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569|回复: 0

Piaget发展心理研究方法体系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13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皮亚杰(JeanPiaget,1896~1980)是20世纪最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他的理论思想博大精深、自成体系,这与其独树一帜的研究方法体系是密不可分的,正像巴甫洛夫所说:“科学是随着方法论所获得的成就而不断地跳跃着。方法论每前进一步,我们就仿佛上升了一级阶梯。于是,我们就展开了更广阔的眼界,看到了从未见过的事物。”(注:转引自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5页。)挖掘皮亚杰(以下简称皮氏)研究方法体系的价值,无疑对构建当代发展心理学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皮亚杰发展心理研究方法体系的渊源 每一种研究方法都源于一定的历史背景,是科学家主体因素(如科学观等)与研究对象的理论范式危机交互作用的产物。特定的历史环境是科学研究方法产生的客观条件,理论范式危机是研究方法诞生的契机,而科学家则是创造研究方法的主体因素。“每一种心理学的体系——构造主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等等——都组成一种范式。”(注:[美]T.H.黎黑:《心理学史:心理学思想的主要趋势》,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年版,第15页。)每一种心理学范式的出现无不代表了一种崭新的方法论,譬如构造心理学之于马赫主义,格式塔心理学之于现象学,行为主义心理学之于实证主义等;而且新的理论范式常常是对前一种理论范式危机进行反思和批判的产物。科学哲学家库恩的科学发展动态模式:前科学——常规科学——危机——革命——新的常规科学——新的危机,无疑是对科学研究方法论更生换代的潜在说明。皮氏研究方法的诞生符合上述逻辑。 20世纪是一个伟大的“科学世纪”。科学和技术在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创立了各种各样的知识体系和思想宝库。“什么是知识”——这一长期蛰伏于哲学认识论窠臼的陈旧命题,在20世纪面临着寿终正寝的危机。“知识是怎样形成的”及“智力是如何增长的”——已成为亟待解决的时代难题。传统的认识论如唯理论和经验论,均宣称自己发现了超出经验或先于经验的认识能力或认识工具,但由于忽视了心理学说明,故无力证实这些能力或工具确为人类所有。另外,心理学史上的认识心理学研究方法论均表现出了不同的缺陷。皮氏在其《智力心理学》一书中作了详尽论述:Karl.Buler的思维心理学研究只讲内因而不讲发展;Gestalt心理学派重内、外因相互作用而轻发展;Thorndic的思维心理学研究重视内、外因发展而漠视外因作用;包括H.Ebbighaus在内的联想心理学派则重外因、发展而轻视内因。可见,传统认识论与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论上的危机,为皮式研究方法论的诞生提供了客观的历史条件和契机。就主观因素而言,研究方法又取决于心理家的心理学观,而心理学观又制约于心理学家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学术阅历。皮氏最初致力于生物学研究,并获得博士学位。生物学的知识结构对皮氏的理论和方法产生了重大影响。他将生物学中的“同化”、“顺应”和“适应”等概念改造为发展心理学中的基本范畴,使之成为解释认识结构发展的有效手段。皮氏曾明确表示,“如果说逻辑学、数学或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结构并不依赖于心理学,那么它们在自己的认识论上则要依靠心理学……而心理学正是依靠生物学来解释。”(注:《心理学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第91~92页。)可见,研究生命发展的生物学成为皮亚杰探索认识发展的物质性工具,但同时在其毕生心理学研究中又难以摆脱生物主义的胎痕。 皮氏自1939年始,就受到了符号逻辑的影响。符号逻辑又称数理逻辑,源于布尔(C.Boole)代数。英国著名数学家布尔用代数形式来研究思维规律。皮氏借鉴了布尔理论,用数理逻辑工具来刻画思维发展的过程。他认为心理学有了数理逻辑工具,就像有了统计学一样有用。这体现了皮亚杰在发展心理研究技术上的超人智慧。 皮氏的临床法深受弗洛伊德、容格等精神分析学派及比奈、西蒙测验学派的影响。1971年在李普斯(Lipps)和雷什纳(Wrescher)心理实验室工作期间,他认真研读了弗洛伊德著作,并悉心聆听了容格的讲课。1921年他在巴黎任西蒙助手,用BURT推理测验法去测试巴黎儿童。他曾回忆说,我从那时起便感觉到有一个真正的使命要完成。这大概是皮氏萌发探索人类发展心理的起点。此时他发现了“比奈测验法”的缺陷,“注意到尽管比奈测验法对于诊断有某些优点,这种诊断法是建立在成功与失败的数量之上的,但我觉得更有意思的是发现失败过程中的推理。这样我就以临床询问的方式同我的受试对象进行谈话,以发现正确回答背后的推理过程中的某些有趣的东西,我尤其是对某些掩盖错误回答的东西感兴趣……”(注:《皮亚杰自传》(英文版),1966,日内瓦,第75页。)。皮氏的临床法显然得益于精神分析法与心理测验法。 