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228|回复: 10

敦煌榆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5-26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谁童年不曾吃过榆钱的?那种清甜的回忆令大多数人一生难忘。还记得中学一篇课文吗?叫《榆钱饭》—— ………… 小时候,年年青黄不接春三月,榆钱儿就是穷苦人的救命粮。杨芽儿和柳叶儿也能吃,可是没有榆钱儿好吃,也当不了饭。   那时候,我六七岁,头上留个木梳背儿;常跟着比我大八九岁的丫姑,摘杨芽,采柳叶,捋榆钱儿。   丫姑是个童养媳,小名就叫丫头;因为还没有圆房,我只能管她叫姑姑,不能管她叫婶子。   杨芽儿和柳叶儿先露头。   杨芽儿摘嫩了,浸到开水锅里烫一烫会化成一锅黄汤绿水,吃不到嘴里;摘老了,又苦又涩,难以下咽。只有不老不嫩的才能吃,摘下来清水洗净,开水锅里烫个翻身儿,笊篱捞上来挤干了水,拌上虾皮和生酱作馅,用玉米面羼合榆皮面擀薄皮儿,包大馅儿团子吃。可这也省不了多少粮食。柳叶不能做馅儿,采下来也是洗 净开水捞,拌上生酱小葱当菜吃,却又更费饽饽。   杨芽儿和柳叶儿刚过,榆钱儿又露面了。   村前村后,河滩坟圈子里,一棵棵老榆树耸入云霄,一串串榆钱儿挂满枝头,就像一串串霜凌冰挂,看花了人眼,馋得人淌口水。丫姑野性,胆子比人的个儿还大;她把黑油油的大辫子七缠八绕地盘在脖子上,雪白的牙齿咬着辫梢儿,光了脚丫子,双手合抱比她的腰还粗的树身,哧溜溜,哧溜溜,一直爬到树梢,叉开腿骑在树杈上。   我站在榆树下,是个小跟班,眯起眼睛仰着脸儿,身边一只大荆条筐。   榆钱儿生吃很甜,越嚼越香。丫姑折断几枝扔下来,边叫我的小名儿边说:“先喂饱你!”我接住这几大串偷钱儿,盘膝坐在树下吃起来,丫姑在树上也大把大把地揉进嘴里。   我们捋满一大筐,背回家去,一顿饭就有着落了。   九成榆钱儿搅合一成玉米面,上屉锅里蒸,水一开花就算熟,只填一灶柴火就够火候儿。然后,盛进碗里,把切碎的碧绿白嫩的春葱,泡上隔年的老腌汤,拌在榆钱饭里;吃着很顺口,也能哄饱肚皮。   这都是我童年时代的故事,发生在旧社会,已经写进我的小说里。 ………… [节选/刘绍棠《榆钱饭》] 200352618574847630.jpg 在敦煌古今饮食中,榆钱是一种美味的风味小吃。敦煌本《食疗本草》残卷中对榆荚的食疗作用记载较详:“榆钱性稍辛,能助肺气。杀诸虫、下气、令人能食,又心腹间恶气、内消之。陈滓者久服尤良。”当今敦煌地区,仍有二月(公历四月初)采摘榆钱蒸熟吃的风俗。每年4月初,是榆钱成熟的时候,家家户户采摘一篮青榆钱,摘掉蒂,筛选干净,再用清水淘洗两遍,沥干,拌面粉蒸熟食用。外来者于此时来游,必饱尝之。 制法: (1)先将摘洗净的榆钱倒入盆内,再将面粉倒入盆内,加入精盐1.5克、花椒粉3克和榆钱面粉拌均匀备用 。 (2)锅坐火上,加水烧开,将拌入味的榆钱入笼屉蒸15-20分钟取出待用。 (3)火上坐勺放入猪油70克,待化开后加入切好的葱花煸炒,然后放入蒸熟的榆钱翻炒、边炒边加胡 椒粉2克、精盐2克、花椒粉4克,炒至微黄出勺即成。 特点:泽绿中透黄,形如满盘金钱,鲜咸清香,软嫩适口,风味独特。如果哪位院子里还留着一棵榆树,不妨一试;那种清甜之味虽将不存,但也不失另一番风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5-27 18:32:27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5-27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简直就是我童年生活的翻版!