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005|回复: 11

【历史上的今天】(4月29日):美国参议院轻易通过排斥华人法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4-29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02年4月29日,美国参议院投票表决,再次延长排斥华人法案的期限。这项法案第一次通过是在1852年。根据这项法案,10年内不许中国移民入境。后来,这项法案的有效期限又延长了10年。这次投票表决后,这项法案会无限期地有效。限制华人入境的观点仍没有改变。美国工人的生活会受到廉价的亚洲劳动力的威胁。没有几个美国人能看到与中国劳工和谐相处的可能性。正如一名议员在讨论时说的那样,“华人与我们不协调。他们进入美国后会成为不被消化和不能消化的东西。” 2005429902217371.jpg 1880年丹佛市反华暴动 2005429903681674.jpg 加利福尼亚人没有给华人留下好客的印象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4-29 9:23:34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4-29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有史以来第一个明文排斥单一种族移民的歧视性条文“排华法案(Chinese Exclusion Act)”,该条文禁止华工入境,拒绝外籍华人取得美国国籍。 排华法案的产生起源于白人种族主义的兴盛,华人是最早来到加州的亚洲民族,由于肤色,语言以及文化与白人差异,使华人很快成为白人种族主义的攻击对象。加上19世纪70年代,加州经济不景气促使排华情绪升温,白人工会领袖谴责华工使他们工资降低,减少工作机会。美国一些政客为了选票而顺应这股排华潮流,推动国会通过排华法案。 排华时期对华人不利的法案包括: 1870年,旧金山参议会通过市政条例,禁止行人在人行道用扁担搬运货物(当时只有华人才有这种习惯)。 1873年,旧金山参议会通过条例,向不用马车搬运衣服的洗衣馆每季征收15美元(当时华人经营的洗衣馆一般都不用马车搬运衣服),却只向用马车搬运衣服的洗衣馆每年征收1美元。 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禁止华工入境10年的排华法案,只有外交人员、教师、学生、商人与游客五类才有资格进入美国。此法案同时规定不容许外籍华人取得美国国籍。 1888年,国会通过法令禁止华工重进美国,除非他们有家庭或具备价值1000美元的财产。3个星期后,通过Scott Act,禁止暂时离境的华工重返美国,把两万名暂离美国回中国探亲的华人斥于美国门外。 1892年,Geary Act把排华法案延续10年,并规定美国的华工必须注册才能获得居留权。 1892年,国务院的“领事馆工作规则”中明确规定,美国有关入籍归化的法律,只允许白人,非洲土著,非洲人后裔,以及印第安保留地的民众加入美国国籍。华人,其它蒙古人,以及除了上述提到之外的人之入籍,都是没有被允许而且无效的,领事馆官员将不理睬这些人的入籍证明。 1902年,排华法案延长10年。1904年,继续延长排华法案效期。 1924年,国会通过法案禁止美国公民的外国出生之太太进入美国。1931年,国会对此法案作出修改,允许1924年以前与美国公民结婚的华人妇女进入美国。 1943年,美国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中国成为盟军,因此废除排华法案,以改善中国人民对美国的印象,避免日本利用美国的排华法案进行煽动。 排华时期对华人的其它限制还包括:美国法律规定只有公民才能拥有房地产,华人没有资格成为公民,因而华人不能拥有房地产。此外,根据1855年的法律规定,只有那些本身能够归化的外国妇女在同美国公民皆婚后,才有资格归化。由于排华法案禁止华人入籍,因此即使华人妇女同美国公民结婚,他们也不能成为公民。 (来源:美国《星岛日报》记者梁文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4-29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华声报讯:为感念华人在美国内华达州修筑铁路历史的贡献,美国拉斯维加斯市长古德曼宣布12月17日(2003年)为“排华法案撤销纪念日”,纪念60年前在美华人历史上最珍贵的日子。 当地同源会会长李彬舜律师与内州拉斯维加斯大学历史系华裔教授张素芳,在12月9日晚间的一个亚裔与克拉克县法官们的餐会上,向160余名与会者,公布了古德曼市长的决定。 据美国世界新闻网报道,1880年,内州卡森市平均6人中有一人是华人,都聚居于卡森市中国城内,那是华工从淘金到其它行业的转型期。