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727|回复: 0

德国的开放式教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7-25 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想长大   我想用空气造一幢房子,用蒲公英建一个花园   我每天欣赏的音乐应该在那里诞生   我想和小鸡那样富裕,因为它们拥有整个森林   我想有许多孩子   我要送他们上学   他们应该忘记战争   他们应该知道如何嘲笑武力   他们应该知道如果将球抛向空中,与父亲一起追逐游戏   这是一个来自德国斯图加特的孩子的心声。他们渴望学校教学上的自由与开放,在他们眼里教学最重要的应该是“自由教学活动……学习来自自然界的东西……在项目活动中观察动物……共同讨论和解释自己所写的东西……可以选择自己要做的事情……在写作时可以相互帮助……”,这些是德国某学校实施开放教学后学生的评价,这显示出学生对学校中进行的活动的高度意识感。他们用朴素的语言描述了开放教学的观点和目标,即   有多种机会进行自我确定性活动;   帮助、咨询和合作有明确的目标;   能够在不依赖成人的空间下独立活动;   有意识地变换独立学习、共同学习与引导性学习的阶段;   通过了解动作的意义不断训练行动能力;   德国各界教育人士不断探索适合现代社会、现代经济发展需要的教学理念与实践,其中开放式教学不仅在实践上得到社会、学校、学生和家庭的认可,而且有扎实的教育理论依据。几十年来教育理论家对这一概念作出了丰富的理论解释,试图探讨开放教育的目的、内容以及根源等。迄今已有20多个重要概念应运而生,如开放式课程,开放式教学,开放式学校等。九十年代以来教育理论与实践家仍在不断探索这方面的研究,他们认为开放式教学是:“不同理论研究的综合概念,涉及内容的开放,方法的开放,组织的开放等等,目的在于为变化了的学习概念组织变化了的教学情景。”   开放式教学不是一种新兴的学校教学模式,而是一种面向学生的教学理解和教学态度。针对以下四个方面我们的教育应是开放的:   ——孩子生活世界与生活情景的变化    ——新方案与新认识的学习    ——孩子个人的兴趣爱好与经验    ——孩子在教学中的自我学习的自由和作出决定的自由   总结九十年代德国对开放教育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四个推论:   推论1:孩子在体验着    孩子自出世以来就希望被看作是一个学习者、发现者、研究者和问题解决者。他们需要一定的环境,在这环境中他们对真正体验的渴望能得到满足,他们能够以自己为中心作些事情,希望被成人认可为一个独立的提问者。如果我们把对个性的关注真正集中在每个孩子的变化与发展的关注上,对孩子的行为能力给予信任,那么依据孩子的相关体验和感觉,学校能够成功地人性化和开放化。   但是在一般教学中,如果学生学习的自由不能与成人的结合起来,那么他们的自我确定和合理要求仍然仅仅是一种有关学习自由的幻想。在寻找成功学习时成年人必须作为知觉促动者、鼓动者、咨询者、批判者和体验者面对学生。从这一观点看,成年人的开放会引发孩子的教学上有意义的体验。   “孩子在体验着”中包含了一些要素,如“渴望真实的体验”:孩子对世界的理解、态度和接触社会的形式大部分是通过媒体获得,成人在这学习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即首先要了解孩子对原始经验的渴望,也即对第一手资料的渴望,要意识到,学生的赞助式行为可能会由于成人的学习而受到支持或受到阻碍。“孩子的体验”对成人意味着:从孩子的学习过程和动作过程中去感受孩子,并且对孩子隐性和显性信息作出教学上有意义的反应。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教学片段来说明上述理论:   教学片段1:一年级某班26个孩子。学生围成圈坐着,中间放着一个由老师制作的闪亮的盘子。然后开始师生对话:“这是什么?——是一个金币——不对,是一个大太阳——这是给我们班级的。——但还缺少阳光……”孩子为这个说法所激励,老师为孩子们的激情而感到高兴,并决定,让所有孩子一起为自己班上的太阳添置阳光,孩子用老师提供的材料制作阳光,然后贴在盘子上。   一个名叫娜蒂的孩子看上去有些忧郁不决。“娜蒂,你怎么了?”老师上前问道。“我觉得做这个东西很傻的,我不想做。”娜蒂轻声回答。   设想一下,我们作为成人这时该如何反应?该怎么做,该怎么说呢?也许你会“看一下,其他同学都很愿意做的。”或者说“学校里必须遵守老师要求”等。   而这个例子中的老师并没有生气,而是反问道:“想做其他事吗?”孩子马上回答:“是的,更简单一些的事情。”在这个问题中,孩子有了真正体验的机会,有可能唤起娜蒂的基本学习模式:即她在人为的要求下保持沉默并通过这种沉默来掩盖其学习上的犹豫性。这一态度可能来自严格的、长期的家庭教育,每当碰上新鲜或陌生事情必须“先等待,不要站出来”。   通过简单的对话,娜蒂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画铅笔画。不一会儿她在纸上画了一个小孩。