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319|回复: 15

经典电影《教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0-31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据说Fayee斑竹也有这套DVD,所以我就只贴图由她来介绍了! 200310312255490405.jpg 2003103122551243834.jpg 2003103122552243499.jpg 2003103122553299464.jpg 200310312255441013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11-1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竹子这一招推手使得好啊,害得我昨天晚上看到这篇帖子以后,连回帖都没敢,立刻就重温这套经典《教父》去了。 先不说我对这套电影的看法,就列几个我还记得的数据吧。作为由黑社会小说(在这里我们只谈电影,小说本身暂且忽略)改编的电影三部曲,《教父》堪称电影史上的殿堂级作品。在两年前美国人选出的“史上百佳电影”中,《教父》排名高居第三;而在前段时间意大利人选出的“史上百佳电影”中,《教父》更是高居第二。仅从此两个方面,即可以看出这部关于“意大利人在美国”(我的确有剽窃“北京人在纽约”之嫌)的电影,已得到了意大利与美国的双同赞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11-1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乍看上去,这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因为这部成功的电影涉及到了两个国家。但这正是《教父》的困难之所在,它既要表现好意大利人的文化背景与性格原因,又要表现好他们在到了“自由”的美国之后的转变与发展。也就是说,这不仅仅是在意大利和美国拍电影那么简单,它实际上涉及到了两个国家的文化与社会、政治、经济各方面的现状。而一旦反应得稍有不真实,便会被这两个国家的观众和影评人同时鄙夷,甚而出现意大利人认为这是一部美国片、而美国人则认为这是一部意大利片的局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11-1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对于这部电影的影评,相信大家在网上搜索,会搜出许多来,其中不乏专家之言。因此,对于制片人、导演、摄影、剧本等人的介绍我就不自己写了,别人写的比我专业得多。 但我还是要表达我对这部电影的热爱,因为片中的马龙·白兰度(竹子帖图第四张,饰维克多)实在太精彩了。其实,《教父》中许多场景都堪称经典,但我最难以忘怀的,是维克多的大儿子森尼被乱枪射死,躺在病床上的维克多感到家中气氛异常,便独自起床询问情况。他的养子汤姆是个沉着稳重、足智多谋的人,此刻也需要喝酒才敢告诉维克多真相。脖子上还绷着纱布的维克多在知道了实情以后沉默了两秒钟,然后告诉汤姆:我不要复仇。 那两秒钟的沉默,就是我所认为的全片最经典的镜头。无须我多语,相信任何一个看过这个镜头的人都会为之震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11-1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教父》原著是八十年代风靡中国的畅销书之一,当然是在内部发行领域的畅销书,翻译者还特意在书末声明对原著中露骨的描写做了删节,对当时的我而言是本禁书。后来有机会得到它的时候却未失去了阅读的兴趣,反而是007之类的电影,看完一个就可以回家睡觉了。 后来得到了一次看《教父》的机会,当然是当作内参来看的。片头出现了《教父》两个字,低沉的旁白响起:“《教父》,美国派拉蒙公司1972年出品......”,我几乎要从座位上飞起来。这个内参版的《教父》由上海话剧中心担任配音,为马龙·白兰度配音的演员的嗓音含糊不清,让在座的观众窃窃私语抱怨他的配音技术差。而当年轻的阿尔·帕西诺深吻西西里的新婚妻子后,她脱下了睡衣时,我见到了我生命中的第二个女性正面裸体镜头。除了这个镜头对当时的我深具震撼力之外,《教父》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白兰度额头的皱纹和片尾大肆屠杀的暴力场面。 放映完毕,场灯没亮起,屏幕上出现了《教父续集》字样,准备退场的人都笑了,坐下来接着看。在经历了三个多小时的黑手党争斗后,《教父续集》同样是三个小时的鸿篇巨制。