当时的卡森市中国城,除有华人商店、旅馆、餐馆、洗衣店外,伐木工的大量需求和铁路兴建,使得更多华工由中国来到内华达州。百余年前约9成修筑铁路工人是华人,其中4成约5000人在内华达州境内工作,之后由于1882年的“排华法案”,内州华人迅速减少,到20世纪20年代,卡森市只剩86名华人。“中国城”在1938年甚至成为“鬼镇”,那时卡森市华人只剩下13人。 1943年12月17日,美国联邦政府撤销排华法案,逐渐有华人迁居至内华达州,大多数定居于南内州赌城附近。张素芳表示,近十年来,内州的华裔居民教育水准普遍提高,并就业于各个行业,与此同时,华人也积极参政,而且经商规模颇大,这都显示出了内州华人的经济实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4-29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林博文 来源:香港《亚洲周刊》 2003年6月22日   不久前,美国国家档案馆选出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百件文献,其中包括世人所熟悉的独立宣言、美国宪法、人权法案、华盛顿第一次就职演说、林肯葛底斯堡演说、小罗斯福对日宣战等划时代文献。   不过,入选的文献,并非都是正面的,对历史具负面影响的一些文件亦告上榜,其中包括集种族歧视之大成的《1882年排华法案》(ChineseExclusionActof1882)。   华人是美国历史上唯一曾被国会及联邦政府立法排挤和禁止移民的民族。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于1942年立法强制集中管理日裔美国人,此项法案亦被列入历史文献一百强。日本、德国和意大利皆为二战轴心国,但美国并未立法严禁这3个国家的人民移民美国,唯独华人最受歧视。   华工血泪浸透移民史 2005429981962479.jpg 19世纪赴美的中国和菲律宾铁路工人频遭“白工”凌辱   19世纪四五十年代,华人移民开始大批到美国西部淘金,然后是协助兴建铁路。华工一多,白人矿工和路工就不高兴,原因在于:这批以爱尔兰裔为主的白种工人,从未见过留有辫子、头戴瓜皮帽的东方黄种人;而这批黄种人,个子虽小,却很能干活,颇获老板欣赏,老板希望多雇华工,白工十分不满。华工的饮食习惯与自工不同,白工厌恶中国食物的味道,也讨厌华工的语言(粤语)和生活习惯,在嫉妒与敌视交织的种族蛮力下,美国西部一带频传白工集体凌辱、打劫和屠戮华工的血腥事件。其中规模比较大的有:1871年10月24日,洛杉矶数百名白人暴民在洛城尼格罗巷—带杀死19名华人,6年后,同一地区的华人住宅全被纵火烧毁;1880年10月13日,三千多白人暴民在科罗拉多州丹佛市闹区包围华人住宅区(约有4D0名华人),一名华人被杀,受伤者无数,房舍财产损失超过5万美元,清廷驻美公使陈兰彬向美交涉赔偿,白宫和国务院理都不理。弱国无外交,以此为甚。   在反华情绪持续高涨之际,1882年,加州共和党参议员米勒向参议院提议中止华工赴美。这项提案在参院辩论8天,美国西部一带的两党参议员和南方的民主党参议员都支持他,只有东北部的两党参议员反对。参院以29对15票决通过排华法案;众院再以167票对66票(55票弃权)通过。1882年5月6日,切斯特·阿瑟总统签署了这项玷辱美国历史的法案。   这项法案的内容主要有十点,最重要的即是华工十年内不准赴美,中国人变成美国白人排斥外人的唯一对象。到了1892年,排华法案再延十年;及至1904年变成无限期。1882年,只有3.95万华人赴美,而移民英国的有10.29万人,移民德国的有25万多人。   加州州长麦道格曾于1852年称赞华人是加州新近接受的“最有价值的移民”;30年后,“最有价值的移民”却变成“最没有价值的移民”,并禁止赴美。   19世纪中叶美国排华和反华的动机,可说是基于种族、文化和经济三种因素,华工文化水平低,生活习惯欠佳,好赌,不讲究卫生。反过来说,以爱尔兰裔为主的白人劳工移民,文化水平亦低,卫生习惯比华工好不了多少,他们欺负华工的唯一理由是白皮肤。当美国朝野在19世纪80年代酝酿制定排华法案时,清朝光绪政府正值内忧外患,伊犁事变、安南事变、日本吞并琉球,自顾不暇,根本无力保护旅美华工。   二战盟友废除排华法案 2005429995674586.jpg 宋美龄(左)1943年在美国国会演讲   排华法案通过后,美国白种工人的反华气势,不减反增。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的白人矿工经常罢工,公司增雇了大批华工到怀俄明州石泉矿场,至1885年这个大矿场有331名华工、150名白工。9月2日,150名白工竟然携带武器攻击华工,28名华工被杀、15名受伤,其他华工皆被赶走,华工财产损失近15万美元。清廷驻美公使郑藻如在公使馆法律顾问福斯特的协助下,向国务卿贝雅德发出辞意并茂的示偿信,贝雅德阅后颇为动容,即建议格罗弗·克利夫兰总统赔偿华工。1886年3月2日,克利夫兰函请国会通过赔偿华工15万美元案,国会于一年后始通过。   