榆钱怎么弄都好吃,不仅榆钱,就连榆树的嫩叶捋一把下来塞到嘴里生吃都好吃!槐花、嫩桑叶都可以这样吃,无论生熟都好吃,我小时候经常和几个小伙伴爬到榆树、桑树、槐树上,吃够了再爬下来,但它们一定要在最嫩的时候生吃才好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5-27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宫水的文字真不赖!喜欢看~ 可惜我没有吃过榆钱。。。真是一头雾水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5-27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宫水兄写的是什么小说啊?可否告诉俺叫什么名字?这样俺好拜读一下大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3-5-27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lxf在2003-5-27 9:25:47的发言: 呵呵,简直就是我童年生活的翻版!榆钱怎么弄都好吃,不仅榆钱,就连榆树的嫩叶捋一把下来塞到嘴里生吃都好吃!槐花、嫩桑叶都可以这样吃,无论生熟都好吃,我小时候经常和几个小伙伴爬到榆树、桑树、槐树上,吃够了再爬下来,但它们一定要在最嫩的时候生吃才好吃。
槐花、嫩桑叶我没吃过。倒是槐花一串串白白地挂着很好看,而且有一种特别的甜香,可我那时从来没想过那东西能吃。我家屋子旁边就是条小河,河岸上长着不少槐树,夏天傍晚我就喜欢跑下去钻在芦苇丛里,如同陷身密林,低处芦苇缝里是清亮的河水,而高处就是悬着花串的槐树冠,三者的气味搀和在一块,清涩难辨、甜苦夹杂,感觉像做梦一样。 桑叶就别谈了,我讨厌它的气味,只觉得嫩的时候碧绿油亮,那色泽挺好看,即使知道能吃也不会尝的。不过桑葚倒不错,家门口就正对一条小路,路两侧都是半大的桑树,夹成一条林荫道,桑葚熟时地上能铺厚厚一层。我生的熟的半熟的天天吃,然后就不想吃饭了,不过吃那么多也从没拉过肚子,现在想来还颇觉自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3-5-27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突然想起来,我们家(我家姓王)跟槐树还颇有渊源。别的不说,就每年春节贴的对联,大门上那对就是“三槐世泽 两晋家声”(另,在福建客家地区,此联为“三槐世德 两晋家声”),从不更易,俗称“堂明”,雅称“堂联”,其中包含了对自己姓氏家族渊源的历史纪念。典出北宋兵部侍郎王祜,尝手植三槐于庭,时称“王氏三槐”;下联指晋代“书圣”王羲之与子王献之,有“二王”之称 ;此联即百姓之中王氏专用,历代如此。王氏堂号有二:三槐堂、太原堂,我家即属三槐堂。至于太原堂,其堂联为:“太原世德 两晋家声”。 在此列举部分堂号堂联如下,各位不妨在其中找找自己的姓氏,以后过年贴对联的时候也可以有意思一些,不用老贴那些现编现卖干巴弱智的联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5-27 19:33:53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3-5-27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丁氏堂联:凫游家池水 化鹤归辽乡 卜氏堂联:钜野振家声,续署乌罗,文学渊源东鲁重; 杭川为牧守,疆开太古,风规道理西河传。 