连续几小时没有喝水的我口渴难熬,但却在屏幕上看阿尔·帕西诺老是喝水。渐渐,许多人在不习惯于这几乎没什么暴力场面的充斥大量对白的续集后开始退场,到最后放映完毕,全场大概只剩下来十几个观众。回家路上走过午夜的街头,我想到了风飞飞的歌。 多年之后,我在一个展览会上打了半个月的工,得到的奖励除了每天中午的免费盒饭和偶尔的下午三点半的西瓜冷饮外,就是展览会结束后看了《教父第三集》的内部录象。午餐时一百多人齐舀汤的盛况已模糊,但清晰地记得安迪·加西亚骑马一枪毙了沙萨的场面。看完录象,我在考虑是否需要重看前两集。大部分电影,随着年龄、观看视点的变化,得出的结论都可能完全不同,当然那个时候我还没有意识到《教父》对于即将正式走上社会的我意味着什么。 隔了大概一年多之后,我在录像带市场租到了《教父》前两集的带子,听白兰度一开口,不由笑了起来,原来当年那个给观众“投诉”的含糊嗓音是为了跟原版贴切的不得已之举。而看到《教父续集》里的罗伯特·德·尼罗也是轻声细语地说话,更是笑到鼓掌。罗伯特·德尼罗在片中演年轻版的白兰度,说话腔调学白兰度如此惟妙惟肖,怪不得那年的奥斯卡最佳男配角给了他。这次看两集《教父》,感觉比第一次看的时候好了许多,至少可以边喝水边看,另外,《教父续集》也没有第一次看时那么寻常,反而觉得它在德·尼罗的段落以及帕西诺的兄弟情上的渲染手法比前集更为出色。 再看《教父》,已是VCD时代的事了。因为是全套三集9碟连卖,所以如果读片有问题,要换单片是很麻烦的事情,于是买回来之后,在一周内把三集都看了。这回重看,才了解导演科波拉的厉害。他老人家最伟大之处,就是把马里奥·普佐的通俗小说,提升到了家族史诗的高度。他写父子情,写黑帮分子以家庭的名义实施罪恶,触及了美国梦的重建这个好莱坞电影的恒久母题,兼顾反思力量,手法从容不迫,秉承好莱坞古典主义遗风,是当时新好莱坞派与旧好莱坞交替的完美结合点。 进而再看《教父续集》,发现竟有爱不释手之感。对于片中人物的处事方式和手段,亦心有戚戚焉,并常常引用到生活中。而帕西诺斜眼看人的骇人眼神和德·尼罗的咩嘴,都成为了记忆中难以磨灭的经典表情。后来看《电子情书》,汤姆·汉克斯对梅格·瑞恩说:《教父》是男人的行事圣经;看《为所欲为》,丹尼·艾列托的店里挂的都是《教父》的人物大幅肖像照,以及其它一些影视剧中对《教父》人物和对白的引用,才了解两集《教父》在美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如此之高。《教父续集》也是奥斯卡史上唯一一部获最佳影片奖的续集电影,也是少数的续集电影水准超越首部电影的范例。至此,两集《教父》才真正成为了我心头至爱。 刚买DVD那会儿,常跟辣笔小飞去他家附近的碟店逛,基本上都在黄昏时分,据说那个时段摊点会多一些。在一家店里见过《教父》的三碟装,其实是LD转的模拟版的三D5,但确实叫人动心,几经考虑后还是作罢。等后来上了DVD论坛才知道,《教父》当时还没有发行过DVD。2001年,《教父》终于发行了DVD套装,四张正片,一张花絮。2002年,全美版《教父》套装横空出世(正片三区字幕,增加了三区版所没有的中文评论音轨字幕)。询问了大寒是否值得出手后,我赶紧托骆驼订了一套。买回来后却一直没看完整过,因为三集片长9小时,只在拿回家后每张碟跳了跳段,因为碟面不太干净,怕放不出来。跳段查碟读片无问题,就此束之高阁。 此后曾在某个休息日拿出花絮碟看了一遍,第一集也看了会儿,觉得评论音轨字幕翻译不好,开篇就出错,再看了几十分钟,发现评论音轨字幕翻得更糟,反而干扰了科波拉评论音轨的收听,只得关上字幕,后来在网上跟王崴闲聊,发现他也这么做过。 今年红龙重做《教父》套装,盒装外盒跟三区的看上去一模一样。外包装为黑色硬盒,上帖红色、金色两张三区版包装的粘纸,增加了包装的精美度。从硬盒侧面抽出,是四套透明玻璃盒装的碟。记得去年金鼎版有些D9是这么包装的,一直很不喜欢,红龙这么做可能是出于完整还原的考虑,否则没有必要用这种仍有制作难度的包装,扣碟的玻璃扣确实比较紧,玻璃盒也很脏,用酒精棉花擦了全部的玻璃盒,玻璃盒虽然干净了,但玻璃下依然可以清晰见到粘胶水的痕迹,不是很舒服,幸好五张碟的碟面都十分光洁。 把第一碟放入碟机,首先选择是国语配音音轨,让我失望的是,不是我当年第一次看时的上话配音音轨(据说这套碟的国语配音来自LD配音音轨),也就不再听配音音轨,直接切到导演评论音轨。科波拉的这9小时长的评论音轨堪称DVD史上最珍贵的评论音轨之一,他满怀激情的滔滔不绝的三部曲评论,有大量当年拍摄时的秘料,对影片的参考意义极大,对于我而言,这是这套DVD最有价值的部分。 选择了评论音轨字幕,我想先看个几段是否还是那么糟糕,结果连续看了一个多小时,发现这条评论音轨字幕错误很少,而且在翻译一些提及的片名和人名时,均有正确的翻译(科波拉叙述时,喜欢把演员的名字加上昵称,比如詹姆斯·凯恩叫成吉米·康,评论音轨字幕在这些人名上都还原成了约定俗成的翻法),堪称目前为止的九区DVD自制评论音轨字幕的最高水准。