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常乐”与“难得糊涂”之类是中国长辈喋喋不休告诫后生小
子的老生常谈,今天笔者也来凑个热闹。只要一息尚存,人总会有所追
求。泰国曼谷市中心有一尊四面佛,据说一面主管财运,一面担保乌纱,
一面承包子嗣,一面呵护平安。灵不灵暂且不论,不难看出这是针对不
同的人生追求设置的。从哲学的观点看,人们的追求既有异的一面,也
有同的一面。哲学家通过分析发现,人所追求者,说到底无非“快乐”
二字。
与做其它事情相比,“知足”可能是最容易的,一无须消耗资源,
二不必付出与冒险,只要安于现状即可。为什么偏偏有那么多人执迷不
悟,宁愿选择痛苦,也不愿知足呢?这倒是一个哈姆雷特式的问题。如
果知足便能常乐,那么,何必煞费苦心抑制萧条搞旺经济呢?多培训些
心理辅导医生,帮助人们迅速形成知足心态岂不方便?
平心而论,知足在一定条件下,确实能使人们远离贪婪和嫉妒的折
磨,更易忍受生活的困境,更能欣赏自己的现状,老实说,我自己在遭
受挫折面对难堪时也会下意识地用“知足常乐”安慰自己。但是,复杂
的人生决不会有简单的答案,过于简单的答案肯定有重大的遗漏。大多
数人生问题恰恰处于康德先生所揭示的“二律背反”之中。“知足常乐”
有其深刻的片面性。
关键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不在知足的安分之中,而在不知足的进取之
中。知足是安全的,不会带来迫在眉睫的失望(机会成本的荒废是否终
生遗憾尚不得而知);不知足则要冒巨大的风险,在极大的付出后,你
两手可能还是空空如也。然而,古今中外总有那么多不知足者,前赴后
继奋勇进取,开创出一片片灿烂辉煌的事业,泽被社群;这种进取赢得
的欢乐堪称高峰体验,知足的快乐难以望其项背。所以,尽管失败的机
率远大于成功,“出身未捷身先死”也是司空见惯,但不知足的进取者
从来不会绝种。归根结底,历史是不知足者创造的,知足者对历史贡献
甚微。
人生的智慧或在知足与不知足的微妙平衡。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2-1-30 22:41:53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