马氏堂联:绛帐家声远,铜标世泽长。 上官堂联:天水家声远,上官世泽长。 文氏堂联:信国昭日月,潞公品圭璋。 方氏堂联:正学家声远,壮猷世泽长。 王氏堂联:三公槐树,一甲梅花。 车氏堂联:京兆家声远,萤照世泽长。 毛氏堂联:风雅诗宗第,洁廉世望家。 邓氏堂联:东汉家声远,南阳世泽长。 石氏堂联:万石家声远,双莲世泽长。 龙氏堂联:日射风平第,星交龙宇长。 古氏堂联:勇冠鲁齐,名扬东汉。 冯氏堂联:文武世第,道德家声。 卢氏堂联:德为师表,学乃儒宗。 叶氏堂联:冠裳累叶第,科甲榴花香。 丘氏堂联:渭水家声远,河南世泽长。 包氏堂联:秉政清廉第,执法严峻家。 艾氏堂联:陵邑新世第,天水道脉长。 江氏堂联:文擅家声远,正阳世泽长。 汤氏堂联:铭盘世德,理学家声。 池氏堂联:西平旧居远,垣河流源长。 许氏堂联:高阳世泽,洛水家声。 刘氏堂联:藜阁家声远,彭城世泽长。 吕氏堂联:岳阳仙家,渭水耆英。 朱氏堂联:汉代名臣长,宋朝理学家。 华氏堂联:清平夙称康直,攻守令仰云龙。 危氏堂联:声振江南长,名登天府家。 邬氏堂联:世袭将军长,名贤双冠家。 孙氏堂联:金声播誉,良史传名。 阮氏堂联:竹林家声远,陈留世泽长。 江氏堂联:歙邑源流远,平阳世泽长。 沈氏堂联:修文彦士,匡正名贤。 巫氏堂联:治勤戴星,功称息警。 李氏堂联:西平世长,北海名家。 严氏堂联:楚辞章句长,沧浪诗话家。 杨氏堂联:四知门第,弘农世家。 连氏堂联:赋笔见称,连陂存爱。 苏氏堂联:眉山世第,武陵名家。 何氏堂联:东海家声远,庐江世泽长。 邹氏堂联:尊亲家声远,仁厚世泽长。 余氏堂联:四谏家声远,三台世泽长。 吴氏堂联:渤海家声远,吴山世泽长。 陈氏堂联:妫水源流远,太邱世泽长。 张氏堂联:金鉴千秋长,青钱万选家。 宋氏堂联:西河源流远,京兆道脉长。 杜氏堂联:兆陵世泽,杜甫家声。 郑氏堂联:诗礼家声远,荥阳世泽长。 林氏堂联:九龙新世第,十德旧名家。 范氏堂联:龙图世第,文正家声。 欧氏堂联:菟虎供祀第,芙蓉闪锷家。 罗氏堂联:宜城源流远,豫章世泽长。 卓氏堂联:褒德世第,东汉名高。 周氏堂联:濂溪世第,细柳名家。 练氏堂联:赣水家声远,岐山世泽长。 陆氏堂联:云间二龙跃,剑南万卷诗。 季氏堂联:信全一诺,事必三思。 洪氏堂联:三陪凤阁,四上鸾坡。 胡氏堂联:淮海家声远,苏湖世泽长。 赵氏堂联:汴京世系,天水名家。 钟氏堂联:高山流水第,舞鹤飞鸿家。 侯氏堂联:迎宾名流远,治道功泽长。 俞氏堂联:星溪十友,父子四公。 饶氏堂联:河北源流远,平阳世泽长。 修氏堂联:天水家声远,永平世泽长。 姚氏堂联:书撰梁陈第,誉称崇景家。 高氏堂联:渤海家声远,禹州世泽长。 郭氏堂联:汾阳世家,将相家声。 涂氏堂联:翰林三妙品,奕叶四奇才。 凌氏堂联:吴中直史,江表虎臣。 夏氏堂联:赋传流水,源溯涂山。 莫氏堂联:雄雌墨阳剑,衍源钜鹿堂。 贾氏堂联:唐封武威第,汉著鸿儒家。 聂氏堂联:草泽辛楚第,晚唐诗韵家。 翁氏堂联:六桂望重第,百梅名高风。 徐氏堂联:东海衣冠第,南闽礼乐家。 倪氏堂联:玉溪世第,蛾术名家。 梁氏堂联:夏阳源流远,梁丘世泽长。 曹氏堂联:南阳世泽,谯国家声。 萧氏堂联:相国家声远,河南世泽长。 黄氏堂联:江夏源流远,颍川世泽长。 龚氏堂联:易荆榛于桑麻雨后有农耕绿野,卖剑刀为牛犊无犬吠花村 陶氏堂联:百梅世第,五柳名家。 