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265|回复: 12

《色·戒》观后感---义士爱上汉奸未始不是真实的人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2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篇很有意思的观后感,转帖自(转自南方都市报)

从香港看完足本《色,戒》回来,很是接受了一番朋友同事的咨询,那次第俨有学成归国的醉意。不过说来说去,兴奋点总是在床上,不免让我这个中年男人有点被误会的落寞。人届中年,又是男人,换个搭档老片重拍的贼心难说没有,但意念也不全然守在下半身,而还有点对人情事理的感悟。因此我要呐一声喊:列位看官,《色,戒》之大,不是只能容得下一张床的。

说我伪装崇高么,请看看内地版(亦可称为洁本)《色,戒》吧。经专业娱记的比较研究,发现洁本比足本少了13分钟的戏份,剪掉的内容包括:杀人戏由八刀变为一刀,情欲戏由五场变为三场,这是“量变引起质变”的具体实践;女上男下的性爱姿势因乾坤颠倒而被视为有违天道,而保留的激情也只写在脸上,至多看到脖子,不妨视为针对当年苏修对我“卡脖子”的恶搞;难民横尸街头的画面也被剪去,估计是担心引起某些观众的不适,而未必有其他考虑,毕竟这与电影《活着》中的战地凄凉还不一样。


这些都不会让人意外―――严打色情暴力是内地的一贯政策嘛,让人意外的是一处台词被改了。在足本中,王佳芝接受易先生的“鸽子蛋”(六克拉的钻戒)后防线崩溃,催对方“快走快走”,以免被埋伏在珠宝店附近的同伴(特工)暗杀;在内地版中,王佳芝对易先生说的则是“走,走吧”,很像时尚男女嘴里的“let‘sgo”,自然但也轻飘。据说这样修改是为了表明作为参与暗杀汉奸的义士王佳芝并未变节,而只是狡猾的汉奸自己觉察到形势不对才逃跑的。恕我直言,这一改,无异于黄河改道,直使电影偏离了固有逻辑,李安导演在情欲之外还想传达给观众的意涵一时化为乌有。

我看《色,戒》,固然也震撼于轰轰烈烈的床戏,但转念一想,男女之间那点事再怎么折腾不也就那样么,所以我就在冷如冰箱的电影院里(冰镇了我纷纷的情欲)想出了这样一番大道理―――

对于爱国者和革命者来说,那些整天打牌吃馆子穿金戴银的伪官太太自然不足为训,就是那些在太阳旗下讨生活的小市民大概也是有待改造的庸众,但对后者而言,生活或者生计才是最重要的,虽然也可能不乏对入侵者的腹诽,但表面文章还是一点也不含糊。小市民不敢拒绝与入侵者合作,信奉“吃饭哲学”,这可能是大时代之下更具普遍性的现实。青年学生确乎富于道德激情,但当遭遇挫折烟霞散尽,难保不会加入麻木市民的洪流而泯然众人。这固然可以说是理想的陷落精神的颓败,但也未始不是真实的人生―――所谓“形势比人强”,在那酷烈的时局中,个人的意志与理想难以与软弱的人性匹敌,在电光火石的关键时刻,义士居然对汉奸动了情。如此刻画,岂非更能凸显时代的悲剧?

可是在我们这个飘散着革命理想主义的地方,义士就是不能爱上汉奸,这是个不容置疑的立场问题。王佳芝的民族气节至死不变,就证明了人民的绝大多数都是好的,就证明了“我呀,还是相信群众”。但吊诡之处也就在于此:相信电影中的群众却不相信电影院中的群众,其实,义士王佳芝爱上了汉奸,并不意味着汉奸就是可爱的,这本是一道简单的形式逻辑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以为小歌已经抢先去欣赏过了,还打算来看看小歌的原创影评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94,不过恐怕都是想等足本影碟版的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汤唯的样子就像个大二的女生,怎么看怎么普通,怎么看怎么嫩,跟梁朝伟凑一块瞅着就别扭。罢,无论足本还是洁本(没这戏之前,这词好像专属《金瓶梅》),还是省了吧,何况,俺从来不喜欢趟这种时髦的浑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 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足本就脖子下面全露,洁本就是只露到脖子下13厘米处,往下的镜头全部卡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kathy在2007-11-2 13:14:00的发言:
本以为小歌已经抢先去欣赏过了,还打算来看看小歌的原创影评呢

哈,不想费这个心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9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思考思考--民族,国家,地球,宇宙.斗争,战争,入侵,汉奸--非常笑话.

根源是日本,可日本说:我的出发点是好的,真他妈笑死我了,小日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1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概是我意会,我认为,电影里有关于“大”与“小”的颠覆,而且这颠覆很有戏剧张力。
通常,爱国救亡的情怀是“大”,儿女私情则是“小”,在战乱年代更容易被忽略不计。作为普罗大众的男男女女,通常微弱如尘;“刺杀汉奸的义士”,则是一个表示伟大的身份标签。
王佳芝原本很“大”,有救国热忱,虽说这热忱多少带着天真懵懂;她要去刺杀汉奸,成了一个伟大的义士。后来她变“小”了,她与世间男女一样,陷进儿女私情中。为着“小”的儿女私情,她舍弃了“大”的救亡情怀与义士标签。
由大而小,这是一个还原、回归的过程。“义士”不再是义士,只是“人”。“人”,才是最大。男女间的情意,也远比“爱国救亡”更具普世意义。
《色戒》,是人的角度和高度。
至少在我有限的阅读及观影经验中,呈现这一过程的不多,除了《色戒》,《英国病人》也算一个。更多作品呈现的是“由小而大”的过程,由一个普通人,变成英雄,具备各种崇高伟大的情感和思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1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色戒》可以与《英国病人》相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1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那我要回头再看一遍《英国病人》了,几年前看过,当时还小,理解不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5-5-9 23:19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