记得去年看金鼎的《公民凯恩》D9中彼得·波丹诺维奇的评论音轨字幕时,曾评价说那条准确率在50-60%评论音轨字幕是当时自制评论音轨字幕的最高峰,今年红龙版《沉默的羔羊》D9的评论音轨字幕翻译水准已超越了前者,现在看来,这个位置已被《教父》取代。 第二天续看第一集时,依然是听趣味盎然的评论音轨,结果在帕西诺回美国时的戏进行时(2小时14分处)在评论音轨字幕下发现了一处有意思的字幕:教父DVD彩蛋。DVD彩蛋技术是DVD制作者和观看者之间的一种隐藏式的互动游戏,有捉迷藏的趣味。《教父》套装的原装DVD彩蛋就有《黑道当家》中的角色看偷来的《教父》DVD的搞笑片段(隐藏在花絮碟dvd制作表里)等,而在评论音轨字幕中加入彩蛋却是前所未闻的彩蛋设计(可能是DVD史上第一个评论音轨字幕彩蛋,算是九区DVD的一大创举)。这个彩蛋的内容是“《教父》小说在畅销书排行榜上停留了几周”,还暗示答案隐藏在《教父续集》的评论音轨字幕中。同样类型的彩蛋,也出现在大屠杀后帕西诺出教堂的评论音轨字幕中(提问马龙·白兰度为《教父》工作了几周)。 需要提醒的是,在观看时,如果你选择的是评论音轨字幕和正片字幕同时显示的第八条字幕,会在帕西诺餐厅刺杀的段落中当剧中人说意大利语时出现黑屏的现象(1小时25分开始),是制作上的一个失误,但如果单独选择正片字幕或评论音轨字幕,就没有这个问题。 续看《教父续集》、《教父第三集》的评论音轨字幕,也同样非常出色,帕西诺有那么多喝水镜头的原因,也在评论音轨字幕中找到了答案,但在有几处地方,评论音轨字幕跟科波拉的旁白不是很同步,有时快一拍,有时慢一拍。《教父》评论音轨字幕中的彩蛋答案,也出现在了《教父续集》中,希望有兴趣坚持听完评论音轨的朋友自行寻找。花絮碟是五碟中唯一出现派拉蒙三区厂标的一碟,而且三区自带中文字幕,没有制作上的难度,增加了一套电影原声隐藏在主菜单中。这个套装的三集正片的读片情况如下,《教父》、《教父续集》均全部播放,未发现停顿现象,《教父第三集》是跳段选看的,但在网友提及的1小时47分44看了下,有停顿现象,花絮碟只扫了电影原声和隐藏彩蛋,因为以前看过,读片情况不详。 作为九区碟市今年重磅炸弹式的DVD套装,红龙版《教父》在外包装、内容制作上,都表现出了相当优异的水准,是今年碟市继《花样年华》、《失忆》等佳碟之后的又一大作,虽然在内包装上仍有瑕疵,但丝毫无法掩饰其整体水准之高。《教父》套装由于被网上过分炒作,因此造成了部分地区的碟商哄抬物价的现象,建议曾有全美《教父》套装的朋友,如果对外包装、评论音轨字幕、国语配音、电影原声这几大洗牌亮点没有兴趣的话,可以保留全美的那个套装,不必再洗。而对于从未购买过《教父》套装的朋友来说,红龙版应算是这个套装的市面最佳版本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1-1 17:52:23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3-11-1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Fayee斑竹果然是个投入和负责的斑竹,说得好及了! 往后啊,不如我吃亏一点,我来干扫描处理图片并贴图的粗重工作,由各位如Fayee斑竹一样的同学进行轻松的文字补充工作! 来一段猫儿MM制作的教父的片断录音剪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11-1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往后啊,不如我吃亏一点,我来干扫描处理图片并贴图的粗重工作
老大,到底是谁的工作粗重一些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11-1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Fayee斑竹果然是个投入和负责的斑竹,说得好及了!
闹得我如果不去认认真真的阅读都会觉得有点对不住版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11-3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吵吵闹闹的看贴,别有一番风味联想那部片子,笑意盈面,有看的影,有慢慢品来的感觉.... 不错,不错,各位大虾,继续继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11-11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放一段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5-5-17 21:29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