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7975|回复: 67

酒足饭饱梅州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25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6-6/200662522283850033.jpg
2006-6/200662522283884772.jpg
2006-6/200662522283864948.jpg
2006-6/200662522295031719.jpg
2006-6/200662522295018653.jpg
2006-6/200662522295088830.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25 22:39:48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25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6/200662522311425111.jpg
2006-6/200662522311560640.jpg
2006-6/200662522311540817.jpg
2006-6/20066252232482308.jpg
2006-6/20066252232427047.jpg
2006-6/20066252232497223.jpg
2006-6/20066252233868452.jpg
2006-6/20066252233813190.jpg
2006-6/2006625223388336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5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可人!也谢谢斜阳!!梅州人民的热情把我们感动得一塌糊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6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今天没货在2006-6-25 22:33:00的发言:
第一道菜:客家炒螺。
这道菜使用梅州当地的螺,配上金不换,姜,辣椒等材料,下锅猛炒,然后调味上碟即可!因为在当地,污染比较少,所以螺完全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不明味道,而且螺肉非常爽。
2006-6/200662522311425111.jpg
到梅州,有一道菜是最有名的,那就是客家盐局鸡,此鸡跟广州烧腊店卖的完全不同,广州的使用盐和沙姜粉来调味。而客家的是先将鸡的水分晾干,然后摸上一层盐,包上一层沙纸,接着将粗盐炒热,把鸡放在盐内,上火慢慢局熟!当你吃的时候,先会问到淡淡的盐香味,但盐味中又有浓浓的鸡肉味道,绝对的正宗。
2006-6/200662522311560640.jpg
第三道菜:是一道改良的拼盘菜,南瓜烙拼芋头卷。这是老大最爱的一道菜。
2006-6/200662522311540817.jpg
第四道菜:梅干菜扣肉。梅干菜是客家特有的,大大不同于我们吃的梅菜。他有独特的香味,而且口感比较紧。猪肉就不用多说啦,使用当地的家猪。肥而不腻。
2006-6/20066252232482308.jpg
第五道菜:笋干炒肉
2006-6/20066252232427047.jpg
第六道菜:客家豆腐
2006-6/20066252232497223.jpg
第七道:小吃一款,各位猜猜看是什么?
2006-6/20066252233868452.jpg
2006-6/20066252233813190.jpg
2006-6/20066252233883367.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26 9:46:20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6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气!

我去梅州的时候,可人、斜阳都躲哪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6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来梅州了???

估计你来的时候让我们的“领导”感到压力了,所以不是“躲”是“关”。

另:基点三位帅哥来梅,一再交代要低调,连我们台的记者都没告诉,要不然估计要警车开道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6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咋一看,还以为左边的是炸海鲜卷,其实里面是芋泥,素的,外脆内软,香糯可口。右边的南瓜烙做得很有水平,保留了南瓜原有的香味,而且有点韧劲,带来舒适的咀嚼口感,不像广州坊间做的沾了大量面粉,追求脆口,但南瓜本身的质感无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6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得我肚子咕咕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6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座有100多年历史的客家大宅,叫做“围龙屋”,占地3700多平方米,由当时一位梁姓的泰国华侨兴建,保存得很完好,具体的文字介绍好像没货兄那儿有。

后人将之改成酒家,也顺带展示客家地区独特的民俗。在这么一座大屋里吃饭,真是赏心之极,比什么五星级酒店还过瘾。

 

这是正门进去过一个天井后的大厅,称为“中堂”,此为“一进”,屏风后面还有第二个天井,两旁同样有厢房,那为“二进”。

 

这座大宅至今依然保留着砖木结构,很结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6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5-5-25 07:52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