福斯特不久出任本杰明·哈里森总统的国务卿,退出政坛后,应满清政府之聘,担任李鸿章的顾问。1907年,以中国代表身份参加海牙国际和平会议,他的16岁外孙陪他出席,协助译述法文资料,算是中国代表团的小秘书。这个小秘书就是冷战时期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国务卿杜勒斯,杜勒斯的前两个名字“约翰·福斯特”,即为纪念其外祖父。   排华法案直至二战期间始被国会废除。日本于1941年12月7日偷袭珍珠港,美国人同仇敌忾,转而开始同情中国。当时大部分美国人分不清中国人和日本人,在国会山庄跑新闻的华文记者,都在胸前挂一张“我是中国人”的识别证。销路广大的《生活》杂志,特别刊出中国经济学家翁文灏和日本军阀东条英机的照片,告诉读者如何区分中国人和日本人。   美国媒体对中国抗战和唐人街的正面报道,以及蒋夫人宋美龄于1943年访美所受到的盛大欢迎,带动了一批亲华众议员在国会倡议废除排华法案的热潮。会说中国话、曾在中国传教行医的明尼苏达州共和党众议员周以德,奔走最力。   1943年2月18日,宋美龄在国会发表历史性的演说后,众院移民委员会立即进行废止排华法案听证会,小罗斯福表示支持。众院和参院相继通过废除排华法案,小罗斯福于1943年12月17日签署生效。历时61年、臭名昭彰的排华法案,正式走入历史。   种族歧视阴魂未散 20054299112558130.jpg 华裔作家张纯如   今年适逢排华法案废除60周年纪念,当年的中国政府和宋美龄,究竟对美国废除排华法案有没有尽过力或发挥过影响力,60年来一直是个争议不休的历史课题。在历史家当中也演变成意识形态之争,亲蒋史家认为蒋介石政府和访美的宋美龄,对美国国会及小罗斯福决定废止排华法案,发挥了重大影响力,反蒋史家则持否定态度。   就史料和当时的环境作一平心静气的考察之后,笔者认为,蒋介石政府和宋美龄对排华法案的废除,如果真有所谓“其微”,则微不足道。理由是:一,排华法案虽涉及美中关系问题,毋需外国政府干涉,而胆小的中国政府(满清、民国)亦从来不敢干涉。二,蒋介石政府从未要求美国废除排华法案;三,宋美龄在美活动中,从未公开呼吁美国废除排华法案,有些资料显示,她也许曾在私下呼吁美国国会议员废除法案。但宋美龄批评黑人的谈话,经美国媒体披露后,亦有人认为她也是一个种族主义者。宋美龄关心的是美国援助蒋介石政府,她不太可能关心美国华人社会;四,蒋介石政府仅在美国国会讨论废除法案时,透过重庆电台发表英语广播称:“中国政府非常欢迎罗斯福总统所提议的废除排华法案,我政府并认为此一行动将进一步加强美中两国传统友谊。”这是典型的“官样文章”。   客观言之,在中美合作共同对付日本的大气候下,排华法案的废除乃是必然的事。美国政府和国会在1943年宋美龄访美期间,顺时应势,送给了华人一个大礼物。   在排华法案废除一甲子之际,碰到了非典型肺炎(专题,图库)疫情蔓延至美加,有人故意带着种族主义的心态,称之为“中国肺炎”。伯克利加州大学曾经宣布禁止两岸三地和新加坡学生就读暑期班,引起该校教授王灵智等人的抗议,伯克利后来废止此一限制措施。   曾经撰写英文《钱学森传》、《南京大屠杀》而在美国文坛有点名气的华裔通俗历史作家张纯如,最近出版了一本英文华人旅美史,她在5月21日的《纽约时报》发表长文历述19世纪美国常以各种流行疾疫为由,进行反华排华行动。她并指责伯克利限制两岸三地和新加坡学生入学,乃是以保护校园为名的一种歧视行径。不过,有不少读者投书时报,不赞成张纯如将伯克利的措施与种族歧视等量齐观。   种族歧视不可能在美国社会中消失。耶鲁大学毕业的华裔雕刻家林璎,80年代初参加设计越战纪念碑蒙获首奖时,许多白人打电话、写信骂她,这批人几乎都用种族歧视字眼(如“gook”,对东方人带有贬意的称谓,有“北越士兵”、“越共游击队员”之意)乱骂一通。甚至连《华盛顿邮报》也在标题上说:“亚洲人为亚洲战争设计纪念碑。”   林璎说,她是以艺术家的身份设计纪念碑,完全没有想到自己是华裔,也完全没有把所谓种族和亚洲人的观念放在设计思考里面,甚至连越南、越战亦未摆进去而是以战争作全方位思维,闭关四个多月,从古代战争纪念碑研究到现代战争纪念碑。   林缨说,她是以艺术家的身份设计纪念碑,完全没有想到自己是华裔,也完全没有把所谓种族和亚洲人的观念放在设计思考里面,甚至连越南、越战亦未摆进去,而是以战争作全方位思维,闭关四个多月,从古代战争纪念碑研究到现代战争纪念碑。   姚明加入美国职业篮球队,虽大受欢迎,但种族歧视字眼仍会冒出来。而有关种族暴力事件,华人被白人、黑人和拉丁裔殴打情事,更是多发,连种族意识比较进步开放的纽约,亦不例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4-29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4-29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vanness斑竹,俺的制作够标准吧!