温氏堂联:三彦家声远,九龙世泽长。 谢氏堂联:陈留世德,东晋名家。 游氏堂联:尚书世第,鸿胪名高。 童氏堂联:歌传循吏,荐赐逸民。 董氏堂联:良史箕裘,大儒风范。 曾氏堂联;东鲁家声远,面丰世泽长。 彭氏堂联:陇西新世第,宜春旧家声。 程氏堂联:安定家声远,河南道脉长。 傅氏堂联:筑墙世祖远,清河道脉长。 舒氏堂联:道学衣冠第,京兆翰墨家。 雷氏堂联:丰剑家声远,宜都世泽长。 阙氏堂联:系出下邳,侯封英尉,官居刺史,政播荆襄。 赖氏堂联:好古家声远,秘书衍族长。 蔡氏堂联:龙亭传芳史,侯纸替简缣。 蓝氏堂联:汝水源流远,蓝田世泽长。 詹氏堂联:廷陈龟鉴,阁直龙图。 廖氏堂联:万石家声远,三洲世泽长。 管氏堂联:平原世泽,相国家声。 熊氏堂联:江陵家声远,鳌峰世泽长。 潘氏堂联:荥阳新世第,花县旧名家。 戴氏堂联:南阳世泽,谯国家声。 魏氏堂联:虎观谈经第,鹤山守业家。 黎氏堂联:蓉城世泽,京兆家声。 丁氏: 济阳堂 济阳世德,虎观家声。 济阳世德,东海家声。 刁氏: 弘农堂 弘农世德,晋相家声。 王氏: 太原堂 太原世德,两晋家声。 三槐堂 三槐世德,两晋家声。 古氏: 新安堂 乡贤世德,国宝家声。 国宝堂 岭南首第,国宝家声。 卢氏: 范阳堂 汉儒世德,唐相家声。 范阳名族,涿郡高楣。 叶氏: 南阳堂 乡贤世德,刺史家声。 朱氏: 沛国堂 鹅湖世德,鹿洞家声。 云台着绩,秘阁流徽。 杨氏: 四知堂 四知世德,三相家声。 人修骏德,天锡鸿禧。 李氏: 陇西堂 龙门世德,柱史家声。 犹龙世泽,旋马家声。 吴氏: 延陵堂 延陵世德,渤海家声。 至德堂 世家第一,上德第三。 张氏: 清河堂 清河世泽,唐相家声。 百忍堂 两铭世德,百忍家声。 陈氏: 颍川堂 义门世德,歧国家声。 东山世德,颍水家声。 颍川世德,大史家声。 柳溪世德,循铎家声。 敦睦堂 柳溪源远,循铎声宏。 林氏: 西河堂 九龙世德,双桂家声。 九龙世泽,十德家声。 黄氏: 江夏堂 颍川世泽,江夏家声。 徽流江夏,景焕阳春。 彭氏: 信述堂 商贤世德,宋史家声。 曾氏: 三省堂 武城世德,沂水家声。 诗传东鲁府,南丰修史家。 三省门第,一贯家声。 东鲁世德,文接南丰。 潘氏: 荥阳堂 荥阳世德,花县家声。 魏氏: 钜鹿堂 鹤山世德,麟阁家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5-27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宫水兄看来乃书香门第出身,文化底蕴丰厚,文学功力过人,令小弟羡慕佩服不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5-27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南宫水兄的礼物,兄台美意小弟我收下了!美酒醉人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3-5-27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lxf在2003-5-27 19:58:43的发言: 南宫水兄看来乃书香门第出身,文化底蕴丰厚,文学功力过人,令小弟羡慕佩服不已!
非也。我家在农村,家里就我识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5-5-11 07:30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