皮氏的哲学思想颇受康德等人哲学观的熏陶,且直接孕育了其发生认识论,而心理学在其发生认识论中扮演了核心角色。其“图式”概念便源于康德的“先天图式”。他曾这样表述,我把康德范畴的全部问题重新审视了一番,从而形成了一门新学科,即发生认识论。发生认识就是用发生学方法来探索认识论问题。发生学为皮亚杰研究认识论提供了可能性工具,而心理学尤其是儿童心理学则为其研究认识论提供了现实性工具。正如皮氏所言“心理学不仅在描述个体心理发展的阶段方面,而且在研究这种发展本身的实际机制方面,都肯定是一种心灵的胚胎学”(注:皮亚杰:《心理学与认识论》,求实出版社1988年版,第23页。)。发现心理学方法的现实价值,无疑是皮亚杰在认识研究史上的巨大贡献。朱智贤先生在其《悼念当代杰出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教授》一文中指出:在生物学和哲学认识之间,尚需一个中介物作为锁链:终于他发现了这个中介物或锁链,这就是心理学。 皮氏发展心理研究的哲学方法论——结构主义,独具匠心。他的结构主义思想可追溯到索绪尔(Saussue)结构主义语言学、乔姆斯基(Chomskey)转换生成语言学、勃尔巴基(Bourbaki)结构主义数学学派的影响。皮氏研究心理的方法论,实为“结构发生法”。皮氏再三强调,他所言的“结构”是有“起源”或“发生”的结构;他所说的“起源”是有结构的起源。与其他结构主义者(如C.L.Strauss;J.Lacan,;L.Althsser)思想相比,皮氏的结构主义包含了更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在某种意义上,皮氏结构主义中的辩证法成分与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影响有关。在1950年前,皮氏对马克思一无所知。但50年代后,皮亚杰的研究方法论有了重大变化,即他逐步了解并尝试了“马克思的辩证法”。这一迹象可以从下面著作中发现:《发生认识论引论》第三卷(1950)、《哲学的智慧与幻想》(1965)、《辩证法的基本形式》(1980)等等。他在1967年版的《逻辑与科学知识》一书中认为:首先在结构与发生之间做出辩证综合的人是马克思。 可见,皮氏的研究方法体系并非空中楼阁,其渊源于社会历史背景、个体成长环境与其心理学观交互作用的这一复杂过程,是对前人和同代人方法论研究成果进行创造整合的产物。下面我们拟具体探讨皮氏发展心理研究方法的内容。 二、皮氏发展心理研究方法体系的具体内涵与表现 研究方法是一个笼统的称谓,严格地来说,应称之为“科学研究方法体系”。它依照从高到低的水平,可以分为彼此不同但又紧密联系的三个层次:哲学方法论、一般科学方法原则及具体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皮亚杰在自己的心理学实践中,形成了层次丰富、结构严谨、颇具创造力的方法体系。 1.哲学层次皮氏的哲学方法论是结构主义,具体表现为:(1)心理分析与逻辑分析统一观。这是皮亚杰结构主义方法论最鲜明的外部特征。首先皮氏认为,心理学是连结生物学和哲学的中介,是解释这些科学形成和发展的“心灵胚胎学”。他在《发生认识论原理》一书的序言中说,分析认知结构生成的方法实质是一种心理分析方法,“这种分析本质上包含有心理实验成分”。因此,心理分析是皮亚杰研究认识发生的首选工具。此外,他强调:“发生认识论的任何研究……都以所研究的科学认识中的专家们的合作为先决条件,即以心理学家、科学史家、逻辑学家、数学家、控制论家、语言学家等的合作为先决条件。集体合作的方法已经是我们这个研究中心——日内瓦国际发生认识论中心所遵循的一种方法。”(注: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8页。)逻辑学、数学及控制论等为皮氏解剖发展心理提供了逻辑分析工具。在讨论认识发生的心理机制尤其是分析思维发展的“具体运算阶段”时,他使用了别具一格的逻辑分析法。他说:“科学早就把数学演绎和经验之间的令人惊喜的符合告诉了我们……就在它进行抽象的尝试和进行观察的努力之间达到了与上述相类似的一致”(注: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56页。);又曾说:“心理上的形成与逻辑的形式化这两者之间有一种对应的关系。虽然我们承认认识中形式化的重要性,但我们也明白光有形式化是不够的。”(注: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0页。)显然,心理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结合,成为皮氏探索发展心理的有效工具,从而使他在揭示“知识是如何增长的”这一科学认识论问题上摆脱了从柏拉图-柏格森的形而上学的束缚。(2)结构与功能统一观。这是皮亚杰结构主义方法论的中介特征,是结构主义方法论的外部特征(心理分析与逻辑分析统一观)与其深层特征(结构主义与建构主义统一观)的接合部。关于“结构”这一概念,皮亚杰扬弃了历史上结构主义或其他学派关于“结构”的种种观点,提出了结构的三大特质:整体性、转换性和自调性;而功能则是指结构主体的活动及该活动产生的作用或影响。结构与功能相互区别:当功能发生变化时,结构不一定相应改变,而不同结构可以有相同功能;同时二者又紧密联系:功能只有在结构中并通过结构方可发挥作用,结构也只有在功能作用下才可不断丰富和发展。皮氏运用结构与功能统一法探索了儿童心理的发展本质和过程。其核心概念是“图氏”、“同化”、“顺应”和“平衡”——既包含了结构的内容又融汇了功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5-5-23 11:28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