自我表扬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29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4 月 29 日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问世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五项原则经历四十多年国际政治风云的考验,已经成为举世公认的当代处理国际关系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4年4月29日签署的《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中首先正式提出的。1953年12月31日,中国和印度两国政府代表团就历史遗留下来的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的关系问题开始在北京举行会谈。当天,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说:“新中国成立后就确定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准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的原则”。印度方面对周恩来的主张表示赞同。在1954年4月29日签署的《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的序言中就列入了这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先在亚洲提出绝非偶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民族独立运动的风暴席卷全世界。从40年代后期到50年代,亚洲是这个风暴的中心。帝国主义想在亚洲卷土重来的挣扎,在亚洲各国人民的坚决斗争面前失败了。获得独立的国家迫切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和建立新型平等的国际关系,同所有国家和平共处,以维护国家主权,振兴民族经济,建设自己的国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它一问世便在国际上受到广泛的支持与欢迎。   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应邀访问印度和缅甸,先后同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举行会谈。6月27日,尼赫鲁在欢迎周恩来的宴会上谈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时说:“这些原则不但对我们两国适用,而且对其他国家也适用,对其他国家来说,这些原则很可以作为一个榜样。”随后,在6月28日发表的《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和6月29日发表的《中缅两国总理联合声明》,都正式宣布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原则。1955年4日,周恩来参加了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有29个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会议最后公报所提出的十项国际关系原则,就包括五项原则的全部内容。在这之后,中国先后同缅甸、尼泊尔、蒙古、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在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解决了历史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   1963年底到1964年春,周恩来出访亚洲、非洲和欧洲14国,发表了中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八项原则,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扩展到经济合作领域,扩大了它的影响范围。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期间发表的《中美联合公报》和1978年12月《中美建交联合公报》中也包含了五项原则的内容。