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主题主次依次类推。 可能中小学语文学得太好了,连看电影都要在费煞心机地寻找更深层次的精神主旨,仿佛这样才不会糟蹋了这部电影,当然顺带显示一下自己更为宽广的眼界。 很多人看不顺眼,受不了我,呵呵,没办法,习惯了。 一,爱情 爱情不多说了,每个片子里,爱情都是主旋律,说多了自己也恶心。但是人物的爱情观,却不得不提一下。 沃特这个人物特别真实,妻子出轨了,当然要让她不好过,把她带得远远的,带到萑乱蔓延的灾区去。这比那些老是提倡饶恕原谅的老戏套要可信得多。饶恕和原谅是要经过时间和历炼的。 他让吉蒂去找查理验证他们的爱情一节,真让人叫绝。吉蒂犯的是所有女人都会犯的错误:相信男人的爱情;查理犯的是所有男人都会犯的错误:利用女人的爱情。 吉蒂的扮演者沃兹真是一个美丽的好演员,一眼我就看出她就是《金刚》的女主角,那种气质是专属于她的。有两句话她说得很经典: 男人不能让女人爱上他,不是她的错,是他的。 女人不会因为男人品格高尚而爱上他。 真的,各位兄弟,21世纪了,WTO了,沃特若不是个医学博士而是一个普通的IT工作者,就算去月球,也不会有美女爱上他的。 二,国际主义 沃特所在的处境是非常危险的,中国正处于蠢蠢欲动的暴动之中,当他关闭了全镇唯一一口水井和唯一一流可食用水源,用拙劣的中文说“这个水,不好,不好”时,我都替他捏了一把汗。但是他依然站在离城颇远的干净河流前,看着愚笨的村民一边挑水一边指着他骂,还在点头致谢,这叫高尚,叫坚定。 如果说沃特出走梅潭府只为了带自己和妻子远离上海远离查理,那真是太错特错,当你看到他想尽办法,利用水车和竹管把遥远的水送到城里的时候,那种孩子气的轻松和开心,不得不让人爱上的。 黄秋生扮演的于团长和他讨论两国战事,他说:我不是带着枪来的,我只带了一部显微镜。当时,英国正在侵略清朝未期的中国。只带了一部显微镜的沃特不会不知道,中国人民正在愤怒。 三,政治 电影拍摄地是在中国,有中国演员的出演,还涉及了历史,不可能没有政治因素的。 比如于团长说:中国人的事情,最好让中国人自己办。 比如于团长还说:自我小时候起,中国的政权就撑握在这些人手里,但他们迟早要还出来的,中国是要从旧变新的。 比如吉蒂表达自己对修女高尚情操的钦佩时,沃特毫不留情地说:她们收留孤儿,也买孩子,她们照顾孩子,是为了把他们变成小天主教徒,每个人做事情都有目的的。 我真的太佩服故事原著毛姆和导演爱伦路易丝了,怎么可以那么深刻那么尖端呀。 比较遗憾的是,黄秋生和夏雨的戏份太少了,特别是夏雨,他可是我好喜欢好喜欢的男演员啊。夏雨,致使你的戏份加起来不够十分钟,我是永远不会忘记你用实验酒精兑出来的马天尼的! 最后,要说说《面纱》的题目,至少我是没有在片子中看到面纱或者类似这样的道具,但是这个影评写到现在,我反而有点意识到,也许片子说的,是人性的问题,我们都活在面纱里面,看不清身边的人,看不清真实的局势,看不清生活的真谪。所以,沃特和吉蒂最终也没有得到美满的结果,因为他们的面纱,在死亡前一秒,才摘下来,太晚了。 我们不要这样,生命一定是有遗憾,但不要永远都在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