957年9月,周璇因中暑高热,导致中暑性脑病,引起周围循环衰竭 而死亡,年仅38岁。 当然,象周璇这样因中署而并发脑炎死亡者并不多见,但因高热 而中署者并不少见,正常成年人中署后,根据自身调节和机体防御机 能,可促进人体康复,不易引起死亡,但患有慢性病、身体虚弱者、 老年人,却有因中署高热而死亡的可能,因而应当引起人们的注意。 中署是夏季常见的急性热病,当外界气温超过35℃时,就有中署 的可能。在高温环境下劳动或工作,出现大量出汗,口渴,明显疲乏, 四肢无力,头昏眼花,胸闷,恶心,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等症状 时,为先兆中署,应急时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吞服一些解署药,并给 予清凉饮料,经过短时间休息后,即可恢复正常。若还有发热,体温 高于38℃,面色潮红,皮肤灼热,或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血压下降, 皮肤湿冷,脉搏细弱者,为轻度中署,这时应迅速将病人移至阴凉通 风处,给予清凉含盐、含钾饮料及解署药,同时查刮痧或针刺合谷、 人中、太冲、大椎、风池等穴位;伴有高热者可给予物理降温。若症 状不见好转,反出现昏迷,痉挛,或皮肤干燥无汗,持续高热者,为 重度中署,应及时去医院治疗,以免危及生命。 为了预防中署的发生,夏日来临时,应加强劳动、生活、工作场 所的防署、降温、通风工作,合理安排劳动和休息时间,避免劳动强 度过大或时间过长,加强个人防护,外出时要戴宽边草帽,穿白色或 浅色衣服,带解署药如人丹,十滴水等,高温作业人员应供给含盐、 含钾清凉饮料,也可远用中药藿香,佩兰,香薷,荷叶等煎汤代茶饮, 以驱署解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3-6-2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鱼胆中毒急救 鱼胆中毒者在服食鱼胆后半小时到14小时内,会出现胃肠道症状,表现上腹部、脐周、下腹等部位的疼痛,频繁的呕吐,反复的拉黄色水样或稀烂不带脓血的大便,容易与一般的胃肠炎相混淆,因此,有“服食鱼胆史”便成为早期诊断鱼胆中毒的重要依据。   比较严重的鱼胆中毒患者,除了上述胃肠道症状外,还会有肝脏损害的表现,如肝肿大,肝区触痛、扣击痛,皮肤、眼巩膜发黄,血清转氨酶升高;肾脏的表现如腰痛,肾区扣击痛,少尿、无尿、蛋白尿、显微镜下见到尿中有红细胞和管型等;心血管系统的损害,如血压升高或降低,面部、下肢或全身的水肿;神经系统的损害,如头痛、嗜睡、神志模糊、谵语、抽搐昏迷等等。有些鱼胆中毒者还可能出现发热、休克、DI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病理过程。 急救措施 由于鱼胆中毒尚无特殊的解毒疗法,病情的发展又可能导致多个器官的功能衰竭,招致患者死亡,故发生鱼胆中毒时,以赶紧送单位就医为妥。如果距离医疗单位较远,则可在准备交通工具或联系救护车的同时,针对腹痛、呕吐、腹泻等症状,就近找卫生员或备有药物的邻居,予口服颠茄之类的胃肠道解痉止痛药物;因患者频繁的吐泻可能会出现体内失水,有输液条件时可给予静脉补液,无输液条件也可给口服淡糖水、金银花水、生甘草水、生姜水等。如果距离近即送医院诊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3-6-2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夏临须防“空调病” 炎热夏季,空调给人们带来了舒适与凉爽,但同时也把“空调病” 带给了人们,尤其是女性。人们虽然享受了阵阵凉意,但却感到疲倦、 乏力、皮肤干燥,同时还有不同程度的手足麻木、头痛、咽喉疼痛、 咽干不适、神经痛、胃肠不适等,有的女性还出现月经失调现象。这 就是人们常说的“空调病”。 一般来说,夏季气候炎热,人们室内活动增多,而且夏季衣着单 薄,尤其是女性,夏日短衣短裙,全部重量也只有男性的2/3,而 且女性体质不如男子,对冷刺激较敏感,肌肤裸露,散热增强,所以, 女子较男子易患空调病。 那么,夏日来临,如何预防空调病呢? 1.使用空调时,居室温度宜恒定,保持在24℃左右,室内外温差 不可超过7℃,否则出汗后入室可加重体温调节中枢的负担,严重时 可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紊乱。 2.室内空气流速应维持在每秒钟20cm左右,办公桌不可安排在冷 风直吹处,因该处空气温度可比它处低3℃ ̄4℃。 3.若长时期坐定办公室,应适当增加穿脱方便的衣着,膝部可用 毛巾覆盖予以保护,同时要注意间歇站起来来回走动,以促进肢体的 血液循环,增进机体抵抗力。 4.下班回家,可先用热水将身体擦一擦,而后自行全身按摩一遍, 若能适当运动,效果更好。 5.老人、小孩一般不宜使用空调,因他们温度感觉差,体温调节 中枢尚末发育完善,使用空调,极易诱发空调病,或发热。 6.夏日膳食中,可适当增加生姜、荆芥、苏叶、辣椒等调味品, 既可以佐餐开胃,又可以防风散寒,增加机体抵抗力,预防空调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3-6-2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家有老人自制装备保安康   老年人体弱多病,常会突发急病,猝死的现象也不少见,因此, 最好能在家中自制一些防护设施,为老人的健康安全保驾护航。下面 就介绍几种方法。    门铃装在床头上   据临床资料显示,很多致命性的老年急症,如心肌梗死、脑溢血 等,往往在午夜至清晨这段时间发病,这类病人如能得到及时救治, 大多能转危为安。如果发病时无人知晓,便会酿成悲剧。如果老两口 均健在,笔者建议不要分室而眠。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同室 而卧,相互有个照应,可及时避免意外的发生。如果是丧偶的老人, 与其居住在一起的晚辈可以考虑安装一些呼叫设备。简便的方法就是 门铃装在子女的房间里,门铃的按钮装在老人的床头柜上。也可以用 一根长绳系上铃铛,将绳的一头系在老人的床头,系有铃的另一头放 置子女的房间,老人一拉长绳铃铛就会响,子女便会知道。    救生卡揣在口袋里   老人们可以自己动手制作“身份病史卡”,俗称“救生卡”。用 一块身份证大小的硬纸,一面写上姓名、年龄、详细家庭地址、住宅 电话、子女家或单位电话等资料;另一面写上本人的病史,如正患何 种疾病(或患过何种疾病),正服哪些药物,对哪些药物过敏等。有 了此卡,万一发生意外又无力自救时,人们会在患者的口袋里找到卡 片,及时通知患者的家人,或送医院。医生看了卡片,就能正确诊断, 对症下药,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抢救。    “隔汗背心”防着凉   老人们大都有晨练的运动习惯,有的人就因为运动出汗湿了内衣 没有及时更换而着凉生病。在此,笔者向老年朋友推荐一种“隔汗背 心”,能有效防止上述弊端。制作方法是:用一块纯棉布,宽度约与 自己上身的宽度一致,长度则应是自己上身长度的两倍(前后襟对折 )。将棉布在长的方向上对折,再在折线中央挖一个能自如伸进脑袋 的孔。锻炼前,将隔汗背心贴身穿上,外面套上衣服,这样晨练时出 的汗会被背心吸收。运动结束后,用手从颈项处将背心从头上掏出, 就能解决不能及时更换内衣而着凉生病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6-2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棋子不妨搞个家庭自救全集,永远置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5-5-12 05:45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