1978年8月,中日两国签订的《和平友好条约》的第一条明确规定,缔约双方应在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   我国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者之一,又是其忠实的奉行者。“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被作为我国外交的基本准则而载入宪法。我国与一百多个国家的建交文件中也都确认了这五项原则。实践证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根本的国际关系准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29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衫儿MM做得很棒,咱的原则是表扬和自我表扬想结合,嘿嘿,偶再表扬一次,奖励小红花一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1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第一斜拉桥的概念不确切,是总跨还是主跨?如果是主跨,那么杨浦大桥不是,日本多多罗大桥主跨890米,比它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1 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林博文完全缺乏追根问究到底的职业精神。美国的排华法案,鸦片才是根本原因。   大致在1820年代,广东、福建沿海华工(苦力)便以一定规模开始输往海外,俗称“卖.仔”。他们中约95%属于契约劳工,待遇是非人的,在遭受层层盘剥之余,他们还必须偿还国内“蛇头”的欠款。于是为了解除烦恼,带去了吸食鸦片的恶习。在东南亚一带吸食鸦片不是华人首创,却因大批华人抵达而扩大了这种嗜好。华人占95%以上的新加坡,三分之一男人鸦片上瘾;菲律宾有190余家鸦片馆,只为华人服务;在澳大利亚的华人社区内,鸦片成了广泛的消遣方式,乃至于白人排斥华人甚至包括那些亲近华人的白人妇女。1888年一艘叫“阿富汗”的船只抵达墨尔本,当地居民自发组织纠察队不许船上250名华人下船,理由仅为抵制鸦片侵入墨尔本;在美国因为南北战争大量使用鸦片作为医治伤员的药物,鸦片已经被广泛使用。华工到来使之更趋严重。凡中国社区必有中国人开的鸦片烟馆,它使华工收入的几乎一半消费在鸦片烟里。1885年一项调查显示,仅旧金山唐人街便有26家鸦片烟馆,每馆可以同时容纳24人吸食。不止吸食鸦片,赌博、卖淫、高利贷都在这些烟馆里蔓延开来;在秘鲁,鸦片与华工同时输入,那些发现暴利唾手可得的中国商人很快就构筑了一条把中国鸦片经美国运到秘鲁的黄金途径。   鸦片战争的一个结果是中国从单纯的鸦片输入国变成输出国,与中国苦力同时输出。随后便发展到这些国家。例如1888年澳洲的鸦片输入便达17684磅,到1890年4月,仅维多利亚一个州,欧洲裔鸦片吸食者便达700余名; 1875年《旧金山晚邮报》统计,全美共计有12万鸦片的“瘾君子”。该报特别声明:此数据尚不包括华裔在内。1885年输入美国的鸦片达208152磅。   对此,美国参议院牧师纽曼博士(J.P.Newman)1874年的演说具有代表性:“中国人作为家仆、洗衣工、体力劳动者、矿工等大批到来。我们尽我们所能使他们文明和基督化(我们给他们学习的学校和宗教的殿堂)。但他们到来时都已经虚弱不堪,鸦片使他们浑身无力。我们需要他们做体力劳动者;我们需要他们做仆人;我们需要他们做市民。因为从密苏里到金门的广阔土地上,只有不到100万白种居民。我们欢迎他们,但如果他们是鸦片吸食者,我们无法欢迎他们。”   也许鸦片的祸害恰是全球化的先声,毒品对全人类都是一视同仁的,它不会只伤害一个民族或一个人种。1898年美国打败西班牙获得菲律宾的统治权,那里的鸦片泛滥使美国占领者头疼,于是一个委员会于1903年成立,采取了取缔烟馆、禁止输入鸦片的强制性政策。美国认识到如果没有全世界的共同行动,鸦片是禁不住的。1906年这个委员会的布伦特主教致函罗斯福总统,美国正式开始号召全世界起来反对鸦片走私及其他毒品。1909年2月,人类首次禁毒的国际会议在上海召开,13个国家参加这次国际鸦片委员会会议。略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个会议因对慈禧太后驾崩表示尊重而延期一个月,慈禧正是一个鸦片鬼。这次会议虽然没有实质上的制约能力,但它毕竟是人类首次国际意义上共同讨伐毒品的宣战:“国际鸦片委员会渴望能力促各国政府在自己的领土内采取措施,控制吗啡及其他或能带来相似结果的鸦片衍生物的生产、出售和分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5-5-20 05:15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