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187|回复: 14

重庆方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4-10 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重慶話普及教案(想學重慶話的請進)字号:9pt 1.MM篇 MM长得漂亮说乖 MM长得不漂亮说麦巴 MM鬼混说打biang MM是自己的LP说堂客 抢别人的GF叫做撇丫丫或者端板凳 分手说打倒了 2.动物篇 蝉叫做金阿子 蜻蜓叫做丁丁猫儿(猫字要儿话读出来) 青蛙叫做狭块儿(块字儿话) 蚯蚓叫做曲算儿(算字儿话) 3.生活篇 鞋叫做孩子,拖鞋就叫做拖孩儿,穿拖鞋要说成杀拖孩 散步叫做压马路 聊天叫做吹垮垮或者摆龙门阵 什么叫啥子 怎么样叫浪个嘛 干什么叫住啥子 这叫做勒,这个人就做勒个人 打牌的时候,糊了叫做过了 打牌的时候,如果欠债一笔勾销叫做打泡了 好的叫做要得 爽叫做巴石 心烦意乱叫做毛焦火辣 GOD/菩萨/真主叫做先人板板 运气差到极限叫霉起锅巴灰 运气好到极限叫走了狗屎运 重庆俗语——千翻·喳翻 这娃儿有点千翻。翻一千个跟头,是够千翻的。这千翻是重庆方言,意思是说调皮捣蛋,别人不敢干的事他敢,别个想不出来的事,他想得出来,有点不同凡响。 隔壁有个女娃子,硬是比男娃儿还千翻。她不跟女娃儿耍,尽跟男娃儿打堆,还从没吃过亏,倒是经常有人牵着哭哭啼啼的男娃儿到她家来告状。左邻右舍都说,这女娃儿千翻惨了。 楼上贾姐养了一只宠物狗。她逢人便说,我家幺儿千翻得要命,好耍惨了。问她啷个千翻法?她说,幺儿有一个睡觉的盆子,是它的窝儿。白天不睡觉时,它就咬着盆沿满屋子拖,直到筋疲力尽才罢手。晚上人上床睡觉了,它又把床下的拖鞋一只只拖出来,在客厅里摆展览——这小家伙是有点千翻。不过,真正千翻的要算孙猴子。大闹龙宫,大闹天宫,大闹地府,七十二般变化,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全是大手笔,手手不同凡响,那才是千翻之王,千翻的祖也! 楼下有个喳翻女娃子,屋头的事啥子都要拿出来说。她说她家男人一天晚上要千翻两盘,她问伤不伤身?听者先没弄明白她说这千翻是何意,不知所云。后来醒豁了,差点笑破了肚皮——你看这女娃子喳不喳翻? 其实,喳翻就属千翻的一种。千翻是形容行为、动作不同凡响,令人意外,而喳翻则是嘴上的千翻,丁丁大点事就惊喳喳地叫,不管该说不该说,她都冲口而出,口无遮拦,所以往往也不同凡响。喳翻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喳翻的“翻”,亦是翻嘴的“翻”。东家长,西家短,醋不酸,盐不咸,这个面前说那个,那个面前说这个,是一个翻嘴客、长舌婆。 千翻归千翻,喳翻归喳翻,未必全是坏事。千翻的人,一般都聪明。喳翻的人,多半没心计,想到就说,说了便丢了,有时还有点人见人爱呢 巴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一部分。3000多年来,重庆无不留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印痕。巴渝人千百年来形成的岁时节令、婚丧嫁娶、崇拜禁忌等民俗民风,都与全国各地大同小异。但在衣食住行、语言娱乐等生活方式和习俗上又带有自己十分独特的色彩。 重庆语方属北方语系,尽管有部分方言词汇的障碍,只要表述慢一点,外地人还是不难听懂。但重庆语言的地方色彩确实十分浓郁,主要表现在怪异的方言词汇,独特的表达方法,重浊的语音、急促的语气等方面。重庆语言简洁中带含混(麻杂杂的),粗俗中显睿智(脱了裤子追老虎,不要脸又不要命),严肃中有滑稽(雄起)。 重庆方言称谓,男人一律叫“男娃儿”,女人一律称“女娃儿”;若带几分不恭时,则男人叫“崽儿”,女人叫“婆娘”。其他许多称谓也很特别,父亲称“老汉”,子女不论长幼,父母一疼爱,通通称“幺儿”,厨师称“炊哥”,力夫称“棒棒”,头颅称“脑壳”。 重庆方言词汇数量甚众,运用甚广,从家庭到社交场所,可以听到。“摆龙门”指闲聊,“弄巴实”指把事办妥帖,“打倒”指做事亏了本,“揪发条”指行诈,“悬吊吊”指不稳妥,“瓜兮兮”指表情尴尬。 重庆人有一种特殊的表达方法,叫“展言子”,即运用丰富的方言词汇、民间谚语、歇后语等,幽默地传达语意。民间艺人通过艺术集中而表演的“重庆言子”,最能体现这种表达特色。重庆人语音重浊,语气急促,也很具地方个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10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庆的mm很漂亮! 生活也爽 ! 差点在重庆安家! 就是菜不可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11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MM是自己的LP说堂客
我们这边也是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11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找个堂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12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 作者:俺是种田的 -- 发布时间:2005-4-10 23:24:00 -- 重庆的mm很漂亮! 生活也爽 ! 差点在重庆安家! 就是菜不可口!
嘿嘿嘿```小心让你老婆知道就惨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17 02:20 | 显示全部楼层
A君: 妳好!阁下每篇文章都引经据具典,且字斟句嚼,辞文精湛。非满肚文墨不能如此“示之”。 如今还教导地区方言,请容在下唤声“先生”。 请问能否提供“粤语九声”之教材,并不吝赐教,在下不胜铭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17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哇,Aha兄,学生都已自动上门,开馆授课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5-17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粤语九声乃乌龙夹论尽之秘籍,岂可外传吾等凡人?蕙不知,有kathy在上,岂有班门弄斧之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17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哦哦,原来kathy乃语言大师,失敬失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17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A君: 可否介kathy君我哋识啊?等佢指点吓迷津,进步啲都好呀!在下这厢有礼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5-5-20 23:35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