这时,另一个孩子已经熟练地完成了他的手工(在幼儿园已制作过太阳的剪纸),并来到娜蒂跟前,好奇地看娜蒂画画,然后耸着肩膀说:“太好了,小孩子来了,我可以把他们放在阳光下……”这样,娜蒂从侧面被拉进共同的活动中,娜蒂画的小孩被放在阳光下,太阳笑了,娜蒂也笑了。   这个例子说明,个人学习模式和学习经验支撑着学生的发展和变化。如果利用传统教学模式,娜蒂在这种教学情景下,她自我决定的、产生性的积极行为很容易受到抑制。自己制作一些东西,计划一些活动,与他人合作开展活动等等,都是不属于公众场合和消费品商店所设想的目的的,相反他们设计的整个游戏活动是:对事物产生反应,然后操作、购买,最后希望拥有这些事物。这些活动要素会导致孩子有问题的依赖性以及在直接环境中经验的损失,也会导致“真实性的逐渐消失”,导致孩子们缺乏自我发展、自我设计和自我发现的环境。   因此“孩子在体验着”的第一步,就是成人要感受并支持对孩子的思维和发展非常必要的疑问、寻找和探究的态度。对孩子来说,疑问的态度、探究成功的学习模式至少与传授预先设计的知识的传授模式同样重要。   推论2:开放教学   教育与教养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教学的开放,孩子通过个人养成与合作活动,有可能从实践和行动上参与必要的社会知识、经验及其变化的学习。这种参与和变化的关键是教学内容、方法和组织的开放。如果我们把学校理解为学习和生活的社会文化的一个部分,那么开放式教学应直接是学校的任务。   但是,假设层面上的开放任务的实现仍然要通过实践来兑现:即要根据有结构的开放(自由教学活动,项目性活动,课程表等)来研制一份可接受的开放教学方案,在这类方案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关于合作活动、概念相关活动、远景性活动的经验。目前还没有系统的标准和简单的方法来编制这类方案。   “孩子体验”与“开放教学”有着密切联系,新型教育观的关键是在教育中注意力转向个体,因此“体验孩子”模式为实施“开放教学”模式做了准备。孩子们的校外经验,也即来自所谓可视空间(马路,村庄,市中心等)中的人类生活的“直观材料”,是理解世界的关键,也可以称这些经验为“生活世界”,孩子们将这些生活世界带入学校,并结合有计划的学校生活,对这些经验进行加工处理。通过教学向社区、向社会开放,学校也可以直接接触这些经验。与孩子经验的偶然性和主观性相比,学校可以为孩子提供更为广泛的视野。因此开放教学可以理解为不断传递生活和学习的共同文化的必要部分。   从实践角度更易理解这个观点,即如果学校不再被视为封闭的空间,而是对外开放,那么这整个环境就是孩子学习的场所——超级市场,加油站,面包房等等这类校外学习园地使学生有可能去体会学校学习与直接经验的脱节,并且解开在教学中所发生的课本知识与经验知识的矛盾。这里有必要把开放看成是关系的转变,看成是由内向外和由外向内的融合过程。要注意开放的相互性,例如学校可以去超市进行教学,同样可以邀请木匠来学校和孩子一起做课桌椅等。   开放教学包含着三重意义,即向内开放,向外开放,以及教学中内容、方法和组织的开放。考虑到学生生活风格和孩提时代经历的不同,今天的教师在处理教学参与者、内容和传授方法上要越来越多地注意个性化和多样化,要认识到开放教学模式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有很大帮助,应该将身心、文化和社会措施整合为一种未曾被人认识的方法或手段,进行教学工作,从而能够以一种对社会负责的态度收集基本经验,从事开放教学。   推论3:学会学习   孩子们到底是如何学习的,至今无法精确地得以解释。但是我们根据一些新的学习理论和认知理论了解到,孩子各自特有的学习态度、方法以及他们知识的获得和掌握过程能持久地推动整个学习过程。如果孩子特有的这个“我”受到重视的话,如果他能在要学习的环境中重新找到自己的生活世界的话,如果他利用所有感官通过行动能够发现事物的话,那么他们就会积极地建构并加强知识结构和动态的思维系统,这些系统将会广泛地、变化地、加速地引发自主的学习行为。   但是许多在学校中的学习,绝大多数是被动学习、理解预先设计好的知识结构。学会学习的理念在实践才刚刚起步,只有在有意义的开放与分化形式中,孩子才有可能不成为可以被教学预先决定的对象。这里的关键是孩子通过自由学习活动加强自我调控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为制定孩子为定向的行动方针做准备。   我们往往认为,孩子的学习是按照我们成人学习时所用的同样模式进行的,而下面的教学片段可以告诉我们,这种观念是有问题的。   教学片断2:有代表团要来观摩某个班级的开放式教学,学校督察员希望事先了解一下这个班的自由教学活动的一些信息。老师正在给他解释将要使用的双目显微镜。这时九岁的马克过来问道:“这是什么?我可以看一下吗?”那个督察员弯下腰笑着对孩子说:“这你还不太了解,这些是可以吃的东西。”   这一教学片段似乎有些可笑,但在与孩子的交往中确实存在这种现象,成人以自己的认识来判断,什么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5-5-21 22:51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