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敬的各位领导、兄弟姐妹你们好!
我叫陈虹利,原在公交上班, 1996年,单位减员简编,刚过不惑之年的我下岗了。离开工作了20多年的单位,一种失落感油然而升,我含着眼泪,拖着沉重的双腿回到了家。想到未来,我一片茫然......
在单位我会卖票、开车、做管理。到了社会我能做什么呢?可为了生存,我开始了当初并不情愿的餐饮生涯,没有本钱只能小打小闹,出过馄饨摊,炸过大果子,拎着擀面杖卖过面条,风风雨雨一顿折腾、东拼西凑,终于开起了只有五张桌的虹利粥屋。真正步入了竞争激烈的餐饮业。
由于缺少资金、没有经验、铺面小、地点又不好、也曾几度濒临绝境,店虽然小,可方方面面的事却不少,因为人手不够,我只能事事亲力亲为。
雇不起好厨师,自己做,开始学炒菜的时候端不动大勺,更不会翻勺,一个饭口下来汗流浃背。客人还不满意,经常由于咸、淡、火候颜色等问题退菜。因不懂技巧用力过度,胳膊都抬不起来,不到一个月我就得了腱鞘炎。真是憋气又窝火,躺在床上大哭一场.
从这时开始,我买来菜谱、主食谱、烹饪书籍、楞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自学、自创了许多深受欢迎的地方特色菜,通过不断的学习,我对蕴涵几千年食文化的“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技艺花色内涵上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使独具一格的虹利粥屋,脱颖而出。每天都有许多慕名而来的客人,生意做的火火爆爆。
北京西单有一家颇具规模的餐厅,它的老板,多次来虹利粥屋吃饭,因欣赏我的能力和我店的经营特色,聘我进京,中南海的国家领导、北京市委领导及外国朋友经常光临我料理的餐厅。品尝我调制的宫廷滋补粥、夏季冰粥和独具地方特色的东北菜,为我立足餐饮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9年10月我回到长春。参加了首届吉菜大赛,并一举成名,我参赛的吉林【一品粥】宴受到了洪虎省长的赞赏。省市电视台为我拍摄了有关专题片。香港大公报也刊发了我的宴席照。
此时的我,成就感、虚荣心迅速膨胀,认为自己已经具备了成功企业家的基本素质了。在不计成本、不算利润,不掌握市场动态、不考察地域环境、不考虑是否有继续追加投资能力的前提下,近300平米的虹利吉菜馆诞生了。
然而,盲目的乐观没能持续多久,很多现实问题接踵而至。首先是多年来无法解决道路问题,由于新发路改造工程,至使道路状况的更加恶劣。波及了正常的营业......
由于我的思想依旧停留在小作坊的模式,导致了经营管理的弊端,我虽使尽浑身解数,也回天无力。效益与费用不成正比。虹利吉菜馆仅一年就夭折了!
对虹利吉菜馆的哀悼,几乎使我痛不欲生。经济上重创,精神上的压力如巨石击碎了我企业家的金梦,在我狂热的头上泼上了一瓢一瓢的冰水......
沉默无声的沉默,心里淌着血的我,在电脑桌前拼命的敲击着键盘!把酸甜苦辣、成功、失败、载入文挡......。
人前的我依旧是一身的休闲,不变的微笑,嘴里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轻松调侃。
感悟名家得到的激情已冷却到了极点,伴我夜夜入眠的早已换成了发人深省的失败英雄(一本分享失败教训的书)......
不再感叹命运!不再无言自责!二次下岗的我,迈着坚实的大步走回那曾被我遗忘的小屋,端起了久违的大马勺!粥香、饼香、饭菜香、陈虹利回来了!虹利粥屋又开业了......
两次下岗,两次从负数开始的起步,对于我来说是艰辛苦涩的,可不服输的天性支撑着我,在哪里跌到就要在哪里爬起来!我觉得下岗绝不意味着事业的终结,恰恰相反,由于下岗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能力,给自己重新定位!选择一个更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毫不夸张地说:正是由于下岗、才开始了我无悔的多彩人生!六年来我学会了从前想都不敢想种种技能。----------
1厨艺(我是自学成才的获奖厨师呀)
2圆了老板梦(尽管不很成功)
3 电脑(基本熟练的操作者,能编辑打印文稿、应用程序、收发E-mail.上网、82512090是我的QQ号呀)
至关重要的一点是我通过个人的努力奋斗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十大孝顺子/女之一,吉林省文明家庭,巾帼明星,下岗明星,政协委员。)
虽然我不是大款大腕,但我活的却愉快充实!白天的我熘炒烹炸,笑迎八方客。夜晚的我网络神游,开拓新视野。在网络上有我的主页,我希望借助网络使更多的人知道我们虹利粥屋。期待着有朝一日,我们虹利的特色食品能代表祖国传统的饮食文化走向世界!(为国家创汇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